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8312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8312U
CN217088312U CN202123046026.4U CN202123046026U CN217088312U CN 217088312 U CN217088312 U CN 217088312U CN 202123046026 U CN202123046026 U CN 202123046026U CN 217088312 U CN217088312 U CN 217088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onnector
rotating
plat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60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
余佳
余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oton Zhuoy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oton Zhuo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oton Zhuoy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oton Zhuo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60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8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8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831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769 priority patent/WO202310342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壳,包括:上壳体,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的一侧设有衔接边,盖板相对于衔接边可翻折;下壳体,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在周向上延伸形成有卡持边,卡持边与底板界定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产品;卡持边与衔接边具有层叠部分;转动组件,连接于衔接边及卡持边的层叠部分,以使上壳体与下壳体相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层叠部分的层叠方向上。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转动组件形成转动连接,可以使上壳体翻转至下壳体另一侧并与下壳体叠合,减小保护壳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空间占用面积,翻转后握感更好,顺向R角,便于车载使用。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普及,为了防止机器刮伤及摔坏,需要对产品进行有效保护。目前用于保护数码产品的保护壳大多数只有底壳没有面盖,或者是底壳与面盖相互独立,不方便携带,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子产品保护壳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护壳。
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电子产品,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衔接边,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衔接边可翻折;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在周向上延伸形成有卡持边,所述卡持边与所述底板界定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产品;所述卡持边与所述衔接边具有层叠部分;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衔接边及所述卡持边的层叠部分,以使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层叠部分的层叠方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衔接边连接的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中心区域设有凹槽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卡持边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容置于所述凹槽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在周向上设有卡槽,所述旋转元件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位置设有卡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位于所述衔接边内,所述衔接边与所述旋转元件相对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旋转元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接边内设有供所述端板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动腔,以使所述上壳体绕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卡持边内,所述卡持边与所述转动轴相对的位置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边内设有供所述转接板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容置腔,以使所述下壳体绕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元件靠近所述卡持边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接边与所述卡持边上设有相互吸合的磁性组件。
上述保护壳,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使得保护壳整体性好,不散乱;利用转动组件使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转动连接,可以使上壳体翻转至下壳体另一侧,减小保护壳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空间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处于转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上壳体收纳于下壳体背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保护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保护壳拆解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保护壳拆解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同时结合图2所示,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通过转动组件300转动连接。下壳体200具有一端敞口的容纳腔201。当上壳体100盖合于下壳体200的敞口处时,容纳腔201被封闭,可以防止位于容纳腔201内的电子产品500受损坏。上壳体100相对下壳体200转动后,容纳腔201的敞口处于敞开状态,用户可以将电子产品500放入容纳腔201或者从容纳腔201内取出。上壳体100还可以通过转动组件300转动至下壳体200的背面,与下壳体200上下叠放进行收纳,上壳体100处于收纳时的状态可参阅图6所示,以缩小保护壳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空间占用面积,便于用户操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观察,在附图2至附图5以及图7至图9中省略了电子产品500。
参阅图3所示,上壳体100包括盖板110,盖板110大致为矩形,其尺寸与下壳体200的容纳腔201相匹配。盖板110具有一组相对的长边111和一组相对的短边112。长边111的边缘位置向盖板110的中心方向弯曲,以对电子产品的侧边或下壳体200的侧边起到限位作用。盖板110的一侧边连接有衔接边130。衔接边130设置在长边111的一侧,与长边111相平行。盖板110可相对衔接边130翻折。参阅图1所示,在设置衔接边130的位置,下壳体200上设有卡持边210,卡持边210与衔接边130在保护壳的宽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同时结合图2所示,转动组件300用于将卡持边210与衔接边130转动连接。盖板110可绕衔接边130翻折以闭合或打开下壳体200的容纳腔201,在打开状态下,盖板110与衔接边130可以相对下壳体100在竖直方向转动。盖板110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C)的材质制作。
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0还包括护套150,护套150的硬度小于盖板110的硬度,材质比较柔软,例如皮革材质。护套150被设置为双层结构,其展开后的形状为片状。双层结构是指片状结构对折后形成的折叠样态。双层结构的护套150发生弯折的转角部分被设置为上述的衔接边130,衔接边130具有中空的腔室131。护套150上偏离衔接边130的部分贴附于盖板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盖板110共同作为上壳体100的组成部分。
采用护套150与盖板110贴合,可以改善用户对上壳体100的触摸感;由于盖板110硬度较大,可以使保护壳内的产品避免由外界冲击力带来的损坏。同时,在护套150上直接构造出衔接边130,使盖板110与衔接边130之间被弯折的部分直接位于柔软的护套150上,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转动元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10与衔接边130之间可通过转轴连接,转轴的轴线与长边111的长度方向平行,以实现盖板110绕轴线翻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10与衔接边130的相互连接的部分可以采用硬度小的元件或者可往复弯折的材质制备,以用于盖板110相对衔接边130翻折。
参阅图3所示,下壳体200包括底板230,底板230大致为矩形,底板230的边缘位置在周向上设有卡持边210。周向上的卡持边210与底板230界定出容纳腔201。在图1和图2所示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保护壳,与上壳体100对应地,位于底板230长边侧的一个卡持边210与衔接边130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层叠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卡持边210与衔接边130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平行设置。下壳体200的材质可以选用聚碳酸酯(PC)等。
参阅图2所示,转动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30,第一连接件310与上壳体100连接,第二连接件330与下壳体200连接,第二连接件3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310内。
参阅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10包括旋转元件313,旋转元件313为柱状结构。旋转元件313与衔接边130连接。旋转元件313朝向第二连接件330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部315。与旋转元件313设置位置对应地,第二连接件330包括转动轴331,转动轴331与卡持边210连接。转动轴331容置在凹槽部315内。当转动轴331与凹槽部315处于非紧配合状态时,可以相对转动。此处的紧配合可以理解为过盈配合。
参阅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10还包括端板311,端板311位于衔接边130内。衔接边130上与旋转元件31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133,旋转元件313通过通孔133与端板311连接。第二连接件330还包括转接板335,转接板335位于卡持边210内。卡持边210上与转动轴3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孔205,转动轴331通过连接孔205与转接板335连接。
上述的转动轴331与转接板335为一体成型结构,端板311与旋转元件313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轴331与转接板33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胶接等方式组装在一起。例如,在转动轴331用于连接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在转接板335上设置内螺纹,将转动轴331旋合于转接板335上。端板311与旋转元件313也可通过上述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05的孔径与旋转元件313的外径相适应,旋转元件313背离端板311的一端穿过连接孔205与卡持边210连接,可提高连接稳定性。
参阅图2所示,卡持边210内设有供转接板335绕转动轴331轴线转动的容置腔206,容置腔206的空间区域形状及尺寸以适应转接板335转动为适。可同时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335为圆盘状,容置腔206的空间区域与其相适应。当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的凹槽部315为紧配合时,可以将上壳体100、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30看作相对固定的整体,在打开上壳体100后,可通过转动上壳体100带动第二连接件330转动,此时,转接板335在容置腔206内转动。
参阅图1所示,上壳体100盖合于下壳体200上,上壳体100的衔接边130相对盖板110弯折,衔接边130与下壳体200上的卡持边210左右层叠。可同时参阅图2所示,转动组件300大致位于保护壳的中部位置。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连接件330相互配合。上壳体100长边111具有弯曲度的边缘位置与下壳体200卡持边210相对。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上的凹槽部315配合。其中,可以将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的中心轴线看作转动组件300的中心线。
当需要将打开保护壳时,将盖板110相对衔接边130翻转使下壳体200的容纳腔201开口端被打开。参阅图5所示,将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上壳体100绕转动组件300的中心线相对下壳体200转动,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相对转动过程中,上壳体100的衔接边130的长度方向与下壳体200的卡持边210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参阅图6所示,将打开的上壳体100转动180°后,将上壳体100盖合在下壳体200背面,与下壳体200上下叠合。此时,卡持边210与衔接边130在保护壳的宽度方向上层叠。上壳体100远离衔接边130一侧的长边111,其具有弯曲度的边缘至少部分地包裹在卡持边210的外侧,以避免上壳体100随意移位,用户可以对容置在下壳体200内的电子产品500进行操作等。
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还设有相互磁吸的磁性组件400,以使保护壳在闭合状态下或者上壳体100收纳于下壳体200背面时,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均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
参阅图4所示,磁性组件400包括第一磁体410和第二磁体430。第一磁体410位于衔接边130的中空腔室131内。第二磁体430位于下壳体200的卡持边210上,第一磁体410与第二磁体430左右相对。
当上壳体100盖合在下壳体200上以保护产品时,第一磁体410与第二磁体430相互吸合在一起,防止上壳体100相对下壳体200移位。当需要将上壳体100翻转至下壳体200的背面时,施加外力克服第一磁体410与第二磁体430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磁体410与第二磁体430相互分离。当上壳体100翻转至下壳体200背面并与下壳体叠合时,第一磁体410与第二磁体430重新相互吸合在一起,以保证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410可以由多个磁铁件组成,多个磁铁件沿衔接边13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即第一磁体410被设置为由多个磁铁件排列为非连续的间断结构。其中用于成型出第一连接件310的磁铁件可以设置在衔接边130的中部位置。
第二磁体430包括多个磁铁件,多个磁铁件沿卡持边210的长度方向以间隔设定间距均匀设置,且与第一磁体410左右方向上相对应。以使衔接边130与卡持边210在长度方向上的磁吸力分布均匀。第二磁体430与第一磁体410设置为间断结构可以在保证磁吸力的同时节省成本。
参阅图3所示,卡持边210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213,连接孔213用于与电子产品底端上的功能接口对应,以便于位于保护壳内的产品与外部设备连接。连接孔213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方孔、圆孔等,连接孔213在卡持边210上的分布位置根据电子产品上的功能接口设置。
参阅图3所示,底板230上设有贯穿底板230厚度的摄像孔215。当电子产品容置在下壳体200内时,电子产品的摄像头正对底板210上的摄像孔215,以不受底板230的干涉。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通过转动组件300形成转动连接,可以使上壳体100转动后叠合于下壳体200背面;在上壳体100与下壳体300相层叠的位置设置相对应的具有磁吸关系的第一磁体410和第二磁体430,可使得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在相对转动前和相对转动后均具有较稳定的连接。
实施例2
参阅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中卡持边210内设有供转接板335绕转动轴331轴线转动的容置腔206,以使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相对转动的方案,不同的是,转动轴33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凹槽部315内设有内螺纹,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螺纹连接,以使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连接方式,以实现相对固定的状态,比如,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为一体成型结构等。
实施例3
参阅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335不能相对容置腔206转动,即第二连接件330相对下壳体200固定。较具体地,转接板335设置为长方体,容置腔206的空间区域与转接板335相适应,但不能供转接板335转动。同时,第一连接件310也相对上壳体100固定。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的凹槽部315为间隙配合。
参阅图8所示,转动轴331在周向上设有卡槽332。与转动轴331上卡槽3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的,旋转元件313上设有卡爪314。卡爪314位于凹槽部315的开口位置,卡爪314被设置为凹槽部215的内表面向轴线方向延伸所成型。当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组装后,卡爪314卡合在卡槽332内。
保护壳处于装配状态下,由于第一连接件310相对上壳体100固定,第二连接件330相对下壳体200固定,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的凹槽部315为间隙配合,打开上壳体100后,可以通过转动上壳体100带动转动轴331使其相对凹槽部315转动。以此,实现将上壳体100翻转,并叠合在下壳体200背面。
实施例4
参阅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30相对固定,第二连接件330相对于下壳体200固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转动轴33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凹槽部315内设有内螺纹,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螺纹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连接方式,以实现相对固定的状态,比如,转动轴331与旋转元件313为一体成型结构等。
参阅图9所示,衔接边130内设有供端板311绕旋转元件313中心线转动的转动腔316,转动腔316的空间区域形状及尺寸以适应端板311转动为适。在本实施例中,端板311为圆盘状,端板311的空间区域与其相适应。
保护壳处于装配状态下,打开上壳体100后,可通过转动上壳体100,使上壳体100绕第一连接件310的中心线转动,此时,端板311在转动腔316内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衔接边,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衔接边可翻折;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在周向上延伸形成有卡持边,所述卡持边与所述底板界定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产品;所述卡持边与所述衔接边具有层叠部分;
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衔接边及所述卡持边的层叠部分,以使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接;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层叠部分的层叠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衔接边连接的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中心区域设有凹槽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卡持边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容置于所述凹槽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在周向上设有卡槽,所述旋转元件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位置设有卡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位于所述衔接边内,所述衔接边与所述旋转元件相对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旋转元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端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边内设有供所述端板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转动腔,以使所述上壳体绕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卡持边内,所述卡持边与所述转动轴相对的位置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边内设有供所述转接板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容置腔,以使所述下壳体绕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靠近所述卡持边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边与所述卡持边上设有相互吸合的磁性组件。
CN202123046026.4U 2021-12-06 2021-12-06 保护壳 Active CN217088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026.4U CN21708831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保护壳
PCT/CN2022/109769 WO2023103423A1 (zh) 2021-12-06 2022-08-02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026.4U CN21708831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8312U true CN21708831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6026.4U Active CN21708831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8312U (zh)
WO (1) WO20231034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23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35425U (zh) * 2012-04-19 2012-11-14 宁波酷奇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104009500A (zh) * 2013-02-21 2014-08-27 天宇通讯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大容量可充电电子产品的后备电源及保护套
CN204272194U (zh) * 2014-11-21 2015-04-15 吴志卫 一种可将手机多个角度旋转定位的手机保护壳
CN110269349A (zh) * 2019-04-23 2019-09-24 天津市亦凝工艺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防护手机壳
CN216391112U (zh) * 2021-09-29 2022-04-26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保护壳
CN217088312U (zh) * 2021-12-06 2022-07-29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23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3423A1 (zh)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48418U (en) Charger
US84568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US20120162872A1 (en) Shie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088312U (zh) 保护壳
US8730667B2 (en) Protection cov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ver holding structure
CN110583103A (zh) 遥控器
CN113543537B (zh) 电源适配器
US20190131599A1 (en) Battery case and robot having the same
US8974238B2 (en) Flip-covered portable memory storage device
WO2018190032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保護カバー
US20150068937A1 (en) Milling cutter box
CN212063591U (zh) 电源适配器和充电设备
TW201022897A (en) Battery cover lock structure
CN213938033U (zh) 带支架的保护壳
KR200443196Y1 (ko) 폴더형 플래시 메모리
US10950991B2 (en) Multiple unit charge cord assembly
JP5040815B2 (ja) 筐体開口部保護構造
CN108306654B (zh) 卡托帽及包含其的卡托和移动终端
CN217063954U (zh) 一种耳机仓
KR200217312Y1 (ko) 휴대용 소형 휴대폰충전기
CN101630055A (zh) 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JP3560785B2 (ja) 電池収納装置
CN212322289U (zh) 用于与记事本扣带连接的otgu盘装置
CN220401461U (zh) 收纳组件及适配器套装
CN220077203U (zh) 耳机收纳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