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802U - 一种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2802U
CN217082802U CN202220755872.9U CN202220755872U CN217082802U CN 217082802 U CN217082802 U CN 217082802U CN 202220755872 U CN202220755872 U CN 202220755872U CN 217082802 U CN217082802 U CN 217082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torage
air
humidifying devi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58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朱海滨
张晓东
车成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558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2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与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模块;蓄水部,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蓄水部具有顶部敞口的蓄水腔,所述蓄水部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排水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中,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提升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将所述蓄水腔中的水提升至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中。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提升机构,用于将水提升至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中,利用空气对流可加快水分的挥发,提高加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的品质,需要对空气进行调节。空气调节包括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目前空气加湿技术已在新风除湿机、加湿器等相关产品有所体现。现有的空气调湿装置通过设置水盒,通过往水盒中存储一定量的水,然后通过超声波雾化的方式将水进行雾化,向周围环境中输出水雾,达到为空气加湿的目的。超声装置产生的水雾密度较高,被输出到周围空气中后容易凝结下沉,因此仅能提高加湿装置周围小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加湿辐射距离短。
此外,由于水中以及水盒中存在一定量的细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细菌含量也增加,水质降低,细菌随着水雾散播到空气中,被用户吸入到体内,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对用户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声波雾化存在产生的水雾密度大,无法向空气中远距离输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通过将水提升至气流通道中,挥发的水释放至流经的空气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
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与进风口和出风口;
控制模块;
蓄水部,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蓄水部具有顶部敞口的蓄水腔,所述蓄水部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
排水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中,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提升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将所述蓄水腔中的水提升至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
转动部,其一部分位于所述蓄水腔中,另外一部分从所述顶部敞口探出至位于所述蓄水腔上方的气流通道中;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绕转动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凹陷部和/或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动轴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凹陷部为开设在所述转动部的圆柱面上的环形或者螺旋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进风口所在侧壁或者所述出风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进风口或者出风口的轴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蓄水腔内或者所述蓄水部的外侧,用于为所述蓄水部加热,所述第一电加热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保温层,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第二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二电加热模块位于所述蓄水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水位检测模块,其设置在蓄水腔中,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水位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进水阀,其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中,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水位信号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启闭状态,以及根据所述提升机构的启动状态控制所述排水阀的启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接水盘,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蓄水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用于接收从所述溢流孔流出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接水盘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接水盘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自然挥发或者采用辅助手段挥发的水分释放至流经的气流中,水雾密度小,可随着气流达到为房间的各个角落,提高空气加湿的空间分布均匀性。
通过设置提升机构,用于将水提升至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中,利用空气对流可加快水分的挥发,提高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应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装置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外壳11,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1中的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蓄水部12以及提升机构13。外壳1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110,外壳1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连通容纳腔110的内部和外部。
蓄水部12设置在容纳腔110中,蓄水部12具有顶部敞口的蓄水腔,用于存储一定量的水。
如图7、图8所示,蓄水部12上设置有分别与蓄水腔连通的进水管14和排水管15。
排水管15中设置有排水阀16,且排水阀16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排水阀16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排水管15中水路的通断。
当不需要加湿时,可控制排水阀16开启, 用于将蓄水腔中的存水排放掉,防止水长期存于蓄水腔中导致滋生细菌。当再次需要加湿时,向蓄水腔中补充新鲜水即可,保证用户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升机构13设置在容纳腔110中,用于将蓄水腔中的水提升至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之间的气流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自然挥发或者采用一定的辅助手段挥发(如加热)的水分释放至流经的气流中,水雾密度小,可随着气流输送到室内的各个角落,解决了若密度较高容易导致积聚下沉的问题,输送距离远,提高空气加湿的空间分布均匀性。
外部气流可经过进风口111进入外壳11的容纳腔110中,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12排出至外壳11的外部。气流在流经容纳腔110时,可带走挥发的水分,实现为室内空气加湿的目的。
由于蓄水腔中所存储的水的水位一般低于蓄水腔的上端沿,受到蓄水部12的阻挡作用,气流会绕过蓄水部12从进风口111流向至出风口112,也即,蓄水腔中存储的水不位于气流通道上,因此,完全依靠水自然挥发的话,受水温影响大,水温高的能挥发得快一些,水温低了会挥发得极慢,大多情况下存在挥发量过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过设置提升机构13,用于将蓄水腔中的一部分水提升至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之间的气流通道中,能够使得所流经的气流直接作用在所提升的水上,可加快该部分水的挥发,进而提高加湿效果。
提升机构13可以采用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将少部分水从蓄水腔中向上提升,使其暴露于气流通道中与气流接触,加快水分的挥发。
提升机构13还可以采用绕轴转动的方式,提升机构13位于下部的结构可以与蓄水腔中的水接触,该部分结构当转动至上部时,即可暴露于位于蓄水腔上方的气流通道中,其表面能够携带一部分水,直接与气流接触加快挥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提升机构13采用转动的方式提升加湿用水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提升机构13包括转动部131和驱动机构132。
转动部131的一部分位于蓄水腔中,另外一部分从顶部敞口探出,所探出的部分即气体所流经的气流通道。
驱动机构132用于带动转动部131绕转动轴133转动。
如图3所示,任何一个状态下,转动部131位于下部的部分结构可以与蓄水腔中的水直接接触,位于上部的部分结构从顶部敞口探出,上部和下部不是固定的,可随着转动进行交替循环。
随着转动部131的转动,与水接触的部分结构从水中向上提升,即使是脱离水面,其表面仍然能够携带部分水分,当转动至暴露于气流通道中的位置时(一般位于蓄水腔的上方),其表面所携带一部分水能够直接与气流接触,加快水的挥发,所挥发的水进而释放到气流中,并随着气流吹出至外壳11的外部。
转动部131位于上部的结构表面的水分挥发后,随着转动的继续再次转动至蓄水腔中,开始新一轮的水的转移和挥发。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水分源源不断地向气流通道中转移。
为了能够增加转动部131每次所携带的水量,进一步提高加湿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131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凹陷部,凹陷部可增加转动部131外表面的面积,增加了当沉入水中时与水的接触面,以及当位于气流通道中时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可携带更多的水分并使其暴露于气流通道中,与气流接触时,能够更多的水分挥发至气流中,提高了加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还可以在转动部131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凸起部。凸起部同样也可起到增加转动部131外表面的面积的作用,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与凹陷部相似。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凹陷部和凸起部交叉排列设置,也即,转动部131的外表面同时设置有上述两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131为圆柱状结构,也可以是多片圆盘状结构组成,能够实现转动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小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轴133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凹陷部为开设在转动部131的圆柱面上的环形凹槽1311,该环形凹槽可以是多条,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理论上环形凹槽的设置数量越多,所能够携带的水量越多。该环形凹槽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椭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还可以是螺旋状凹槽。螺旋状凹槽也可以是多条,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分别开设在外壳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11包括四周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第三侧壁115以及第四侧壁116,该四个侧壁依次连接,围挡形成闭合的结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顶壁117,底部设置有底壁118,容纳腔110由上述四个侧壁113~114以及顶壁117和底壁118围成。
进风口111设置在第一侧壁113上,出风口112设置在第三侧壁115上,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12可同轴设置,也可不同轴设置。
驱动机构132可设置在第二侧壁114上,也可设置在第四侧壁116上,本实施例中以固定在第四侧壁116上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32可采用电机实现。
转动轴133与进风口111或者出风口112的轴线相垂直。如图3所示,通过该种设置方式,所开设的凹槽是顺着气流方向的,可以减小对气流的阻力,同时可以延长气流与转动部13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有利于水分的持续挥发,进一步提升加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还包括水位检测模块23以及进水阀17。
水位检测模块23设置在蓄水腔中,用于检测水位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进水阀17设置在进水管14中,进水阀17为电控阀,且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进水管14与外部自来水管或者水源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水位信号控制进水阀17的启闭状态。当水位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水位达到低水位限值时,控制模块控制进水阀17开启,用于对蓄水腔加水。
当水位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水位达到高水位限值时,控制模块控制进水阀17关闭,停止对蓄水腔加水。
每次往蓄水腔中加水可以采用手动添加或者自动添加。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根据提升机构13的启动状态控制排水阀16的启闭状态,用于自动为蓄水腔加水。
当提升机构13处于开启状态时,需要控制排水阀16关闭,对蓄水腔中的水进行保水。当提升机构13处于不开启状态时,说明当前没有进行加湿,则控制排水阀16开启,将蓄水腔中的水排放掉,避免水长期存储于蓄水腔中导致水质变差、滋生细菌等问题。
为了避免当蓄水腔中的水排放不干净,少量存水在蓄水腔中仍然会滋生细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加热模块18,其设置在蓄水腔内或者蓄水部12的外侧,用于为蓄水部12加热,第一电加热模块18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控制模块控制排水阀16开启一段时间后,可控制第一电加热模块18工作,用于对蓄水部12进行加热,加速蓄水腔中水分的蒸发,使其保持干燥洁净的内壁,避免滋生细菌。
为了防止该加湿装置吹出的风具有冷风感,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加热模块19,其设置在容纳腔110中,且第二电加热模块19位于蓄水部12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
从进风口111进入的风首先经过第二电加热模块19进行加热升温,然后携带着提升机构13所释放的水分从出风口112吹出高温高湿的气流。
为了提高该加湿装置的保温性能,防止当第一电加热模块18或者第二电加热模块19工作时热量损失,避免造成电能浪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还包括保温层20,用于对外壳11内部的容纳腔110进行保温。
保温层20可固定在外壳11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
为了防止当因进水阀17失效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蓄水腔中的水注入太满,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水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122,溢流孔122与蓄水腔连通,当水位高于溢流孔122时,可通过溢流孔122流出。
如图4、图6所示,加湿装置还包括接水盘21,其设置在容纳腔110中,且位于蓄水部12的下方,接水盘21用于接收从溢流孔122流出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上开设有与接水盘21连通的排水口22,排水管15延伸至接水盘21中。排水口22可及时将接水盘21中的水排出至外壳11的外部,防止水在接水盘21中积聚。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1与功能模块2相组合的方案。
功能模块2可以是但不限于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空气净化装置等。
功能模块2的出风部与加湿装置1的进风口111相连接,用于向加湿装置1输出处理过的空气或者从室外引入的新风,经过加湿装置1将气流加湿输送到室内。
当功能模块2为新风装置时,其用于从室外引入新风。
当功能模块2为空调装置时,其用于将气流进行温度调节,再通过加湿装置1进行加湿后输送到室内。
当功能模块2为空气净化装置时,其用于将空气过滤,再通过加湿装置1进行加湿后输送到室内。
加湿装置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一、二所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可以独立使用,用于为室内气流加湿。该加湿装置1还包括风机30,其可设置在进风口111或者出风口112处,本实施例中以设置在进风口111处为例进行说明。
当启动加湿装置之后,风机30开启,其将气流吸入至加湿装置中,加湿后从出风口112排放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湿装置还包括进风温湿度检测元件25以及出风温湿度检测元件24,进风温湿度检测元件25以及出风温湿度检测元件24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根据所检测的温湿度信号进行控制相应电控组件工作。
加湿装置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一、二所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与进风口和出风口;
控制模块;
蓄水部,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蓄水部具有顶部敞口的蓄水腔,所述蓄水部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
排水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中,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提升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将所述蓄水腔中的水提升至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
转动部,其一部分位于所述蓄水腔中,另外一部分从所述顶部敞口探出至位于所述蓄水腔上方的气流通道中;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部绕转动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凹陷部和/或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动轴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凹陷部为开设在所述转动部的圆柱面上的环形或者螺旋状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进风口所在侧壁或者所述出风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上,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进风口或者出风口的轴线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蓄水腔内或者所述蓄水部的外侧,用于为所述蓄水部加热,所述第一电加热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保温层,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第二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二电加热模块位于所述蓄水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水位检测模块,其设置在蓄水腔中,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水位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进水阀,其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中,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水位信号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启闭状态,以及根据所述提升机构的启动状态控制所述排水阀的启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接水盘,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蓄水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用于接收从所述溢流孔流出的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接水盘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接水盘中。
CN202220755872.9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加湿装置 Active CN217082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872.9U CN217082802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872.9U CN217082802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2802U true CN21708280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5872.9U Active CN217082802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2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6971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217082802U (zh) 一种加湿装置
CN111076285A (zh) 可靠的凝水静音加湿空调
CN214199013U (zh) 一种新风一体化建筑墙体结构
WO2024093378A1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JPS59129335A (ja) 恒温恒湿装置
CN201269591Y (zh) 室内空气清新机
CN210399352U (zh) 蒸发器上置式加湿器
WO2023246064A1 (zh) 加湿电暖器
CN103104955B (zh) 一种能调节温湿度的蒸发冷却家用空调
CN216814458U (zh)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CN215001829U (zh) 电暖器
JP2010124758A (ja) 植物養生・育成管理装置
CN220524256U (zh) 一种桑拿房
CN21614385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208062U (zh) 一种冷热双加湿的加湿器
CN218722001U (zh) 引水结构及具有其的无雾加湿器
CN217929027U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的加湿装置
CN213687964U (zh) 一种能够恒温保持且具有加湿功能的暖气设备
CN215571590U (zh) 一种调温调湿箱
CN217540900U (zh) 新风空调器
CN114060993B (zh) 加湿器
CN215260168U (zh) 加热除菌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570961U (zh) 一种带折叠风扇的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