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3551U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13551U CN218513551U CN202222616236.0U CN202222616236U CN218513551U CN 218513551 U CN218513551 U CN 218513551U CN 202222616236 U CN202222616236 U CN 202222616236U CN 218513551 U CN218513551 U CN 218513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battery
- top wall
- board assembly
- conductiv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抵持部设于壳体内,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和壳体。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主体部伸出壳体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壳体和电路板组件之间。本申请还提供包括上述电池的用电设备。上述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结构中,金属壳体由于其尺寸精度高,膨胀率低等优点,具有比包装袋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金属壳体的电池通常使用极柱与电路板组件连接,现有的极柱伸出壳体的长度大致为0.7mm,会导致电池的空间浪费,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能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抵持部设于壳体内,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和壳体。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主体部伸出壳体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壳体和电路板组件之间。
上述电池中,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的投影位于抵持部的投影范围内,第一绝缘件设于抵持部和壳体之间,以使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且抵持部与壳体限位连接,进而提高电连接件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沿第一延伸方向贯通的连接孔,主体部穿过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壁和主体部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用于使主体部与壳体之间绝缘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合形成容纳电极组件的空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第二绝缘件设于电路板组件和顶壁之间,主体部自第一侧壁伸出壳体,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第三绝缘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顶壁或第二侧壁。上述电池中,主体部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的不同侧,以节省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四绝缘件和第五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主体部自第一侧壁伸出壳体,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第四绝缘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五绝缘件设于顶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上述电池中,主体部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的不同侧,以节省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和第一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壳体在第一方向上设有顶壁。电池还包括两个电连接件、两个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两个第三导电件。每个电连接件设于壳体内且沿第一方向伸出顶壁,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两个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电连接件伸出顶壁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每个第一绝缘件设于顶壁和其中一个电连接件之间。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每个第三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电连接件。
上述电池中,电连接件伸出顶壁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六绝缘件,第三导电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段连接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电路板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第一段连接于电连接件且设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第二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第六绝缘件设于第一段和顶壁之间。上述电池中,通过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使第三导电件沿电路板组件的部分轮廓延伸设置,以降低第三导电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七绝缘件,第七绝缘件设于电路板组件和顶壁之间,电路板组件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七绝缘件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三导电件自电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上述电池中,第三导电件自电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使第三导电件贯穿电路板组件,以降低第三导电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电连接于用电主体。
本申请的电池和用电设备中,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电连接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电连接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 100、100a、100b、100c、
100d、100e、100f、100g、
100h
用电设备 200
壳体 10
连接孔 10a
孔壁 10b
间隙 10c
顶壁 11
底壁 12
第一侧壁 13
第一凹部 131
第二侧壁 14
第二凹部 141
第三侧壁 15
第四侧壁 16
电极组件 20
电连接件 30
主体部 31
抵持部 32
第一绝缘件 40
第一绝缘部 41
第二绝缘部 42
电路板组件 50
第一通孔 50a
基板 51
电子元器件 52
外接件 53
固定部 531
外延部 532
保护件 54
第一导电件 60
第一延伸段 61
第二延伸段 62
第二导电件 70
第三延伸段 71
第四延伸段 72
第一部分 721
第二部分 722
第二绝缘件 81
第三绝缘件 82
第四绝缘件 83
第五绝缘件 84
第六绝缘件 85
第七绝缘件 86
第三导电件 90
第一段 91
第二段 92
第三段 93
用电主体 95
第一延伸方向 A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X
第三方向 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应理解的是,考虑实际加工公差的因素,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两元件平行/垂直设置时沿同一方向设置,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两元件之间的允许存在0-±10%的公差,两元件大于、等于或小于允许存在0-±10%的公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抵持部设于壳体内,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和壳体。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主体部伸出壳体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壳体和电路板组件之间。
上述电池中,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电连接件30、第一绝缘件40、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壳体10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电极组件20容纳于壳体10中,用于充放电反应。可选地,电极组件20由依序设置的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堆叠或卷绕而成。
电连接件30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A依次连接的主体部31和抵持部32。抵持部32设于壳体10内,主体部31自抵持部32穿过壳体10。电极组件20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以使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的极性相反。具体地,当电连接件30呈正极极性时,壳体10呈负极极性;或当电连接件30呈负极极性时,壳体10呈正极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通过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正极连接件可以但不限于为正极极耳,负极连接件可以但不限于为负极极耳。
沿第一延伸方向A,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30在壳体10外占用的空间。可选地,沿第一延伸方向A,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2mm。可选地,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以及0.1mm至0.3mm范围内其他任意数值中的一个。
第一绝缘件40设于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之间,以使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绝缘设置。第一绝缘件40可以但不限于为胶片,胶片由聚丙烯等具有粘性的塑料材料制成。第一绝缘件40用于将电连接件30粘接固定于壳体10上,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30伸出壳体10的长度,提升电池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A,主体部31的投影位于抵持部32的投影范围内,以使主体部31自抵持部32穿过壳体10,且抵持部32与壳体10限位连接,进而提高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第一绝缘件40设于抵持部32和壳体10之间。第一方面,第一绝缘件40粘接固定抵持部32和壳体10,以使电连接件30粘接固定于壳体10上;第二方面,第一绝缘件40可密封壳体10。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沿第一延伸方向A贯通的连接孔10a,主体部31穿过连接孔10a,连接孔10a的孔壁10b和主体部31之间设有间隙10c,间隙10c用于使主体部31与壳体10之间绝缘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延伸方向A,连接孔10a的投影位于抵持部32的投影范围内,以便于抵持部32与壳体10限位连接。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40包括第一绝缘部41和第二绝缘部42,第一绝缘部41设于抵持部32和壳体10之间,第二绝缘部42填充于间隙10c中,以提高主体部31与壳体10之间绝缘稳定和壳体10的密封性。
请再次参阅图1,电路板组件50设于壳体10一侧,具体地,电路板组件50与电连接件30位于壳体10的同侧,或电路板组件50与电连接件30位于壳体10的不同侧。电路板组件50可以但不限于为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具体地,电路板组件50包括基板51和设于基板51上的多个电子元器件52,多个电子元器件52能够实现对电极组件20的数据采集、控制、保护、通讯、电量计算、信号传输、电能传输等模块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50还包括外接件53,外接件53电连接于基板51且至少部分延伸至基板51外,外接件53延伸至基板51外的部分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以使基板51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外接件53可以但不限于为柔性电路板。
第一导电件60连接于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50之间,第二导电件70连接于壳体10和电路板组件50之间,以使电路板组件50电连接于电极组件20。
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可以但不限于为可柔性弯折的镍片,以便于第一导电件60根据主体部31和电路板组件50之间位置作适应性弯折,以及便于第二导电件70根据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位置作适应性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60和主体部31设于壳体10的不同侧,第一导电件60一端连接于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一端,第一导电件60另一端弯折并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与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同侧的方式相比,可进一步减小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的间距,进而提到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30和第一导电件60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30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述电池100中,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30在壳体10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40设于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30伸出壳体10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100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100的能量密度。
请继续参阅图1,壳体10包括沿第一方向Z相对设置的顶壁11和底壁12,沿第二方向X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以及沿第三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参图10)。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围合形成容纳电极组件20的空间。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相互垂直。
可选地,主体部31穿过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中的任意一个;电路板组件50与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中的任意一个同侧设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1-6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电池100a,电池100a还包括第二绝缘件81和第三绝缘件82。电路板组件50与顶壁11间隔设置,第二绝缘件81设于电路板组件50和顶壁11之间,以降低电路板组件50和顶壁11接触产生短路的风险。主体部31自第一侧壁13伸出壳体10。第一导电件6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第一导电件60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31,第三绝缘件82设于第一侧壁13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以使第一导电件60与壳体10绝缘设置。第二导电件7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第二导电件7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14。
上述电池100a中,主体部31和电路板组件50位于壳体10的不同侧,且电路板组件50通过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分别电连接于主体部31和第二侧壁14,以节省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a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绝缘件82还朝向第一侧壁13延伸,且连接于第二绝缘件81,以进一步降低顶壁11和第一导电件60接触导电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2设于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表面,以实现基板51的单面布件,进而节省基板双面部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a的能量密度。外接件53包括固定部531和外延部532,固定部531连接于基板51朝向顶壁11的表面,外延部53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531,外延部532的另一端延伸至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一侧,以便于在第一方向Z上电连接外部设备。第二绝缘件81设于固定部531和顶壁11之间,第二绝缘件81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电路板组件50粘接固定于顶壁11,提升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第三绝缘件82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第一导电件60粘接固定于第一侧壁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分别呈片状。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60包括第一延伸段61和第二延伸段62,第二延伸段62连接于第一延伸段61一端且相对第一延伸段61弯折。第一延伸段61连接于主体部31伸出第一侧壁13的端部且平行于第一侧壁13,第三绝缘件82设于第一延伸段61和第一侧壁13之间,以在第一延伸段61和第一侧壁13绝缘的情况下使第一延伸段61在第二方向X上靠近第一侧壁13,进而在减少第一延伸段61在第二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第二延伸段62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且平行于顶壁11,使第二延伸段62在第一方向Z上靠近且不接触顶壁11,进而在第二延伸段62和顶壁11绝缘的情况下减少第二延伸段62在第一方向Z上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等于第一延伸段61和第一侧壁13之间的间距,对应的,第一延伸段61和第一侧壁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mm至0.3mm。
第二导电件70包括第三延伸段71和第四延伸段72,第四延伸段72连接于第三延伸段71一端且相对第三延伸段71弯折。第三延伸段71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且平行于顶壁11,使第三延伸段71在第一方向Z上靠近第一侧壁13,减少第三延伸段71在第一方向Z上占用的空间。第四延伸段72接触连接于第二侧壁14且平行于第二侧壁14,使第四延伸段72在第二方向X上靠近第二侧壁14,减少第四延伸段72在第二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
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a的能量密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池100b,电池100b与实施例一中的电池100a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13的内壁设有第一凹部131,电连接件30容纳于第一凹部131中,第二侧壁14的内壁设有第二凹部141,第二凹部141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0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件(例如极耳)。通过第一凹部131和第二凹部141能够提升壳体10内容纳电极组件20的空间,进而提升电池100b的能量密度。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电池100c,电池100c与实施例一中的电池100a的区别在于,第二导电件7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第二导电件70的另一端连接于顶壁11。对应的,第三延伸段71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且平行于顶壁11,第四延伸段72连接于顶壁11且平行于第二侧壁14,使第四延伸段72在第二方向X上不超过第二侧壁14,减少第四延伸段72在第二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延伸段72包括第一部分721和第二部分722,第一部分721连接于第三延伸段71一端且相对第三延伸段71弯折,且第一部分721平行于第二侧壁14。第二部分722连接于第一部分721远离第三延伸段71的一端,第二部分722接触连接于顶壁11,用以提高第四延伸段72和顶壁11之间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四延伸段72和顶壁1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导电稳定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一种电池100d,电池100d与实施例三中的电池100c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13的内壁设有第一凹部131,电连接件30容纳于第一凹部131中。通过第一凹部131能够提升壳体10内容纳电极组件20的空间,进而提升电池100d的能量密度。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一种电池100e,电池100e还包括第四绝缘件83和第五绝缘件84。电路板组件50与顶壁11间隔设置,主体部31自第一侧壁13伸出壳体10。第一导电件6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朝向顶壁11的一侧,第一导电件60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31。第四绝缘件83设于第一侧壁13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第五绝缘件84设于顶壁11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以使第一导电件60与壳体10绝缘设置。第二导电件7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朝向顶壁11的一侧,第二导电件7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14。
上述电池100e中,主体部31和电路板组件50位于壳体10的不同侧,且电路板组件50通过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分别电连接于主体部31和第二侧壁14,以节省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e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绝缘件84的一端朝向第一侧壁13延伸,且连接于第四绝缘件83,第五绝缘件84的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14延伸,且设于顶壁11和第二导电件70之间,以降低电路板组件50和顶壁11接触产生短路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2设于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表面,以实现基板51的单面布件,进而节省基板双面部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e的能量密度。外接件53包括固定部531和外延部532,固定部531连接于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表面,外延部53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531,外延部5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4的一侧,以便于在第二方向X上电连接外部设备。第五绝缘件84设于基板51和顶壁11之间,第五绝缘件84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电路板组件50粘接固定于顶壁11,提升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第四绝缘件83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第一导电件60粘接固定于第一侧壁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分别呈片状,且延伸方向与实施例一中第一导电件60和第二导电件70方向类似,区别在于,电池100e中的第二延伸段62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朝向顶壁11的一侧且平行于顶壁11,第五绝缘件84设于第二延伸段62和顶壁11之间。第三延伸段71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朝向顶壁11的一侧且平行于顶壁11,第三延伸段71接触连接于顶壁11或第五绝缘件84设于第三延伸段71和顶壁11之间,第四延伸段72接触连接于第二侧壁14。
实施例六
请再次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一种电池100f,电池100f与实施例五中的电池100e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13的内壁设有第一凹部131,电连接件30容纳于第一凹部131中,第二侧壁14的内壁设有第二凹部141,第二凹部141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0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件(例如极耳)。通过第一凹部131和第二凹部141能够提升壳体10内容纳电极组件20的空间,进而提升电池100b的能量密度。
上述实施例1-6中,电池100包括一个电连接件3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100,电池100包括两个电连接件30,具体见下文描述。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100,电池100包括两个电连接件30、两个第一绝缘件40和两个第三导电件90。每个电连接件30设于壳体10内且沿第一方向Z伸出顶壁11,电极组件20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两个电连接件30,以使两个电连接件30的极性相反。每个第一绝缘件40设于顶壁11和其中一个电连接件30之间,以使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绝缘设置。电路板组件50与顶壁11相对设置。每个第三导电件90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电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电连接件30伸出顶壁11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即主体部31伸出壳体10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
上述电池100中,电连接件30伸出顶壁11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30在壳体10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40设于电连接件30和壳体10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30伸出壳体10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100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100的能量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一个第三导电件90通过第一绝缘件40和壳体10绝缘设置,另外一个第三导电件90和壳体10之间可去除第一绝缘件40,以使该第三导电件90和壳体10同时带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件90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30和第三导电件90之间的连接强度。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7-8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七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一种电池100g,电池100g还包括第六绝缘件85。第三导电件90呈片状。第三导电件90包括第一段91、第二段92和第三段93。第一段91和第二段92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第三段93连接于第一段91和第二段92之间。电路板组件50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段91和第二段92之间,第一段91连接于电连接件30且设于电路板组件50朝向顶壁11的一侧,第二段92连接于电路板组件50背离顶壁11的一侧,第三段93贴合于电路板组件50的一侧。第六绝缘件85设于第一段91和顶壁11之间,以使第三导电件90和壳体10绝缘设置。
上述电池100g中,通过第一段91、第二段92和第三段93使第三导电件90沿电路板组件50的部分轮廓延伸设置,以降低第三导电件90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g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绝缘件85还覆盖顶壁11的其他区域,以降低顶壁11和电路板组件50接触导电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以便于使两个第三导电件90间隔设置,降低两个电连接件30接触产生短路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2设于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表面,以实现基板51的单面布件,进而节省基板双面部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g的能量密度。外接件53包括固定部531和外延部532,固定部531连接于基板51朝向顶壁11的表面,外延部53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531,外延部5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4的一侧,以便于在第二方向X上电连接外部设备。第六绝缘件85设于固定部531和顶壁11之间,第六绝缘件85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电路板组件50粘接固定于顶壁11,提升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100g还包括保护件54,保护件54包覆电路板组件50和第三导电件90。保护件54一侧连接于顶壁11。具体地,保护件54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形成。
实施例八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一种电池100h,电池还包括第七绝缘件86。第七绝缘件86设于电路板组件50和顶壁11之间。电路板组件50设有沿第一方向Z贯通的第一通孔50a,第七绝缘件86设有与第一通孔50a连通的第二通孔86a,第三导电件90自电连接件3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86a和第一通孔50a。
上述电池100d中,第三导电件90自电连接件3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86a和第一通孔50a,使第三导电件90贯穿电路板组件50,以降低第三导电件90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d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以便于使两个第三导电件90间隔设置,降低两个电连接件30接触产生短路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2设于基板51背离顶壁11的表面,以实现基板51的单面布件,进而节省基板双面部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h的能量密度。外接件53包括固定部531和外延部532,固定部531连接于基板51朝向顶壁11的表面,外延部53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531,外延部5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4的一侧,以便于在第二方向X上电连接外部设备。第七绝缘件86设于固定部531和顶壁11之间,第七绝缘件86可以但不限于为双面胶,以将电路板组件50粘接固定于顶壁11,提升电路板组件50和壳体1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3,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200,用电设备200包括用电主体95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电池100电连接于用电主体95。用电主体95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或无人机、电动汽车等移动设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体部自所述抵持部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主体部伸出所述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
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一侧;
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
第二导电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主体部的投影位于所述抵持部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抵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空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侧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壁或所述第二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四绝缘件和第五绝缘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所述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侧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四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五绝缘件设于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
8.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所述壳体在第一方向上设有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两个电连接件,每个所述电连接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顶壁,所述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两个所述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连接件伸出所述顶壁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
两个第一绝缘件,每个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顶壁和其中一个所述电连接件之间;
电路板组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
两个第三导电件,每个所述第三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电连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六绝缘件,所述第三导电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且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六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顶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七绝缘件,所述第七绝缘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七绝缘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导电件自所述电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三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
12.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电连接于所述用电主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6236.0U CN21851355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6236.0U CN21851355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13551U true CN218513551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1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16236.0U Active CN21851355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13551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16236.0U patent/CN2185135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33876B (zh) | 电池及终端设备 | |
CN218632377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EP3038191A1 (en) |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case | |
CN218414641U (zh)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115332696A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113782917A (zh) |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1654934U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216055068U (zh) |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2625746U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 |
US10170802B2 (en) | Battery pack having PCM case | |
CN219658819U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2011033U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211295240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WO2015167033A1 (ko) | 보호회로모듈 고정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CN218513551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8513631U (zh)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115911682A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4957173U (zh) | 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 |
CN212182443U (zh) |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 |
CN212303839U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US11705587B2 (en) | Terminal case having the improved function of estimating state of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1403670A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216903439U (zh) | 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7035892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221175875U (zh) | 绝缘件和电池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