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669U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669U
CN217074669U CN202220102818.4U CN202220102818U CN217074669U CN 217074669 U CN217074669 U CN 217074669U CN 202220102818 U CN202220102818 U CN 202220102818U CN 217074669 U CN217074669 U CN 217074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pporting
bearing
auxiliary
gi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28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小来
张轩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Yulong Machinery Accessories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Yulong Machinery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Yulong Machinery Accessories Factory filed Critical Wenling Yulong Machinery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2201028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其包括主梁管、立管以及前支撑梁,主梁管包括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共同连接于立管;前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共同连接于立管;第一梁管和第一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梁;第二梁管和第二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梁。设置第一梁管、第二梁管、第一支梁、第二支梁、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增加多个受力点,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进而减少立管上各个连接点的磨损,减少结构磨损对强度造成的影响,提高整个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作为摩托车的主要承重载体,需要承担驾乘人员、摩托车零部件以及摩托车发动机的重量,还需要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对于结构强度的要求较高。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8728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立管、前支撑管、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后斜撑管、后车架管、后挡泥板安装支板和坐垫扶手安装支板,相互焊接的所述后车架管和后斜撑管在其后端的外侧与所述坐垫扶手安装支板焊接成一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上述主梁管、立管以及前支撑管均采用单管结构,在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单管结构的受力点较少,各连接处受到的应力会比较集中,主梁管、立管以及前支撑管等连接处在长时间受到集中应力的作用下,易导致结构磨损,而结构磨损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摩托车车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立管以及前支撑梁,所述主梁管包括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所述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共同连接于立管;
所述前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所述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共同连接于立管;
所述第一梁管和第一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梁;
所述第二梁管和第二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梁管、第二梁管、第一支梁、第二支梁、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增加多个受力点,当立管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与立管之间有两个受力点,第一梁管和第二梁管与立管之间也有两个受力点,立管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时,可以通过立管上的四个受力点将力分散至第一梁管、第二梁管、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减少因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而造成的结构强度下降,通过增加受力点,提高整个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
且第一连接梁可以增加第一梁管和第一支梁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梁可以增加第二梁管和第二支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
可选的,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支梁远离立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支梁远离立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若干根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支梁远离立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以及若干根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支梁远离立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得第一梁管和第一支梁之间的多个受力点以及第二梁管和第二支梁的多个受力点,分布的更加分散,减少应力过度集中的情况发生,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加强梁,使得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的受力点,使得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之间也可以进行力的传递,进一步分散车架的整体受力情况,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梁以及第一副梁,所述第一主梁和第一副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主梁和第一副梁的相对端面以及第一支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所述第一主梁的下端用于供发动机部件的连接安装;
所述第二支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梁以及第二副梁,所述第一主梁和第一副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主梁和第二副梁的相对端面以及第二支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所述第二主梁的下端用于供发动机部件的连接安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主梁、第一副梁、第二主梁以及第二副梁,设置第一主梁、第一副梁和第一支梁之间形成三角结构,第二主梁、第二副梁和第二支梁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使得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在连接发动机部件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以及更高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梁与第一支梁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与第一支梁的连接点;
所述第二主梁与第二支梁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与第二支梁的连接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需要承重,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会分别对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施加拉力,设置第一主梁与第一支梁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与第一支梁的连接点且第二主梁与第二支梁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与第二支梁的连接点,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对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施加的拉力分别作用于第一加强梁与第一支梁的连接点以及第一加强梁与第二支梁的连接点,减少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的变形,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梁管和第二梁管的相对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加强梁,增强第一梁管和第二梁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供坐垫安装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承重梁以及第二承重梁,所述第一承重梁以及第二承重梁共同连接于第二加强梁;
所述第一承重梁和第一梁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一承重梁的相对端面与第一梁管朝向第一承重梁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所述第二承重梁和第二梁管之间连接有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与第二承重梁的相对端面与第二梁管朝向第二承重梁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座,使得支撑座与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之间形成两个三角结构,使得支撑座与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支撑座的连接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第一辅助梁以及第二辅助梁,所述第一辅助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承重梁以及第一梁管;
所述第二辅助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承重梁以及第二梁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辅助梁和第二辅助梁,增加第一承重梁与第一梁管之间的受力点以及第二承重梁与第二梁管之间的受力点,提高支撑座整体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立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固定连接;
所述立管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增加立管与主梁管以及前支撑梁的受力点,减少主梁管以及前支撑梁和立管之间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主梁管与立管连接处、前支撑梁与立管连接处的结构磨损,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梁管、第二梁管、第一支梁、第二支梁、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增加多个受力点,当立管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与立管之间有两个受力点,第一梁管和第二梁管与立管之间也有两个受力点,立管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时,可以通过立管上的四个受力点将力分散至第一梁管、第二梁管、第一支梁以及第二支梁,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减少因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而造成的结构强度下降,通过增加受力点,提高整个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
(2)通过设置第一主梁、第一副梁、第二主梁以及第二副梁,设置第一主梁、第一副梁和第一支梁之间形成三角结构,第二主梁、第二副梁和第二支梁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使得第一主梁以及第二主梁在连接发动机部件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以及更高的结构强度;
(3)通过设置支撑座,使得支撑座与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之间形成两个三角结构,使得支撑座与第一梁管以及第二梁管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支撑座的连接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主梁管以及前支撑梁的结构。
附图标记:1、主梁管;101、第一梁管;102、第二梁管;2、立管;3、前支撑梁;301、第一支梁;302、第二支梁;4、支撑座;401、第一承重梁;402、第二承重梁;403、第一辅助梁;404、第二辅助梁;5、第一连接梁;6、第二连接梁;7、第一加强梁;8、第二加强梁;9、第一连接座;10、第二连接座;11、第一主梁;12、第一副梁;13、第二主梁;14、第二副梁;15、第一纵梁;16、第二纵梁;17、第一安装三角架;18、第二安装三角架;19、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摩托车车架。
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主梁管1、立管2、前支撑梁3、支撑座4。
主梁管1包括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均固定连接于立管2,且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前支撑梁3包括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均固定连接于立管2,且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第一支梁301位于第一梁管101的下方设置,第一梁管101和第一支梁301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梁管101和第一支梁30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一连接梁5,若干根第一连接梁5沿第一梁管101远离立管2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第二支梁302位于第二梁管102的下方设置,第二梁管102和第二支梁302之间相互平行。第二梁管102和第二支梁30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二连接梁6,若干根第二连接梁6沿第二梁管102远离立管2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第一支梁301和第二支梁30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梁7,第一梁管101和第二梁管102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梁8。
立管2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9,第一连接座9的下端与第一梁管101的上端以及第二梁管102的上端固定连接;立管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0,第二连接座10的上端与第一支梁301的下端以及第二支梁302的下端固定连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前支撑梁3以及主梁管1需要承载发动机以及摩托车其它部件的绝大多数的重量,且前支撑梁3以及主梁还要受到由立管2传递的来自路面的冲击力。通过设置第一梁管101、第二梁管102、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形成双管结构,立管2上设置有多个受力点,且多个受力点分别为第一梁管101与立管2的连接点、第二梁管102与立管2的连接点、第一支梁301与立管2的连接点以及第二支梁302与立管2的连接点。相比于传统的单管结构,受力点更多,所受的应力更加分散,进而能够减少立管2上多个连接处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减少因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造成的结构强度下降。通过增加受力点,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还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座9以及第二连接座10,进一步增加了单管与第一梁管101、第二梁管102、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之间力的传递点,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设置若干根第一连接梁5以及第二连接梁6,使得主梁管1与前支撑梁3之间也具有相互的受力点,使得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结构更加稳定。
第一支梁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梁11和第一副梁12,第二支梁3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梁13和第二副梁14,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3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第一副梁12和第二副梁14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第一主梁11远离第一支梁301的一端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二主梁13远离第二支梁302的一端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第一副梁12远离第一支梁301的一端朝靠近立管2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与第一主梁11远离立管2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副梁12朝向第一主梁11以及第一支梁301的端面、第一主梁11朝向第一副梁12以及第一支梁301的端面与第一支梁301远离第一梁管101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第二副梁14远离第二支梁302的一端朝靠近立管2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与第二主梁13远离立管2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副梁14朝向第二主梁13以及第二支梁302的端面、第二主梁13朝向第二副梁14以及第二支梁302的端面与第二支梁302远离第二梁管102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第一主梁11远离第一支梁301的一端与第二主梁13远离第二主梁13的一端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摩托车发动机部件连接安装。
支撑座4包括第一承重梁401、第二承重梁402、第一辅助梁403以及第二辅助梁404。第一承重梁401和第二承重梁402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第一辅助梁403和第二辅助梁404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
第一承重梁401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加强梁8远离立管2的端面,且第一承重梁401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一承重梁401朝向第一梁管101的端面与第一梁管101朝向第一承重梁401的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一纵梁15,第一纵梁15与第一承重梁401相对的端面与第一梁管101朝向第一承重梁401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第二承重梁402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加强梁8远离立管2的端面,且第二承重梁402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承重梁402朝向第二梁管102的端面与第二梁管102朝向第二承重梁402的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纵梁16,第二纵梁16与第二承重梁402相对的端面与第二梁管102朝向第二承重梁402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第一辅助梁40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梁管101远离立管2的一端,且第一辅助梁403的另一端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固定于第一承重梁401的下端,第一辅助梁403朝靠近立管2的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
第二辅助梁40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梁管102远离立管2的一端,且第二辅助梁404的另一端朝远离立管2的方向固定于第二承重梁402的下端,第二辅助梁404朝靠近立管2的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
第一辅助梁403远离第一承重梁40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安装三角架17,第二辅助梁404远离第二承重梁40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三角架18,第一安装三角架17与第二安装三角架18关于立管2呈对称分布。
第一支梁301远离立管2的一端与第一辅助梁403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第一安装部19;第二支梁302远离立管2的一端与第二辅助梁404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第二安装部20;第一安装部19和第二安装部20关于立管2的轴线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安装部19和第二安装部20相对的端面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供摩托车侧板安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加立管2与主梁管1以及前支撑梁3间的受力点,分散主梁管1以及前支撑梁3所受到的作用力,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结构磨损以及断裂等情况的方式,提高整个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立管(2)以及前支撑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管(1)包括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所述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共同连接于立管(2);
所述前支撑梁(3)包括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所述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共同连接于立管(2);
所述第一梁管(101)和第一支梁(30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梁(5);
所述第二梁管(102)和第二支梁(30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梁(5)沿第一支梁(301)远离立管(2)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梁(6)沿第二支梁(302)远离立管(2)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梁(301)和第二支梁(30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梁(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梁(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梁(11)以及第一副梁(12),所述第一主梁(11)和第一副梁(1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主梁(11)和第一副梁(12)的相对端面以及第一支梁(301)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所述第一主梁(11)的下端用于发动机部件的连接安装;
所述第二支梁(3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梁(13)以及第二副梁(14),所述第一主梁(11)和第一副梁(12)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主梁(13)和第二副梁(14)的相对端面以及第二支梁(302)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三角结构,所述第二主梁(13)的下端用于供发动机部件的连接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梁(11)与第一支梁(301)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7)与第一支梁(301)的连接点;
所述第二主梁(13)与第二支梁(302)的连接点对应于第一加强梁(7)与第二支梁(302)的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管(101)和第二梁管(102)的相对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梁(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供坐垫安装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包括第一承重梁(401)以及第二承重梁(402),所述第一承重梁(401)以及第二承重梁(402)共同连接于第二加强梁(8);
所述第一承重梁(401)和第一梁管(101)之间连接有第一纵梁(15),所述第一纵梁(15)与第一承重梁(401)的相对端面与第一梁管(101)朝向第一承重梁(401)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所述第二承重梁(402)和第二梁管(102)之间连接有第二纵梁(16),所述第二纵梁(16)与第二承重梁(402)的相对端面与第二梁管(102)朝向第二承重梁(402)的端面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还包括第一辅助梁(403)以及第二辅助梁(404),所述第一辅助梁(40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承重梁(401)以及第一梁管(101);
所述第二辅助梁(4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承重梁(402)以及第二梁管(1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2)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9),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第一梁管(101)以及第二梁管(102)固定连接;
所述立管(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二连接座(10)与第一支梁(301)以及第二支梁(302)固定连接。
CN202220102818.4U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摩托车车架 Active CN217074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2818.4U CN217074669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摩托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2818.4U CN217074669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摩托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669U true CN21707466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2818.4U Active CN217074669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摩托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0676B (zh) 多横梁无纵梁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板整体钢桥面构造
CN217074669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110863669B (zh) 一种混凝土横梁加固结构
CN218060720U (zh) 悬挑式建筑梁柱组合件
CN211872663U (zh) 一种装配式塔架用扣索鞍平台
CN215563314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结构
JP4847790B2 (ja) 鋼管鉄塔の腕金組立体補強構造
CN113585097B (zh) 一种适用于架桥机安装的施工工艺
CN214756151U (zh) 一种预应力大跨距柔性光伏支架
CN209974060U (zh) 一种电梯轿架
CN219862435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设计节点加固装置
CN217623916U (zh) 摩托车车架
CN21694577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主机底座的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09799002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
CN111409698A (zh) 一种轻量化洗扫车副车架
CN213507997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节点连接结构
CN218204912U (zh) 一种倾斜式柱梁连接节点
CN219825268U (zh) 一种钢板桩支护形式中直斜撑的连接结构
CN216865449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109680923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底部平台的安装结构和搭建方法
CN215926678U (zh) 一种爬升式钢梁安装机构
CN211895624U (zh) 一种低成本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12926705U (zh) 一种轻钢结构屋架下弦支撑体
CN218844775U (zh) 一种贝雷片加强支撑结构件
CN218786053U (zh) 一种摩托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