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7829U -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7829U
CN217097829U CN202220713566.9U CN202220713566U CN217097829U CN 217097829 U CN217097829 U CN 217097829U CN 202220713566 U CN202220713566 U CN 202220713566U CN 217097829 U CN217097829 U CN 217097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movement mechanism
direction movement
electric cook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35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泰星
郑重
刘璨
谢劲涛
罗聪
陈思宇
吴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jiang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 Test On Quality & Measure Guangd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anjiang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 Test On Quality & Measure Guangd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jiang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 Test On Quality & Measure Guangd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anjiang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 Test On Quality & Measure Guangdong
Priority to CN2022207135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7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7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7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包括支架装置、Y向运动机构、Z向运动机构和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Y向运动机构设于支架装置,Z向运动机构设于Y向运动机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设于Z向运动机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包括底板、驱动装置、吸嘴连接杆和配合板;驱动装置设于底板;吸嘴连接杆与底板滑动配合;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配合板连接,配合板与吸嘴连接杆滑动配合,驱动装置通过作用配合板移动来调整相邻的吸嘴连接杆之间距离。调整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在Y向、Z向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吸嘴连接杆之间距离,使其能够与电饭锅锅盖贴合,来达到合适的力矩来吸起电饭锅锅盖,无须多余气动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饭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电饭锅锅盖品牌众多,尺寸材质重量也因厂商而异,电饭锅锅盖把手的形状也多种多样,使用设备实现不同电饭锅自动开合盖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目前电饭锅的功率检测及热效率检测的工作实现均以检测人员为主要劳动单位,需要检测人员实现上下料、开关电饭锅盖、加水、放置测温传感器、使用电量计量仪器等一系列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员劳动,自动化程度低。
现有人工检测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资源,在产量较大的情况下检测效率跟不上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包括:
支架装置、Y向运动机构、Z向运动机构和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所述Y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装置,所述Z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Y向运动机构,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设于所述Z向运动机构;
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包括底板、驱动装置、吸嘴连接杆和配合板;
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
所述吸嘴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吸嘴连接杆与所述底板滑动配合;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配合板连接,所述配合板与所述吸嘴连接杆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作用所述配合板移动来调整所述相邻的吸嘴连接杆之间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两侧设有安装底座,所述Y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板。
优选的,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件、第一丝杆支座、第一丝杆螺母、第一联轴器、第一轴承件和第一滑轨件,所述第一电机、第一丝杆支座设于所述支架装置,所述第一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件与所述第一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Z向运动机构连接,所述Z向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轨件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Z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件、第二丝杆支座、第二丝杆螺母、第二联轴器、第二轴承件、Z向支架和第二滑轨件,所述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支座设于所述Z向支架,所述第二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件与所述第二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连接,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与所述第二滑轨件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Z向运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每个Z向运动机构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水平线轨和竖直线轨,其中,所述吸嘴连接杆与所述水平线轨滑动配合,所述竖直线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配合板。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件、第三丝杆支座、第三丝杆螺母、第三联轴器和第三轴承件;
所述第三电机、第三丝杆支座设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三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三轴承件与所述第三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三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所述滑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合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吸嘴连接杆的位置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相邻的滑槽倾斜设置,所述吸嘴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位置相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的滚动件。
优选的,所述若干个滑槽至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向两侧发散设置,处于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的滑槽为竖直方向设置,处于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两侧处的滑槽相对称并呈倾斜方向设置,所述若干个滑槽在所述配合板上呈倒等边梯形状排布。
优选的,所述吸嘴连接杆上设有吸嘴安装支座,所述吸嘴安装支座上设有吸嘴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整个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驱动装置和配合板相互作用来调整相邻的吸嘴连接杆之间距离,以及在Y向、Z向的位置,使其能够与电饭锅锅盖贴合,来达到合适的力矩来吸起电饭锅锅盖,而且可以减少或者去除气动设备,只需要结合配置吸嘴装置、真空发生器和气源便可满足功能需求,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板与吸嘴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吸嘴连接杆,3-配合板,4-水平线轨,5-竖直线轨,6-滑块, 7-第三电机,8-第三丝杆件,9-第三丝杆支座,10-第三丝杆螺母,11-第三联轴器,12-第三轴承件,13-滑槽,14-滚动件,15-吸嘴安装支座,16-吸嘴件,17- 连杆件,18-镂空槽,19-支架板,20-安装底座,21-第一电机,22-第一丝杆件, 23-第一丝杆支座,24-第一丝杆螺母,25-第一联轴器,26-第一轴承件,27-第一滑轨件,28-第二电机,29-第二丝杆件,30-第二丝杆支座,31-第二丝杆螺母,32-第二联轴器,33-第二轴承件,34-Z向支架,35-第二滑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包括:
支架装置、Y向运动机构、Z向运动机构和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板19,所述支架板19的两侧设有安装底座20,所述Y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板19,所述Z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Y向运动机构,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设于所述Z向运动机构;
具体的,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丝杆件22、第一丝杆支座23、第一丝杆螺母24、第一联轴器25、第一轴承件26和第一滑轨件27,所述第一电机21、第一丝杆支座23设于所述支架装置,所述第一丝杆件22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件26与所述第一丝杆支座23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电机21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25与所述第一丝杆件2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4与所述第一丝杆件22相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4与所述Z向运动机构连接,所述Z向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轨件27滑动配合;
所述Z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8、第二丝杆件29、第二丝杆支座30、第二丝杆螺母31、第二联轴器32、第二轴承件33、Z向支架34和第二滑轨件35,所述第二电机28、第二丝杆支座30设于所述Z向支架34,所述第二丝杆件29 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件33与所述第二丝杆支座30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28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32与所述第二丝杆件29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螺母 31与所述第二丝杆件29相配合,所述第二丝杆螺母31与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连接,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与所述第二滑轨件35滑动配合;
所述Z向运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每个Z向运动机构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包括底板1、驱动装置、吸嘴连接杆2和配合板3;
驱动装置设于底板1;
底板1上设有水平线轨4和竖直线轨5,其中,吸嘴连接杆2的数量为七个,与水平线轨4滑动配合,竖直线轨5上设有滑块6,滑块6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配合板3。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7、第三丝杆件8、第三丝杆支座9、丝杆螺母10、第三联轴器11和第三轴承件12;驱动电机7、第三丝杆支座9设于底板1;第三丝杆件8通过第三轴承件12与第三丝杆支座9转动配合,驱动电机7的驱动端通过第三联轴器11与第三丝杆件8连接,丝杆螺母10与第三丝杆件8相配合,丝杆螺母10与滑块6连接,滑块6与配合板3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杆件17。
配合板3上设有若干与吸嘴连接杆2的位置相对应的滑槽13,相邻的滑槽 13倾斜设置,吸嘴连接杆2上设有与位置相对应的滑槽13相配合的滚动件14,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滑槽13至配合板3的中部位置向两侧发散设置,处于配合板3的中部位置的滑槽13为竖直方向设置,处于配合板3的中部位置两侧处的滑槽13相对称并呈倾斜方向设置,若干个滑槽13在配合板3上呈倒等边梯形状排布。
吸嘴连接杆2相对于底板1的水平方向滑动移动,驱动装置作用配合板3 相对于底板1的竖直方向移动。驱动装置通过作用配合板3移动来调整相邻的吸嘴连接杆2之间距离。
吸嘴连接杆2上设有吸嘴安装支座15,吸嘴安装支座15上设有吸嘴件16。
具体的,滚动件14为凸轮件或滚针轴承。
具体的,配合板3上且处于相邻的滑槽13之间设有镂空槽18。可以有效减轻配合板3的重量,优化整个设备的重量。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根据电饭锅的尺寸,首先通过Y向运动机构、Z向运动机构来控制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调节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具体的,通过控制第三电机7的转动实现第三丝杆螺母10在第三丝杆件8上的移动,从而通过滑块6在竖直线轨5上的移动来带动配合板3的上下滑动,滚动件14在配合板3的滑槽13内滚动,滚动件14安装在吸嘴连接杆2上。第三电机7转动,带动第三丝杆螺母10和配合板3上下滑动,滚动件14沿滑槽13滚动,带动数个吸嘴连接杆2同时向左及向右移动,从而调节相邻的吸嘴连接杆2之间距离,进而调节安装在吸嘴连接杆2上的数个吸嘴件16的间距。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端来调节吸嘴件16的间距来达到合适的力矩来吸起电饭锅锅盖,而且可以减少或者去除气动设备,只需要配置吸嘴件16、真空发生器和气源便可满足功能需求,降低了设备成本。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装置、Y向运动机构、Z向运动机构和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所述Y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装置,所述Z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Y向运动机构,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设于所述Z向运动机构;
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包括底板、驱动装置、吸嘴连接杆和配合板;
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
所述吸嘴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吸嘴连接杆与所述底板滑动配合;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配合板连接,所述配合板与所述吸嘴连接杆滑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作用所述配合板移动来调整所述相邻的吸嘴连接杆之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两侧设有安装底座,所述Y向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件、第一丝杆支座、第一丝杆螺母、第一联轴器、第一轴承件和第一滑轨件,所述第一电机、第一丝杆支座设于所述支架装置,所述第一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件与所述第一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Z向运动机构连接,所述Z向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轨件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件、第二丝杆支座、第二丝杆螺母、第二联轴器、第二轴承件、Z向支架和第二滑轨件,所述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支座设于所述Z向支架,所述第二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件与所述第二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连接,所述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与所述第二滑轨件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运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每个Z向运动机构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的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水平线轨和竖直线轨,其中,所述吸嘴连接杆与所述水平线轨滑动配合,所述竖直线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配合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件、第三丝杆支座、第三丝杆螺母、第三联轴器和第三轴承件;
所述第三电机、第三丝杆支座设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三丝杆件通过所述第三轴承件与所述第三丝杆支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丝杆件连接,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三丝杆件相配合,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所述滑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吸嘴连接杆的位置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相邻的滑槽倾斜设置,所述吸嘴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位置相对应的滑槽相配合的滚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滑槽至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向两侧发散设置,处于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的滑槽为竖直方向设置,处于所述配合板的中部位置两侧处的滑槽相对称并呈倾斜方向设置,所述若干个滑槽在所述配合板上呈倒等边梯形状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连接杆上设有吸嘴安装支座,所述吸嘴安装支座上设有吸嘴件。
CN202220713566.9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Active CN217097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3566.9U CN217097829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3566.9U CN217097829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7829U true CN217097829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3566.9U Active CN217097829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78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2997A (zh) * 2023-11-16 2023-12-29 大研机器人(定远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吸附式码垛搬运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2997A (zh) * 2023-11-16 2023-12-29 大研机器人(定远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吸附式码垛搬运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97829U (zh) 一种电饭锅自动开合盖装置
CN104889970A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清洗机器人的行走装置
CN111934605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102615752A (zh) 一种滚塑成型机
CN111151486A (zh) 一种可移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清洁装置
CN114351085B (zh) 真空镀膜前热处理吹扫设备
CN114700636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多功能板材切割装置
CN214429509U (zh) 一种单电机单轨道光伏清洁机器人
CN111330930B (zh) 一种太阳能板自动清洁装置
CN117595774A (zh) 一种自主清洁的光伏清洁机器人
CN20590057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生产装置的吸尘机构
CN219041723U (zh) 一种光伏板自动清灰机器人
CN111795562A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生物制药用中药材晾晒装置
CN112350660A (zh) 一种设置有热风除雪结构的光伏板
CN202462750U (zh) 一种滚塑成型机
CN217243830U (zh) 一种电饭锅自动锅盖机械手
CN112403961A (zh) 一种清洗效果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用清洗装置
CN208181987U (zh) 一种用于电池出入干燥箱的自动化传送系统
CN202975826U (zh)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的跟踪机构
CN207524599U (zh) 一种斜面模组成品的自动抓取移载装置
CN216037098U (zh) 一种匣钵输送角度转换装置
CN217469876U (zh) 一种光伏电站水清洗装置
CN215614323U (zh) 一种贯通式真空集热管内管成型装置
CN215206903U (zh) 一种用于输送光伏组件电池板的抬升旋转装置
CN219372374U (zh) 一种光伏农业灌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