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5493U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55493U CN217055493U CN202123398241.0U CN202123398241U CN217055493U CN 217055493 U CN217055493 U CN 217055493U CN 202123398241 U CN202123398241 U CN 202123398241U CN 217055493 U CN217055493 U CN 2170554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limiting
- cylinder
- piston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包括缸筒,底端盖下端连接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上设有进水口单向阀;底端盖上方设有垂直定位块,垂直定位块上设有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限位换向杆定位孔和通水孔,缸内排水管道插入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另一端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管口设有排水口单向阀;上端盖设有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的自由端通过限位螺母连接限位换向杆,限位换向杆的另一端插入限位换向杆定位孔,限位换向杆上设有活塞,活塞与垂直定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吸水弹簧,限位换向杆上设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体积小巧,采用连杆设计,可以实现气泵无间隔换向,提高泵水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适用于在不能使用电器的场合工作,例如垃圾填埋场沼气井等。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沼气),此气体为一种可燃气体,带有恶臭,且随着垃圾不断增加而连续不断地产生。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场的安全和保护环境,需要在垃圾填埋堆体上建立竖向气体导排井,将垃圾堆体中产生的填埋气体连续不断地导出。但由于垃圾填埋堆体中含有大量水,使气体导排井经常被水浸泡,影响气体的有效导排,为此需要及时将井中的水排出。目前采取的排水方式一般由人工通过监控集水井中的水位,当水位达到预定高度时,作业工人启动抽水泵进行排水。所用抽水泵一般采用电泵或传统气动液压泵,然而电泵存在安全隐患,传统气动液压泵泵水频率不好控制,会出现行程中断的现象,从而发生故障,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可实现气泵无间隔换向,提高泵水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包括缸筒,所述缸筒顶部设有上端盖,底部设有底端盖,所述底端盖下端连接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进水口单向阀;
所述缸筒内底端盖上方设有垂直定位块,所述垂直定位块中心设有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所述垂直定位块上还设有限位换向杆定位孔和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可使从所述进水口单向阀进入的液体经由所述通水孔进入所述缸筒内下部,缸内排水管道贯穿所述上端盖伸入所述缸筒内插入所述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所述缸内排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排水管道伸出所述缸筒外,所述排水管道管口设有排水口单向阀;
所述上端盖上设有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气泵与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连通,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设有排气口连通排气管;
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的自由端通过限位螺母连接限位换向杆,所述限位换向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限位换向杆定位孔,所述限位换向杆上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缸筒内壁,所述限位换向杆和缸内排水管道贯穿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与垂直定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吸水弹簧,所述限位换向杆上位于所述活塞下方位置设有限位块。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水孔设有多组,每组所述通水孔由一个径向通水孔和一个纵向通水孔,所述径向通水孔沿所述垂直定位块径向设置,其高度位于所述缸内排水管道下端面的下方,所述径向通水孔的一端位于所述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侧壁,另一端连通所述纵向通水孔的侧壁,所述纵向通水孔的上端与所述缸筒内腔连通,从所述进水口单向阀进入的液体从所述径向通水孔进入后经所述纵向通水孔流入所述缸筒内下部。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与缸筒内壁连接处设有活塞外密封圈,所述活塞与限位换向杆连接处设有限位换向杆密封圈,所述活塞与缸内排水管道连接处设有缸内排水管道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体积小巧,适用于在不能使用电器的场合工作,例如垃圾填埋场沼气井等,可以很轻松放进去和提出来。
2、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采用连杆设计,可以实现气泵无间隔换向,提高泵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图3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中垂直定位块实施例之一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中垂直定位块实施例之二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动液压泵中垂直定位块俯视图;
其中:1、气泵;2、排水口单向阀;3、排水管道;4、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5、上端盖;6、限位螺母;7、缸筒;8、限位换向杆;9、缸内排水管道;10、活塞;11、活塞外密封圈;12、限位换向杆密封圈;13、缸内排水管道密封圈;14、复位吸水弹簧;15、限位块;16、垂直定位块;1601、通水孔;16011、径向通水孔;16012、纵向通水孔;1602、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3、限位换向杆定位孔;17、底端盖;18、进水口单向阀;19、过滤器;20、排气口;21、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2、进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包括缸筒7,缸筒7顶部设有上端盖5,底部设有底端盖17,上端盖5和底端盖17与缸筒7密封连接。底端盖17下端连接进水管道22,进水管道22贯穿底端盖17与缸筒7内腔连通,进水管道22上设有进水口单向阀18,进水口单向阀18只允许液体从泵外经进水口单向阀18流向泵内。
缸筒7内底端盖17上方设有垂直定位块16,垂直定位块16的直径与缸筒7的内径相等,垂直定位块16与缸筒7内壁密封连接。垂直定位块16中心设有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垂直定位块16上还设有限位换向杆定位孔1603和通水孔1601,通水孔1601可使从进水口单向阀18进入的液体经由通水孔1601进入缸筒7内下部,缸内排水管道9贯穿上端盖5伸入缸筒7内插入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缸内排水管道9的另一端连接排水管道3伸出缸筒7外,排水管道3管口设有排水口单向阀2,排水口单向阀2只允许液体从排水管道3流向泵外。
上端盖5上设有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气泵1与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连通,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设有排气口连通排气管20。
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的自由端通过限位螺母6连接限位换向杆8,限位换向杆8的另一端插入限位换向杆定位孔1603。限位换向杆8上设有活塞10,活塞10的外边缘延伸至缸筒7内壁,限位换向杆8和缸内排水管道9贯穿活塞10,活塞10与垂直定位块16之间设有复位吸水弹簧14。当复位吸水弹簧14伸长到一定程度,带动活塞10推动限位螺母6,使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回缩。
限位换向杆8上位于活塞10下方位置设有限位块15。活塞10运动到限位块15位置时,推动限位块15,并带动限位换向杆8向下运动,使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处于伸长状态,并控制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换向。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进水管道22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19,泵外的液体经过滤器19过滤后进入进水管道22,过滤器19对泵外液体起到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液体内的垃圾,过滤后的清液进入进水管道22内从而经泵体泵到外面,过滤器19的设置降低了进水管道22的堵塞风险。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通水孔1601设有多组,每组通水孔1601由一个径向通水孔16011和一个纵向通水孔16012,径向通水孔16011沿垂直定位块16径向设置,其高度位于缸内排水管道9下端面的下方,径向通水孔16011的一端位于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侧壁,另一端连通纵向通水孔16012的侧壁,纵向通水孔16012的上端与缸筒7内腔连通,从进水口单向阀18进入的液体从径向通水孔16011进入后经纵向通水孔16012流入缸筒7内下部。如图5和图6所示为垂直定位块16的两种实施例,纵向通水孔16012设有6个,均匀分布于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的外侧,径向通水孔16011设有6个,径向均匀分布于垂直定位块16上与纵向通水孔16012对应的位置。图6中径向通水孔16011上与纵向通水孔16012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垂直定位块16的外侧壁并贯穿,以方便制造加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活塞10与缸筒7内壁连接处设有活塞外密封圈11,活塞10与限位换向杆8连接处设有限位换向杆密封圈12,活塞10与缸内排水管道9连接处设有缸内排水管道密封圈13。活塞外密封圈11、限位换向杆密封圈12和缸内排水管道密封圈13的设置可增加泵内活塞10上部和下部空间的气密性,使泵体工作更顺畅。
工作过程:气泵1分别向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及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里泵气,当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处于回缩状态时,气体经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向泵主体上部流动,泵主体上部分由于气压的原因,推动活塞10向下运动,压缩复位吸水弹簧14,此时,进水口单向阀18由于压力的原因关闭,泵体内下部的液体经垂直定位块16上的通水孔1601进入排水管道3,顶开排水口单向阀2向外泵水。
当活塞10运动到限位块15的位置时,推动限位块15,并带动限位换向杆8向下运动,使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处于伸长状态,并控制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换向,此时泵体内上部与大气连接,由于气压的原因,泵体内上部气体向外流出,此时,由于复位吸水弹簧14不再受到泵体内气体向下的压力,复位吸水弹簧14复位伸长,推动活塞10向上运动,由于泵内外压强差的原因,进水口单向阀18打开,排水口单向阀2关闭,泵外的液体经由过滤器19、进水口单向阀18以及垂直定位块16上的通水孔1601进入泵体内下部,当复位吸水弹簧14伸长到一定程度,带动活塞10推动限位螺母6,使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回缩,循环往复,就可以实现泵水的动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7),所述缸筒(7)顶部设有上端盖(5),底部设有底端盖(17),所述底端盖(17)下端连接进水管道(22),所述进水管道(22)上设有进水口单向阀(18);
所述缸筒(7)内底端盖(17)上方设有垂直定位块(16),所述垂直定位块(16)中心设有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所述垂直定位块(16)上还设有限位换向杆定位孔(1603)和通水孔(1601),所述通水孔(1601)可使从所述进水口单向阀(18)进入的液体经由所述通水孔(1601)进入所述缸筒(7)内下部,缸内排水管道(9)贯穿所述上端盖(5)伸入所述缸筒(7)内插入所述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所述缸内排水管道(9)的另一端连接排水管道(3)伸出所述缸筒(7)外,所述排水管道(3)管口设有排水口单向阀(2);
所述上端盖(5)上设有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气泵(1)与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连通,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和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21)设有排气口连通排气管(20);
所述二位三通推拉式气动阀门(4)的自由端通过限位螺母(6)连接限位换向杆(8),所述限位换向杆(8)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限位换向杆定位孔(1603),所述限位换向杆(8)上设有活塞(10),所述活塞(10)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缸筒(7)内壁,所述限位换向杆(8)和缸内排水管道(9)贯穿所述活塞(10),所述活塞(10)与垂直定位块(16)之间设有复位吸水弹簧(14),所述限位换向杆(8)上位于所述活塞(10)下方位置设有限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22)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1601)设有多组,每组所述通水孔(1601)由一个径向通水孔(16011)和一个纵向通水孔(16012),所述径向通水孔(16011)沿所述垂直定位块(16)径向设置,其高度位于所述缸内排水管道(9)下端面的下方,所述径向通水孔(16011)的一端位于所述缸内排水管道中心定位孔(1602)侧壁,另一端连通所述纵向通水孔(16012)的侧壁,所述纵向通水孔(16012)的上端与所述缸筒(7)内腔连通,从所述进水口单向阀(18)进入的液体从所述径向通水孔(16011)进入后经所述纵向通水孔(16012)流入所述缸筒(7)内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0)与缸筒(7)内壁连接处设有活塞外密封圈(11),所述活塞(10)与限位换向杆(8)连接处设有限位换向杆密封圈(12),所述活塞(10)与缸内排水管道(9)连接处设有缸内排水管道密封圈(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8241.0U CN217055493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8241.0U CN217055493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55493U true CN217055493U (zh) | 2022-07-26 |
Family
ID=8247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98241.0U Active CN217055493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55493U (zh)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23398241.0U patent/CN2170554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64779U (zh) | 一种建筑工地用泥浆处理装置 | |
CN104147825A (zh) | 一种基于压滤机进料特性的节能固态进料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2701566B (zh) |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 |
CN102297336A (zh) | 油田油井套管天然气多级压缩回收装置 | |
CN217055493U (zh)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
CN113772911B (zh) | 污泥压滤机及污泥压滤方法 | |
CN202152915U (zh) | 油田油井套管天然气多级压缩回收装置 | |
CN108905867B (zh) | 一种用于建筑装修的腻子粉搅拌筒自动智能清洗装置 | |
CN114508468A (zh) | 一种全行程气动液压泵 | |
CN117052969A (zh) | 一种防堵塞的饱和排污阀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5297847U (zh) | 节能泵 | |
CN211422621U (zh) | 一种用于气井增压的多相混输液压装置 | |
CN203394736U (zh) | 柱塞泵液力端装置 | |
CN2693652Y (zh) | 一种吸力锚专用气力泵 | |
CN107061252B (zh) | 柱塞射流泵及出油阀 | |
CN214035629U (zh) | 一种压裂泵自动排液装置 | |
CN217872700U (zh) | 一种油田油泥热解设备的尾气压缩装置 | |
CN212226188U (zh) | 油水分离清水阀 | |
CN216518445U (zh) | 往复式液驱高压水泵 | |
CN204877950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真空泵 | |
CN110966175B (zh) | 一种液压平衡密封柱塞泥浆泵 | |
CN220225601U (zh) | 一种用于尾矿库排渗井的排渗装置 | |
CN204941863U (zh) | 油轮储油罐的防抖动平稳清洗设备 | |
CN210369280U (zh) | 一种一体化泵站 | |
CN203989998U (zh) | 一种基于压滤机进料特性的节能固态进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