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0193U -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0193U
CN217130193U CN202220730710.XU CN202220730710U CN217130193U CN 217130193 U CN217130193 U CN 217130193U CN 202220730710 U CN202220730710 U CN 202220730710U CN 217130193 U CN217130193 U CN 217130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low
seat portion
valve seat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07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禾敏
贾德怀
张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07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0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0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0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上复原流通阀片、复原流通压盖和限位延伸部;第一套筒包括第一阀座部和与第一阀座部相连的第一筒状部,第一阀座部包括至少一个流通通道;第二套筒与第一筒状部相连;上复原流通阀片位于第一阀座部靠近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复原流通压盖位于上复原流通阀片靠近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第二套筒接触设置;限位延伸部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该阻尼器机构可降低磨损和噪音,并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Description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由于弹簧在过滤路面震动时其自身也会有往复运动,因此为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通常都会在悬架系统中安装减震器,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因此,减震器可减少车架和车身的震动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单一阻尼值的减震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阻尼值可调的减震器随之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该阻尼器机构通过在第二套筒或复原流通压盖设置向第一阀座部的限位延伸部。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磨损和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因此可将上复原流通阀片先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其包括:第一套筒,包括第一阀座部和与所述第一阀座部相连的第一筒状部,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阀座部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筒状部相连;上复原流通阀片,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流通通道;复原流通压盖,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套筒接触设置;以及限位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内侧,并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在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复原流通压盖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凹槽,所述限位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之内,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与所述限位延伸部接触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之外。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限位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径尺寸相等。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上复原流通垫片,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复原流通弹簧片,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远离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一侧,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一侧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接触设置,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接触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限位延伸部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在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限位延伸部与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在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一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第三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限位延伸部相连,所述第一表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所述三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所述第三表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的外侧壁接触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表面接触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复原流通压盖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还包括环状部,所述限位延伸部从所述环状部的边缘向所述第一阀座部延伸,所述第二套筒部分深入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环状部与所述第二套筒伸入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压紧配合。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下复原流通阀片,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流通通道;下复原流通垫片,位于所述下复原流通阀片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复原流通挡块,位于所述下复原流通垫片远离所述下复原流通阀片的一侧。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复原阀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中间孔,所述复原阀杆穿过所述中间孔,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所述复原流通挡块接触设置。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第二阀座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且位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主阀,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阀座部远离所述复原流通压盖的一侧。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活塞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侧,所述活塞环从所述第一阀座部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一筒状部外侧。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调减震器,其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减震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液压筒式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和车桥间因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杆上下运动,减震器腔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室流向另一个腔室内,从而将减震器活塞杆组件与减震器筒体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动能转化成油液的热能向外散发出去,以起到阻尼的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上复原流通阀片、复原流通压盖和限位延伸部;第一套筒包括第一阀座部和与第一阀座部相连的第一筒状部,第一阀座部包括贯穿第一阀座部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第二套筒与第一筒状部相连;上复原流通阀片位于第一阀座部靠近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复原流通压盖位于上复原流通阀片靠近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第二套筒接触设置;限位延伸部位于第一筒状部内侧,并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磨损和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因此可将上复原流通阀片先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机构。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包括第一套筒500、第二套筒200、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复原流通压盖630和限位延伸部640;第一套筒500包括第一阀座部510和与第一阀座部510相连的第一筒状部512,第一阀座部510包括贯穿第一阀座部510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514;第二套筒200与第一筒状部512相连,例如可通过螺纹相连;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位于第一阀座部51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514;复原流通压盖630位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且与第二套筒200接触设置;限位延伸部640位于第一筒状部512内侧,并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在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限位延伸部640为第二套筒20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640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上复原流通阀片位于第一阀座部靠近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限位延伸部位于第一筒状部内侧,并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磨损和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因此可将上复原流通阀片先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座部510相连的第一筒状部512为一体结构;限位延伸部640与第二套筒200或复原流通压盖630为一体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当限位延伸部640为第二套筒20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时,限位延伸部640与第二套筒200为一体结构。由此,限位延伸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精度,从而可使得阻尼器机构具有较高的阻力稳定性以及较高的一致性。另外,由于第二套筒可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例如钢铁)通过切削加工工艺形成,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将限位延伸部设置为第二套筒的延伸部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例如,如图2所示,当限位延伸部640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时,限位延伸部640与复原流通压盖630为一体结构。由此,限位延伸部可与复原流通压盖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座部510包括凹槽518,限位延伸部640靠近第一阀座部510的一端延伸至凹槽518之内,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与限位延伸部640接触的位置位于凹槽518之外。一方面,限位延伸部640靠近第一阀座部510的一端延伸至凹槽518之内,可更好地实现密封,防止漏液;另一方面,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与限位延伸部640接触的位置位于凹槽518之外,因此上复原流通阀片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延伸部640的内径尺寸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外径尺寸相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限位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径尺寸相等”包括限位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径尺寸严格相等的情况,也包括限位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径尺寸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只要上复原流通阀片可放置在限位延伸部的内侧,并且限位延伸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形成有效的限位和支撑作用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上复原流通垫片650和复原流通弹簧片660;上复原流通垫片650位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一侧;复原流通弹簧片660位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远离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一侧;复原流通弹簧片660的一侧与复原流通压盖630接触设置,复原流通弹簧片660的另一侧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接触设置。由此,该阻尼器机构可通过复原流通弹簧片为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轴向的运动提供弹性支撑。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延伸部640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垫片650在上复原流通垫片65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可对上复原流通垫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垫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垫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垫片的磨损和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因此可将上复原流通垫片先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延伸部640与复原流通弹簧片660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复原流通弹簧片660在复原流通弹簧片66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类似地,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可对复原流通弹簧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复原流通弹簧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复原流通弹簧片的磨损和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因此可将复原流通弹簧片先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800中,可先依次将复原流通弹簧片、上复原流通垫片和上复原流通阀片安装在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或者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下复原流通阀片670、下复原流通垫片680和复原流通挡块690;下复原流通阀片670位于第一阀座部51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侧,并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514;下复原流通垫片680位于下复原流通阀片67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一侧;以及复原流通挡块690位于下复原流通垫片680远离下复原流通阀片67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514包括第一流通通道514A和第二流通通道514B;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完全覆盖第一流通通道514A,从而允许流体从阻尼器机构外部从第一流通通道514A流入第一套筒500内侧,并阻止流体从第一套筒500内部通过第一流通通道514A流出;下复原流通阀片670完全覆盖第二流通通道514B,从而流体从第一套筒500内侧通过第二流通通道514B流出,并阻止流体从阻尼器机构外部通过第二流通通道514B流入第一套筒500内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复原阀杆710,复原阀杆710包括第一端部712和第二端部714;第一阀座部510包括中间孔515,复原阀杆710穿过中间孔,第一端部712位于第一阀座部51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侧,第二端部714位于第一阀座部51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且与复原流通挡块690接触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包括通孔625,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上的通孔625的内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714的外径尺寸。由此,第二端部无需对上复原流通阀片进行限位,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第二阀座部270和主阀250;第二阀座部270位于第二套筒200内侧,且位于复原流通压盖63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一侧;主阀250位于第二套筒200内侧,且位于第二阀座部270远离复原流通压盖630的一侧。由此,该阻尼器机构可通过调整主阀和第二阀座部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内压的大小,从而调节阻尼的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活塞环720,活塞环720位于第一套筒500的外侧。活塞环720从第一阀座部510外侧延伸至第一筒状部512外侧。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限位延伸部为第二套筒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的情况和限位延伸部为复原流通压盖向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的情况进行分别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延伸部640为第二套筒20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此时,可先将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二套筒内侧,然后再依次将复原流通弹簧片、上复原流通垫片和上复原流通阀片安装在第二套筒的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第二套筒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套筒200还包括第一台阶部280和第二台阶部290;第一台阶部280包括朝向第一阀座部510的第一表面281和朝向第二套筒200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表面282;第二台阶部290包括朝向第一阀座部510的第三表面291和朝向第二套筒200的中心轴线的第四表面292;第一表面281的一侧与限位延伸部640相连,第一表面281的另一侧与第二表面282相连,第三表面291的一侧与第二表面282相连,第三表面291的另一侧与第四表面292相连。第二表面282与复原流通压盖630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从而可在径向上限制复原流通压盖的运动,第三表面291与复原流通压盖63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表面接触设置,从而可在轴向上压紧复原流通压盖630。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并且第一表面的一侧与限位延伸部相连,第三表面与复原流通压盖接触设置,第二表面与复原流通压盖的外侧壁接触设置。该阻尼器机构可使得上复原流通阀片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的同时,第二套筒可通过具有更大厚度的第一台阶部来对复原流通压盖进行支撑,提高复原流通压盖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四表面292与第二阀座部270接触设置,从而用于安装第二阀座部270。由此,由于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具有不同的内径尺寸,因而可进一部降低安装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延伸部640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向第一阀座部510的延伸部。此时,可先将复原流通弹簧片、上复原流通垫片和上复原流通阀片安装在复原流通压盖的限位延伸部内侧,然后再将复原流通压盖安装在第一筒状部内侧,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并提升安装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复原流通压盖630还包括环状部634,限位延伸部640从环状部634的边缘向第一阀座部510延伸,第二套筒200部分深入第一套筒500内,环状部634与第二套筒200伸入第一套筒500的端部压紧配合。由此,可通过第二套筒200伸入第一套筒500的端部将复原流通压盖压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第三套筒100和电磁阀控制部300。第三套筒100包括第一开口101和与第一开口101相对设置的环形壁102,第一开口101的口径大于环形壁102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以及靠近第二开口201的部分经过第一开口101延伸至第三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位于第三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包括壳体310和阀盖320,壳体310位于阀盖320面向环形壁202的一侧,壳体310和阀盖320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330,阀衔铁330被配置为在容置腔中沿第三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壳体310与阀盖320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340,环形支架340的两侧分别与壳体310和阀盖320抵接,环形支架340面向第二套筒200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341,环形边缘341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环形边缘341与第三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50,且密封圈350的至少部分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
例如,第三套筒100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之间的环形部分110的密封设置可以使得空气不能从该位置处的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流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将密封圈远离环形壁一侧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密封设置,使得阻尼介质填充容置腔,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开口201可以为第二套筒200朝向第三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的端部围绕的开口,第三开口202可以为第二套筒200远离第三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的端部围绕的开口。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开口201的口径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口径。例如,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可以伸入第三套筒100的第一开口101与环形壁102之间的筒腔内。例如,第二套筒200中的一部分插入第三套筒100的筒腔内,第二套筒200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三套筒100的筒腔外。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三套筒100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110密封设置可以指第三套筒100与第二套筒200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的区域,该环形密封区域位于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且不能作为排气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三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可以指第三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没有设置通孔等连通第三套筒100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套筒200的面向环形壁102一侧的端部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环形凹陷部210最靠近环形壁102的一圈端部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阀盖320包括缺口323,阀盖320与壳体310之间的容置腔301可与空腔12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套筒位于第三套筒之外的部分可设置排气通道,以将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内的气体排出;或者,第二套筒位于密封圈和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也可设置排气通道,以将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内的气体排出。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包括第一套筒500、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复原阀杆710和复原流通限位器730;第一套筒500包括第一阀座部510和与第一阀座部510相连的第一筒状部512,第一阀座部510包括贯穿第一阀座部510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514和中间孔515;复原阀杆710包括第一端部712和第二端部714;复原阀杆710穿过中间孔,第一端部712位于第一阀座部51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侧,第二端部714位于第一阀座部51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714上,第二端部714被配置为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在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复原流通限位器730位于复原流通压盖630远离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在所述复原阀杆710的轴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在该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上复原流通阀片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第二端部被配置为上复原流通阀片在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由于第二端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磨损和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上复原流通垫片650,套设在第二端部712上;复原流通限位器730位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远离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一侧,并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压紧配合。
例如,复原流通限位器730可通过螺纹固定在第二端部714上,以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压紧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包括通孔625,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上的通孔625的内径尺寸与第二端部714的外径尺寸相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复原流通阀片上的通孔的内径尺寸与第二端部的外径尺寸相等”包括上复原流通阀片上的通孔的内径尺寸与第二端部的外径尺寸严格相等的情况,也包括上复原流通阀片上的通孔的内径尺寸与第二端部的外径尺寸相等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只要上复原流通阀片可套设在第二端部上,且第二端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形成有效的限位和支撑作用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筒状部512的内径尺寸。由此,第一筒状部无需对上复原流通阀片进行限位,从而可降低安装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复原流通垫片650的外径尺寸小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外径尺寸。由此,上复原流通垫片650的外侧部分可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允许流体从流通通道514流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复原流通限位器730的外径尺寸小于上复原流通垫片650的外径尺寸,从而便于对复原流通压盖和上复原流通阀片进行观察和检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下复原流通阀片670、下复原流通垫片680和复原流通挡块690;下复原流通阀片670位于第一阀座部51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侧,并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流通通道514;下复原流通垫片680位于下复原流通阀片67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一侧;以及复原流通挡块690位于下复原流通垫片680远离下复原流通阀片67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第二阀座部270和主阀250;第二阀座部270位于第二套筒200内侧,且位于复原流通压盖630远离第一阀座部510的一侧;主阀250位于第二套筒200内侧,且位于第二阀座部270远离复原流通压盖630的一侧。由此,该阻尼器机构可通过调整主阀和第二阀座部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内压的大小,从而调节阻尼的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还包括活塞环720,活塞环720位于第一套筒500的外侧。活塞环720从第一阀座部510外侧延伸至第一筒状部512外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流通通道514围绕中间孔515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阀座部510相连的第一筒状部512为一体结构。当然,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阀座部和第一筒状部也可分别为单独的结构,然后固定连接在一起。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阻尼器机构800包括第一套筒500、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复原阀杆710和复原流通限位器730;第一套筒500包括第一阀座部510和与第一阀座部510相连的第一筒状部512,第一阀座部510位于第一套状部512的内侧,且位于第一套状部512沿其轴线的一端。第一阀座部510包括贯穿第一阀座部510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514和中间孔515;复原阀杆710包括第一端部712和第二端部714;复原阀杆710穿过中间孔,第一端部712位于第一阀座部51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侧,第二端部714位于第一阀座部51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714上,第二端部714被配置为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在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复原流通限位器730位于复原流通压盖630远离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在所述复原阀杆710的轴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在该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中,上复原流通阀片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第二端部被配置为上复原流通阀片在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由于第二端部可对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因此可提高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对中程度,减小或者消除上复原流通阀片在其径向上的运动,从而降低上复原流通阀片的磨损和噪音。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阀座部510可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状部512沿其轴线的一端。当然,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调减震器。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减震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可调减震器900包括上述的阻尼器机构800。由此,该可调减震器具有阻尼可调的特性的同时,具有较小的噪音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具有降低的安装难度。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包括第一阀座部和与所述第一阀座部相连的第一筒状部,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阀座部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
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筒状部相连;
上复原流通阀片,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流通通道;
复原流通压盖,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套筒接触设置;以及
限位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筒状部内侧,并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在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或者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复原流通压盖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凹槽,所述限位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之内,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与所述限位延伸部接触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延伸部的内径尺寸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外径尺寸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复原流通垫片,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
复原流通弹簧片,位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远离所述上复原流通阀片的一侧,
其中,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一侧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接触设置,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接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延伸部与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在所述上复原流通垫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延伸部与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在所述复原流通弹簧片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包括:
第一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表面;以及
第二台阶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第三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第四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限位延伸部相连,所述第一表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所述三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所述第三表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的外侧壁接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表面接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延伸部为所述复原流通压盖向所述第一阀座部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还包括环状部,所述限位延伸部从所述环状部的边缘向所述第一阀座部延伸,所述第二套筒部分深入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环状部与所述第二套筒伸入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压紧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复原流通阀片,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被配置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流通通道;
下复原流通垫片,位于所述下复原流通阀片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
复原流通挡块,位于所述下复原流通垫片远离所述下复原流通阀片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原阀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阀座部包括中间孔,所述复原阀杆穿过所述中间孔,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且与所述复原流通挡块接触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阀座部,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且位于所述复原流通压盖远离所述第一阀座部的一侧;以及
主阀,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阀座部远离所述复原流通压盖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塞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侧,
其中,所述活塞环从所述第一阀座部外侧延伸至所述第一筒状部外侧。
16.一种可调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
CN202220730710.XU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Active CN217130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0710.XU CN2171301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0710.XU CN2171301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0193U true CN217130193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4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0710.XU Active CN2171301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0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8303A (zh) * 2023-04-17 2023-07-14 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电磁阀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8303A (zh) * 2023-04-17 2023-07-14 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电磁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1447B2 (en) Triple tube shock absorber having a shortened intermediate tube
US11181161B2 (en) Shock absorber base valve assembly
US20070051574A1 (en) Rod guide seal
JP5131970B2 (ja) 車両の懸架装置におけるダンパ
US20050073128A1 (en) Inverted type front fork in two-wheeled vehicle or the like
US9169890B2 (en) Low noise valve assembly
US6886670B2 (en) Extra support land for valve disc
GB2127110A (en) Multi-purpose fluid seal for movement control dampers and the like
US6899207B2 (en) Extra support area for valve disc
US20020063024A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217130193U (zh)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US7073643B2 (en) Compensated rod for a frequency dependent damper shock absorber
GB2417541A (en) Base cup connection for shock absorber
EP0902211B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EP1664581B1 (en) Shock absorber
CN116928265A (zh) 阻尼器机构和可调减震器
WO2012106113A2 (en) Support washer for shock absorber valve with blow-off tunability
CN219062246U (zh) 减震器连接总成及减震器总成
CN211449480U (zh) 减振器及车辆
US11668365B2 (en) Valve body for a damper
US20230341022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bellows accumulator for suspension dampers
US20230339278A1 (en) Bellows accumulator fixation apparatus for suspension dampers
GB2437185A (en) A shock absorber piston valve assembly
CN117759643A (zh) 减震器连接总成及减震器总成
JPH024730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