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0309U - 一种自动折弯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折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0309U
CN217070309U CN202220659808.0U CN202220659808U CN217070309U CN 217070309 U CN217070309 U CN 217070309U CN 202220659808 U CN202220659808 U CN 202220659808U CN 217070309 U CN217070309 U CN 217070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creen plate
workbench
blocking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98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国
章恩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98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0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0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0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弯机,包括机架、工作台、折弯刀具以及阻挡件;工作台设置于机架,工作台上端沿左右方向设有V形槽;折弯刀具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折弯刀具位于V形槽的正上方;阻挡件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V形槽的后方,阻挡件用于限制工作台上端的网板向后运动;当推动网板向后运动至与阻挡件接触时,折弯刀具向下运动;当折弯刀具向下运动至与网板接触时,阻挡件向后运动,直至阻挡件与网板分离后,折弯刀具继续向下运动,以将网板折弯形成V形结构。其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只需要配备一名工人,且人工工作量少。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折弯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折弯机。
背景技术
在铺设电缆、通信光缆或其他纤长类管材时,通常都会采用网格桥架来进行支持以及保护。现有的网格桥架一般为“匚”字形结构的网格状结构,“匚”字形结构的内部得以用于电缆、通信光缆或其他纤长类管材的铺设。
目前,在加工“匚”字形结构的网格桥架时,一般需要两个工人先将网板摆放到折弯机上,并调整好网板的位置,以启动折弯机进行第一次折弯操作;然后,两个工人将网板水平旋转180°,并重新调整好网板的位置,以启动折弯机进行第二次折弯操作,以将网板加工形成网格桥架;最后,两个工人再将网格桥架从折弯机上抬走,完成下料。
但是,现有的折弯机存在以下缺陷:1、每一台折弯机需要配备两个工人,浪费人力,且操作时要求两个工人之间具有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否则,一旦两个工人之间配合不当,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2、自动化程度低,对人工的依赖性强,且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工业化加工生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人工工作量少,且只需要配备一名工人的自动折弯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折弯机,包括机架、工作台、折弯刀具以及阻挡件;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工作台上端沿左右方向设有V形槽;所述折弯刀具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弯刀具位于所述V形槽的正上方;所述阻挡件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所述V形槽的后方,所述阻挡件用于限制所述工作台上端的网板向后运动;当推动所述网板向后运动至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当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至与所述网板接触时,所述阻挡件向后运动,直至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网板分离后,所述折弯刀具继续向下运动,以将所述网板折弯形成V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挡件包括阻挡板以及压杆;所述阻挡板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阻挡板上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阻挡板下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压杆的后端设置于所述阻挡板;当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后,且推动所述网板再次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压杆的前端压紧在所述网板的纵向筋上。其优点是:在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之后,当推动所述网板继续向后运动,直至所述网板的后端再次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容易将所述网板的后端顶起来,从而失去对所述网板的定位作用,进而导致无法继续进行第二次弯折操作。但是,在所述阻挡板以及所述压杆的作用下,当所述网板的后端再次与所述阻挡件(即所述阻挡板)接触时,所述压杆的前端恰好压紧在所述纵向筋上,得以限制所述网板的后端向上翘起,以保证对所述网板进行定位的稳定性,为后续稳定地进行第二次折弯操作提供了基础。
优选的,所述压杆后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阻挡板。其优点是:通过上下滑动调节所述压杆的高度,使得在加工不同型号的网格桥架时,以保证所述压杆的前端始终能够压紧在所述纵向筋上,通用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压杆前端与下端之间设有引导斜面,和/或所述压杆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其优点是:由于所述压杆的前端需要压紧在所述纵向筋上,因此,需要保证所述压杆的下部恰好接触于所述纵向筋上;实际加工过程中,一旦尺寸出现误差,极易导致所述纵向筋抵接在所述压杆的前端,使得所述网板无法与所述阻挡板接触,从而无法完成定位。但是,在所述引导斜面的作用下,再加上所述纵向筋容易发生形变,当所述纵向筋抵接在所述引导斜面上时,所述纵向筋也能在推力作用下,最终运动至所述压杆的下方,使得所述网板能够正常与所述阻挡板接触,以完成定位,从而可以提高容错率。同理,当所述压板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时,也能够起到与所述引导斜面相同的作用;当然,在所述压杆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也可以在所述压杆前端与下端之间设置所述引导斜面,以进一步提高容错率。
优选的,所述阻挡件还包括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阻挡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阻挡板的后端向后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后端可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其优点是:通过前后滑动所述滑动座即可通过驱动各个所述连接臂(即各个所述阻挡板)前后运动;通过至少两个所述阻挡板相互间隔设置,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所述阻挡板的体积。另外,通过左右滑动调节所述连接臂可以调整各个所述阻挡板之间的间隔,以适应不同型号网格桥架的加工,通用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左端和/或右端,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V形槽的前侧;所述定位件上端与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定位件下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网板的厚度。其优点是:在设置有所述定位件情况下,工人将所述网板摆放到所述工作台上的同时,将所述网板的一端紧靠在所述定位件上,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网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以防止工人因粗心大意而将所述网板的左端摆放到所述折弯刀具的左方,或者将所述网板的右端摆放到所述折弯刀具的右方。另外,在设置有所述压杆的情况下,更需要在左右方向上对所述网板进行定位,以防止所述压杆的前端抵接到弯折后的所述横向筋上,此时,通过所述定位件进行定位时,能够避免需要人工将所述压杆与所述横向筋错开,且操作更加简便。
优选的,所述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支撑板、夹紧螺栓以及C形的夹臂,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或者所述工作台;所述夹紧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夹臂的下端,且所述夹紧螺栓与所述夹臂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定位件夹紧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夹紧区。其优点是:通过所述夹紧区即可将所述定位件夹紧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即所述工作台或者所述机架)上,操作简便;同时,当拧松所述夹紧螺栓后,可以调整所述定位件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位置,使得所述网板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接触时,所述网板的另一端不会超出至所述折弯刀具的外侧,且所述压杆的前端与所述横向筋错开。
优选的,所述V形槽内嵌有V形模板,所述V形模板的前后两侧水平向外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平齐。其优点是:当所述网板直接与所述V形槽接触时,一旦所述V形槽的磨损超过标准值,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但是,在嵌有所述V形模板的作用下,当出现磨损,只需要单独更换所述V形模板即可,成本较低。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包括台体、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台体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台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V形槽形成于所述台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布于所述台体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台体的上端面之间相互平齐。其优点是:由于在折弯过程中,所述折弯刀具向下的压力通过所述网板作用到所述V 形槽内,而所述工作台上的其它区域主要用于支撑所述网板,因此,当将所述台体安装在机架上时,能够在折弯时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当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布置在所述台体的前后两侧时,既能辅助所述台体对所述网板起到支撑作用,又能降低整体的重量。另外,由于所述台体为可拆卸设置,既方便对所述台体单独进行更换,也方便拆卸所述台体,对所述V形槽内的所述V形模板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折弯刀具包括刀架以及至少两个刀具本体,所述刀架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刀具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刀架下端,至少两个所述刀具本体之间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其优点是:通过控制所述刀架的上下滑动,即可驱动所述刀具本体上下运动,以实现折弯操作。另外,由于所述刀具本体至少为两个,以便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相互拼接调整左右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同时,既可以降低单个所述刀具本体的加工难度,又可以在损坏后单独进行更换,成本更低。
优选的,所述刀具本体的下端折弯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网板上纵向筋的让位槽。其优点是:所述折弯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折弯时因压力过大而使得所述刀具本体以及工作台受到损坏。另外,由于所述网板从自动焊接设备上取出,再经过裁剪后,一直到被摆放到所述工作台上时,所述网板上的所述纵向筋一直位于所述横向筋的上方,因此,若没有所述让位槽的作用下,所述折弯部的外侧面会与所述纵向筋接触,从而将压力直接作用到所述纵向筋,极易将所述纵向筋与所述横向筋结合的部位压扁,虽然对成品网格桥架的正常使用影响不大,但对成品网格桥架的外观影响很大,从而导致销售时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设置所述让位槽后,折弯过程中,所述让位槽内恰好具有容纳所述纵向筋的空间,从而避免将所述横向筋以及所述纵向筋结合的部位压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次折弯操作时,人工将所述网板摆放到所述工作台上端,并向后推动所述网板,直至所述网板的后端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网板上需要进行第一次折弯的部位恰好位于所述V形槽的正上方(即所述折弯刀具的正下方);然后,驱动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折弯刀具的下端与所述网板接触时,即可将所述网板压紧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以避免折弯开始之前所述网板在工作台上发生位移;接着,驱动所述阻挡件向后运动至与所述网板分离,以避免所述阻挡件在折弯过程中与所述网板之间产生相互干涉;最后,驱动所述折弯刀具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折弯刀具将所述网板压入所述 V形槽内,以将所述网板折成V形结构后,再驱动所述折弯刀具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即可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第二次折弯操作时,人工继续向后推动所述网板,使得所述网板的后端再次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此时,所述网板上需要进行第二次折弯的部位恰好位于所述V形槽的正上方;再次驱动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直至将所述网板再次压紧在所述工作台上端时,再次驱动所述阻挡件向后运动至与所述网板分离,并驱动所述折弯刀具继续向下运动,直至完成第二次折弯后重新回到初始状态。上述整个操作过程,只需一个工人先将所述网板摆放到所述工作台上,并重复推动所述网板两次后,直至所述网板被加工成网格桥架时,再通过该工人将网格桥架取下即可;相比于传统的折弯机,该所述自动折弯机的操作更加简便,使用更加方便,只需要配备一名工人,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且人工的工作量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折弯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自动折弯机在后视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阻挡件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推送件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工作台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0中V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折弯刀具的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自动折弯机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V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I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限位条;2、工作台;21、台体;211、V形槽;212、凸条;22、第一支撑件;221、安装板;23、第二支撑件;231、安装部;24、第一锁紧件;241、第一固定板;242、第一螺栓;243、第一手拧螺钉;244、垫片;25、第二锁紧件;251、第二固定板; 252、第二螺栓;253、第二手拧螺钉;3、折弯刀具;31、刀架;32、刀具本体;321、弯折部; 322、让位槽;323、卡接槽;33、液压缸;34、第三锁紧件;341、第一夹板;342、第二夹板; 343、第三夹板;344、卡接部;4、推送件;41、推板;411、连接板;412、筋板;42、导柱; 43、滑块;431、滑孔;44、推动气缸;5、阻挡件;51、阻挡板;510、连接臂;511、长条孔; 52、压杆;521、引导斜面;522、安装块;523、安装孔;53、滑动座;54、滑板;55、导槽; 56、导轨;57、驱动气缸;6、定位件;7、夹紧件;71、夹臂;72、夹紧螺栓;73、支撑板; 8、V形模板;81、延伸部;100、网板;101、横向筋;102、纵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图4以及图1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折弯机,包括机架1、工作台2、折弯刀具3、推送件4以及阻挡件5;工作台2设置于机架1,工作台2上端沿左右方向设有V形槽211;折弯刀具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1,折弯刀具3位于V形槽211的正上方;推送件4与阻挡件5分别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V形槽211的前后两方,推送件4用于推动工作台2上端的网板100向后运动,阻挡件5用于限制网板100向后运动;当推送件4 推动网板100向后运动至与阻挡件5接触时,折弯刀具3向下运动;当折弯刀具3向下运动至与网板100接触时,推送件4向前运动,且阻挡件5向后运动,直至推送件4以及阻挡件5 分别与网板100分离后,折弯刀具3继续向下运动,以将网板100折弯形成V形结构。折弯操作时,通过推送件4推动工作台2上的网板100向后运动,直至网板100的后端与阻挡件5 接触时,网板100上需要进行折弯的部位恰好位于V形槽211的正上方(即折弯刀具3的正下方),即可自动实现对网板100的定位;然后,驱动折弯刀具3向下运动,直至折弯刀具3 的下端与网板100接触时,即可将网板100压紧在工作台2的上端,以避免折弯开始之前网板 100在工作台2上发生位移;接着,驱动阻挡件5向后运动至与网板100分离,并驱动推送件 4向前运动至与网板100分离,以避免推送件4以及阻挡件5在折弯过程中与网板100之间产生相互干涉;最后,驱动折弯刀具3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折弯刀具3将网板100压入V形槽 211内,以将网板100折成V形结构后,再驱动折弯刀具3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上述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只需要一个工人先将网板100摆放到工作台2上,再自动重复操作两次上述步骤,即可将网板100自动折弯形成“匚”字形结构的网格桥架,最后再通过该工人将网格桥架取下即可;相比于传统的折弯机,该自动折弯机的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只需要配备一名工人,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且人工的工作量较少。需要说明的是,V形槽211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加工的网格桥架的型号而定,例如,在加工“匚”字形网格桥架的时候,V 形槽211的夹角即为90°。另外,上述自动折弯机在去掉推送件4后,也可以进行工作,具体工作方式如下:第一次折弯操作时,人工将网板100摆放到工作台2上端,并向后推动网板 100,直至网板100的后端与阻挡件5接触时,网板100上需要进行第一次折弯的部位恰好位于V形槽211的正上方(即折弯刀具3的正下方);然后,驱动折弯刀具3向下运动,直至折弯刀具3的下端与网板100接触时,即可将网板100压紧在工作台2的上端,以避免折弯开始之前网板100在工作台2上发生位移;接着,驱动阻挡件5向后运动至与网板100分离,以避免阻挡件5在折弯过程中与网板100之间产生相互干涉;最后,驱动折弯刀具3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折弯刀具3将网板100压入V形槽211内,以将网板100折成V形结构后,再驱动折弯刀具3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即可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第二次折弯操作时,人工继续向后推动网板100,使得网板100的后端再次与阻挡件5接触,此时,网板100上需要进行第二次折弯的部位恰好位于V形槽211的正上方;再次驱动折弯刀具3向下运动,直至将网板100 再次压紧在工作台2上端时,再次驱动阻挡件5向后运动至与网板100分离,并驱动折弯刀具 3继续向下运动,直至完成第二次折弯后重新回到初始状态。相比于具有推送件4的情况,这种无推送件4的自动折弯机只需要增加两次推动网板100的操作。
参照图6、图7以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5包括阻挡板51以及压杆52;阻挡板51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机架1,阻挡板51上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网板100的厚度,阻挡板51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网板100的厚度;压杆 52的后端设置于阻挡板51;当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后,且人推送件4推动网板100再次与阻挡件5接触时,压杆52的前端压紧在网板100的纵向筋102上。如图15所示,在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之后,当通过人工或者推送件4推动网板100继续向后运动,直至网板100的后端再次与阻挡件5(即阻挡板51)接触时,横向筋101侧面与阻挡板51之间(如图15所示)的静摩擦力远小于横向筋101端部与推板41之间(如图14所示)的静摩擦力,使得网板100的后端容易被顶起来,从而失去对网板100的定位作用,进而导致无法继续进行第二次弯折操作;另外,当V形槽211的夹角大于90°时,网板100经过第一折弯之后,其后端发生折叠的部分与工作台2上端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此时,阻挡板51的前端面要设置成倾斜结构,才能保证阻挡板51充分与网板100的后端接触,这种情况下,从网板100的前端向后推动网板 100,更容易使网板100沿阻挡板51的前端面向后上方滑动(即翘起),也会失去对网板100 的定位作用。但是,在阻挡板51以及压杆52的作用下,当网板100的后端再次与阻挡件5(即阻挡板51)接触时,压杆52的前端恰好压紧在纵向筋102上,得以限制网板100的后端向上翘起,以保证对网板100进行定位的稳定性,为后续稳定地进行第二次折弯操作提供了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阻挡板51的下端优选地延伸至工作台2上端面的下方,此时,相当于阻挡板 51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即小于网板100的厚度。
参照图8以及图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杆52后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阻挡板51。通过上下滑动调节压杆52的高度,使得在加工不同型号的网格桥架时,以保证压杆52的前端始终能够压紧在纵向筋102上,通用性更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压杆52的上下滑动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安装方式进行参考:如图8所示,压杆52的后端连接有安装块522,安装块522上贯穿设有两个安装孔523,阻挡板51上设有长条孔511,将螺栓穿过安装孔523以及长条孔511,并通过螺母拧紧固定后,即可限制安装块522(即压杆52)上下滑动;拧松螺母后,即可上下滑动调节压杆52的高度。
参照图6、图8以及图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杆52前端与下端之间设有引导斜面521,和/或压杆52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如图15所示,由于压杆52的前端需要压紧在纵向筋102上,因此,需要保证压杆52的下部恰好接触于纵向筋102上;实际加工过程中,一旦尺寸出现误差,极易导致纵向筋102抵接在压杆52的前端,使得网板100无法与阻挡板 51接触,从而导致无法完成定位。但是,在引导斜面521的作用下,再加上纵向筋102容易发生形变,当纵向筋102抵接在引导斜面521上时,纵向筋102也能在推送件4的推力作用下,最终运动到压杆52的下方,使得网板100能够正常与阻挡板51接触,以完成定位,从而可以提高容错率,保证后续的自动操作稳定地进行。同理,当压板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时,也能够起到与引导斜面521相同的作用;当然,在压杆52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时,也可以在压杆52 前端与下端之间设置引导斜面521,以进一步提高容错率。
参照图7以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5还包括滑动座53,滑动座53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机架1;阻挡板5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阻挡板51的后端向后设有连接臂510,连接臂510的后端可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滑动座53。通过前后滑动滑动座53即可通过驱动各个连接臂510(即各个阻挡板51)前后运动;通过至少两个阻挡板51相互间隔设置,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降低阻挡板51的体积。另外,通过左右滑动调节连接臂510可以调整各个阻挡板51之间的间隔,以适应不同型号网格桥架的加工,通用性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座53的可前后滑动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例如,在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导槽55,滑动座53的左右两端分别前后滑动连接于两个导槽55内,再通过安装在机架1 上的驱动气缸57驱动滑动座53前后滑动。同理,连接臂510与滑动座53之间的滑动安装方式也为现有技术,例如,在滑动座53上端沿左右设置导轨56,并在连接臂510的后端安装滑板54,滑板54左右滑动连接在导轨56上,既可以通过安装气缸自动驱动滑板54(即连接臂 510)左右滑动,也可以通过螺钉将滑板54(即连接臂510)锁紧在滑动座53上,并通过拧松螺钉手动驱动滑板54左右滑动。
参照图3以及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推送件4包括推板41,推板41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机架1,推板41上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网板100的厚度,推板41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网板100的厚度。通过驱动推板41向后滑动,即可驱动工作台2上端的网板100向后运动,操控简便。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推板41的滑动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9所示,推送件4还包括导柱42、滑块43以及推动气缸44;导柱42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机架1,滑块43前后贯穿设有滑孔431,滑孔431前后滑动连接于导柱42;推动气缸44固定于机架1,推动气缸44用于推动滑块43滑动;推板41上向前延伸有连接板411,连接板411固定于滑块43上端。通过控制推动气缸44的伸缩,即可驱动推板 41前后滑动,操控简便;通过导柱42与滑孔431之间的滑动配合,能够提高推板41的运动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推板41下端优选地延伸至工作台2上端面的下方,此时,相当于推板 41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即小于网板100的厚度。另外,推板41与连接板 411之间还可以设置筋板412,以提高整体的强度。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定位件6,定位件6设置于机架1的左端或右端(也可以在机架1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一个定位件6),定位件6位于V形槽211的前侧;定位件6上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网板100的厚度,定位件6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网板100的厚度。在设置有定位件6情况下,工人将网板100摆放到工作台2上的同时,将网板100的一端紧靠在定位件6上,从而可以实现网板100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以防止工人因粗心大意而将网板100的左端摆放到折弯刀具3的左方,或者将网板100的右端摆放到折弯刀具3的右方。另外,在设置有压杆52的情况下,更需要在左右方向上对网板100进行定位,以防止压杆52的前端抵接到弯折后的横向筋101上,此时,通过定位件6进行定位时,能够避免需要人工将压杆52与横向筋101错开,且操作更加简便。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6下端优选地延伸至工作台2上端面的下方,此时,相当于定位件6下端与工作台2上端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即小于网板100的厚度。
参照图3、图10以及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夹紧件7,夹紧件7包括支撑板73、夹紧螺栓72以及C形的夹臂71,支撑板73固定于机架1或者工作台2;夹紧螺栓72螺纹连接于夹臂71的下端,且夹紧螺栓72与夹臂71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定位件6夹紧在支撑板73上的夹紧区。通过夹紧区即可将定位件6夹紧固定在支撑板73 (即工作台2或者机架1)上,操作简便;同时,当拧松夹紧螺栓72后,可以调整定位件6 在支撑板73上的位置,使得网板100的一端与定位件6接触时,网板100的另一端不会超出至折弯刀具3的外侧,且压杆52的前端与横向筋101错开。
参照图1以及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V形槽211内嵌有V形模板8,V形模板8的前后两侧水平向外延伸有延伸部81,延伸部81的上端面与工作台2的上端面平齐。当网板100直接与V形槽211接触时,一旦V形槽211的磨损超过标准值,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但是,在嵌有V形模板8的作用下,当出现磨损,只需要单独更换V形模板8即可,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V形模板8可以通过焊接、螺钉固定等方式嵌在V形槽211内。
参照图2、图6以及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2包括台体21、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台体21为长条状结构,台体21可拆卸地设置于机架1,V形槽211 形成于台体21的上端;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固定于机架1,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分布于台体21的前后两侧,且第一支撑件22的上端面、第二支撑件23的上端面以及台体21的上端面之间相互平齐。由于在折弯过程中,折弯刀具3向下的压力通过网板 100作用到V形槽211内,而工作台2上的其它区域主要用于支撑网板100,因此,当将台体 21安装在机架1上时,能够在折弯时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当将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分别布置在台体21的前后两侧时,既能辅助台体21对网板100起到支撑作用,又能降低整体的重量。另外,由于台体21为可拆卸设置,既方便对台体21单独进行更换,也方便拆卸台体21,对V形槽211内的V形模板8进行更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既可以是杆状结构,也可以是板状结构。另外,本申请对台体21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机架1上端沿左右方向设置限位条11,将台体 21直接放在机架1上端,并通过第一锁紧件24将台体21夹紧;其中,第一锁紧件24包括第一固定板241、第一螺栓242以及第一手拧螺钉243,第一固定板241通过第一螺栓242固定在机架1的后侧;第一手拧螺钉243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41上,且第一手拧螺钉243的螺纹端直接或者通过垫片244抵接在台体21上,从而将台体21锁紧在机架1上;当拧松第一手拧螺钉243后,即可拆下台体21。此外,本申请对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的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为板状结构时,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22为板状结构,第一支撑件22的后端向下延伸有安装板221,安装板221通过第二锁紧件25锁紧在机架1上;如图2 所示,第二锁紧件25包括第二固定板251、第二螺栓252以及第二手拧螺钉253,第二固定板 251通过第二螺栓252固定在机架1的前侧;第二手拧螺钉253螺纹连接于第二固定板251,且第二手拧螺钉253的螺纹端将安装板221抵接在限位条11上;为了降低限位条11的高低,台体21的前端上部向前凸出有凸条212,凸条212位于限位条11正上方,且凸条212的前端面与限位条11的前端面对齐。又例如,为杆状结构时,如图4以及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23 为杆状结构,第二支撑件23的下端向下设有安装部231,安装部231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1。
参照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刀具3包括刀架31以及至少两个刀具本体32,刀架31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机架1;刀具本体32可拆卸地设置于刀架31下端,至少两个刀具本体32之间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通过控制刀架31的上下滑动,即可驱动刀具本体32上下运动,以实现折弯操作。另外,由于刀具本体32至少为两个,以便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相互拼接调整左右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同时,既可以降低单个刀具本体32的加工难度,又可以在损坏后单独进行更换,成本更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刀架31的可上下滑动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4所示,刀架31通过滑槽上下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并采用液压缸33驱动刀架31上下滑动。另外,本申请对刀具本体32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刀具本体32可以通过第三锁紧件34可拆卸连接在刀架31下端,如图17所示,第三锁紧件34包括第一夹板341、第二夹板342以及第三夹板343,第一夹板341通过螺钉固定在刀架31下端,第三夹板343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夹板341后侧,第二夹板34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夹板342前侧,且第二夹板342与第三夹板343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刀具本体32上端的夹持区;同时,第二夹板342下端设有卡接部344,刀具本体32上端设有卡接槽323,卡接部 344卡接在卡接槽323内,以限制刀具本体32发生脱落。
参照图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刀具本体32的下端折弯形成有弯折部321,弯折部321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容纳网板100上纵向筋102的让位槽322。折弯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折弯时因压力过大而使得刀具本体32以及工作台2受到损坏。另外,由于网板100从自动焊接设备上取出,再经过裁剪后,一直到被摆放到工作台2上时,网板100上的纵向筋102一直位于横向筋101的上方,因此,若没有让位槽322的作用下,折弯部的外侧面会与纵向筋102接触,从而将压力直接作用到纵向筋102,极易将纵向筋102与横向筋101结合的部位压扁,虽然对成品网格桥架的正常使用影响不大,但对成品网格桥架的外观影响很大,从而导致销售时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设置让位槽322后,折弯过程中,让位槽322内恰好具有容纳纵向筋102的空间,从而避免将横向筋101以及纵向筋102结合的部位压扁。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工作台、折弯刀具以及阻挡件;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工作台上端沿左右方向设有V形槽;所述折弯刀具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弯刀具位于所述V形槽的正上方;所述阻挡件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所述V形槽的后方,所述阻挡件用于限制所述工作台上端的网板向后运动;
当推动所述网板向后运动至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当所述折弯刀具向下运动至与所述网板接触时,所述阻挡件向后运动,直至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网板分离后,所述折弯刀具继续向下运动,以将所述网板折弯形成V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阻挡板以及压杆;所述阻挡板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阻挡板上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阻挡板下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压杆的后端设置于所述阻挡板;当完成第一次折弯操作后,且推动所述网板再次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压杆的前端压紧在所述网板的纵向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后端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阻挡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前端与下端之间设有引导斜面,和/或所述压杆的前端向上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还包括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阻挡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阻挡板的后端向后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后端可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座。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左端和/或右端,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V形槽的前侧;所述定位件上端与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网板的厚度,所述定位件下端与所述工作台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网板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折弯机还包括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支撑板、夹紧螺栓以及C形的夹臂,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机架或者所述工作台;所述夹紧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夹臂的下端,且所述夹紧螺栓与所述夹臂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定位件夹紧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夹紧区。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内嵌有V形模板,所述V形模板的前后两侧水平向外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包括台体、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台体为条状结构,所述台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V形槽形成于所述台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布于所述台体的前后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台体的上端面之间相互平齐。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刀具包括刀架以及至少两个刀具本体,所述刀架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刀具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刀架下端,至少两个所述刀具本体之间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
所述刀具本体的下端折弯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网板上纵向筋的让位槽。
CN202220659808.0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自动折弯机 Active CN217070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9808.0U CN217070309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自动折弯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9808.0U CN217070309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自动折弯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0309U true CN21707030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9808.0U Active CN217070309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自动折弯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03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1513A (zh) * 2023-09-14 2023-10-24 广州市德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吊耳折弯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1513A (zh) * 2023-09-14 2023-10-24 广州市德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吊耳折弯机
CN116921513B (zh) * 2023-09-14 2023-12-12 广州市德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吊耳折弯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4490B (zh) 一种卡盘定爪夹持工装
US5203389A (en) Precision wood-joint making fix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with a router
CN217070309U (zh) 一种自动折弯机
CN205600353U (zh) 一种旋转式夹具
CN113080607A (zh) 桌子及其组装方法
CN116833260A (zh) 自动折弯机
CN113787582B (zh) 一种木质家具加工用磁铁挤压嵌入装置
CN214383012U (zh) 一种桁架焊接两通装置
CN214081902U (zh) 一种插板机
CN214615312U (zh) 一种新型房建工程建筑脚手架
CN210818208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板材定位装置
CN210307427U (zh) 一种自动取出产品的生产夹具
CN212496495U (zh) 一种铣床工作台
CN211839961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钢筋切割机的夹持装置
CN210549749U (zh) 一种模具机床用夹具
CN211136287U (zh) 连板倒角工装
CN213646494U (zh) 自行车上叉与支杆焊接模具
CN220051494U (zh) 一种高效的异形板件夹持工装
CN210256552U (zh) 一种鱼骨拼实木地板的短边锁扣加工装置
CN216939010U (zh) 一种用于激光焊接的工装工具
CN217317145U (zh) 一种用于刀导轨梁加工的切削装置
CN213857379U (zh) 一种切割机定位工装
CN209850223U (zh) 一种模块式拼焊工装夹具
CN217343919U (zh) 一种3d打印基板线切割快速夹持工装
CN218538206U (zh) 一种在轨夹紧器夹紧导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