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3461U -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3461U
CN217053461U CN202122895593.0U CN202122895593U CN217053461U CN 217053461 U CN217053461 U CN 217053461U CN 202122895593 U CN202122895593 U CN 202122895593U CN 217053461 U CN217053461 U CN 21705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stival
support body
structure under
dama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55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吉
罗维成
马树强
王婧
车建波
张瑞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55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墙体组件和支模组件,墙体组件包括浇筑墙体;支模组件包括架体、平台面板、支杆、地脚调节座和支撑梁,架体的顶部安装有平台面板,架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杆,架体远离浇筑墙体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地脚调节座,而支杆远离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设置的第一加固条和第二加固条可加固整体框架,避免因框架变形而产生错台、漏浆等情况,通过设置与标准节相适配的第一加高节和与第一加高节相适配的第二加高节,实现了混凝土浇筑高度可调节,同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也方便对第一加高节和第二加高节拆装重复利用,增加了使用率。

Description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及随着护坡技术的发展,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的现象越来越多,单侧支模具有操作简单、受力合理、浇注效果佳等优点,并且在城区内施工操作面小的地下工程是很好的选择;广泛用于地下室外墙、地铁站、高铁站、道桥护坡墙等混凝土墙体工程使用。但现有技术中的单侧支模体系大多只能运用于同一高度的混凝土墙体浇筑,局限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组件和支模组件;墙体组件,其包括浇筑墙体;支模组件,其包括架体、平台面板、支杆、地脚调节座和支撑梁,架体的顶部安装有平台面板,架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杆,架体远离浇筑墙体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地脚调节座,而支杆远离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并且支撑梁设置在靠近浇筑墙体与支杆之间,所述架体包括标准节、第一加高节、第二加高节和固定螺栓,架体的一侧上端设置有标准节,标准节框架的斜边远离待浇筑墙体,标准节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一加高节,第一加高节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二加高节,并且标准节与第一加高节之间,第一加高节与第二加高节之间均采用固定螺栓相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需要对浇筑墙体进行支模时,可以提前按照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高度将标准节与第一加高节和第二加高节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在架体靠近待浇筑墙体的一面安装连接背楞,再在连接背楞远离架体的一面安装模板,模板可通过专用的连接器穿过两槽钢的间隙对模板进行固定,从而通过设置与标准节相适配的第一加高节和与第一加高节相适配的第二加高节,实现了混凝土浇筑高度可调节,同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也方便对第一加高节和第二加高节拆装重复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架体的整体均采用两槽钢构成,并且标准节的框架为直角三角形状,而第一加高节与第二加高节的框架均为直角梯形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两槽钢可以提高整体的支撑强度和硬度,标准节的框架为直角三角形状,而第一加高节与第二加高节的框架均为直角梯形状,两种形状均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标准节、第一加高节和第二加高节的框架内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的第一加固条可加固整体框架,避免因框架变形而产生错台、漏浆等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台面板远离待浇筑墙体的一端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木梁挑架,而平台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状的加强筋,并且加强筋与平台面板的中间连接有第二加固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方便工作人员站立于平台面板上对浇筑墙体进行浇筑作业,而设置的加强筋和第二加固条可以对平台面板加强支撑,降低平台面板长时间受压力影响出现变形或开裂的状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梁包括一端预埋于地下的地脚螺栓,地脚螺栓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外连杆,外连杆远离地脚螺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与支撑梁之间设有套设于外连杆且延伸至多个架体的受力板。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地脚螺栓需提前预埋于地下且与水平面成45°夹角,而地脚螺栓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外连杆,当外连杆连接后再通过连接螺母锁紧,使得地脚螺栓可以得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多个架体之间安装有横向设置起连接作用的多根连接钢管,连接钢管的直径为48mm。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设置的连接钢管205e可以对多个连接固定好的架体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梁与相邻杆之间的夹角为45°。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抵消混凝土对架体的侧压力以及对模板的向上力。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设置的第一加固条和第二加固条可加固整体框架,避免因框架变形而产生错台、漏浆等情况,通过设置与标准节相适配的第一加高节和与第一加高节相适配的第二加高节,实现了混凝土浇筑高度可调节,同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也方便对第一加高节和第二加高节拆装重复利用,增加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中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中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平台面板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中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墙体组件;101、浇筑墙体;200、支模组件;201、架体;201a、标准节;201a-1、第一加固条;201b、第一加高节;201c、第二加高节;201d、固定螺栓;202、平台面板;202a、木梁挑架;202b、加强筋;202c、第二加固条;203、支杆;204、地脚调节座;205、支撑梁;205a、地脚螺栓;205b、外连杆;205c、连接螺母;205d、受力板;205e、连接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包括墙体组件100,其包括浇筑墙体101,支模组件200,其包括架体201、平台面板202、支杆203、地脚调节座204和支撑梁205,架体201的顶部安装有平台面板202,架体201的底部连接有支杆203,架体201远离浇筑墙体10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地脚调节座204,而支杆203远离架体20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205,并且支撑梁205设置在靠近浇筑墙体101与支杆203之间,架体201包括标准节201a、第一加高节201b、第二加高节201c和固定螺栓201d,架体20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标准节201a,标准节201a框架的斜边远离待浇筑墙体101,标准节201a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一加高节201b,第一加高节201b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二加高节201c,并且标准节201a与第一加高节201b之间,第一加高节201b与第二加高节201c之间均采用固定螺栓201d相连接,架体201的整体均采用两槽钢构成,并且标准节201a的框架为直角三角形状,而第一加高节201b与第二加高节201c的框架均为直角梯形状,标准节201a、第一加高节201b和第二加高节201c的框架内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条201a-1。
需要对浇筑墙体101进行支模时,可以提前按照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高度将标准节201a与第一加高节201b和第二加高节201c通过固定螺栓201d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在架体201靠近待浇筑墙体101的一面安装连接背楞,再在连接背楞远离架体的一面安装模板,模板可通过专用的连接器穿过两槽钢的间隙对模板进行固定,从而通过设置与标准节201a相适配的第一加高节201b和与第一加高节201b相适配的第二加高节201c,实现了混凝土浇筑高度可调节,同时利用固定螺栓201d进行锁紧固定,也方便对第一加高节201b和第二加高节201c拆装重复利用,设置的第一加固条201a-1可加固整体框架,避免因框架变形而产生错台、漏浆等情况。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平台面板202远离待浇筑墙体101的一端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木梁挑架202a,而平台面板202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状的加强筋202b,并且加强筋202b与平台面板202的中间连接有第二加固条202c。
方便工作人员站立于平台面板202上对浇筑墙体101进行浇筑作业,而设置的加强筋202b和第二加固条202c可以对平台面板202加强支撑,降低平台面板202长时间受压力影响出现变形或开裂的状况。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其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是:支撑梁205包括一端预埋于地下的地脚螺栓205a,地脚螺栓205a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外连杆205b,外连杆205b远离地脚螺栓205a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螺母205c,连接螺母205c与支撑梁205之间设有套设于外连杆205b且延伸至多个架体201的受力板205d,多个架体201之间安装有横向设置起连接作用的多根连接钢管205e,连接钢管205e的直径为48mm,支撑梁205e与相邻杆之间的夹角为45°。
地脚螺栓205a需提前预埋于地下且与水平面成45°夹角,而支撑梁205e与相邻杆之间的夹角同样为45°,便于抵消混凝土对架体201的侧压力以及对模板的向上力,设置的连接钢管205e可以对多个连接固定好的架体201进行固定。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体组件(100),其包括浇筑墙体(101);以及,
支模组件(200),其包括架体(201)、平台面板(202)、支杆(203)、地脚调节座(204)和支撑梁(205),架体(201)的顶部安装有平台面板(202),架体(201)的底部连接有支杆(203),架体(201)远离浇筑墙体(10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地脚调节座(204),而支杆(203)远离架体(20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205),并且支撑梁(205)设置在靠近浇筑墙体(101)与支杆(20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01)包括标准节(201a)、第一加高节(201b)、第二加高节(201c)和固定螺栓(201d),架体(20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标准节(201a),标准节(201a)框架的斜边远离待浇筑墙体(101),标准节(201a)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一加高节(201b),第一加高节(201b)的底部可拆卸设有第二加高节(201c),并且标准节(201a)与第一加高节(201b)之间,第一加高节(201b)与第二加高节(201c)之间均采用固定螺栓(201d)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01)的整体均采用两槽钢构成,并且标准节(201a)的框架为直角三角形状,而第一加高节(201b)与第二加高节(201c)的框架均为直角梯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201a)、第一加高节(201b)和第二加高节(201c)的框架内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条(201a-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202)远离待浇筑墙体(101)的一端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木梁挑架(202a),而平台面板(202)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状的加强筋(202b),并且加强筋(202b)与平台面板(202)的中间连接有第二加固条(202c)。
6.如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05)包括一端预埋于地下的地脚螺栓(205a),地脚螺栓(205a)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外连杆(205b),外连杆(205b)远离地脚螺栓(205a)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螺母(205c),连接螺母(205c)与支撑梁(205) 之间设有套设于外连杆(205b)且延伸至多个架体(201)的受力板(205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架体(201)之间安装有横向设置起连接作用的多根连接钢管(205e),连接钢管(205e)的直径为48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05)与相邻杆之间的夹角为45°。
CN202122895593.0U 2021-11-24 2021-11-24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Active CN21705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593.0U CN217053461U (zh) 2021-11-24 2021-11-24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593.0U CN217053461U (zh) 2021-11-24 2021-11-24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3461U true CN21705346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4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5593.0U Active CN217053461U (zh) 2021-11-24 2021-11-24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3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48725U (zh) 一种大跨度、大幅度悬挑支撑结构
CN201546227U (zh) 用于支撑基坑围护桩墙和地下室结构外墙的钢支撑梁
CN111335321B (zh)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的深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682129U (zh) 深基坑单侧模架
CN203238950U (zh) 悬空桁架支撑的混凝土梁模板
CN113585293A (zh) 一种生态环保拼装式市政边坡加固结构
CN217053461U (zh) 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
CN113202185A (zh)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CN207277211U (zh) 用于盖梁现浇施工的大钢管桁架
CN217149897U (zh) 一种钢管贝雷梁桥梁现浇支架
CN207244633U (zh) 基坑围护顶圈梁上砖砌挡土墙钢筋桁架加固系统
CN211368731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基坑建设高强度支撑梁
CN208650067U (zh) 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
CN220644285U (zh) 一种基坑钢支撑支护装置
CN217840946U (zh) 一种预制墙板快速安装定位连接件
CN216641096U (zh) 预制叠合板与现浇楼板的节点结构
CN218060392U (zh) 一种复合双预埋节塔吊基础
CN214695213U (zh) 多孔拱桥的拱圈支模体系
CN211621566U (zh) 一种超深基坑地连墙导墙混凝土支撑模板
CN217353526U (zh) 一种深基坑单面模板支撑结构
CN109208481A (zh) 沙箱及盖梁组合支架安装装置
CN212001161U (zh) 深基坑内局部落深坑结构
CN212375867U (zh) 基坑竖向斜撑构件
CN210562237U (zh) 一种型钢柱基础支座及支撑平台
CN217925039U (zh) 一种梁柱结构支撑加固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