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0676U - 助行器及其车轮 - Google Patents

助行器及其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0676U
CN217040676U CN202220130526.1U CN202220130526U CN217040676U CN 217040676 U CN217040676 U CN 217040676U CN 202220130526 U CN202220130526 U CN 202220130526U CN 217040676 U CN217040676 U CN 217040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tire
support
support rod
wal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05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sh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gsh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gsh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gsh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05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0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0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0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行器及其车轮,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使得所述左侧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右侧支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其中,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设有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所述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Description

助行器及其车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人用助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行器及其车轮。
背景技术
助行器就是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或病人能够自理,与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可以在术后患者恢复使用。而目前大多的助行器无法折叠,体积较大,不方便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搬运,而且不带轮子,使用这种助行器需要不断的提起该助行器,老人会感觉比较吃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及其车轮,具有可折叠结构,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老人搬运,容易受到老人的青睐的可折叠的老人用助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使得所述左侧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右侧支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其中,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设有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所述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着地表面上嵌设有填充胶条,所述填充胶条上设有织纹状的装饰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轮毂包括轮毂轴和轮毂体,所述轮毂体具有一内部通道,所述轮毂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部通道内,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与所述轮毂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轮毂体的中间径向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将所述轮毂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轮胎滚道,所述内胎面固定在所述轮胎滚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轮毂体上设有内胎安装面和形成所述内部通道的轴心部,所述轴心部与内胎安装面之间连接有一周向外倾斜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向外的倾斜角为10-30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轮毂轴与所述左侧支架及右侧支架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左侧支架具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及第一支撑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轮毂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左侧支架包括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成钝角设置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行器中,所述右侧支架的结构与所述左侧支架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轮,用于助行器中,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所述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助行器及其车轮,该助行器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使得左侧支架能够相对右侧支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使得该助行器具有可折叠结构,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老人搬运,容易受到老人的青睐的可折叠的老人用助行器。同时,由于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设有车轮,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着地表面沿多个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凹槽结构从着地表面朝向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相应增加了着地表面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着地表面的每一单位面积的压强,从而可以减慢轮胎的磨耗量,增强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行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助行器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助行器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助行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托盘与助行器分离;
图5是图4中的助行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限位结构与助行器分离;
图6是图1中的助行器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助行器处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左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左侧支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助行器,包括左侧支架200、右侧支架100和连接组件300,其中,连接组件300连接在左侧支架200和右侧支架100之间,使得左侧支架200能够相对右侧支架100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使得助行器具有可折叠结构,而且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老人搬运,容易受到老人的青睐。
应当说明的是,这种助行器通常处于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时,只需要将连接组件300并拢在一起,以达到折叠的目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左侧支架200具有第一支撑杆203、第二支撑杆204和第三支撑杆205,其中,第二支撑杆204的一端可活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203上,第三支撑杆20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204及第一支撑杆203的中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杆204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杆203进行折叠。
示例性的,左侧支架200包括第一活动件206,第二支撑杆204具有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成钝角设置的第二连接段,其中,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活动件206与第一支撑杆203活动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二支撑杆204在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与第三支撑杆205形成三角形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300包括交叉设置并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305和第二支杆306,第一支杆305和第二支杆306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左侧支架200的两个位置上,第一支杆305和第二支杆306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右侧支架100的两个位置上,使得右侧支架100能够通过左侧支架200进行折叠。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右侧支架100的的结构与左侧支架200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右侧支架100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和第三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的一端可活动连接在第一支撑管上,第三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管及第一支撑管的中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二支撑管能够相对第一支撑管进行折叠。
同样的,右侧支架100包括第二活动件,其中,第二支撑管具有第一支撑段和与第一支撑段成钝角设置的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通过第二活动件与第一支撑管活动连接,使得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在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与第三支撑管形成三角形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其中,第一连接杆302连接在左侧支架200上,第二连接杆301连接在右侧支架100上,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302与第二连接杆301控制右侧支架100与左侧支架200进行折叠。
具体的,第一连接杆30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二支撑杆204的连接处,第一连接杆302设置在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件206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穿设在第一支撑杆203中,第二支撑杆204与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同样的,第二活动件上设有第一活动部和第一活动孔,第一活动孔穿设在第一支撑管中,第一支撑段与第一活动部转动连接,使得右侧支架100或左侧支架200折叠时,第二活动件能够沿第一支撑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或第一活动件206能够沿第一支撑杆203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件206上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一支撑杆203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部,第二活动件上设有第二活动部,第一支撑杆203的一端设有第三活动部,第一支杆305的一端与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杆305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杆306的另一端与第三安装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杆306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300包括柔性件304,其中,柔性件3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杆302与第二连接杆301上,使得柔性件304能够进行展开或折叠,在处于展开时能够形成座椅,以供用户坐着歇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件206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207,第一连接结构207包括连杆和设置连杆上的支杆,第一连接杆可拆卸安装在支杆上。同样的,第二活动件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207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杆301可拆卸安装在第二连接结构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助行器还包括收纳结构500,收纳结构50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位置与第一连接杆302与第二连接杆30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收纳结构500将助行器保持在折叠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助行器还包括限位结构400,限位结构40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一连接杆302配合,第二限位槽与第二连接杆301配合,用于将助行器限制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任一位置并进行保持,以便助行器能够在相对窄小的空间进行使用,例如在室内,而在室外这可以使用助行器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
此外,助行器还可以包括托盘600,托盘600的宽度与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使得托盘600能够放置在助行器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第一连接杆302与第二连接杆301上,以增加助行器的辅助功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上设有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配合,用于将限位结构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其中一个可以为磁性吸附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另一个可以为金属吸附件或磁性吸附件。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是永磁体或电磁体,永磁体可以是铝镍钴系永磁合金或铁铬钴系永磁合金,电磁体可以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通断电,以控制该锁合装置的工作状态。本申请对磁性吸附件的具体种类和制作原材料并不加以限定。
在限位结构400连接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异性磁极相对,以便限位结构400能够在异性磁极的吸引力下牢固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之间的切口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为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的至少一个磁铁,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磁铁安装槽,每个磁铁对应安装在磁铁安装槽上,第二固定件为设置在限位结构400上的磁性铁片,磁性铁片安装在限位结构400上,以使得磁性铁片能够吸附在至少一个磁铁上。
此外,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同时为磁铁件,其中,第一固定件的磁极与第二固定件的异性磁极相对,此处的异性磁极是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对的磁极构成异性磁极,以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异性磁极的吸引力作用下,限位结构400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以将助行器保持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任一位置。
应该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也可以为条形磁铁、也可以为圆形磁铁或其他形状的磁铁,第二固定件可以为其他能够被磁铁吸住的金属件;或者第一固定件为其他能够被磁铁吸住的金属件,第二固定件为磁铁,本申请不加以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为卡扣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中的另一个可以为卡槽部,卡槽部与卡扣部卡接,以使得限位结构400能够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为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的卡扣部,第二固定件为设置在限位结构400上的卡槽部,卡扣部的位置与卡槽部的位置相对应,以便限位结构400能够通过卡扣部与卡槽部的连接而锁固在一起。
此外,卡扣部也可以设置在限位结构400上,卡槽部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卡槽部的位置与卡扣部的位置相对应,以便限位结构400能够被卡扣部与卡槽部的配合紧紧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其中一个可以为魔术贴勾面,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另一个可以为魔术贴毛面,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勾接,以使得限位结构400能够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上。
示例性的,魔术贴勾面通过胶水固定在限位结构400上,魔术贴毛面粘贴在第一连接杆302和第二连接杆301的端面,以使得支架门30能够通过魔术贴勾面粘接在魔术贴毛面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左侧支架100和右侧支架200上设置有车把手,车把手包括握持部、刹车把和包裹在握持部及刹车把的把手套,刹车把与握持部铰接,把手套包括透气层、软胶体和设置在透气层与软胶体之间的自发热层,软胶体位于车把手的最外侧,使得自发热层能够透过软胶体向握持在车把手上的人体加热。
具体的,车把手包括第一车把手202和第二车把手102,第一车把手202设置在右侧支架200的上端,第二车把手102设置在左侧支架100的上端,使得人体握住的感觉更加舒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发热层包括自发热片,透气层与软胶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袋,用于放置自发热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袋的内侧与自发热片的接触面为导热纤维面,软胶体通过热压的方式粘合在导热纤维面的另一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软胶体包括由多孔或海绵状硅胶体制成的软胶体,以便能够吸收握持在车把手而产生汗液,从而使得手保持干燥和凉爽,并且在手从软胶体移开后,软胶体几乎会立即变干。
由于车把手具有多孔性和海绵状特性,因此具有弹性,当助行器在移动时,人体很容易适应车把手中的任何角度或弯曲,但仍保持其适当的形状以呈现光滑对于用户的手而言,软胶体的多孔性可以使得其在拉伸或压缩时,能够防止软胶体的表面过度膨胀或起皱。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刹车把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旋设有调节螺纹杆,调节螺纹杆与握持部抵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刹车把上设有刹车线穿孔,握持部上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有开口状以供刹车线进出的刹车线开孔,刹车线开孔的位置与刹车线穿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车把手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在刹车把与握持部之间,为刹车把提供复位的弹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助行器包括连接在刹车把上上的刹车线,刹车线包括软钢绳、软钢套、树脂层、陶瓷耐磨层和防磨套,软钢绳穿设在软钢套的内侧,树脂层、陶瓷耐磨层及防磨套依次设置在软钢套的外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设有车轮,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凹槽结构从着地表面朝向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相应增加了着地表面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着地表面的每一单位面积的压强,从而可以减慢轮胎的磨耗量,增强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车轮包括第一车轮201和第二车轮101,第一车轮201和第二车轮10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车轮20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二支撑杆204的下端,两个第二车轮10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的下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着地表面上嵌设有填充胶条,填充胶条上设有织纹状的装饰面。其中,装饰面可以为具有被精细地凿毛的有织构的外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在着地表面与接触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包括轮毂轴和轮毂体,轮毂体具有一内部通道,轮毂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内部通道内,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与轮毂轴固定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体的中间径向上设有凸台结构,凸台结构将轮毂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轮胎滚道,内胎面固定在轮胎滚道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体上设有内胎安装面和形成内部通道的轴心部,轴心部与内胎安装面之间连接有一周向外倾斜的连接板,连接板向外的倾斜角为10-30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轴与左侧支架及右侧支架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起到缓冲作用。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轮,用于助行器中,该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具体的,车轮包括第一车轮201和第二车轮101,第一车轮201和第二车轮10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车轮20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03与第二支撑杆204的下端,两个第二车轮10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的下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着地表面上嵌设有填充胶条,填充胶条上设有织纹状的装饰面。其中,装饰面可以为具有被精细地凿毛的有织构的外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在着地表面与接触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包括轮毂轴和轮毂体,轮毂体具有一内部通道,轮毂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内部通道内,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与轮毂轴固定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体的中间径向上设有凸台结构,凸台结构将轮毂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轮胎滚道,内胎面固定在轮胎滚道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体上设有内胎安装面和形成内部通道的轴心部,轴心部与内胎安装面之间连接有一周向外倾斜的连接板,连接板向外的倾斜角为10-30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毂轴与左侧支架及右侧支架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起到缓冲作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使得所述左侧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右侧支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其中,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设有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所述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地表面上嵌设有填充胶条,所述填充胶条上设有织纹状的装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轮毂轴和轮毂体,所述轮毂体具有一内部通道,所述轮毂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部通道内,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与所述轮毂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体的中间径向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将所述轮毂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轮胎滚道,所述内胎面固定在所述轮胎滚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体上设有内胎安装面和形成所述内部通道的轴心部,所述轴心部与内胎安装面之间连接有一周向外倾斜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向外的倾斜角为10-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与所述左侧支架及右侧支架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具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及第一支撑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轮毂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包括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成钝角设置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支架的结构与所述左侧支架的结构相同。
10.一种车轮,用于助行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着地表面和与轮毂配合的内胎面,所述地表面与内胎面之间形成有空气腔,所述着地表面具有沿轮胎圆周连续的多个凹槽结构,每一个所述凹槽结构从所述着地表面朝向所述内胎面向内凹设并且其延长线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的相交于一点。
CN202220130526.1U 2022-01-17 2022-01-17 助行器及其车轮 Active CN217040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0526.1U CN217040676U (zh) 2022-01-17 2022-01-17 助行器及其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0526.1U CN217040676U (zh) 2022-01-17 2022-01-17 助行器及其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0676U true CN217040676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0526.1U Active CN217040676U (zh) 2022-01-17 2022-01-17 助行器及其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0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2729B1 (en) Foldable chair with an inflatable back and seat assembly
JP4884244B2 (ja) 歩行車
US8646804B2 (en) Apparatus for a convertible wheeled patient aid
ES2620808T3 (es) Sistema de gestión de infusión integrado
US7540527B2 (en) Mobile support assembly
KR20120104186A (ko) 롤레이터 휠체어
ES1063346U (es) Andador.
US6467797B1 (en) Collapsible walker attachment for a wheelchair
US10166900B2 (en)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US6343805B1 (en) Folding wheelchair
CN217040676U (zh) 助行器及其车轮
CN217014635U (zh) 助行器及其限位结构
WO2008103143A1 (en) Mobile support assembly
CN217014636U (zh) 助行器及其车把手
CN205832050U (zh) 轮椅
GB2559814A (en) Load carrying device
EP1295582A2 (en) Self-supporting sitting support and wheelchair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04274838U (zh) 一种既方便折叠又方便使用马桶的轮椅
CN205988372U (zh) 轮椅
US11559446B2 (en) Anti-rollback braking system for wheelchairs
CN210785058U (zh) 一种能够折叠的轮椅靠背
GB2425723A (en) Expandable footrest support for wheelchair
JP2007160118A (ja) 車いす
KR101209830B1 (ko) 보행 보조기
CN205988373U (zh) 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