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9785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9785U
CN217129785U CN202123450149.4U CN202123450149U CN217129785U CN 217129785 U CN217129785 U CN 217129785U CN 202123450149 U CN202123450149 U CN 202123450149U CN 217129785 U CN217129785 U CN 217129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
arc
involute
compressor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01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玉松
叶航
张喜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foss Tian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foss Tian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foss Tianjin Ltd filed Critical Danfoss Tianji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01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9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9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978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771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89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第一涡旋件包括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朝向第二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一涡卷,第二涡旋件包括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朝向第一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二涡卷;以及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共同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第一涡卷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和/或,第二涡卷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涡旋压缩机中,为了避免旋转部件具有较大的惯性力,往往需要调整压缩机结构,而现有的压缩机结构往往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第一涡旋件包括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朝向第二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一涡卷,第二涡旋件包括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朝向第一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二涡卷;以及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共同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其中,第一涡卷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和/或,第二涡卷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复合型线由渐开线和圆弧的组合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型线包括:限定第一涡卷的第一外侧壁的与第二涡卷的第二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外型线以及限定第一涡卷的第一内侧壁的与第二涡卷的第二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内型线,第一外型线与第一内型线的相位相差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外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外渐开线、第一外连接圆弧、第一外定心圆弧,第一外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外渐开线与第一外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一外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外渐开线的首端位于第一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一涡卷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内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内渐开线、第一内连接圆弧、第一内定心圆弧,第一内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内渐开线与第一内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一内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内渐开线的首端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渐开线的尾端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以及第一内定心圆弧的首端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第一涡卷的外侧的末端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涡卷的与第一外渐开线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一涡卷的与第一外连接圆弧和第一外定心圆弧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一外连接圆弧的首端至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一外连接圆弧的首端和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位置来改变第一涡旋件的质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型线包括:限定第二涡卷的第二外侧壁的与第一涡卷的第一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外型线以及限定第二涡卷的第二内侧壁的与第一涡卷的第一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内型线,第二外型线与第二内型线的相位相差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外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外渐开线、第二外连接圆弧、第二外定心圆弧,第二外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外渐开线与第二外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二外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外渐开线的首端位于第二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二涡卷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内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内渐开线、第二内连接圆弧、第二内定心圆弧,第二内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内渐开线与第二内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二内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内渐开线的首端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渐开线的尾端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以及第二内定心圆弧的首端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第二涡卷的外侧的末端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涡卷的与第二外渐开线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二涡卷的与第二外连接圆弧和第二外定心圆弧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二外连接圆弧的首端至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二外连接圆弧的首端和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位置来改变第二涡旋件的质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涡卷的根部连接到第一端板上,第一涡卷的端部抵靠在第二端板上,并且第二涡卷的根部连接到第二端板上,第二涡卷的端部抵靠在第一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涡卷和第二涡卷的壁的厚度沿从各自的根部朝各自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其中,在第一涡卷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槽,在第二涡卷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第一端板中设置有靠近第一端板的几何中心并用于排出压缩腔中的流体的排放口以及使流体进入压缩腔中的进入口,第一涡卷的中心靠近排放口,第一涡卷的外末端靠近进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第一涡旋件包括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朝向第二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一涡卷,第二涡旋件包括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朝向第一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二涡卷;支架,支架位于第二涡旋件的远离第一涡旋件的一侧;电机;以及驱动件,驱动件可转动地支撑于支架并且位于第二端板的远离第一端板的一侧,电机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端板旋转,且第一端板驱动第二端板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其中,第一涡卷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的旋转中心重合;和/或,第二涡卷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复合型线由渐开线和圆弧的组合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驱动件包括:毂部,毂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以及从第一端部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缘,驱动件设置有延伸穿过毂部和凸缘的内孔并通过凸缘与第一涡旋件连接,第二涡旋件的第二端板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凸缘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电机是轴向磁通电机,包括转子和固定于支架的定子,并且转子过盈配合到驱动件的毂部上,以通过驱动驱动件来驱动第一涡旋件旋转。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随附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第一涡旋件、第一密封件、第二涡旋件和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示出组合在一起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组合在一起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2中的组装到一起的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6-6截取的仰视截面图。
图7是图2中的第一涡旋件的仰视图。
图8是图2中的第二涡旋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涡旋压缩机中,涡旋本身的质心和几何中心很难靠近或重合,导致在涡旋压缩机在转动时的不稳定,限制了涡旋转速的提高和压缩机效率的提高。
参见图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缩机1000,包括:第一涡旋件10、第二涡旋件20、支架50、电机40、以及驱动件60。
第一涡旋件10和第二涡旋件20相互配合以形成压缩腔,压缩腔接收被进送到压缩机1000中的流体。第一涡旋件10包括第一端板11和从第一端板11朝向第二涡旋件20延伸出的第一涡卷12,第二涡旋件20包括第二端板21和从第二端板21朝向第一涡旋件10延伸出的第二涡卷22。支架50位于第二涡旋件20的远离第一涡旋件10的一侧,驱动件60被可转动地支撑于支架50并且位于第二端板21的远离第一端板11的一侧。驱动件60包括凸缘61和从凸缘61朝背离第一涡旋件10和第二涡旋件20的方向延伸的毂部62。毂部6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50。凸缘101从第一端部径向向外伸出。驱动件60设置有延伸穿过毂部62和凸缘61的内孔。第一涡卷12的一部分被支撑和连接到凸缘61上,第二端板21也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凸缘61上。电机40可选地是轴向磁通电机,这有利于减小压缩机1000的体积。电机40包括转子41和定子42。定子42被固定地支撑在支架50上,转子41被可转动地支撑于定子42并与毂部62过盈配合,使得电机40能够通过驱动驱动件60转动,以驱动第一涡旋件10旋转,第一涡旋件10又驱动第二涡旋件20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
第一涡旋件10和第二涡旋件20一起旋转有利于第一涡旋件10和第二涡旋件20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彼此平衡对方所生成的离心力,从而避免了设置平衡块来平衡涡旋件10、20转动所生成的离心力,简化了压缩机1000的结构并减小了压缩机1000的体积。
参见图2至4,第一涡卷12的根部连接到第一端板11上,第一涡卷12的端部抵靠在第二端板21上,并且第二涡卷22的根部连接到第二端板21上,第二涡卷22的端部抵靠在第一端板11上。压缩机1000还包括:用于提高压缩腔的密封性的第一密封件121和第二密封件221,在第一涡卷12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121的第一槽,在第二涡卷22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221的第二槽。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涡卷12和第二涡卷22的壁的厚度沿从各自的根部朝各自的端部的方向是大致恒定的。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涡卷12和第二涡卷22的壁的厚度沿从各自的根部朝各自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薄。
图5是示出图2中的组装到一起的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的侧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线6-6截取的仰视截面图。参见图6,在第一端板11中设置有靠近第一端板11的几何中心并用于排出压缩腔中的流体的排放口111以及使流体进入压缩腔中的进入口112,第一涡卷12的中心靠近排放口,第一涡卷12的末端靠近进入口112。从进入口112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随着第一涡卷12和第二涡卷22相对转动而被压缩,同时在压缩腔中朝排放口111移动并在压缩结束后从排放口111排出。
下面将参照图7和8详细描述第一涡卷12和第二涡卷22的形状。第一涡卷12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10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10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和/或,第二涡卷22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20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20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复合型线由渐开线和圆弧的组合限定。涡旋件10、20的质心与各自的旋转中心重合有利于涡旋件10、20的稳定转动以及提高压缩机1000的压缩比,也有利于减小涡旋件10、20和压缩机1000的体积。
参见图7,为了便于描述起见,下面将以在第一型线上标出的特定的点M1、M2、M3、M4、M1’、M2’、M3’、M4’来说明第一型线的结构。Mi-Mj表示Mi和Mj两点之间的曲线段。
第一型线包括:限定第一涡卷12的第一外侧壁的与第二涡卷22的第二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外型线M1-M4以及限定第一涡卷12的第一内侧壁的与第二涡卷22的第二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内型线M1’-M4’,第一外型线M1-M4与第一内型线M1’-M4’的相位相差180°。第一涡卷12的第一外侧壁的从M4至第一涡卷12的末端的部分在压缩过程中不与第二涡卷22的第二内侧壁啮合,第一涡卷12的第一内侧壁的从M1’至第一涡卷12的中心的部分在压缩过程中不与第二涡卷22的第二外侧壁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外型线M1-M4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外渐开线M1-M2、第一外连接圆弧M2-M3、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第一外连接圆弧M2-M3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外渐开线M1-M2与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之间,使得第一外渐开线M1-M2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的圆心重合。参见图7,第一外渐开线M1-M2的首端M1位于第一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一涡卷12的中心。
第一内型线M1’-M4’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内渐开线M1’-M2’、第一内连接圆弧M2’-M3’、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第一内连接圆弧M2’-M3’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内渐开线M1’-M2’与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之间,使得第一内渐开线M1’-M2’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的圆心重合。
第一内渐开线M1’-M2’的首端M1’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M1-M2的首端M1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渐开线M1’-M2’的尾端M2’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M1-M2的尾端M2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的首端M3’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的首端M3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的尾端M4’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的尾端M4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参见图7,第一内定心圆弧M3’-M4’的尾端M4’位于第一涡卷12的外侧的末端处。
第一涡卷12的与第一外渐开线M1-M2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一涡卷12的与第一外连接圆弧M2-M3和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一外连接圆弧M2-M3的首端M2至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的尾端M4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一外连接圆弧M2-M3的首端M2和第一外定心圆弧M3-M4的尾端的位置M4来改变第一涡卷12的具有较厚的壁的区域,从而改变第一涡旋件10的质心以及压缩腔的吸气容积。
类似地,参见图8,为了便于描述起见,下面将以在第二型线上标出的特定的点S1、S2、S3、S4、S1’、S2’、S3’、S4’来说明第一型线的结构。Si-Sj表示Si和Sj两点之间的曲线段。
第二型线包括:限定第二涡卷22的第二外侧壁的与第一涡卷12的第一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外型线S1-S4以及限定第二涡卷22的第二内侧壁的与第一涡卷12的第一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内型线S1’-S4’,第二外型线S1-S4与第二内型线S1’-S4’的相位相差180°。第二涡卷22的第二外侧壁的从S4至第二涡卷22的末端的部分在压缩过程中不与第一涡卷12的第一内侧壁啮合,第二涡卷22的第二内侧壁的从S1’至第二涡卷22的中心的部分在压缩过程中不与第一涡卷12的第二外侧壁啮合。
进一步地,第二外型线S1-S4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外渐开线S1-S2、第二外连接圆弧S2-S3、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第二外连接圆弧S2-S3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外渐开线S1-S2与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之间,使得第二外渐开线S1-S2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的圆心重合。参见图8,第二外渐开线S1-S2的首端S1位于第二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二涡卷22的中心。
第二内型线S1’-S4’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内渐开线S1’-S2’、第二内连接圆弧S2’-S3’、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第二内连接圆弧S2’-S3’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内渐开线S1’-S2’与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之间,使得第二内渐开线S1’-S2’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的圆心重合。
第二内渐开线S1’-S2’的首端S1’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S1-S2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渐开线S1’-S2’的尾端S2’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S1-S2的尾端S2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的首端S3’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的首端S3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的尾端S4’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的尾端S4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参见图8,第二内定心圆弧S3’-S4’的尾端S4’位于第二涡卷22的外侧的末端处。
第二涡卷22的与第二外渐开线S1-S2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二涡卷22的与第二外连接圆弧S2-S3和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二外连接圆弧S2-S3的首端S2至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的尾端S4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二外连接圆弧S2-S3的首端S2和第二外定心圆弧S3-S4的尾端S4的位置来改变第二涡卷22的具有较厚的壁的区域,从而改变第二涡旋件20的质心以及压缩腔的吸气容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24)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所述第一涡旋件和所述第二涡旋件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
第一涡旋件包括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朝向第二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一涡卷,第二涡旋件包括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朝向所述第一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二涡卷;以及
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共同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涡卷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和/或,所述第二涡卷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所述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复合型线由渐开线和圆弧的组合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线包括:
限定第一涡卷的第一外侧壁的与第二涡卷的第二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外型线以及
限定第一涡卷的第一内侧壁的与第二涡卷的第二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一内型线,第一外型线与第一内型线的相位相差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外渐开线、第一外连接圆弧、第一外定心圆弧,第一外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外渐开线与第一外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一外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渐开线的首端位于第一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一涡卷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内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一内渐开线、第一内连接圆弧、第一内定心圆弧,第一内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内渐开线与第一内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一内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内渐开线的首端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渐开线的尾端位于与第一外渐开线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以及
第一内定心圆弧的首端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与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第一涡卷的外侧的末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涡卷的与第一外渐开线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一涡卷的与第一外连接圆弧和第一外定心圆弧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一外连接圆弧的首端至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一外连接圆弧的首端和第一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位置来改变第一涡旋件的质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线包括:
限定第二涡卷的第二外侧壁的与第一涡卷的第一内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外型线;以及
限定第二涡卷的第二内侧壁的与第一涡卷的第一外侧壁啮合的部分的第二内型线,第二外型线与第二内型线的相位相差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二外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外渐开线、第二外连接圆弧、第二外定心圆弧,第二外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外渐开线与第二外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二外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二外渐开线的首端位于第二型线的内侧并靠近第二涡卷的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二内型线沿从其中心向外伸展的方向包括彼此首尾连接的第二内渐开线、第二内连接圆弧、第二内定心圆弧,第二内连接圆弧分别以相切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内渐开线与第二内定心圆弧之间,使得第二内渐开线的基圆的圆心与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圆心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二内渐开线的首端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渐开线的尾端位于与第二外渐开线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以及
第二内定心圆弧的首端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首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与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相差180°相位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二内定心圆弧的尾端位于第二涡卷的外侧的末端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涡卷的与第二外渐开线对应的壁的厚度是均匀的,第二涡卷的与第二外连接圆弧和第二外定心圆弧对应的壁的厚度沿从第二外连接圆弧的首端至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方向先增大而后减小,以便通过改变第二外连接圆弧的首端和第二外定心圆弧的尾端的位置来改变第二涡旋件的质心。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涡卷的根部连接到第一端板上,第一涡卷的端部抵靠在第二端板上,并且第二涡卷的根部连接到第二端板上,第二涡卷的端部抵靠在第一端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涡卷和第二涡卷的壁的厚度沿从各自的根部朝各自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变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在第一涡卷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槽,在第二涡卷的端部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8、11至15、1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端板中设置有靠近第一端板的几何中心并用于排出压缩腔中的流体的排放口以及使流体进入压缩腔中的进入口,第一涡卷的中心靠近所述排放口,第一涡卷的外末端靠近进入口。
2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所述第一涡旋件和所述第二涡旋件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
第一涡旋件包括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朝向第二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一涡卷,第二涡旋件包括第二端板和从第二端板朝向所述第一涡旋件延伸出的第二涡卷;
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涡旋件的远离第一涡旋件的一侧;
电机;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架并且位于第二端板的远离第一端板的一侧,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第一端板旋转,且第一端板驱动第二端板旋转,以压缩进入压缩腔中的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涡卷被构造为第一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一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一涡旋件的旋转中心重合;和/或,所述第二涡卷被构造为第二型线的形状以使第二涡旋件的质心与第二涡旋件的旋转中心接近重合或重合,所述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分别由复合型线限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线由渐开线和圆弧的组合限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包括:毂部,所述毂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以及从所述第一端部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缘,所述驱动件设置有延伸穿过毂部和凸缘的内孔并通过所述凸缘与第一涡旋件连接,所述第二涡旋件的第二端板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凸缘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是轴向磁通电机,包括转子和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定子,并且所述转子过盈配合到驱动件的所述毂部上,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件来驱动所述第一涡旋件旋转。
CN202123450149.4U 2021-12-31 2021-12-31 压缩机 Active CN217129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0149.4U CN21712978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压缩机
PCT/CN2022/143771 WO2023125899A1 (zh) 2021-12-31 2022-12-30 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0149.4U CN21712978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9785U true CN217129785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1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0149.4U Active CN21712978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97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9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9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29785U (zh) 压缩机
CN102713298B (zh) 涡旋压缩机
CN210050030U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H0456155B2 (zh)
JPH0348357B2 (zh)
KR101459183B1 (ko) 베인 로터리 압축기
WO1999046507A1 (fr) Compresseur a gaz de type a dents complexes
KR102409675B1 (ko) 토출 구조를 개선한 압축기
WO2018139070A1 (ja) 液封式真空ポンプ
WO2023125899A1 (zh) 压缩机
CN116412132A (zh) 压缩机
CN1159529C (zh) 涡旋型压缩机
CN112460015A (zh) 涡旋压缩机
CN212454812U (zh) 一种高绝热效率和排气稳定性的涡旋压缩机
CN214247671U (zh) 涡旋压缩机
JP3192939B2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CN219654882U (zh) 一种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JP3350024B2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US7223083B2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11623714U (zh) 一种气缸型线不对称的两级压缩滑片式真空泵
WO2008007612A1 (fr) compresseur à spirales
JP2000283093A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用プレスハブとその取付構造
WO2024057922A1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667825U (zh) 压缩机构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
CN116066359A (zh) 一种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