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801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8012U
CN217058012U CN202220328213.7U CN202220328213U CN217058012U CN 217058012 U CN217058012 U CN 217058012U CN 202220328213 U CN202220328213 U CN 202220328213U CN 217058012 U CN217058012 U CN 217058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pper
piping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82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常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82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8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8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8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配管组件,配管组件包括两个配管单元,每个配管单元包括配管和铜套,配管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铜套,配管的两端设有铜套,两个配管单元中一者两端的铜套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的末端和第二出气管的末端,另一者两端的铜套分别连接第一出气管的末端和第二进气管的末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配管组件的结构能降低管路导热率,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为必不可少的元件,气液分离器通常采用配管组件连接于空调系统中的其他器件(四通阀)。现有的用于连接气液分离器的配管组件常采用全铜制作,以便于与空调系统中其他铜制的管件相连。
铜制的管件虽然具有导热性能良好、易于焊接且不易出现焊缝等优点,但是,铜制管件的导热率较大,在传热过程中的保温性不佳,热能损失较多,导致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之间的换热性能比较差,总体传热系数也比较低,不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通过改进配管组件的结构能降低管路的导热率,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换热性能,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配管组件,所述配管组件包括两个配管单元,每个所述配管单元包括配管和铜套,所述配管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所述铜套,所述配管的两端设有所述铜套,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一者两端的所述铜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末端,另一者两端的所述铜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末端和第二进气管的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压缩机组件上设置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以及配管组件的每个配管单元设置成包括配管和铜套,配管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铜套,可以降低配管组件在输送介质过程中导热率,提升保温性能,减少热能损失,提高换热性能,由于该配管组件的传热效率比较高,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气管和所述第一进气管之间的所述配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配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阀装置,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阀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部分。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装置上设有第三进气管和第三出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和所述第三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铜套,所述第一连接铜套连接所述第三出气管的末端,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铜套,所述第二连接铜套连接所述第三进气管的末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装置上设有第一分接管和第二分接管,所述第一分接管和所述第二分接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管组件包括四个所述配管单元,其余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的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接管的末端,另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接管的末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所述输出管的末端连接在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一者的另一端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配管组件还包括油分器和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一管部连接所述油分器,所述油分器连接所述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二阀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装置为四通阀组件,所述第二阀装置为单向阀组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所述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所述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压缩机组件;
101、第一进气管;102、第一出气管;
20、气液分离器;
201、第二进气管;202、第二出气管;
30、配管组件;
301、配管单元;3011、配管;30111、第一部分;33、第一管部;34、第二管部;30112、第二部分;3012、铜套;
302、第一阀装置;3021、第三进气管;3022、第三出气管;3023、第一分接管;3024、第二分接管;31、第一连接铜套;32、第二连接铜套;
303、油分器;304、第二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组件10、气液分离器20、配管组件30。
压缩机组件10上设有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气液分离器20上设有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也就是说将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的除末端外的其余部分设计为非铜材质,以及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的除末端外的其余部分设计为非铜材质,可以降低成本。
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可以为一体式管体,末端采用铜材质,其余部分采用非铜材质。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也可以为分体式管体,以第一出气管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出气管102包括第一主体管部1021和第一套管1022,第一主体管部1021为非铜材质,第一主体管部1021上设有第一套管1022,第一套管1022作为第一出气管102的末端,第一套管1022采用铜材质制作,第一进气管101的结构与第一出气管1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的道理,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也可以为一体式管体或分体式管体,这里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当采用分体式管体时,以第二进气管20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进气管201包括第二主体管部2011和第二套管2012,第二主体管部2011为非铜材质,第二主体管部2011上设有第二套管2012,第二套管2012作为第二进气管201的末端,第二套管2012采用铜材质制作,第二出气管202的结构与第二进气管2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配管组件30包括两个配管单元301,每个配管单元301包括配管3011和铜套3012,配管3011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铜套3012,配管3011的两端设有铜套3012,两个配管单元301中一者两端的铜套3012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101的末端和第二出气管202的末端,另一者两端的铜套3012分别连接第一出气管102的末端和第二进气管201的末端。配管3011和铜套3012可以预先采用例如炉焊和高频焊的方式焊接固定,当配管单元301连接压缩机组件10和气液分离器20时,由于第一进气管101的末端、第一出气管102的末端、第二进气管201的末端以及第二出气管202的末端均为铜材质,使得铜套3012和第一进气管101之间、铜套3012和第二出气管202之间、铜套3012和第一出气管102之间、铜套3012和第二进气管201之间能够实现简单焊接,例如,铜套3012和铜材质的末端可以实现火焰钎焊,从而能降低工艺难度,并容易保证焊接质量。
其次,由于配管3011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铜套3012,配管3011作为在压缩机组件10和气液分离器20之间输送介质的主要管材,其导热率低于铜套3012,则相应的保温性较好,输送介质过程中的热能损失较少,换热性能也就比较好,使得空调器整体的传热系统比较高,可以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在压缩机组件10上设置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气液分离器20上设置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以及配管组件30的每个配管单元301设置成包括配管3011和铜套3012,配管3011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铜套3012,可以降低配管组件30在输送介质过程中导热率,提升保温性能,减少热能损失,提高换热性能,由于该配管组件30的传热效率比较高,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出气管202和第一进气管101之间的配管3011包括第一部分30111和第二部分30112,配管组件30还包括第一阀装置302,第一部分30111通过第一阀装置302连接第二部分30112,通过设置第一阀装置302可以控制气路通断和流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阀装置302上设有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第一部分30111的远离第一进气管10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铜套31,第一连接铜套31连接第三出气管3022的末端,第二部分30112的远离第二出气管20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铜套32,第二连接铜套32连接第三进气管3021的末端。通过将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的除末端外的其余部分采用非铜材质,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的末端采用铜材质,第一部分30111的远离第一进气管101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铜套31,第二部分30112的远离第二出气管202的一端设置第二连接铜套32,也可以使第一部分30111和第三出气管3022之间、第二部分30112和第三进气管3021之间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焊接工艺,例如火焰钎焊,降低制造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可以采用为一体式管体,末端采用铜材质,其余部分采用非铜材质。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也可以为分体式管体,以第三出气管3022为例进行说明,第三出气管3022包括第三主体管部30221和第三套管30222,第三主体管部30221为非铜材质,第三主体管部30221主体管部上设有第三套管30222,第三套管30222作为第三出气管3022的末端,第三套管30222采用铜材质制作。第三进气管3021的结构与第三出气管302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阀装置302上设有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用于将第一阀装置302内的气体引导至其他部件上,而将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的末端设置为铜材质可以降低焊接难度,将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的除末端外的其余部分设置为非铜材质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可以采用为一体式管体,其余部分采用非铜材质,末端采用铜材质。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也可以为分体式管体,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的结构可参考第三出气管3022,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管组件30包括四个配管单元301,其余两个配管单元301中的一者连接在第一分接管3023的末端,另一者连接在第二分接管3024的末端。由于配管单元301中配管3011的两端设置有铜套3012,配管单元301与第一分接管3023的末端、第二分接管3024的末端焊接时可以采用工艺要求比较简单的焊接方式,例如火焰钎焊,从而降低焊接难度,有利于保证焊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上设有输出管,输出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输出管的末端连接在两个配管单元301中一者的另一端上。输出管采用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同样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且输出管的末端和配管单元301中的铜套3012进行焊接时也能采用工艺要求比较简单的焊接方式,降低加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管可以采用为一体式管体,其余部分采用非铜材质,末端采用铜材质。输出管也可以为分体式管体,输出管包括输出管主体和输出端套管,输出管主体为非铜材质,输出管主体管部上设有输出端套管,输出端套管作为输出管的末端,输出端套管采用铜材质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30111包括第一管部33和第二管部34,配管组件30还包括油分器303和第二阀装置304,第一管部33连接油分器303,油分器303连接第二阀装置304,第二阀装置304连接第二管部3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装置302为四通阀组件,第二阀装置304为单向阀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管3011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的配管3011的传热系数、保温性能、抗冲击和抗振性能、耐腐蚀性比铜套3012要好,而且安装方便,维修成本也比较低。
具体而言,不锈钢制成的配管3011其管壁热阻只占总热阻的3%~5%,而且由于其管内水速较高,能增大清洁系数,减小壁厚,使得不锈钢的传热性能优于铜合金,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不锈钢的配管3011的总体传热系数下降很缓慢,而铜套3012的总体传热系数下降速度比不锈钢的配管301大的多。而且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比铜低,通过减少壁厚能使它们的热传导系数的差值缩小,由于不锈钢管内壁比铜管更光滑,对流换热系数也比铜管高,外壁也比铜管光滑,凝结放热系数也比铜管高。
具体的示例中,配管3011可以为0.5~0.8mm的薄壁管材,不仅能提高整体换热性能,同时在相同的换热面积下,总体的传热系数比铜管提高了2.121%~8.408%。而且根据多台机组的测试和计算,壁厚为2mm的不锈钢比壁厚为1mm的铜管的总体传热系数高2.124%左右。例如,一些薄壁不锈钢管的导热率为15W/m℃(100℃),是铜管的1/23,因此不锈钢的配管3011保温性能好,热能浪费比较少,也不需设计单独的保温层。
其次,不锈钢的配管3011可以与氧化剂发生钝化作用,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阻止氧化,而铜套3012的钝化能力小,铜套3012的耐腐蚀性也比较差,并且铜套3012腐蚀后有害物质会析出,很难进行管道内部焊口的防腐,显然不锈钢的配管3011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克服该缺陷。
在安装方面,不锈钢的配管3011更换装管工艺性能好,采用传统的胀管工艺,外径的公差与钢管一致,有利于直接选用,特别方便老机组铜管更换为不锈钢管,从而使得配管3011更换变得比较简单和方便。此外,不锈钢的价格相对铜管比较低,使用寿命比较长,而铜管更换综合成本为不锈钢管的2~4倍,因此采用不锈钢的配管3011能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铜套3012的材质为紫铜,方便进行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的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的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第一进气管101、第一出气管102、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部分采用不锈钢管的效果可参考前文,这里不在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空调器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组件10、气液分离器20、配管组件30、冷凝器。
压缩机组件10上设有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第一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为末端为紫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不锈钢材质的管体。气液分离器20上设有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第二进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为末端为紫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不锈钢材质的管体。
配管组件30包括四个配管单元301,每个配管单元301包括不锈钢材质的配管3011和紫铜材质的铜套3012,配管3011的两端设有铜套3012,两个配管单元301中一者两端的铜套3012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101的末端和第二出气管202的末端,另一者两端的铜套3012分别连接第一出气管102的末端和第二进气管201的末端。
第二出气管202和第一进气管101之间的配管3011包括第一部分30111和第二部分30112,配管组件30还包括第一阀装置302,第一阀装置302为四通阀组件,第一部分30111通过第一阀装置302连接第二部分30112。
第一阀装置302上设有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第三进气管3021和第三出气管3022为末端为紫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不锈钢材质的管体,第一部分30111的远离第一进气管10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铜套31,第一连接铜套31连接第三出气管3022的末端,第二部分30112的远离第二出气管20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铜套32,第二连接铜套32连接第三进气管3021的末端。
第一阀装置302上设有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第一分接管3023和第二分接管3024为末端为紫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不锈钢材质的管体。
其余两个配管单元301中的一者连接在第一分接管3023的末端,另一者连接在第二分接管3024的末端。
冷凝器上设有输出管,输出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输出管的末端连接在两个配管单元301中一者的另一端上。
第一部分30111包括第一管部33和第二管部34,配管组件30还包括油分器303和第二阀装置304,第二阀装置304为单向阀组件,第一管部33连接油分器303,油分器303连接第二阀装置304,第二阀装置304连接第二管部3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包括配管组件30、气液分离器20、压缩机10。配管组件30用于连接制冷系统中气液分离器20的接管,配管组件30包括配管3011以及铜套3012,配管3011为不锈钢管,配管3011与铜套3012固定连接,气液分离器20压缩机10的接管可以与铜套3012通过焊接固定。该配管组件30通过设置相互焊接的铜套3012以及配管3011,使得配管组件30能够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例如排气管、过滤器、毛细管、储液器底盘、电控组件、轴流风机等组件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
配管组件,所述配管组件包括两个配管单元,每个所述配管单元包括配管和铜套,所述配管为非铜材质且导热率低于所述铜套,所述配管的两端设有所述铜套,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一者两端的所述铜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末端,另一者两端的所述铜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末端和第二进气管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管和所述第一进气管之间的所述配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配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阀装置,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阀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装置上设有第三进气管和第三出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和所述第三出气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铜套,所述第一连接铜套连接所述第三出气管的末端,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铜套,所述第二连接铜套连接所述第三进气管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装置上设有第一分接管和第二分接管,所述第一分接管和所述第二分接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管组件包括四个所述配管单元,其余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的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接管的末端,另一者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接管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为末端为铜材质且其余部分为非铜材质的管体,所述输出管的末端连接在两个所述配管单元中一者的另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配管组件还包括油分器和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一管部连接所述油分器,所述油分器连接所述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二阀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装置为四通阀组件,所述第二阀装置为单向阀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的所述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的所述其余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
CN202220328213.7U 2022-02-17 2022-02-17 空调器 Active CN217058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8213.7U CN217058012U (zh) 2022-02-17 2022-02-17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8213.7U CN217058012U (zh) 2022-02-17 2022-02-17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8012U true CN217058012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8213.7U Active CN217058012U (zh) 2022-02-17 2022-02-17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8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8838A (zh) 板管式蒸发器以及冰箱
CN201439979U (zh) 空调配管
CN217058012U (zh) 空调器
CN201706810U (zh) 热泵式热水器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03869386U (zh) 一种集气管部件
CN201402072Y (zh) 一种使用钢铜复合连接件的换热器
CN205718555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1033921A (zh) 复合管带式换热器
CN215373051U (zh) 制冷剂管路和空调器
CN101666584A (zh) 燃气快速热水器用带铜铝复合管的翅片管换热器
CN102873508A (zh)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1303184A (zh) 高效蒸发冷凝套管式换热器
CN104864600A (zh) 一种全不锈钢热交换器
JP4270661B2 (ja) 多管式のegrガス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058043U (zh) 配管组件、管路装置以及制冷系统
CN109506498B (zh) 一种管式超高温气体冷却器
CN218955527U (zh) 一种无氧铜热交换器
CN20216612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1302410Y (zh) 高温腐蚀性含尘气体的纵向翅片扁管换热器
CN220567935U (zh) 一种翅片温度交换器
JP2006258084A (ja) 熱回収器
CN220771980U (zh) 一种波纹管换热器
CN211012552U (zh) 管道换热器
CN212618824U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057965U (zh) 不锈钢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