CN217145376U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45376U CN217145376U CN202220682247.6U CN202220682247U CN217145376U CN 217145376 U CN217145376 U CN 217145376U CN 202220682247 U CN202220682247 U CN 202220682247U CN 217145376 U CN217145376 U CN 217145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nge
- cavity
- ink
- side wall
- wind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再生墨盒,包括盒体、打印头和分隔板;分隔板固定在盒体内的底部,分隔板将盒体内的腔体分隔成供墨腔和扩容腔,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供墨腔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喷墨打印机,包括:装置主体和再生墨盒。通过在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供墨腔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从而可以增加再生墨盒的储墨量,而且,对分隔板仅需要加工出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的窗口即可,摒弃了将分隔板整体去除的方案,从而降低对使用完的墨盒的破坏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的部件,是喷墨打印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使用完的墨盒而言,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回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墨盒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降低使用者的打印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资金、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墨盒包括盒体和分隔板,分隔板固定在盒体内,分隔板围成容纳墨水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有海绵。对使用完的墨盒回收通常是通过铣操作将墨盒内部设置的分隔板进行铣平,从而在墨盒内部形成一个新的腔体,在新的腔体内重新装入海绵后再灌注墨水直至海绵充盈。
然而,在对使用完的墨盒加工过程中,会存在破坏性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以解决在对使用完的墨盒加工过程中,会存在破坏性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包括盒体、打印头和分隔板;
所述打印头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下方;
所述分隔板固定在所述盒体内的底部,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盒体内的腔体分隔成供墨腔和扩容腔,所述供墨腔位于所述扩容腔内,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供墨腔和所述扩容腔;
所述供墨腔和所述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所述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
可选地,所述盒体内具有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均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之间;
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前侧壁设置,所述第三隔板靠近所述左侧壁设置,所述第四隔板靠近所述右侧壁设置。
可选地,所述扩容腔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前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左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四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四腔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隔板;
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一海绵与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隔板;
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第三海绵,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第三海绵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三海绵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海绵设置有包括第二海绵本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海绵本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中分别与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相抵接,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海绵本体与所述第一隔板相抵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卡合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所述第三海绵设置有包括第三海绵本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三海绵本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中分别与所述前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和所述第二隔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海绵本体与所述第二隔板相抵接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卡合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窗口靠近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第一海绵与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窗口中设置有连接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连接海绵的密度,所述连接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连接海绵分别与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装置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再生墨盒;
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通过在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供墨腔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从而可以增加再生墨盒的储墨量,而且,对分隔板仅需要加工出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的窗口即可,摒弃了将分隔板整体去除的方案,从而降低了对使用完的墨盒的破坏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再生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盒体; 101-前侧壁;
102-后侧壁; 103-左侧壁;
104-右侧壁; 105-底壁;
11-供墨腔; 121-第一腔体;
122-第二腔体; 123-第三腔体;
124-第四腔体; 20-打印头;
30-分隔板; 301-第一窗口;
302-第二窗口; 31-第一隔板;
32-第二隔板; 33-第三隔板;
34-第四隔板; 40-面盖;
401-注墨孔; 402-卡条;
51-第一海绵; 52-第二海绵;
521-第二海绵本体; 522-第一凸起;
53-第三海绵; 531-第三海绵本体;
532-第二凸起; 54-连接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相关技术中,通过雕刻机将使用完的墨盒内的分隔板全部去除,实现增加再生墨盒的储墨量。然而,在对使用完的墨盒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分隔板整体破坏性加工,而且在去除隔板过程中容易损伤电路,因而会存在破坏性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通过在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供墨腔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从而可以增加再生墨盒的储墨量,而且,对分隔板仅需要加工出连通供墨腔和扩容腔的窗口即可,摒弃了将分隔板整体去除的方案,从而降低了对使用完的墨盒的破坏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再生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包括盒体10、打印头20和分隔板30。
其中,盒体10为顶部开口的结构。盒体10的顶部配置有面盖40,面盖40固定于盒体10的顶部。面盖40可通过点胶、焊接或其他工艺方式与盒体10固定。
面盖40上设置有用于注墨的注墨孔401,注墨孔401与供墨腔11连通,通过注墨孔401可以向盒体10注墨水。面盖40上还设置有卡条402,卡条402用于与喷墨打印机的装置本体卡合。
打印头20设置在盒体10的下方,打印头20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符号。
盒体10上还设置有芯片(图中未示出),芯片所在的表面与打印头20所在的表面相邻设置,芯片上设置有多个电触点,在再生墨盒使用时,上述多个电触点与喷墨打印机的装置主体上相应的触点相连接以在芯片与装置主体之间建立电连接。
以盒体10安装后的状态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芯片所在的一侧为+X方向;与芯片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为-X方向;盒体10在+X方向的左侧为-Y,盒体10在+X方向的右侧为+Y;盒体10的顶部为+Z方向;盒体10的底部为-Z方向。
分隔板30固定在盒体10内的底部,分隔板30将盒体10内的腔体分隔成供墨腔11和扩容腔,供墨腔11位于扩容腔内,分隔板30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11和扩容腔。分隔板30的形状可以为方环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X方向上,盒体10内的侧壁为前侧壁101;在-X方向上,盒体10内的侧壁为后侧壁102;在-Y方向上,盒体10内的侧壁为左侧壁103;在+Y方向上,盒体10内的侧壁为右侧壁104;在-Z方向上,盒体10内的壁为底壁105。前侧壁101、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和右侧壁104均垂直于底壁105,前侧壁101和后侧壁102相互平行设置,左侧壁103和右侧壁104相互平行设置,前侧壁101壁和后侧壁102分别连接在左侧壁103和右侧壁104之间。前侧壁101、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和右侧壁104、底壁105和分隔板30围成扩容腔。分隔板30和底壁105围成供墨腔11。
分隔板30的窗口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窗口可以采用热压的方式在分隔板30生成。具有地,首先通过加热棒对铜块加热,然后在分隔板30画出窗口的位置,最后将加热后的铜块与分隔板30上画出的位置接触并熔化成窗口。
供墨腔11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供墨腔11内的海绵密度和扩容腔内的海绵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供墨腔11内的海绵的密度大于扩容腔内的海绵的密度,扩容腔内的海绵可以在喷墨打印机打印时将墨水提供给供墨腔11内的海绵。
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也即是说,扩容腔中的海绵未填满扩容腔。
需要说明的是,对使用完的墨盒中的原有海绵可以根据吸墨能力设置在供墨腔11或扩容腔中,从而可以使得原有海绵重新再利用,而且还可以在对使用完的墨盒回收过程中减少废料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生墨盒,通过在分隔板30上设置有窗口,窗口连通供墨腔11和扩容腔,供墨腔11和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从而可以增加再生墨盒的储墨量,而且,对分隔板30仅需要加工出连通供墨腔11和扩容腔的窗口即可,摒弃了将分隔板整体去除的方案,从而降低了对使用完的墨盒的破坏性,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对电路的损伤。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分隔板30包括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和第四隔板34,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和第四隔板34分别垂直于底壁105,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相互平行设置,第三隔板33和第四隔板34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分别连接在第三隔板33和第四隔板34之间,第一隔板31靠近后侧壁102设置,第二隔板32靠近前侧壁101设置,第三隔板33靠近左侧壁103设置,第四隔板34靠近右侧壁104设置。
其中,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和第四隔板34均为方形平板。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第四隔板34和底壁105围成供墨腔1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扩容腔包括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
其中,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底壁105和第一隔板31所在的平面围成第一腔体121。
前侧壁101、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底壁105和第二隔板32所在的平面围成第二腔体122。
左侧壁103、底壁105、第一隔板31所在的平面、第二隔板32所在的平面和第三隔板33所在的平面围成第三腔体123。
右侧壁104、底壁105、第一隔板31所在的平面、第二隔板32所在的平面和第四隔板34所在的平面围成第四腔体124。
可选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31上设置有第一窗口301,第一窗口301在盒体10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第一隔板31;供墨腔11内设置有第一海绵51,第一腔体121中设置有第二海绵52,第一海绵51的密度大于第二海绵52的密度,第一海绵51与第二海绵52相抵接。如此设置,当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再生墨盒的第一海绵51可以向第二海绵52吸取墨水,以满足打印需求。
其中,其中,第一窗口301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第一海绵51将供墨腔11填满。第一海绵51的形状与供墨腔11的形状相匹配。
第二海绵52将第一腔体121填满。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海绵52设置有包括第二海绵本体521和第一凸起522,第二海绵本体521在第一腔体121中分别与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和第一隔板31相抵接,第一凸起522设置在第二海绵本体521与第一隔板31相抵接的一侧,第一凸起522卡合在第一窗口301中,第一凸起522与第一海绵51相抵接。第一凸起522的形状与第一窗口301的形状相匹配。在图4的第一窗口301为长方形。
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至少一个有空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供墨腔11中设置有第一海绵51,第一腔体121中设置有第二海绵52,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均为空腔。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再生墨盒与图2所示的再生墨盒在结构相比,增加了第二窗口302和第三海绵53,其他结构均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隔板32上设置有第二窗口302,第二窗口302在盒体10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第二隔板32;第二腔体122中设置有第三海绵53,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均为空腔,第三海绵53的密度小于第一海绵51的密度,第三海绵53与第一海绵51相抵接。如此设置,当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再生墨盒的第一海绵51可以向第二海绵52和第三海绵53吸取墨水,以满足打印需求。
第二窗口30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窗口301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窗口301的形状不相同,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第三海绵53将第二腔体122填满。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海绵53设置有包括第三海绵本体531和第二凸起532,第三海绵本体531在第二腔体122中分别与前侧壁101、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和第二隔板32相抵接,第二凸起532设置在第三海绵本体531与第二隔板32相抵接的一侧,第二凸起532卡合在第二窗口302中,第二凸起532与第一海绵51相抵接。第二凸起532的形状与第二窗口302的形状相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7所示,供墨腔11中设置有第一海绵51,第一腔体121中设置有第二海绵52,第二腔体122中设置有第三海绵53,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均为空腔,第一海绵51的密度大于第二海绵52的密度,第三海绵53的密度小于第一海绵51的密度,第三海绵53和第二海绵52均与第一海绵51相抵接。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再生墨盒与图2所示的再生墨盒在结构相比,仅第一窗口301和第一海绵51形状大小不同,其他结构均相同。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隔板31上设置有第一窗口301,第一窗口301在盒体10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隔板31在盒体10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第一窗口301靠近盒体10的底部设置。
其中,第一窗口301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在此不做具体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10所示,供墨腔11内设置有第一海绵51,第一腔体121中设置有第二海绵52,第一海绵51的密度大于第二海绵52的密度,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均为空腔,第一海绵51与第二海绵52相抵接。如此设置,如此设置,当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再生墨盒的第一海绵51可以向第二海绵52吸取墨水,以满足打印需求。
第一海绵51将供墨腔11填满。第一海绵51的形状与供墨腔11的形状相匹配。
第二海绵52将第一腔体121填满。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海绵52设置有包括第二海绵本体521和第一凸起522,第二海绵本体521在第一腔体121中分别与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右侧壁104和第一隔板31相抵接,第一凸起522设置在第二海绵本体521与第一隔板31相抵接的一侧,第一凸起522卡合在第一窗口301中,第一凸起522与第一海绵51相抵接。第一凸起522的形状与第一窗口301的形状相匹配。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再生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再生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再生墨盒与图2所示的再生墨盒在结构相比,除了第一窗口301和第一海绵51形状大小不同外,还增加了连接海绵54,其他结构均相同。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供墨腔11内设置有第一海绵51,第一腔体121中设置有第二海绵52,第一窗口301中设置有连接海绵54,第一海绵51的密度大于连接海绵54的密度,连接海绵54的密度大于第二海绵52的密度,第二腔体122、第三腔体123和第四腔体124均为空腔,连接海绵54分别与第一海绵51和第二海绵52相抵接。如此设置,如此设置,当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再生墨盒的第一海绵51可以通过连接海绵54快速向第二海绵52吸取墨水,以满足打印需求。
第一海绵51将供墨腔11填满。第一海绵51的形状与供墨腔11的形状相匹配。
第二海绵52将第一腔体121填满。第二海绵52的形状与第一腔体121的形状相匹配。
如图11所示,连接海绵54将第一窗口301填满。连接海绵54的形状与第一窗口301相匹配。在图11中,第一窗口301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装置主体和再生墨盒;再生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内。
本实施例中的再生墨盒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再生墨盒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打印头和分隔板;
所述打印头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下方;
所述分隔板固定在所述盒体内的底部,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盒体内的腔体分隔成供墨腔和扩容腔,所述供墨腔位于所述扩容腔内,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供墨腔和所述扩容腔;
所述供墨腔和所述扩容腔内均设置有海绵,所述扩容腔至少一部分为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具有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均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之间;
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前侧壁设置,所述第三隔板靠近所述左侧壁设置,所述第四隔板靠近所述右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腔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前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左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右侧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隔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四隔板所在的平面围成所述第四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隔板;
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一海绵与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隔板;
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第三海绵,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第三海绵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三海绵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海绵设置有包括第二海绵本体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海绵本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中分别与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相抵接,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海绵本体与所述第一隔板相抵接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卡合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所述第三海绵设置有包括第三海绵本体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三海绵本体在所述第二腔体中分别与所述前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和所述第二隔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海绵本体与所述第二隔板相抵接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卡合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海绵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盒体的底部指向顶部的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窗口靠近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第一海绵与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窗口中设置有连接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连接海绵的密度,所述连接海绵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海绵的密度,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均为空腔,所述连接海绵分别与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相抵接。
10.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再生墨盒;
所述再生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82247.6U CN21714537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82247.6U CN21714537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45376U true CN217145376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9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82247.6U Active CN21714537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45376U (zh)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20682247.6U patent/CN2171453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86945B1 (en) | Ink jet cartridge, ink jet head and printer | |
JP3227296B2 (ja) | インクタンク | |
JP3227388B2 (ja) | インク吸収体、該インク吸収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に用いられる繊維塊 | |
JPH1018103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7145376U (zh)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CN104760420A (zh) | 墨盒和墨盒再生方法 | |
JP268450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CN217495615U (zh) | 再生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JPH0910411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タンク | |
CN111572206A (zh) | 墨盒及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 |
CN210362998U (zh) | 一种回收墨盒 | |
JP3258310B2 (ja)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
CN113334937B (zh) | 一种回收墨盒 | |
CN210706514U (zh)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墨盒 | |
CN113002182B (zh) | 一种再生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 |
CN215590266U (zh) | 一种再生墨盒及打印设备 | |
CN220681965U (zh) | 回收墨盒 | |
JPH0820115A (ja) | インクタンク、該タンク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
CN219381980U (zh) | 一种墨盒 | |
CN217145381U (zh) | 再生墨盒 | |
CN205588791U (zh) | 回收墨盒 | |
CN220615259U (zh) | 一种高效节能印花装置 | |
JP3258311B2 (ja)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
JP288758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液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 | |
CN110962464A (zh) | 一种墨盒、打印设备和墨盒回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