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0529U -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0529U
CN217130529U CN202220205211.9U CN202220205211U CN217130529U CN 217130529 U CN217130529 U CN 217130529U CN 202220205211 U CN202220205211 U CN 202220205211U CN 217130529 U CN217130529 U CN 217130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quare
connecting piece
piece
corrugat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52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宣贺
何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52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0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0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0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包括:方形波纹管,其至少一组相对两侧外壁上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件和卡花;固定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在连接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连接板背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卡花包括连接部,连接部朝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连接;连接部背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弹片,卡接弹片的宽度在远离连接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现方形波纹管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方形波纹管是汽车领域常用的零件,使用时,需要将方形波纹管固定于车身的指定固定面上。现有技术中,对于方形波纹管的固定,一般是先将方形波纹管与固定件连接,再借助敲击工具将钉子钉入固定件及车身固定面,以完成对方形波纹管的固定。但此种固定方形波纹管的方式,操作不便,且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借助固定组件与方形波纹管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中卡花的卡接弹片与固定面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包括:方形波纹管,所述方形波纹管的至少一组相对两侧外壁上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件和卡花;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在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卡花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弹片,所述卡接弹片的宽度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借助固定件的第三连接件与卡花的第四连接件连接,借助固定件的第二连接件与方形波纹管上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最终借助卡花的卡接弹片与车身固定面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实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无需借助敲击工具,也无需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以外的其他零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卡接块;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板体,所述板体上贯穿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块配合卡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从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相对延伸出的两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的自由端分别相向延伸出第二板体,连接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板围合成插接槽;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三板体,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背向所述连接部延伸出的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的自由端分别相互背离延伸出第五板体;两个所述第五板体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连接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五板体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所述连接板抵接。此种设置,在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后,利用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所述连接板的抵接,对所述卡花进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五板体过度插入所述插接槽,进而从所述插接槽的另一端露出。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体背向所述连接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抵接。此种设置,利用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抵接,进一步对所述卡花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相向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倾向相同的斜面。此种设置,所述第五板体在插入所述插接槽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上相向设置的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且减小二者之间的挤压阻力,使二者能够顺利地相互错过,从而使原本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在二者错过后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五板体插入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设置所述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五板体顺利进入所述插接槽。
可选地,所述方形波纹管的两组相对两侧外壁上均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此种设置,可以从所述方形波纹管的不同方向对其进行固定,满足对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的灵活性,并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方形波纹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开设所述容纳槽,使所述方形波纹管朝向所述连接板一侧侧壁上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置于所述容纳槽内,能够使所述连接板更贴合所述方形波纹管,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预设位置开设有钻孔,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中卡花的卡接弹片与所述钻孔卡接连接。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中固定件的第三连接件与卡花的第四连接件连接,借助固定件的第二连接件与方形波纹管上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最终借助卡花的卡接弹片与车身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实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无需借助敲击工具,也无需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以外的其他零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借助固定件的第三连接件与卡花的第四连接件连接,借助固定件的第二连接件与方形波纹管上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最终借助卡花的卡接弹片与车身固定面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实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无需借助敲击工具,也无需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以外的其他零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爆炸图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方形波纹管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方形波纹管的侧视图;
图7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固定组件的爆炸图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固定组件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固定组件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固定组件的A-A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方形波纹管;11:第一连接件;2:固定件;21:连接板;22:第二连接件;221:卡槽;23:第三连接件;231:第一板体;232:第二板体;233:插接槽;24:第一卡块;25:容纳槽;3:卡花;31:连接部;32:第四连接件;321:第三板体;322:第四板体;323:第五板体;324:挡板;325:导向面;33:卡接弹片;34:第二卡块;4: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爆炸图;图4为图3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爆炸图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方形波纹管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方形波纹管的侧视图;图7为图1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固定组件的爆炸图;图8为图7所示固定组件的爆炸图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固定组件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固定组件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固定组件的A-A处的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图14为图12所示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1-图14所示,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包括方形波纹管1和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至少一组相对两侧外壁上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11。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件2和卡花3。
所述固定件2包括连接板21,以及在所述连接板21的同一侧面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两个第二连接件2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板21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件23;所述卡花3包括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朝向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件32,所述第四连接件32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31背向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弹片33,所述卡接弹片33的宽度在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使用时,将所述固定件2的第三连接件23与所述卡花3的第四连接件32匹配连接,即组装好所述固定组件,再将所述固定件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方形波纹管1外壁上相对两侧设置的需要连接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匹配连接,即组装好所述方形波纹管1与所述固定组件,汽车车身对应安装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位置预设钻孔,钻孔大小与所述卡花3的卡接弹片33匹配,使得所述卡接弹片33可以顺利插入钻孔内,但插入操作完成后,所述卡接弹片33无法反向退出钻孔,将所述卡接弹片33插入车身上的钻孔内,即完成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借助所述固定件2的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与所述卡花3的第四连接件32连接,借助所述固定件2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方形波纹管1上的第一连接件11连接,最终借助所述卡花3的卡接弹片33与车身固定面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实现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无需借助敲击工具,也无需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以外的其他零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形波纹管1整体为长方体,横截面设置为长方形,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两组相对两侧外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相对两个侧面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1构成一组所述第一连接件11。所述连接板21设置为长方体板体,所述连接板2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宽度,图3中所述连接板2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方向,也即分别朝上延伸出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位置与所述方形波纹管1相对两侧面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位置匹配,使所述第二连接件22能够根据所述方形波纹管1需要固定的位置,与任一组所述第一连接件11配合连接,例如卡接,从而实现所述方向波纹管1与所述固定件2的连接。图3中所述连接板21的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件23,所述卡花3的连接部31整体为图2中上窄下宽的喇叭状,所述第四连接件32设置于图3中所述连接部31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21下表面连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23连接,例如卡接、插接连接等。图3中所述连接部31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卡接弹片33,所述卡接弹片33的宽度在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方向上,也即在图3中自上而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卡接弹片33具有弹性,使得所述卡接弹片33在插入车身固定面上预设的钻孔内时,产生弹性形变而顺利插入钻孔,完全插入钻孔后,恢复形变,则因宽度恢复而无法反向退出钻孔,实现与车身的稳定连接,且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或零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右端与一组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所述方形波纹管1也可以与多组固定组件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适应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不同边长,所述连接板21的宽度可以适应性调整。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具体规格尺寸可以调整,相应地,所述连接板21的尺寸随之调整,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设置数量可以调整,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调整为便于固定连接的任何连接关系,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与所述第四连接件32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调整,且所述第四连接件32的规格随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1设置为卡接块;所述第二连接件22设置为板体,所述板体上贯穿开设有卡槽221,所述卡槽221与所述卡接块配合卡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连接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两组相对侧面均相对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具体设置为直角三角体,直角边与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均设置为长方体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连接板21垂直连接,在所述板体远离所述连接板21一侧贯穿开设有所述卡槽221,所述卡接块插入所述卡槽221内,实现所述方形波纹管1与所述固定件2的卡接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卡接块的形状尺寸、设置数量及在所述方形波纹管1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调整,相应地,所述卡槽的形状尺寸随之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23包括从所述连接板21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一侧相对延伸出的两个第一板体231,两个所述第一板体231的自由端分别相向延伸出第二板体232,连接的所述第一板体231和所述第二板体232与所述连接板21围合成插接槽233;所述第四连接件32包括与所述连接部31连接的第三板体321,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321的相对两端分别背向所述连接部31延伸出的第四板体322,两个所述第四板体322的自由端分别相互背离延伸出第五板体323;两个所述第五板体323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233插接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与所述第四连接件32的连接关系,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所述第一板体231与所述第二板体232均设置为长方体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231从所述连接板21的下表面垂直于所述连接板21向下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一板体231的自由端,也即图7中的下端分别相向垂直延伸出所述第二板体232,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32的自由端相隔一段距离,一组连接的所述第一板体231和所述第二板体232与所述连接板21围合成一个所述插接槽233,共形成图7中所示的两个所述插接槽233,且两个所述插接槽233的延伸长度与所述连接板2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四连接件32的所述第三板体321、所述第四板体322和所述第五板体323均设置为长方体板体,所述第三板体321与图7中所述连接部3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三板体321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所述第四板体322,两个所述第四板体322的自由端,也即图7中的上端分别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垂直延伸出所述第五板体323,所述第三板体321、所述第四板体322和所述第五板体323的延伸长度相同,均与所述插接槽233的延伸长度匹配,两个所述第五板体323分别插入两个所述插接槽233内,完成插接连接,即实现所述第四连接件32与第三连接件23的连接,也即实现所述卡花3与所述固定件2的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板体231、所述第二板体232、所述第三板体321、所述第四板体322和所述第五板体323的形状尺寸均可以调整,只要两个所述第五板体323能够顺利插入两个所述插接槽233内,完成插接连接,实现所述卡花3与所述固定件2的连接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五板体323背向所述插接槽233的一端连接有挡板324,所述第五板体323与所述插接槽233插接连接后,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或所述连接板21抵接。此种设置,在所述第五板体323与所述插接槽233插接连接后,利用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或所述连接板21的抵接,对所述卡花3进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过度插入所述插接槽233,进而从所述插接槽233的另一端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块所述挡板324,一块所述挡板324与一个所述第五板体323背向所述插接槽233的一端,也即图7中的左端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板324从所述第五板体323的左端端面垂直向下延伸,则所述第五板体32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后,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所述第一板体231和所述第二板体232朝向所述挡板324的一侧端面抵接,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抵接后,所述第五板体323无法继续朝向所述插接槽233内部移动,也即所述卡花3无法继续朝向所述插接槽233方向移动,从而对所述卡花3起到限位作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挡板324的形状尺寸以及与所述第五板体323的具体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所述挡板324也可以朝向图7中上方延伸,则所述第五板体32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后,所述挡板324与所述连接板21抵接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21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24,所述第一卡块24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231之间;所述第三板体321背向所述连接部31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34;所述第五板体324与所述插接槽233插接连接后,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抵接。此种设置,利用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的抵接,进一步对所述卡花3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均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如图7-图11所示,二者位置相对设置,且高度方向有部分重合,所述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插接槽233的过程中,二者相互挤压,且在弹性变形作用下,二者相互错过,从而在所述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插接槽233之前,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相互背离的一侧表面,在所述第五板体32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后相互抵接,如图11所示,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从所述插接槽233内反方向退出。从而,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或所述连接板21抵接,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过度插入所述插接槽233,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第二卡块34抵接,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从所述插接槽233内反方向退出,最终在沿所述插接槽233的方向上,对所述卡花3进行双方向的限位。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第二卡块34的形状尺寸可以调整,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连接板21的具体连接位置及所述第二卡块34与所述第三板体321的具体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只要所述第五板体32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后,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第二卡块34能够抵接对所述卡花3进行限位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相向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倾向相同的斜面。此种设置,所述第五板体323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上相向设置的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且减小二者之间的挤压阻力,使二者能够顺利地相互错过,从而使原本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在二者错过后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卡块34整体设置为长方体,与所述第三板体321的宽度相同,并在长方体的上表面靠近左端端面的位置设置朝向所述插接槽233的斜面。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卡块24整体设置为长方体,并在长方体的下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朝向所述第五板体323的斜面。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第二卡块34的斜面的倾向相同,倾斜角度均较小,所述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插接槽233之前,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的两个斜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的两个垂直面相背离设置,所述第五板体32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槽233之后,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通过弹性变形相互错过对方,使得两个垂直面相抵接,两个斜面相背离设置。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卡块24和所述第二卡块34的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插接槽233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325。设置所述导向面325,引导所述第五板体323顺利进入所述插接槽233。
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第五板体323朝向所述插接槽233一端,也即图7中的右端均设置有倾斜面,即所述导向面325,使得所述第五板体323朝向所述插接槽233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在所述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插接槽233时,能够顺利插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导向面325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
可选地,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两组相对两侧外壁上均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11。此种设置,可以从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不同方向对其进行固定,满足对所述方形波纹管1固定的灵活性,并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两组相对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1。如图13所示,在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不同侧面均可以连接所述固定组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21朝向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25。开设所述容纳槽25,使所述方形波纹管1朝向所述连接板21一侧侧壁上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置于所述容纳槽25内,能够使所述连接板21更贴合所述方形波纹管1,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槽25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宽度,所述容纳槽25的深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高度相同,如图7所示,所述容纳槽25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1的中部,平行于所述连接板21的端面延伸,延伸长度与所述连接板21的宽度相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容纳槽25在所述连接板21上的具体开设位置随所述方形波纹管1上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位置变化进行调整,所述容纳槽25的规格尺寸随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规格尺寸的变化进行调整。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所述卡花3上所述第四连接件32的第五板体323插入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插接槽233,完全插入后,所述挡板32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或所述连接板21抵接,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过度插入所述插接槽233,所述第一卡块24与所述第二卡块34位置相互错过后抵接,防止所述第五板体323从所述插接槽233内反方向退出,从而在沿所述插接槽233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卡花3进行限位,保证所述卡花3与所述固定件2连接的稳定性;将所述方形波纹管1侧壁上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所述卡槽221卡接连接,实现所述方形波纹管1与所述固定件2的连接;汽车车身对应安装所述方形波纹管1的位置预设有钻孔,钻孔大小与所述卡花3的卡接弹片33匹配,将所述卡接弹片33借助弹性形变插入钻孔内,完全插入后,所述卡接弹片33恢复形变,从而无法反向退出钻孔,实现所述卡花3与车身的连接,也即完成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借助所述固定件2的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与所述卡花3的第四连接件32连接,借助所述固定件2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方形波纹管1上的第一连接件11连接,最终借助所述卡花3的卡接弹片33与车身固定面上的钻孔进行卡接连接,实现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整个过程无需借助敲击工具,也无需借助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以外的其他零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4,所述车身4的预设位置开设有钻孔,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中卡花3的卡接弹片33与所述钻孔卡接连接。
如图14所示,所述车身4上需要连接方形波纹管1的位置预先钻孔,钻孔的大小与所述卡花3的卡接弹片33的尺寸相匹配,使得所述卡接弹片33借助弹性变形能够顺利插入钻孔内,但在完全插入钻孔后,所述卡接弹片33恢复形变,从而与钻孔卡接,无法反方向退出,实现所述卡花3与车身4的连接,也即实现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与车身4的连接。所述卡花3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市售的不同规格的卡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形波纹管,所述方形波纹管的至少一组相对两侧外壁上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
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件和卡花;
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在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出的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件;
所述卡花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弹片,所述卡接弹片的宽度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卡接块;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板体,所述板体上贯穿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块配合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从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相对延伸出的两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的自由端分别相向延伸出第二板体,连接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板围合成插接槽;
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三板体,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背向所述连接部延伸出的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的自由端分别相互背离延伸出第五板体;
两个所述第五板体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板体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所述连接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之间;
所述第三板体背向所述连接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
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插接槽插接连接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相向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倾向相同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板体插入所述插接槽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形波纹管的两组相对两侧外壁上均相对设置有多组第一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方形波纹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预设位置开设有钻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所述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中卡花的卡接弹片与所述钻孔卡接连接。
CN202220205211.9U 2022-01-25 2022-01-25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130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5211.9U CN217130529U (zh) 2022-01-25 2022-01-25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5211.9U CN217130529U (zh) 2022-01-25 2022-01-25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0529U true CN217130529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5211.9U Active CN217130529U (zh) 2022-01-25 2022-01-25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0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30529U (zh) 方形波纹管固定总成及车辆
CN210576067U (zh) 电池模组
CN21092607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5548807U (zh) 改进式的机械臂模组固定结构
CN217257870U (zh) 一种不锈钢管预装夹具
CN217461720U (zh) 一种卡接式快速装配护栏
CN213782206U (zh) 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10395651U (zh) 钢梁结构
CN220882023U (zh) 一种定位夹具
CN220729286U (zh) 一种车载导航终端测试工装
CN214393098U (zh) 一种插针治具
CN218487768U (zh) 一种用于铣床夹具的松紧组件
CN213861848U (zh) Cvs阀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2030297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压板
CN219094868U (zh) 夹持装置
CN211586692U (zh) 一种移液枪放置架
CN215240543U (zh) 一种用于辅助组装调焦组件的夹具工装
CN216436756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夹持装置
CN21695922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管夹
CN219916969U (zh) 一种汽车内储物箱灯控开关壳体总成
CN216872195U (zh) 铜排紧固防转工装及电池包
CN220768531U (zh) 一种石材安装调节结构及应用其的幕墙
CN210998479U (zh) 装配工装
CN214477246U (zh) 一种熔断器卡簧组件的拼装装置
CN215221591U (zh) 电力设备引线槽及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