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602U -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602U
CN217114602U CN202220634221.4U CN202220634221U CN217114602U CN 217114602 U CN217114602 U CN 217114602U CN 202220634221 U CN202220634221 U CN 202220634221U CN 217114602 U CN217114602 U CN 217114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along
battery
main body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42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细冬
张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42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单元和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多个分隔件和两个端盖;多个分隔件沿X轴间隔排布于壳体内,以将壳体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分隔件内具有沿Y轴贯通分隔件的通风通道;两个端盖分设于壳体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至少一个端盖开设有多个沿X轴间隔设置的通风孔,各通风通道与对应的通风孔相通,且各电池腔分别与通风孔、通风通道隔离。如此设置,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使得电池包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电池单元的防护,从而能够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电池领域中,为实现电池包的可持续使用效果,通常需要在电池包的壳体组件上开设通风孔,如此电池包内部的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通风孔逸散至电池包外部;然而,如此设置,外部的水汽、灰尘也会通过该通风孔进入电池包的内部,或者,电池包内部的水汽也会通过该通风孔排出外部,如此会降低壳体组件对电池单元的防护效果,同样也会降低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组件难以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
多个分隔件,多个所述分隔件沿X轴间隔排布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各所述电池腔用于容置各所述电池单元;所述分隔件内具有沿Y轴贯通所述分隔件的通风通道;
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设于所述壳体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所述电池腔;至少一个所述端盖开设有多个沿X轴间隔设置的通风孔,各所述通风通道与对应的所述通风孔相通,且各所述电池腔分别与所述通风孔、所述通风通道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盖均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通风孔与对应的所述通风通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沿Y轴的端部装配于对应相通的所述通风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沿Y轴的至少一端的装配部,所述通风通道沿Y轴贯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装配于对应的所述通风孔内,且所述主体部沿Y轴限位于两个所述端盖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沿Z轴的至少一端的加强筋,所述主体部沿Z轴各端的所述加强筋为至少两个,且沿X轴间隔布设,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通风通道沿Y轴贯通对应的所述主体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电池腔内均设置有两个绝缘块,各所述电池腔内的两个所述绝缘块用于分别封设各所述电池单元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腔内的两个所述绝缘块背向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侧板和两个盖板;两个所述侧板沿X轴间隔分布,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于各所述侧板沿Z轴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端盖分设于各所述侧板和各所述盖板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各所述分隔件位于两个所述侧板和两个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中间梁,所述中间梁设置于两个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中间梁与相邻的所述分隔件间隔形成所述电池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和/或所述中间梁沿Y轴贯通形成有中空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所述壳体组件,各所述电池单元对应容置于各所述电池腔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及电池包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多个分隔件将壳体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两个端盖分别设于壳体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且各分隔件内的通风通道与至少一个端盖上对应的通风孔相通,基于此,壳体组件的内部依次通过通风通道和对应的通风孔连通至外界,使得空气流体可分别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和外界之间循环流通,以实现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之内部和外界空气之间的有效换热,则各电池腔内的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至相邻的分隔件,再通过通风通道、对应的通风孔与外界的空气流体进行换热,如此使得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并且,两个端盖分设于壳体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沿Y轴的相对两端,各电池腔分别与通风通道、通风孔隔离,则外界的水汽、灰尘无法通过通风通道或通风孔进入电池腔内,从而也无法影响电池腔内的电池单元的正常使用,相应的,壳体组件内部的冷却液等液体也难以通过通风通道或通风孔排出外部,如此,各电池单元均可通过壳体和端盖得到较佳的防护作用,则壳体组件具有较佳的防水防尘等防护效果。如此设置,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使得电池包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电池单元的防护,从而能够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也具有壳体组件具备的能够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提供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101-电池腔;102-中空通道;11-侧板;12-盖板;13-中间梁;20-分隔件;201-通风通道;21-主体部;22-装配部;23-加强筋;30-端盖;301-通风孔;40-绝缘块;41-第一绝缘部;42-第二绝缘部;50-快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0、多个分隔件20和两个端盖30,且该壳体组件用于安装电池单元。
具体地,多个分隔件20沿X轴间隔排布于壳体10内,以将壳体10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101;其中,各电池单元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各电池腔101内,使得多个电池单元沿X轴间隔排布于壳体10内。基于此,各分隔件20将相邻的两个电池腔101分隔开,也即,各分隔件20将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分隔开,如此有助于减缓相邻两个电池单元的短接问题。
各分隔件20沿Y轴延伸设置,且各分隔件20内具有通风通道201,各通风通道201沿Y轴贯通对应的分隔件20。
两个端盖30分设于壳体10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101沿Y轴的相对两端;基于此,可以理解地,各电池腔101沿Y轴贯通壳体10,两个端盖30分别设置于壳体10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与壳体10共同实现了各电池腔101与外界之间的水汽和灰尘的隔离效果,这样,两个端盖30分别盖设于各电池单元沿Y轴的相对两端,从而实现对每一个电池单元的防水防尘等防护效果,如此设置,使得各电池单元均通过壳体10和端盖30实现与外界的隔离,从而实现了对各电池单元的防护作用。
可选地,端盖3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端盖30为由多个子端盖分体连接形成的分体式结构,具体地,多个子端盖通过焊接、拼接、插接、卡接等方式组成端盖30。
至少一个端盖30开设有多个沿X轴间隔设置的通风孔301,各通风孔301沿Y轴贯通对应的端盖30,各通风通道201与对应的通风孔301沿Y轴相通;并且,各电池腔101分别与通风孔301、通风通道201隔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分隔件20将壳体10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101,两个端盖30分别设于壳体10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101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各分隔件20内的通风通道201与至少一个端盖30上对应的通风孔301相通,基于此,壳体组件的内部依次通过通风通道201和对应的通风孔301连通至外界,使得空气流体可分别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和外界之间进行循环流通,以实现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之内部和外界空气之间的有效换热,则各电池腔101内的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至相邻的分隔件20,再通过通风通道201、对应的通风孔301与外界的空气流体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各电池单元的散热,如此使得由该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并且,两个端盖30分设于壳体10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分别盖设于各电池腔101沿Y轴的相对两端,各电池腔101分别与通风通道201、通风孔301隔离,则外界的水汽、灰尘只能够通过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再循环至外界,而无法通过通风通道201或通风孔301进入电池腔101内,从而也无法影响电池腔101内的电池单元的正常使用,相应的,壳体组件内部的冷却液等液体也难以通过通风通道201或通风孔301排出外部,如此,各电池单元均可通过壳体10和端盖30得到较佳的防护作用,则壳体组件具有较佳的防水、防尘等防护效果。如此设置,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使得电池包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电池单元的防护,从而能够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各端盖30上的通风孔301的数量和通风通道201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通风通道201和各端盖30上的多个通风孔301一一对应正对且相通,这样,通风通道201与两个通风孔301连通;或者,端盖30上的通风孔301数量可大于通风通道201的数量,则通风通道201可与其中一个端盖30的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通风孔301对应相通,且可与另一个端盖30的至少一个通风孔301对应相通,如此通风通道201和至少三个通风孔301连通。
可选地,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形状均可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形状,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截面尺寸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各通风孔301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且各通风孔301的孔径大小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其中,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截面,指的是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垂直于Y轴的截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两个端盖30均开设有多个上述的通风孔301,两个端盖30上的通风孔301与对应的通风通道201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各通风通道201沿Y轴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30上对应的通风孔301连通,从而沿Y轴共同贯通壳体组件,如此,有助于提高空气流体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和外界之间的循环流通的效率,从而有助于提高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的内部和外界的空气流体进行换热的换热效率,这样,在壳体组件实现对各电池单元的防护效果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多个通风通道201一一对应地与端盖30的多个通风孔301相通,分隔件20沿Y轴的端部装配于对应相通的通风孔301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分隔件20沿Y轴的端部装配于对应相通的通风孔301内,且各通风孔301与电池腔101相互独立、隔离,基于此,分隔件20的装配于通风孔301的部分的外周壁和对应的通风孔301的内周壁相抵接,使得通风孔301难以通过分隔件20和通风孔30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连通电池腔101,则外界的水汽、灰尘等难以通过分隔件20和通风孔30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电池腔101内,从而无法影响电池单元的正常使用,相应的,电池腔101内部的冷却液等液体也难以通过分隔件20和通风孔30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外界。
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助于强化通风孔301和电池腔101之间的隔离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腔101对电池单元的防护效果,以进一步解决外界的水汽、灰尘等进入电池腔101内、以及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液等液体排出外部的问题;另一方面,分隔件20的至少部分装配于通风孔301内,如此使得分隔件20和端盖30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有效固定,这样有助于提高电池腔101对电池单元的限位作用,以防止电池单元在壳体组件内晃动,从而提高壳体组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分隔件20包括主体部21和设置于主体部21沿Y轴的至少一端的装配部22,通风通道201沿Y轴贯通对应的分隔件20的主体部21和装配部22;装配部22装配于对应相通的通风孔301内,且主体部21沿Y轴限位于两个端盖30之间。
基于此,装配部22装配于对应相通的通风孔301内,一方面,实现了通风通道201和通风孔301的连通效果;另一方面,使得装配部22的外周壁和对应相通的通风孔301的内周壁相抵接,则外界的水汽、灰尘等难以通过分隔件20和通风孔30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电池腔101内,相应的,电池腔101内部的冷却液等液体也难以通过分隔件20和通风孔30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外界,如此有助于在壳体组件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装配部22装配于对应的通风孔301内,使得装配部22和端盖30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有效固定,这样有助于提高电池腔101对电池单元的限位作用,从而提高壳体组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主体部21沿Y轴限位于两个端盖30之间,使得分隔件20通过两个端盖30实现在Y轴上的限位,如此使得分隔件20和端盖30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进一步固定,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腔101对电池单元的限位作用,以防止电池单元在壳体组件内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壳体组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主体部21沿Y轴抵接于两个端盖30之间。
可选地,装配部22一体成型于主体部21沿Y轴的端部,或者,装配部22通过焊接、插接、卡接等方式分体设置于主体部21沿Y轴的端部。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两个端盖30均开设有多个上述通风孔301,相应的,各分隔件20包括两个装配部22,两个装配部22分别设置于主体部21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各分隔件20的两个装配部22一一对应地装配于两个端盖30上的对应通风孔30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分隔件20包括主体部21和设置于主体部21沿Z轴的至少一端的加强筋23,主体部21沿Z轴各端的加强筋23设置为至少两个,且沿X轴间隔布设,加强筋23远离主体部21的一端抵接于壳体10的内壁,通风通道201沿Y轴贯通对应的主体部21。如此设置,分隔件20通过主体部21和加强筋23组成,使得分隔件20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分隔件20沿Z轴的各端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排布的加强筋23抵接于壳体10的内壁,有助于提高分隔件20和壳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加强筋23一体成型于主体部21沿Z轴的端部,或者,加强筋23通过焊接、插接、卡接等方式分体设置于主体部21沿Z轴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各电池腔101内均设置有两个绝缘块40,各电池腔101内的两个绝缘块40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电池腔101沿Y轴的相对两端,各电池腔101内的两个绝缘块40用于分别封设各电池单元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两个端盖30分别位于各电池腔101内的两个绝缘块40背向电池单元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各电池单元沿Y轴的相对两端的正负极极耳均通过绝缘块40实现与分隔件20、壳体10、端盖30的隔绝,这样能够减缓多个电池单元之间发生短接现象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如图4所示,绝缘块40包括两个沿X轴间隔分布的第一绝缘部41和连接于两个第一绝缘部41之间的第二绝缘部42,电池单元沿Y轴的各端插接至两个第一绝缘部41和第二绝缘部42共同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如此,电池单元的各端通过两个第一绝缘部41实现与相邻的两个分隔件20之间的绝缘效果,且通过第二绝缘部42实现与端盖30之间的绝缘效果,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壳体10包括两个侧板11和两个盖板12;两个侧板11沿X轴间隔分布,两个盖板12分别设于各侧板11沿Z轴的相对两端,两个端盖30分设于各侧板11和各盖板12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各分隔件20位于两个侧板11和两个盖板1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如此设置,使得在装配电池包时,可先将两个侧板11、两个端盖30和其中一个盖板12组装起来,从而形成多个沿X轴间隔分布的电池腔101,然后再将多个电池单元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多个电池腔101内,最后再将另一个盖板12组装起来即可,如此设置,简化了电池包的装配工艺,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各分隔件20位于两个侧板11和两个盖板1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将该空间分隔形成多个沿X轴间隔分布的电池腔101,基于此,可以理解地,各侧板11与相邻的分隔件20间隔形成电池腔101,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隔件20也间隔形成上述电池腔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壳体10还包括位于两个侧板11之间的中间梁13,则侧板11和中间梁13沿X轴间隔分布;中间梁13设置于两个端盖30之间,且中间梁13与相邻的分隔件20间隔形成电池腔101。如此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分隔件20之间、相邻的中间梁13和分隔件20之间、相邻的侧板11和分隔件20之间均间隔形成有上述的电池腔101,在壳体组件实现多个能够容置电池单元的电池腔101的基础上,中间梁13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壳体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如此有助于由壳体组件组成的电池包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中间梁1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中间梁13还可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中间梁13沿X轴间隔设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组装可通过端盖30、盖板12、侧板11、中间梁13、分隔件20等零部件拼焊而成,如此设置,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电池包的装配工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6,侧板11和/或中间梁13沿Y轴贯通形成有中空通道102。如此设置,一方面,在使得壳体组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助于减轻壳体组件的整体重量,这样能够使得电池包具有较佳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中空通道102的设置,使得与相邻的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的空气流体循环流通,以实现换热,如此有助于提高壳体组件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侧板11和/或中间梁13上具有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的快拆件50。如此设置,使得壳体组件可通过该快拆件50实现与外部结构的拆装,这样有助于提高壳体组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的使用便利性。其中,该外部结构可以为车辆的车体,也可以为用于固定电池包的固定设备。其中,该快拆件50可以设置为螺母。
基于上述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组件和多个电池单元,各电池单元对应容置于各电池腔10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通过采用上述壳体组件的改进,也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电池单元的防护,从而能够同时兼顾散热性能好和防护效果佳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多个分隔件,多个所述分隔件沿X轴间隔排布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成多个沿X轴依次分布的电池腔,各所述电池腔用于容置各电池单元,所述分隔件内具有沿Y轴贯通所述分隔件的通风通道;
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设于所述壳体沿Y轴的相对两端,以分别盖设于各所述电池腔;至少一个所述端盖开设有多个沿X轴间隔设置的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与对应的所述通风通道相通,且各所述电池腔分别与所述通风孔、所述通风通道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盖均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通风孔与对应的所述通风通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沿Y轴的端部装配于对应相通的所述通风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沿Y轴的至少一端的装配部,所述通风通道沿Y轴贯通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装配于对应的所述通风孔内,且所述主体部沿Y轴限位于两个所述端盖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沿Z轴的至少一端的加强筋,所述主体部沿Z轴各端的所述加强筋为至少两个,且沿X轴间隔布设,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通风通道沿Y轴贯通对应的所述主体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腔内均设置有两个绝缘块,各所述电池腔内的两个所述绝缘块用于分别封设各所述电池单元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腔内的两个所述绝缘块背向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侧板和两个盖板;两个所述侧板沿X轴间隔分布,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于各所述侧板沿Z轴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端盖分设于各所述侧板和各所述盖板沿Y轴的相对两端,且各所述分隔件位于两个所述侧板和两个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中间梁,所述中间梁设置于两个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中间梁与相邻的所述分隔件间隔形成所述电池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或所述中间梁沿Y轴贯通形成有中空通道。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各所述电池单元对应容置于各所述电池腔内。
CN202220634221.4U 2022-03-22 2022-03-22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114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4221.4U CN217114602U (zh) 2022-03-22 2022-03-22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4221.4U CN217114602U (zh) 2022-03-22 2022-03-22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602U true CN217114602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4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4221.4U Active CN217114602U (zh) 2022-03-22 2022-03-22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6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7266A (zh) * 2024-06-17 2024-07-19 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作战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7266A (zh) * 2024-06-17 2024-07-19 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作战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68492B2 (en)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KR101292988B1 (ko) 배터리 모듈
EP2315293B1 (en) Battery pack
KR20170044473A (ko) 배터리 팩
KR20230006869A (ko) 배터리 팩 박스,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KR101806417B1 (ko) 전력 저장 장치의 단위 전지 팩
CN217114602U (zh) 壳体组件及电池包
EP3761388B1 (en) Battery pack
JP745666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218896741U (zh) 电池包的壳体及其电池包
KR20210149054A (ko) 배터리 모듈 열 관리
CN115602994A (zh)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6980677U (zh) 风冷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498080U (zh) 一种塑胶板、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20710439U (zh) 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17562756U (zh) 电芯单元及总成
CN217114540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0986001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21327934U (zh) 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CN218731518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20821738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
CN218896739U (zh) 电池包
CN214957107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16980808U (zh) 用于固定电池巴片的隔离板组件和电池包
CN22153019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