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8182U -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8182U
CN217048182U CN202122912421.XU CN202122912421U CN217048182U CN 217048182 U CN217048182 U CN 217048182U CN 202122912421 U CN202122912421 U CN 202122912421U CN 217048182 U CN217048182 U CN 217048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efrosting
door
ai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24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锡贤
金靖诗
杨磊
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124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8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8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8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连接在车辆空调器与侧吹风道之间,其包括多通风道和风门连杆机构,所述多通风道具有进风道、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所述进风道连通在空调器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之间,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风门和连杆机构,所述风门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多通风道内,所述风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调节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朝向进风道的敞口尺寸。用该连接装置可以将空调器从侧吹风道连接件方向输出的气流按照设定比例从侧吹风口和侧除霜口导出,从而增大左右除霜口的出风量,以充分满足车辆除霜除雾的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空调系统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除霜出口通过除霜风道连接件和仪表板内部的除霜风道,将气流分别导入到前除霜口和侧除霜口;同时空调器吹人出风口通过侧吹人风道连接件与仪表板内部的侧吹人风道,将气流导向侧吹人出风口输出以实现对车内温度的调节。侧吹人出风口在除霜除雾模式下,同时可以起到辅助侧风挡除霜除雾功能。为了应对智能互联的需求,新一代车型仪表板上多采用大屏幕,并布置于仪表板中上部位置,原处于此位置的出风口需要满足造型和布置需求下移到仪表板中下部,带来一系列空调功能的挑战,如两侧空调出风口在除霜除雾模式下,在中下部无法吹到侧窗玻璃,导致除霜除雾性能低下等问题。传统空调风道在除霜除雾模式下,左右吹风口和仪表板左右除霜口分别分配到约10%和5%的空调风量。现有技术的设计中由于造型原因,空调出风口布置于仪表板的中下部位置,两侧空调出风口距离门护板上边缘超过150mm,超过了调节位置的极限,无法吹到侧窗玻璃,仅靠仪表板左右除霜口的风量无法满足标准要求的除霜除雾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该风道连接装置通过在多通管道内设置连杆机构连接的风门结构,使得可以调节通道内流向侧出风口和除霜口的气流分配比例,有效提升车辆的除霜除雾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连接在车辆空调器与侧吹风道之间,用于将车辆空调器的吹风气流导向车辆的两侧侧风挡玻璃方向的侧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口,具体地该连接装置包括多通风道和风门连杆机构,所述多通风道具有进风道、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所述进风道连通在空调器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之间,所述吹人出风道连通至车辆侧吹人出风口,所述除霜出风道连通至车辆的侧除霜口,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风门和连杆机构,所述风门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多通风道内,所述风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调节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朝向进风道的敞口尺寸,具体地,通过调整其封闭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而实现所述敞口尺寸的调整。
采用该连接装置时,空调器输出的吹风气流经由吹风道连接件后从进风道210进入到多通风道内,通过调节风门连杆机构调节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敞口尺寸,使得吹风气流按照特定比例进入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其中进入吹人出风道的吹风气流经由车辆的侧吹人风道从侧吹人出风口输出从而实现从车内空间温度的调节,而进入到除霜出风道的气流则通过连接在车辆侧除霜口和除霜出风道之间的除霜副风道中,再从车辆侧除霜口输出用于实现对车辆的除霜除雾。
进一步,所述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连接转角,所述风门轴向固定地与所述连接转角可相对转动地连接,风门通过沿其固定轴转动而调整其遮覆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面积从而改变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敞口尺寸大小以调节从该两个出风道输出的风量大小。
进一步,所述风门为板式风门,所述板式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转角之间可枢转地轴向固定连接,板式风门的第二端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连接转角转动而调整其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摆臂、动连杆和风门摇臂,所述风门与风门摇臂固定连接,所述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摆臂和风门摇臂铰接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摆臂转动带动动连杆动作从而带动风门摇臂及固定其上的风门转动。
进一步,所述多通风道采用五通风道,所述五通风道具有进风道、第一吹人出风道、第一除霜出风道、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所述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于调整其封闭第一吹人出风道和第一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所述第二风门用于调整其封闭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
进一步,所述第一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第一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转角,所述第二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第二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转角,所述第一风门枢轴连接在第一连接转角处,所述第二风门枢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转角处。
进一步,所述五通风道内还设有第一连接道和第二连接道,所述第一连接道连接在进风道与第一吹人出风道和第一除霜出风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道连接在进风道与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转角和/或第二连接转角可以采用直角、钝角或锐角,优选地采用直角或近似直角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摆臂、第一动连杆、第二动连杆、第一风门摇臂和第二风门摇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旋转摆臂的轴向中部,所述旋转摆臂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动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动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一风门摇臂的活动端,所述第一风门摇臂的固定端在第一转角处与第一风门铰接固定;所述第二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二风门摇臂的活动端,所述第二风门摇臂的固定端在第二转角处与第二风门铰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进风道径向尺寸大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径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该连接装置可以将空调器从侧吹风道连接件方向输出的气流按照设定比例从侧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口导出,通过调节风门可以方便快捷地调整从侧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口导出的气流大小,从而增大左右除霜口的出风量,以充分满足车辆除霜除雾的性能要求;
(2)通过设置五通风道和风门连杆机构,采用驱动电机连接旋转摆臂推动连杆带动风门转动的结构方式,可以实现对车辆左右两侧风门开度状态的同步控制,从而更加便捷高效地控制出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汽车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汽车风道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的连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
A10-空调器; C15-除霜副风道; 311-第一动连杆;
B11-吹人风道连接件; 200-多通风道; 312-第二动连杆;
B12-侧吹人风道; 210-进风道; 321-第一风门摇臂;
B13-侧吹人出风口; 220-吹人出风道; 322-第二风门摇臂;
C11-除霜风道连接件; 230-除霜出风道; 331-第一风门;
C12-除霜主风道; 300-风门连杆机构; 332-第二风门。
C13-前除霜口; 301-驱动电机;
C14-侧除霜口; 302-旋转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惯常的汽车风道结构,空调器A10的气流可以经由吹风道连接件B11和/或除霜风道连接件C11连通侧吹风道B12和/或除霜主风道C12,其中经由侧吹风道B12的气流通过侧吹人出风口B13输出吹向人体和侧风挡玻璃处,经由除霜主风道C12的气流从前除霜口C13和侧除霜口C14输出用于对前风挡玻璃和侧风挡玻璃除霜除雾。在这样的设计中,前风挡玻璃和侧风挡玻璃的除霜除雾气流均来源于空调器A10从除霜风道连接件C11处输出的除霜气流,受限于车辆仪表板的布置结构,通向车辆侧除霜口C14的气流会比较弱,无法充分满足车辆的除霜除雾需求。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在空调器A10和侧吹风道B12之间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用于将空调器输出的吹人气流根据需要导入到侧除霜口C14处,如图2~4所示,该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包括多通风道200和风门连杆机构300,所述多通风道200具有进风道210、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所述进风道210连通在空调器侧吹风道连接件B11与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之间,用于将其接收到的空调吹风气流分流为吹人气流和除霜气流,空调器A10输出的吹风气流经由吹风道连接件B11后从进风道210进入到多通风道200内,通过调节风门连杆机构300调节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敞口尺寸,使吹人气流从吹人出风道220输出至侧吹人风道B12并从侧吹人出风口B13吹出从而实现对车内空间温度的调节,同时除霜气流从除霜出风道230输出经由除霜副风道C15后从侧除霜口C14输出用于实现对车辆的除霜除雾,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风门和连杆机构,所述风门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多通风道内,所述风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调整其封闭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从而调节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的敞口尺寸,以使吹人气流和除霜气流可以按照不同的强度比例分别从车辆的侧吹人出风口B13和侧除霜口C14输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吹人出风道220的内端部和除霜出风道230的内端部之间具有连接转角,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风门和连杆机构,所述风门轴向固定地与所述连接转角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摆臂、动连杆和风门摇臂,所述风门与风门摇臂固定连接,所述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摆臂和风门摇臂铰接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摆臂转动带动动连杆动作从而带动风门摇臂及固定其上的风门转动。所述风门为板式风门,所述板式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转角之间通过枢轴固定连接,板式风门的第二端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连接转角转动而调整其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风门遮覆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的敞口尺寸,进而调整从进风道210内进入的气流流向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风量比例。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的径向端面尺寸大体相同,即在未被风门遮覆的情况下二者具有大体相同的径向敞口尺寸,将风门尺寸设计为可以完全遮覆吹人出风道220和除霜出风道230的径向端面的尺寸,从而保证风门开度在0~100%之间调节,即在除霜除雾模式下可以完全关闭吹人出风道220,使的从进风道210进入的风量完全从除霜出风道230导出,而在吹人模式下可以完全关闭除霜出风道230,使得从进风道210进入的风量完全从吹人出风道220导出。
图2所示的是本连接装置在除霜模式下的状态,如图所示,风门部分关闭吹人出风道220,将现有技术中原用于从侧吹人出风口B13输出的吹人气流经由仪表板内部的除霜副风道C15导出至侧除霜口C14,从而增大到达侧除霜口的气流量,从而实现优异的除霜性能。
图3所示为本连接装置在吹人模式下的状态,如图所示,风门将除霜出风道230的入口端完全封闭,从进风道210进入的气流完全被导入到侧吹风道B12中并从侧吹人出风口B13吹出。
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风道200采用的是电动五通风道,以同时对车辆左右两侧的侧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口风量进行调整,空调器吹人气流通过该电动五通风道连接装置接口,两侧可以与车辆侧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口连通,左右两侧的吹人出风口和侧除霜出风道相邻,通过设置在两个接口交界处的风门实现两侧无级调节开口的闭合和开启,两侧的风门通过风门摇臂、动连杆、旋转摆臂实现联动,并由LIN电机驱动。如图4和图5所示,该五通风道具有进风道210、第一吹人出风道221、第一除霜出风道231、第二吹人出风道222和第二除霜出风道232,第一吹人出风道221用于将进风道210输入的空调气流从左侧吹人出风口导出,第一除霜出风道231用于将进风道210输入的空调气流从左除霜口导出,所述第二吹人出风道222用于将进风道210输入的空调气流从右侧吹人出风口导出,所述第二除霜出风道用于将进风道210输入的空调气流从右除霜口导出。同时风门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吹人出风道和第一除霜出风道风量的第一风门331和用于调节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风量的第二风门332。连杆机构包括LIN驱动电机301、旋转摆臂302、第一动连杆311、第二动连杆312、第一风门摇臂321和第二风门摇臂322,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旋转摆臂321的轴向中部,所述旋转摆臂321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动连杆311的第一端和第二动连杆31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动连杆311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一风门摇臂321的活动端,所述第一风门摇臂321的固定端在第一转角处与第一风门331铰接固定;所述第二动连杆312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二风门摇臂322的活动端,所述第二风门摇臂322的固定端在第二转角处与第二风门332铰接固定。所述第一风门摇臂321用于调整第一风门331开度从而调节第一风门331封闭第一吹人出风道221和第一除霜出风道231的遮覆面积进而实现对该两个出风道的敞口尺寸的调整,所述第二风门摇臂322用于调整第二风门332封闭第二吹人出风道222和第二除霜出风道232的遮覆面积进而实现对该两个出风道的敞口尺寸的调节,第一吹人出风道221的内端部和第一除霜出风道231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转角,所述第二吹人出风道222的内端部和第二除霜出风道232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转角,第一风门331枢轴连接在第一连接转角处,所第二风门332枢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转角处。所述进风道径向尺寸大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径向尺寸。
为了更好地疏导吹风气流,五通风道内还设有第一连接道211和第二连接道212,所述第一连接道211连接在进风道210与第一吹人出风道221和第一除霜出风道23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道212连接在进风道与第二吹人出风道222和第二除霜出风道232之间,优选地,第一连接转角和第二连接转角为直角。
在图4的实施例为除霜除雾模式下的状态,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摆臂转动带动动连杆及风门摇臂动作使风门按一定比例关闭吹人出风口通道,进风道内的气流按实际工况的需求被导入除霜风道。
在图5的实施例为吹人模式下的状态,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摆臂转动带动动连杆及风门摇臂动作使风门关闭除霜风道出口,进风道内的气流被完全导入左右吹人风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及实施例中所述尺寸与具体实物无关,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物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变换。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风道和风门连杆机构,所述多通风道具有进风道、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所述进风道连通在空调器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之间,所述吹人出风道连通至车辆侧吹人出风口,所述除霜出风道连通至车辆的侧除霜口,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风门和连杆机构,所述风门可枢转地固定在所述多通风道内,所述风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调整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朝向进风道的敞口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连接转角,所述风门轴向固定地与所述连接转角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为板式风门,所述板式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转角之间通过枢轴可枢转地固定连接,板式风门的第二端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绕所述连接转角转动而调整其与吹人出风道内端面和除霜出风道内端面之间的夹角以改变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朝向进风道的敞口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摆臂、动连杆和风门摇臂,所述风门与风门摇臂固定连接,所述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摆臂和风门摇臂铰接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摆臂转动带动动连杆动作从而带动风门摇臂及固定其上的风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风道采用五通风道,所述五通风道具有进风道、第一吹人出风道、第一除霜出风道、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所述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封闭第一吹人出风道和第一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可调,所述第二风门封闭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的遮覆面积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第一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转角,所述第二吹人出风道的内端部和第二除霜出风道的内端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转角,所述第一风门枢轴连接在第一连接转角处,所述第二风门枢轴连接在第二连接转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风道内还设有第一连接道和第二连接道,所述第一连接道连接在进风道与第一吹人出风道和第一除霜出风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道连接在进风道与第二吹人出风道和第二除霜出风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转角和/或第二连接转角为直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连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摆臂、第一动连杆、第二动连杆、第一风门摇臂和第二风门摇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旋转摆臂的轴向中部,所述旋转摆臂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动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动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一风门摇臂的活动端,所述第一风门摇臂的固定端在第一转角处与第一风门铰接固定;所述第二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二风门摇臂的活动端,所述第二风门摇臂的固定端在第二转角处与第二风门铰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径向尺寸大于吹人出风道和除霜出风道的径向尺寸。
CN202122912421.X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Active CN217048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2421.XU CN2170481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2421.XU CN2170481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8182U true CN217048182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2421.XU Active CN2170481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8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7836B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CN101348066B (zh)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WO2023093714A1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217048182U (zh)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的电动风道连接装置
KR101624573B1 (ko) 윙노브 일체형 댐퍼개폐장치
US20030220066A1 (en) Motorized HVAC AC valve
CN115195412B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的吹风方法
CN115465055A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
JP200725368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900754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
JP4121422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CN212708834U (zh) 风口结构及车辆
JP407520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9955681A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JPS633282Y2 (zh)
CN21986812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JPH0357530Y2 (zh)
JP2586546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213138438U (zh) 一种隐藏叶片的出风口结构
CN205800719U (zh) 一种汽车空调立体风门
JPH052328Y2 (zh)
CN109955680A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节机构
WO2023088200A1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109955685A (zh) 空调出风气流控制机构
JPS612200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