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5892U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35892U CN217035892U CN202220221166.6U CN202220221166U CN217035892U CN 217035892 U CN217035892 U CN 217035892U CN 202220221166 U CN202220221166 U CN 202220221166U CN 217035892 U CN217035892 U CN 2170358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surface
- tab
- side edge
- shell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电池包括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壳体电连接。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与第二壳体电连接。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从而使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电连接。上述方案中,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直接接触,从而实现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相较于现有的电池而言,省去了连接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即本申请中的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为了将电芯内的电能导出,电芯还包括穿设于外壳的馈通件,两个馈通件与电极组件的两个极性相异的极耳对应电连接。现有的一种类型的电池包括多个电芯,各个电芯之间利用连接部件来连接各个电芯之间的馈通件,以实现各个电芯之间的串联或并联。现有的电池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结构更加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壳体电连接。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与第二壳体电连接。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从而使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电连接。上述方案中,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直接接触,从而实现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相较于现有的电池而言,省去了连接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即本申请中的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极性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异。或,第一极耳的极性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同。上述方案中,当第一极耳的极性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同时,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联,能够提升电池的电流。当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异时,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串联,能够提升电池的电压。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接触,从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电连接。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连接,能够便于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之间连接(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便于两者焊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第一侧边部的厚度方向,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层叠布置。上述方案中,能减少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a)、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焊接;b)、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栓接。c)、第一侧边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导电剂以及粘接剂,连接部与第二侧边部连接。上述方案中,使得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能够进行有效的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面向第二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包括第一连接区,第一壁面与第一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一交界线,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区距第一交界线的距离L1满足0.05㎜≤L1≤0.5mm;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交界线、且平行于第一壁面;和/或,第二侧边部面向第一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二壁面,第二壁面包括第二连接区,第二壁面与第二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二交界线,沿第二方向,第二连接区距第二交界线的距离L2满足0.05㎜≤L2≤0.5mm;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二交界线、且平行于第二壁面。上述方案中,能够有效减小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发生位置干涉的几率,同时还能减小第二侧边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发生位置干涉的几率。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面向第二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包括第一连接区,第一壁面与第一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一交界线,第一交界线的长度为S1,沿第一交界线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区的尺寸L3满足0.3≤L3/S1≤1;和/或,第二侧边部面向第一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二壁面,第二壁面包括第二连接区,第二壁面与第二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二交界线,第二交界线的长度为S2,沿第二交界线的长度方向,第二连接区的尺寸L4满足0.3≤L4/S2≤1。上述方案中,能够保证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一主体部包括位于第一侧边部一侧的第三壁面,第一侧边部弯折至贴合于第三壁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第二主体部包括位于第二侧边部一侧的第四壁面,第二侧边部弯折至与第四壁面贴合;第一侧边部背离第三壁面的壁面与第二侧边部背离第四壁面的壁面连接。上述方案中,能进一步减少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一主体部包括位于第一侧边部一侧的第三壁面,第一侧边部弯折至贴合于第三壁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第二主体部包括位于第二侧边部一侧的第四壁面,第二侧边部弯折至与第四壁面贴合;第一侧边部背离第三壁面的壁面与第四壁面连接,第二侧边部背离第四壁面的壁面与第三壁面连接。上述方案中,能再进一步减少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五壁面以及第六壁面,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第三壁面;沿第四方向,第二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七壁面以及第八壁面,其中,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二侧边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第四壁面;第五壁面与第七壁面共面,第六壁面与第八壁面共面。上述方案中,能进一步减少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三电芯,第三电芯包括第三壳体以及第三电极组件,第三电极组件设于第三壳体内,第三电极组件包括第三极耳,第三极耳与第三壳体电连接;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极耳与第三极耳电连接。上述方案中,能够进一步降低具有第三电芯的零部件,降低电池的物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第三壳体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第三侧边部,第三侧边部与第三主体部连接;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接触,从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电连接,第三侧边部与第一侧边部连接,从而使第一极耳与第三极耳电连接。上述方案中,能减少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三侧边部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第四极耳,第四极耳的极性与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异,第一电芯还包括第一馈通件,第一馈通件穿设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绝缘,第四极耳电连接第一馈通件位于第一壳体内的部分;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五极耳,第五极耳的极性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异,第二电芯还包括第二馈通件,第二馈通件穿设于第二壳体且与第二壳体绝缘,第五极耳电连接第二馈通件位于第二壳体内的部分;电池还包括保护板,保护板分别电连接第一馈通件位于第一壳体外的部分、第二馈通件位于第二壳体外的部分以及第一壳体。上述方案中,能够便于保护板的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池。
本申请中的电池,第一电芯中的第一极耳与第一壳体电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带电,从而省去了一个馈通件,同时也减少了第一壳体上的一个开孔。同样地,第二电芯也省去了一个馈通件,同时也减少了第二壳体上的一个开孔。特别地,本申请中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直接接触,从而实现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相较于现有的电池而言,省去了连接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即本申请中的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串联;
图2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联;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Z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Z观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利用螺栓连接;
图6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Z观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第一侧边部的连接部连接第二侧边部;
图7是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轴测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轴测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轴测爆炸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为第一视角观察;
图10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轴测爆炸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为第二视角观察;
图11是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Z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Z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八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九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第三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十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第三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6是申请第十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第三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17是申请第十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保护板、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第三电芯连接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电连接的电芯,具体地,电池包括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电连接。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两者的具体电连接方式视具体需求而定。
第一电芯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一电极组件120。第一电极组件120设于第一壳体110内,第一壳体110内还设有电解液。第一电极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极性相异的极耳,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组件120的其中一个极耳称为第一极耳121。第一极耳121可以为正极极耳也可以为负极极耳,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中,以第一极耳121为正极极耳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1与第一壳体110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0能够将第一电芯100的电能导出,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10能够行使现有技术中的馈通件的功能。
第二电芯200包括第二壳体210以及第二电极组件220。第二电极组件220设于第二壳体210内,第二壳体210内还设有电解液。第二电极组件22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极性相异的极耳,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极组件220的其中一个极耳称为第二极耳221。第二极耳221可以为正极极耳也可以为负极极耳。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21与第二壳体210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壳体210能够将第二电芯200的电能导出,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210能够行使现有技术中的馈通件的功能。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接触(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直接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电连接,进而使所述第一极耳121与所述第二极耳221电连接。本申请中的电池,第一电芯100中的第一极耳121与第一壳体110电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10带电,从而省去了一个馈通件,同时也减少了第一壳体110上的一个开孔。同样地,第二电芯200也省去了一个馈通件,同时也减少了第二壳体210上的一个开孔。特别地,本申请中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接触,从而实现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之间的电连接,相较于现有的电池而言,省去了连接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之间的电连接部500件。即本申请中的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当电池还包括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外的其他电芯时,其他电芯与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的电连接方式视具体需求而定,这里不做赘述。
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当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串联时,第一极耳121的极性与第二极耳221的极性相异。当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并联时,第一极耳121的极性与第二极耳221的极性相同。并且,为了匹配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之间的串并联连接结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的材料可以相应调整。即当第一极耳121为正极极耳,且第二极耳221为正极极耳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的材料组成可以相同。示例性地,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的主体材料均可以为铝。当第一极耳121为正极极耳,第二极耳221为负极极耳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的材料组成可以不同。示例性地,第一壳体110的主体材料可以为铝,第二壳体210的主体材料可以为铜。
第一壳体110可以整体具有导电性,也可以一部分区域具有导电性、其他区域不导电。第一壳体110可以整体为一个独立的导电体(整体各处导电的部位均电导通);第一壳体110还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导电部分(即各个部分均导电但相互绝缘)。同样地,第二壳体210可以整体具有导电性,也可以一部分区域具有导电性、其他区域不导电。第二壳体210可以整体为一个独立的导电体;第二壳体210还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导电部分(即各个部分相互绝缘)。当第一壳体110仅一部分区域导电、第二壳体210仅一部分区域导电时。第一极耳121与第一壳体110导电的部分电连接,第二极耳221与第二壳体210的导电的部分电连接,第一壳体110的导电的部分与第二壳体210导电的部分接触,从而实现第一极耳121与第二极耳221电连接。
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彼此的连接部500位视具体需求而定,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4,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1以及第一侧边部112,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一主体部111连接。第二壳体210包括第二主体部211以及第二侧边部212,第二侧边部212与第二主体部211连接。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接触,从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芯100为矩形电芯时,第一电芯100可以具有四个侧边部,第一侧边部112可以为上述四个侧边部中的任意一个侧边部。同样地,当第二电芯200为矩形电芯时,第二电芯200可以具有四个侧边部,第二侧边部212可以为上述四个侧边部中的任意一个侧边部。利用第一电芯100的第一侧边部112来连接第二电芯200的第二侧边部212,一方面能够便于布置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还能够方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的连接,降低加工难度,又一方面还能减少第一电芯100与第二电芯200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的相对布置位置可以视实际需求而定,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沿第一侧边部112的厚度方向(即方向X),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层叠布置。这样,能够降低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整体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的连接方式可以视实际需求而定,具体地,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可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参见图4,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焊接,具体可以采用激光焊接。
b)、参见图5,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栓接。具体可以沿第一侧边部112的厚度方向在第一侧边部112上开孔,沿第二侧边部212的厚度方向在第二侧边部212上开孔,并利用螺栓400穿过上述两孔后以固定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
c)、参见图6,第一侧边部112包括连接部500,连接部500包括导电剂以及粘接剂,连接部500与第二侧边部212连接。
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可以同时采用上述的三种方式连接,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以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仅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沿第一侧边部112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后进行焊接。
参见图7-10,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112面向第二侧边部212的壁面为第一壁面1121,第一壁面1121包括与第二侧边部212接触的第一连接区11211。换句话说,第二侧边部212贴合于第一侧边部112的第一壁面1121,且第二侧边与第一壁面1121接触的区域称为第一连接区11211。第一连接区11211的形状视第一侧边部112的形状以及第二侧边部212的形状以及重合区域而定。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11211可以呈矩形。第一壁面1121与第一主体部111交界处具有第一交界线1122。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定义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交界线1122、且平行于第一壁面1121。参见图8,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方向Y平行。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区11211距第一交界线1122的距离(由于第一连接区11211的形状可能不规则,故以下定义“距离”指最近距离)L1满足0.05㎜≤L1≤0.5mm。示例性地,L1可以为0.05㎜、0.1㎜、0.2㎜、0.3㎜、0.4㎜或0.5㎜。换句话说,当第一侧边部11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主体部111的厚度方向平行时,第二侧边部212距第一主体部111的距离为L1,本申请人发现,当0.05㎜≤L1≤0.5mm时,能够便于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的连接,同时还能降低第二侧边部212与第一主体部111产生位置产生干涉的可能性。
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侧边部212面向第一侧边部112的壁面为第二壁面2121,第二壁面2121包括与第一侧边部112接触的第二连接区21211。换句话说,第一侧边部112贴合于第二侧边部212的第二壁面2121,且第一侧边与第二壁面2121接触的区域称为第二连接区21211,并且第二连接区21211与第一连接区11211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壁面2121与第二主体部211交界处具有第二交界线2122。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定义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二交界线2122、且平行于第二壁面2121。参见图10,该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方向Y平行。当第一交界线1122平行于第二交界线2122时,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沿第二方向,第二连接区21211距第二交界线2122的距离L2满足0.05㎜≤L2≤0.5mm。示例性地,L2可以为0.05㎜、0.1㎜、0.2㎜、0.3㎜、0.4㎜或0.5㎜。换句话说,当第一侧边部11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主体部111的厚度方向平行时,第一侧边部112距第二主体部211的距离为L2。本申请人发现,当0.05㎜≤L2≤0.5mm时,能够便于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的连接,同时还能降低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主体部211产生位置产生干涉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7,当第一壁面1121与第一主体部111形成圆角交界时,第一交界线1122为圆角的靠近第一主体部111一侧的交界线。同样地,第二交界线2122亦为圆角的靠近第二主体部211一侧的交界线。
参见图13,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交界线1122的长度为S1,沿第一交界线1122的长度方向(即图13中的方向Z),第一连接区11211的尺寸L3满足0.3≤L3/S1≤1。示例性地,L3/S1可以为0.3、0.4、0.5、0.6、0.7、0.8、0.9或1。本申请人发现,当0.3≤L3/S1≤1,能够保证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交界线2122的长度为S2,沿第二交界线2122的长度方向,第二连接区21211的尺寸L4满足0.3≤L4/S2≤1。示例性地,L4/S2可以为0.3、0.4、0.5、0.6、0.7、0.8、0.9或1。本申请人发现,当0.3≤L4/S2≤1,能够保证第二侧边部212以及第一侧边部1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1,第一主体部111包括位于第一侧边部112一侧的第三壁面1111,第一侧边部112弯折至贴合于第三壁面1111。第二主体部211包括位于第二侧边部212一侧的第四壁面2111,第二侧边部212弯折至与第四壁面2111贴合。第一侧边部112背离第三壁面1111的壁面与第二侧边部212背离第四壁面2111的壁面连接。本方案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总体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2,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1以及第一侧边部112,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一主体部111连接,第一主体部111包括位于第一侧边部112一侧的第三壁面1111,第一侧边部112弯折至贴合于第三壁面1111。第二壳体210包括第二主体部211以及第二侧边部212,第二侧边部212与第二主体部211连接,第二主体部211包括位于第二侧边部212一侧的第四壁面2111,第二侧边部212弯折至与第四壁面2111贴合。第一侧边部112背离第三壁面1111的壁面与第四壁面2111连接,第二侧边部212背离第四壁面2111的壁面与第三壁面1111连接。本方案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侧边部112以及第二侧边部212总体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主体部111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五壁面1112以及第六壁面1113,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部112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第三壁面1111,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与方向X平行。沿第四方向,第二主体部211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七壁面2112以及第八壁面2113,其中,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二侧边部212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第四壁面2111。第五壁面1112与第七壁面2112共面,第六壁面1113与第八壁面2113共面。且此时第三方向平行于第四方向。本方案中,能够降低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整体的占用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可以仅包括第一电芯100和第二电芯200,电池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芯100以及第二电芯200外的其他电芯,参见图14-17,一种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三电芯300,第三电芯300包括第三壳体310以及第三电极组件320,第三电极组件320设于第三壳体310内,第三电极组件320包括第三极耳321,第三极耳321亦可以为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本实施例中,第三极耳321与第三壳体310电连接,第三壳体310与第一壳体110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三壳体310电连接,进而使得第三极耳321与第一极耳121电连接。本方案中,电池包括三个电芯,相较于电池仅包括两个电芯的结构而言容量更大。并且第三电芯300的第三壳体310亦可以少开设一个开孔,第三壳体310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方式更为简单,相较于现有的具有三个电芯的电池而言,简化了电池的结构。
第三极耳321与第一极耳121的极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第一极耳121的极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参见图13,第三极耳321与第一极耳121的极性不相同、与第二极耳221的极性相同。此时,第一电芯100、第二电芯200以及第三电芯300均串联。参见图15,第三极耳321与第一极耳121的极性相同、与第二极耳221的极性相同,此时第一电芯100、第二电芯200以及第三电芯300均并联。也即是说,通过调整第一极耳121、第二极耳221以及第三极耳321之间的极性而可以改变第一电芯100、第二电芯200以及第三电芯30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第一电芯100、第二电芯200以及第三电芯300的其他电连接方式这里不做赘述。
同样地,当电池包括第一电芯100、第二电芯200以及第三电芯300时,三者均可以利用侧边部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参见图14,具体地,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1以及第一侧边部112,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一主体部111连接。第二壳体210包括第二主体部211以及第二侧边部212,第二侧边部212与第二主体部211连接。第三壳体310包括第三主体部311以及第三侧边部312,第三侧边部312与第三主体部311连接。第一侧边部112与第二侧边部212接触,从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电连接,第三侧边部312与第一侧边部112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三壳体310电连接。本方案中,能够便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连接,同时还能够便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三壳体310连接。
为了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池还包括保护板600,现有的保护板600均连接电池的各电芯的馈通件(具体为极柱),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5,第一电极组件120还包括第四极耳122,第四极耳122的极性与第一极耳121的极性相异,第一电芯100还包括第一馈通件130,第一馈通件130穿设于第一壳体110且与第一壳体110绝缘,第四极耳122电连接第一馈通件130位于第一壳体110内的部分。第二电极组件220还包括第五极耳222,第五极耳222的极性与第二极耳221的极性相异,第二电芯200还包括第二馈通件230,第二馈通件230穿设于第二壳体210且与第二壳体210绝缘,第五极耳222电连接第二馈通件230位于第二壳体210内的部分。电池的保护板600分别电连接第一馈通件130位于第一壳体110外的部分、第二馈通件230位于第二壳体210外的部分以及第一壳体110。也及时说,本实施例中,保护板600可以通过连接第一壳体110,从而电连接第一极耳121以及第二极耳221。
参见图16-17,为了便于保护板600的连接,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馈通件130布置于第一主体部111的靠近第一侧边部112的位置,第二馈通件230布置于第二主体部211靠近第二侧边部212的位置。当电池包括第三电芯300时,第三电极组件320还可以包括第六极耳322,第六极耳322的极性与第三极耳321的极性相异,第三电芯300还包括第三馈通件330,第三馈通件330穿设于第三壳体310且与第三壳体310绝缘,第六极耳322电连接第三馈通件330位于第二壳体210内的部分。且第三馈通件330布置于靠近第三侧边部312的一侧并与保护板600电连接。这样,保护板600能够更加方便的连接第一馈通件130、第二馈通件230以及第三馈通件330。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壳体电连接;
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的极性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异;
或,
所述第一极耳的极性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所述第二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侧边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层叠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以及所述第二侧边部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焊接;
b)、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栓接;
c)、所述第一侧边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导电剂以及粘接剂,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部面向所述第二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部接触的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一交界线,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区距所述第一交界线的距离L1满足0.05㎜≤L1≤0.5m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交界线、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壁面;
和/或,
所述第二侧边部面向所述第一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部接触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二交界线,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区距所述第二交界线的距离L2满足0.05㎜≤L2≤0.5mm;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交界线、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部面向所述第二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部接触的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一交界线,所述第一交界线的长度为S1,沿所述第一交界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尺寸L3满足0.3≤L3/S1≤1;
和/或,
所述第二侧边部面向所述第一侧边部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部接触的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交界处具有第二交界线,所述第二交界线的长度为S2,沿所述第二交界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尺寸L4满足0.3≤L4/S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一侧的第三壁面,所述第一侧边部弯折至贴合于所述第三壁面;
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边部一侧的第四壁面,所述第二侧边部弯折至与所述第四壁面贴合;
所述第一侧边部背离所述第三壁面的壁面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背离所述第四壁面的壁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一侧的第三壁面,所述第一侧边部弯折至贴合于所述第三壁面;
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边部一侧的第四壁面,所述第二侧边部弯折至与所述第四壁面贴合;
所述第一侧边部背离所述第三壁面的壁面与所述第四壁面连接,所述第二侧边部背离所述第四壁面的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五壁面以及第六壁面,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壁面;
沿第四方向,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分布的第七壁面以及第八壁面,其中,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四壁面;
所述第五壁面与所述第七壁面共面,所述第六壁面与所述第八壁面共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电芯,所述第三电芯包括第三壳体以及第三电极组件,所述第三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电极组件包括第三极耳,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三壳体电连接;
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三极耳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边部,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二侧边部,所述第二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第三侧边部,所述第三侧边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接触,从而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三侧边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部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三极耳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第四极耳,所述第四极耳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耳的极性相异,所述第一电芯还包括第一馈通件,所述第一馈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绝缘,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馈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部分;
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五极耳,所述第五极耳的极性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异,所述第二电芯还包括第二馈通件,所述第二馈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绝缘,所述第五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馈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部分;
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馈通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的部分、所述第二馈通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壳体。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21166.6U CN217035892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21166.6U CN217035892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35892U true CN217035892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4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21166.6U Active CN217035892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35892U (zh)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20221166.6U patent/CN2170358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3592C (zh) | 二次电池 | |
KR100870349B1 (ko) | 보호회로기판의 접속단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 |
KR20200104143A (ko) | 전지 모듈 | |
US20060093910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5990598B (zh) | 蓄电元件 | |
KR20040054233A (ko) |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유니트 | |
US20120052332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 |
US20210359381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KR102020757B1 (ko) |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및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 |
CN102214806A (zh) | 电池单元 | |
CN218414641U (zh)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
KR20190007745A (ko) | 배터리 팩 | |
JP3691260B2 (ja) | 組電池及びその連結体 | |
CN202797184U (zh) | 电池 | |
WO2023197768A1 (zh) | 供电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7035892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218004916U (zh) | 极片、电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电子设备 | |
CN114725477A (zh) |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8602579U (zh) | 一种电池 | |
CN218827722U (zh) | 电池 | |
CN218513551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107278339B (zh) | 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 | |
CN219246879U (zh) | 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216980648U (zh) | 电芯单元及电池 | |
CN21708681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