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4778U -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04778U CN217104778U CN202220812886.XU CN202220812886U CN217104778U CN 217104778 U CN217104778 U CN 217104778U CN 202220812886 U CN202220812886 U CN 202220812886U CN 217104778 U CN217104778 U CN 217104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culvert
- drainage box
- cast
- drainage
- place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式护岸中的取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取排水箱涵结构包括: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排水箱涵穿设于重力式护岸结构下方;取水箱涵位于重力式护岸结构下方部分与排水箱涵相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本申请在施工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时,减少重力式护岸需拆除和恢复的长度,节约造价。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包括:围堰和咬合灌注桩,围堰设于海域中;咬合灌注桩一部分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内,另一部分穿过重力式护岸结构,并延伸至与陆域中的水池侧壁连接;在咬合灌注桩内设有基坑,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设置在基坑中;本申请保证在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施工中排除水的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式护岸中的取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海洋、江河、湖泊及水库等取排水工程中,取排水箱(管)涵大都分开布置,取排水箱(管)涵的敷设经常需要拆除现有的重力式护岸结构,待箱(管)涵敷设完毕后,再恢复原有重力式护岸结构。由于拆除及恢复的重力式护岸长度较长,工程量较大,工程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重力式护岸下的取排水箱(管)涵敷设时,拆除及恢复的重力式护岸长度较长、工程量较大和工程费用高的缺陷,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工程量小、工程费用低的取排水箱涵结构十分必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包括:
排水箱涵,穿设于重力式护岸结构的下方;
取水箱涵,位于重力式护岸结构下方的部分与排水箱涵的相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取水箱涵设置于排水箱涵的下方。
可选地,还包括:
基础垫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下方;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底板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顶板与基坑之间;
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墙体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与取水箱涵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用于所述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施工,包括:
围堰,设于海域中;
咬合灌注桩,一部分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内,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重力式护岸结构,并延伸至与陆域中的水池侧壁连接;在所述咬合灌注桩内设有基坑,所述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坑中。
可选地,所述咬合灌注桩包括多根交替设置的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
可选地,在所述咬合灌注桩顶部设有冠梁;
在所述冠梁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角支撑;
在所述冠梁中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有多根平行的第一横撑;
在所述咬合灌注桩内,沿着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以分别支撑所述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的顶板;
每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且包括:第二角支撑和多根平行的第二横撑;
所述第二角支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的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
多根第二横撑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中。
可选地,在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横撑与第二横撑之间、以及不同高度的第二横撑之间均设有立柱。
可选地,在所述基坑底部设有加固桩。
可选地,所述咬合灌注桩的底部深入到岩层中。
可选地,所述多根第二横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围檩与咬合灌注桩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包括:排水箱涵,穿设于重力式护岸结构的下方;取水箱涵,位于重力式护岸结构下方的部分与排水箱涵的相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在重力式护岸下层叠设置,当施工时,减少了重力式护岸需要拆除和恢复的长度,节约工程造价;另外也提高了重力式护岸的岸线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水箱涵设置于排水箱涵的下方;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取水时,可以获得海域中底层的冷却水,以方便利用,即深取;在排水时,相对取水时,高度偏高,可以方便地将水排出去,即浅排。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还包括:基础垫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下方;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底板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顶板与基坑之间;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排水箱涵或取水箱涵的墙体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与取水箱涵之间;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以及基坑之间,均设置有坚固的支撑,保证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在使用中的稳定可靠程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包括:围堰,设于海域中;咬合灌注桩,一部分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内,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重力式护岸结构,并延伸至与陆域中的水池侧壁连接;在所述咬合灌注桩内设有基坑,所述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坑中;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施工过程中完全排除水的影响,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5.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咬合灌注桩顶部设有冠梁;在所述冠梁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角支撑;在所述冠梁中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有多根平行的第一横撑;在所述咬合灌注桩内,沿着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以分别支撑所述排水箱涵和取水箱涵的顶板;每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且包括:第二角支撑和多根平行的第二横撑;所述第二角支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的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多根第二横撑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中;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支撑,使得冠梁和咬合灌注桩可靠稳定地抵抗周边土的压力,保证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施工过程的安全。
6.本实用新型所述在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横撑与第二横撑之间、以及不同高度的第二横撑之间均设有立柱;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横撑的长度过长,导致横撑的刚度不足,而弯曲。
7.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基坑底部设有加固桩;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基坑底部基础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施工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的安全和质量,以及后续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的安全正常使用。
8.本实用新型所述咬合灌注桩的底部深入到岩层中;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地下水渗入到基坑中,影响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9.本实用新型所述多根第二横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围檩与咬合灌注桩连接;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模板保持组装后,为平面形状,以利于支模和保证现浇取水箱涵和排水箱涵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施工取排水箱涵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施工取排水箱涵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施工取排水箱涵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一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二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三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四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五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六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七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排水箱涵结构施工工序八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重力式护岸结构;2、排水箱涵;3、取水箱涵;4、虹吸井;5、水池;6、挡墙;7、路面;8、块石;9、空心方块;10、抛石基床;11、抛石;12、临时土围堰;13、混凝土板撑;14、第一钢筋混凝土支撑;15、钢筋混凝土冠梁;16、第二钢筋混凝土支撑;17、钢立柱;18、水池预留孔;19、护岸前沿线;20、三角钢板支撑;21、第一钢管支撑;22、第二钢管支撑;23、咬合灌注桩;24、素混凝土桩;25、钢筋混凝土桩;26、排水沟;27、素混凝土;28、开山石;29、砂混珊瑚碎屑层;30、中风化玄武岩层;31、混凝土支撑;32、素混凝土垫层;33、碎石垫层;34、石粉渣;35、碎石;36、I45c双拼工字钢围檩;37、第一施工地面;38、第二施工地面;39、第三施工地面;40、第四施工地面;41、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2、以及图13所示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穿设于重力式护岸结构1下方的排水箱涵2、设置于排水箱涵2下方的取水箱涵3、设置于所述取水箱涵3下方的基础垫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底板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取水箱涵3的顶板与基坑之间的支撑层,填充于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墙体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2与取水箱涵3之间的填充物。
如图1所示,所述取水箱涵3位于重力式护岸结构1下方的部分与排水箱涵2的相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取水箱涵3从海域中取低温冷却水,通过两个水池预留孔18流入水池5中;所述排水箱涵2将虹吸井4中的水排入海域中。
如图2所示,所述重力式护岸结构1包括:向海域延伸的块石8、位于陆域的挡墙6、设置于挡墙6下的多块空心方块9和设置于空心方块9下的抛石基床10等。所述抛石基床10和块石8均位于所述排水箱涵2的上方;所述挡墙6设置于路面7的旁边;所述空心方块9向陆域延伸的方向设有抛石11。
如图13所示,所述基础垫层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33和素混凝土垫层32;所述支撑层为混凝土支撑31,具体的所述混凝土支撑31为C25混凝土支撑;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墙体与基坑之间的填充物为石粉渣34,进一步的,所述石粉渣34的密实度大于0.9;所述排水箱涵2与取水箱涵3之间的填充物为碎石35。
如图3至图13所示的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用于所述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施工的土建结构,包括: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和咬合灌注桩23。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围堰为临时土围堰12,顶部标高为6.1m,底部标高为3.5m,放坡1:2,临时土围堰12可以采用推填土,若推填困难,也可改为袋装土。临时土围堰12的顶部设有排水沟26,临时土围堰12的内侧坡面铺设有素混凝土27,具体的,所述素混凝土27为C15素混凝土;临时土围堰12的底部铺设有开山石28。空心方块9位于海域的一侧为护岸前沿线19。
所述咬合灌注桩23的一部分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内,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重力式护岸结构1,并延伸至与陆域中的水池5侧壁连接,位于陆域中的咬合灌注桩23呈喇叭口状;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内设有基坑,所述排水箱涵2和取水箱涵3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坑中。所述咬合灌注桩23的底部穿过砂混珊瑚碎屑层29,伸入中风化玄武岩层30中。所述咬合灌注桩23包括多根交替咬合设置的素混凝土桩24与钢筋混凝土桩25。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顶部设有冠梁,具体的,所述冠梁为钢筋混凝土冠梁15;在所述冠梁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角支撑,所述第一角支撑包括:混凝土板撑13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支撑14。在所述冠梁中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有6根平行的第一横撑,具体的,所述第一横撑为第二钢筋混凝土支撑16。
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内,沿着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以分别支撑所述排水箱涵2和取水箱涵3的顶板;每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且包括:第二角支撑和6根平行的第二横撑;所述第二角支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23的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具体的,所述第二角支撑包括:三角钢板支撑20和第一钢管支撑21;所述6根第二横撑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23中,具体的,所述第二横撑为第二钢管支撑22。在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横撑与第二横撑之间、以及不同高度的第二横撑之间均设有立柱;具体的,在跨度比较大的第3、4和5根第一横撑与第二横撑之间设有钢立柱17,在跨度比较大的第3、4和5根两组第二横撑之间设有钢立柱17。所述多根第二横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围檩与咬合灌注桩23连接,具体的,所述围檩为I45c双拼工字钢围檩36。
如图6-13所示,施工本申请所述取排水箱涵结构的过程简述如下,首先施工临时土围堰12;然后拆除重力式护岸结构1中的两块空心方块9的长度;开挖换填土,施工咬合灌注桩23和钢筋混凝土冠梁15,在咬合灌注桩23内开挖至第一施工地面37,在第一施工地面37上方0.5m处施工第一角支撑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支撑16,以支撑钢筋混凝土冠梁15;在咬合灌注桩23内开挖至第二施工地面38,在第二施工地面38上方0.5m处施工第一组支撑组件;在咬合灌注桩23内开挖至第三施工地面39,在第三施工地面39上方0.5m处施工第二组支撑组件;开挖至基坑底部,即第四施工地面40,在第四施工地面40上依次施工碎石垫层33和素混凝土垫层32,进一步的,在所述基坑底部设有加固桩;在取水箱涵3的墙体与基坑之间施工混凝土支撑31,现浇取水箱涵3的底板;现浇取水箱涵3的墙体至第二组支撑组件下方0.3m处;当取水箱涵3的底板和墙体、以及混凝土支撑31达到100%强度后,在取水箱涵3的墙体和基坑之间密实回填石粉渣34;拆除第二组支撑组件;现浇取水箱涵3的剩余墙体和顶板,并施工混凝土支撑31,当取水箱涵3的剩余墙体和顶板、以及混凝土支撑31达到100%强度后,在取水箱涵3和混凝土支撑31的顶部垫碎石35;在碎石35上现浇排水箱涵2的底板和混凝土支撑31;现浇排水箱涵2的墙体至第一组支撑组件下方0.3m处;当排水箱涵2的底板和墙体、以及混凝土支撑31达到100%强度后,在排水箱涵2的墙体和基坑之间密实回填石粉渣34;拆除第一组支撑组件;现浇排水箱涵2的剩余墙体和顶板;在排水箱涵2的剩余墙体和基坑之间密实回填石粉渣34,在排水箱涵2的上方设置回填土41,直至咬合灌注桩23的顶部;拆除第一角支撑和第一横撑;在陆域中的路面7处继续填充回填土41至标高6.1m,恢复重力式护岸结构1。最后,凿除水域内的咬合灌注桩23、整平基床;拆除临时土围堰12。陆域的咬合灌注桩23无需拆除,特别基床区的咬合灌注桩23应保护完整,作为重力式护岸结构1恢复的一部分。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可以提前预制排水箱涵2和取水箱涵3,放入基坑的基础垫层后,再施工支撑层,以及回填填充物,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箱涵(2),穿设于重力式护岸结构(1)的下方;
取水箱涵(3),位于重力式护岸结构(1)下方的部分与排水箱涵(2)的相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排水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水箱涵(3)设置于排水箱涵(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排水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础垫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下方;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底板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顶板与基坑之间;
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排水箱涵(2)或取水箱涵(3)的墙体与基坑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箱涵(2)与取水箱涵(3)之间。
4.一种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取排水箱涵结构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堰,设于海域中;
咬合灌注桩(23),一部分设于海域中的围堰内,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重力式护岸结构(1),并延伸至与陆域中的水池(5)侧壁连接;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内设有基坑,所述排水箱涵(2)和取水箱涵(3)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坑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咬合灌注桩(23)包括多根交替设置的素混凝土桩(24)与钢筋混凝土桩(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顶部设有冠梁;
在所述冠梁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均设有第一角支撑;
在所述冠梁中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有多根平行的第一横撑;
在所述咬合灌注桩(23)内,沿着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组支撑组件,以分别支撑所述排水箱涵(2)和取水箱涵(3)的顶板;
每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且包括:第二角支撑和多根平行的第二横撑;
所述第二角支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23)的位于海域中的部分的边角处;
多根第二横撑沿着海域到陆域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咬合灌注桩(23)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横撑与第二横撑之间、以及不同高度的第二横撑之间均设有立柱。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坑底部设有加固桩。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咬合灌注桩(23)的底部深入到岩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二横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围檩与咬合灌注桩(23)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2886.XU CN217104778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2886.XU CN217104778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04778U true CN217104778U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58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12886.XU Active CN217104778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047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36718A (en) * | 2023-10-27 | 2024-02-27 | China Harbour Eng Co Ltd |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of cast-in-place box culvert |
-
2022
- 2022-04-07 CN CN202220812886.XU patent/CN2171047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36718A (en) * | 2023-10-27 | 2024-02-27 | China Harbour Eng Co Ltd |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of cast-in-place box culver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6119B (zh) |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958780B (zh) | 形成胶结挡土墙的方法 | |
CN111305027A (zh) |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及修复结构 | |
CN108221528B (zh) | 路基建筑搭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304988B (zh) | 一种修建于高陡山坡上的轻型路堤结构与施工方法 | |
CN217104778U (zh) | 一种取排水箱涵结构及用于施工的土建结构 | |
CN114575208A (zh) | 一种便于预制安装的陡坡路基结构 | |
CN210439090U (zh) | 一种新建或拓宽高路堤的结构 | |
CN111236265A (zh) | 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9410355U (zh) | 一种既有铁路高填方路堤柔性帮宽结构 | |
CN217324788U (zh) | 一种便于预制安装的陡坡路基结构 | |
CN217870559U (zh) | 适用于土工膜较高挡水水头的斜墙土工膜土石围堰结构 | |
CN114232666B (zh) | 一种跨越复杂溶洞群多跨预应力弹性地基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6765941U (zh) | 一种偏压状态下隧道减压减载结构 | |
CN216688857U (zh) | 既有线路路堤的帮宽结构 | |
CN212247676U (zh) | 一种既有铁路路基地下排水系统重建结构 | |
CN213625433U (zh) | 一种用于重力式与板桩式组合码头的衔接过渡结构 | |
CN113863125B (zh) | 一种用于易滑移边坡的坡上桥梁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735434U (zh) | 一种桥梁基坑支护体系 | |
CN213173779U (zh) |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 |
CN212670237U (zh) |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修复结构 | |
CN110219248B (zh) | 抗倾覆简易便桥桥墩施工方法及抗倾覆简易便桥施工方法 | |
CN217460445U (zh) |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新型驳坎 | |
CN219604048U (zh) | 一种既有铁路高填方路基拓宽结构 | |
CN214782982U (zh) | 一种适用于桥路连接的路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