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6809U -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6809U
CN217086809U CN202123152831.5U CN202123152831U CN217086809U CN 217086809 U CN217086809 U CN 217086809U CN 202123152831 U CN202123152831 U CN 202123152831U CN 217086809 U CN217086809 U CN 217086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plate
battery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bu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28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皓岩
朱彤
孙永刚
杨亮
吴清平
曹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28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6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6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6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汇流排包括:第一板部,第一板部适于与多个电芯电连接;第二板部,第二板部与第一板部在横向上排布且相连,第二板部适于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第二板部包括多个散热板,多个散热板沿第一板部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适于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定位筋插接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可以增加汇流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性能,而且将其中两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作为定位结构,可以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定位筋插接配合,实现对汇流排的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以及简化线束隔离板的结构。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中,通过线束隔离板上的一些卡扣对汇流排的两侧进行固定,如此设置会导致线束隔离板的结构较复杂、成型工艺较繁琐,并且,电池模组在大电流充放电工况下发热严重,影响电芯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且具有定位结构,可以简化电池模组的线束隔离板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汇流排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包括:第一板部,所述第一板部适于与多个电芯电连接;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在横向上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二板部适于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板部包括多个散热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适于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定位筋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通过将汇流排设置成上述结构,可以增加汇流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性能,而且将其中两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作为定位结构,可以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定位筋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汇流排的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以及简化线束隔离板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横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板部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端沿所述横向朝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顶面且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模组的盖体的支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板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板部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孔与多个所述电芯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线束隔离板,所述线束隔离板具有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第一侧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沿所述横向延伸;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于所述线束隔离板与所述盖体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二板部对所述盖体进行支撑,所述汇流排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其中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定位筋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汇流排,不仅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升电池模组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以及简化线束隔离板的结构,此外,汇流排通过第二板部对盖体进行支撑,提高盖体的抗变形能力,避免盖体发生部分塌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线束隔离板之间限定出朝所述第一安装区开口的配合槽,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板与所述配合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第二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板部配合的防脱卡凸,其中,所述防脱卡凸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第二侧至所述第一安装区的第一侧朝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隔离板在所述横向上的中部具有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区,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板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未安装盖体、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未安装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线束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线束隔离板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0,
汇流排100,
第一板部11,连接孔111,
第二板部12,散热板121,连接板122,间隙123,
线束隔离板200,第一安装区201,第二安装区202,定位筋21,配合槽22,防脱卡凸23,导向面231,侧壁24,
电路板300,
盖体400,侧板500,端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100包括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在横向上排布,并且第一板部11与第二板部12相连接,即第一板部11在横向上的一端与第二板部12在横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一板部11适于与多个电芯电连接,第二板部12适于与电路板300(例如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从而使多个电芯与电路板300电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板部12包括多个散热板121,多个散热板121沿第一板部11的厚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竖向)间隔排布,任意相邻两个散热板121之间具有间隙123,从而使得每个散热板121的外表面均可以与空气接触,其中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123适于与线束隔离板200上的定位筋21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100,通过将汇流排100设置成上述结构,可以增加汇流排1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1000的性能,而且将其中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123作为定位结构,可以与线束隔离板200上的定位筋2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汇流排100的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组装效率以及简化线束隔离板200的结构。
其中,汇流排100可以是采用铝材、铜材制成的冲压结构,加工、制造工艺简单。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散热板121沿横向延伸,这样多个散热板121可以实现平行且间隔布置,从而使任意相邻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沿横向延伸,方便与线束隔离板200上的沿横向延伸的定位筋21插接配合,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组装效率。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板部12还包括连接板122,连接板122与第一板部11在横向上的一端连接,散热板121的一端与连接板122的背向第一板部11的一侧连接,散热板121的另一端沿横向朝远离第一板部11的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第二板部12包括连接板122和多个散热板121,第一板部11位于连接板122在横向的一侧,多个散热板121位于连接板122在横向上的另一侧,从而通过连接板122将第一板部11与多个散热板121连接一起,以构成汇流排100,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122沿第一板部11的厚度方向延伸,具体地,连接板122的一端与第一板部11连接,连接板122的另一端沿第一板部11的厚度方向朝远离第一板部11的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第一板部11的厚度方向沿竖向延伸,即连接板122沿竖向延伸,连接板122在竖向上的一端与第一板部11连接,连接板122与第一板部11垂直布置,连接板122与每个散热板121垂直布置,结构简单、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板部12的底面与第一板部11的底面平齐,第二板部12的顶面高于第一板部11的顶面,第二板部12的顶面形成用于支撑电池模组1000的盖体400的支撑面。
具体地,如图2和图6-图7所示,第二板部12凸出于第一板部11的顶面,将汇流排100安装至线束隔离板200与盖体400之间,利用第二板部12可以对盖体400进行支撑,当外力施加在盖体400的外侧时,第二板部112可以提高盖体400的抗变形能力,避免盖体400发生部分塌陷。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板部11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第一板部11设有多个连接孔111,多个连接孔11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板部11通过多个连接孔111与多个电芯电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
如图3-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包括线束隔离板200、盖体400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100,线束隔离板200具有第一安装区201,盖体400罩设于线束隔离板200,汇流排100设于线束隔离板200与盖体400之间,汇流排100通过第二板部12对盖体400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区201在横向上的第一侧设有定位筋21,定位筋21沿横向延伸,汇流排100位于第一安装区201,其中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123与定位筋21插接配合。即定位筋21形成设置在线束隔离板200上的直筋,定位筋21可以插入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123内,实现对汇流排100进行预定位,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汇流排100,不仅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升电池模组1000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组装效率以及简化线束隔离板200的结构,此外,汇流排100通过第二板部12对盖体400进行支撑,提高盖体400的抗变形能力,避免盖体400发生部分塌陷。
如图7、图9-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筋21与线束隔离板200之间限定出配合槽22,至少一个散热板121与配合槽22插接配合。
由此,通过设置配合槽22,并将至少一个散热板121与配合槽22进行插接配合,即将至少一个散热板121作为定位结构,可以进一步保证汇流排100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区201具有在横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定位筋21设置在第一安装区201的第一侧,第一安装区201的第二侧设有防脱卡凸23,即定位筋21与防脱卡凸23在横向上相对布置,防脱卡凸23可以与第一板部11配合,定位筋21可以与第二板部12配合,从而对汇流排100的相对两侧进行固定,保证汇流排100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防脱卡凸23具有导向面231,导向面231从第一安装区201的第二侧至第一安装区201的第一侧朝下倾斜延伸。
在线束隔离板200上安装汇流排100时,可以先将汇流排100的其中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与定位筋21插接配合,然后向下推压汇流排100,在导向面231的导向下,汇流排100越过防脱卡凸23,从而使汇流排100卡在防脱卡凸23的下方,操作简单。
如图3-图5、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线束隔离板200具有第一安装区201和第二安装区202,第二安装区202位于线束隔离板200在横向上的中部,第一安装区201设于第二安装区202在横向上的两侧,第二安装区202设有电路板300,电路板300与第二板部12电连接,布局合理,使得线束隔离板200上的部件布局紧凑。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10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3-图5所示,电池模组1000包括电芯组件、汇流排100、线束隔离板200、电路板300、盖体400、两个侧板500和两个端板600。
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中的一部分沿纵向(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两个侧板500分别设置在电芯组件在横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两个端板600分别设置在电芯组件在纵向上的两侧。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线束隔离板200设置在电芯组件的上方,线束隔离板200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线束隔离板200的宽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线束隔离板200具有多个第一安装区201、第二安装区202,第二安装区202位于线束隔离板200的横向上的中部,多个第一安装区201位于线束隔离板200的横向上的两侧,即多个第一安装区20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区202的两侧。
线束隔离板200具有两个在横向上相对布置的侧壁24,每个侧壁24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防脱卡凸23,每个防脱卡凸23具有从外至内朝下倾斜延伸的导向面231,线束隔离板200的中部设有两个在横向上间隔布置的定位筋21,每个定位筋21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并且每个定位筋21的厚度方向沿竖向(如图3和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每个定位筋21的下表面与线束隔离板200之间限定出配合槽22,配合槽22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配合槽22的开口朝向第一安装区201。
汇流排100设于第一安装区201,汇流排100的一侧与定位筋21、配合槽22配合,汇流排100的另一侧与侧壁24上的多个防脱卡凸23卡接配合。
电路板300设于第二安装区202,电路板300可以与每一个汇流排100电连接。
具体地,在线束隔离板200上安装汇流排100时,先将汇流排100的其中两个散热板121之间的间隙与定位筋21插接配合,然后向下推压汇流排100,在导向面231的导向下,汇流排100越过防脱卡凸23,从而使汇流排100卡在防脱卡凸23的下方,操作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纵向”、“竖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部,所述第一板部适于与多个电芯电连接;
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在横向上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二板部适于与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板部包括多个散热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适于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定位筋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横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板部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端沿所述横向朝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顶面且所述第二板部的顶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模组的盖体的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板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板部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孔与多个所述电芯电连接。
7.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束隔离板,所述线束隔离板具有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第一侧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沿所述横向延伸;
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线束隔离板;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于所述线束隔离板与所述盖体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二板部对所述盖体进行支撑,所述汇流排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其中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定位筋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与所述线束隔离板之间限定出朝所述第一安装区开口的配合槽,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板与所述配合槽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第二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板部配合的防脱卡凸,
其中,所述防脱卡凸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第二侧至所述第一安装区的第一侧朝下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在所述横向上的中部具有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在所述横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区,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板部电连接。
CN202123152831.5U 2021-12-14 2021-12-14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Active CN217086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2831.5U CN2170868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2831.5U CN2170868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6809U true CN21708680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2831.5U Active CN2170868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68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0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支架总成、动力电池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00A1 (zh) * 2022-08-22 2024-02-2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支架总成、动力电池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1478B2 (en) Battery pack
CN104218197B (zh) 电池模块
EP3599652B1 (en) Isolation board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7086809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电池模组
EP3905363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2967869U (zh) 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13851768A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5451593U (zh) 电芯安装结构、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1489877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4843712A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01188351B (zh) 电连接箱
CN214675063U (zh) 一种接线盒及光伏系统
CN220106808U (zh) 电连接器
CN219696638U (zh) 软包电芯及其定向排爆结构
CN214852132U (zh) 一种电控箱体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2587337U (zh) 磁性器件及电压变换装置
CN220604859U (zh) 线束隔离板和电池模组
CN220172280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20053U (zh) 一种弓头组件、受电弓装置和充电弓装置
CN215527879U (zh) 电池模组
CN209822748U (zh) 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9696678U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线束采集总成、电池及动力设备
CN211018013U (zh) 一种新型低压一体式抽屉
CN217469377U (zh) 一种芯片接线盒
CN217428619U (zh) 屏蔽罩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