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1371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1371U
CN217031371U CN202220321868.1U CN202220321868U CN217031371U CN 217031371 U CN217031371 U CN 217031371U CN 202220321868 U CN202220321868 U CN 202220321868U CN 217031371 U CN217031371 U CN 217031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indoor unit
mount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18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垒
柴方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18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1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1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1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内置的杀菌净化模块包括安装壳体、至少一个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以及负高压部,安装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壳体设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和负高压部均设于安装腔内,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用于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负高压部通过线路与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连接,安装壳体上设有供纳米水离子流出的开孔。本案将发射电极部和负高压部内置于同一壳体内,结构紧凑,整体作为一模块安装于室内机上,便于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空气杀菌净化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纳米水离子技术是指纳米级静电雾化水粒子,该技术是对尖端电极上的水滴进行高压放电,使其逐步分裂成水雾,分解成具有高活性的纳米级水离子,其中包含大量的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氧化性,可以将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甲醛、VOC等成分进行分解去除。
但是纳米水离子的产生过程中会逐渐消耗水分,现有的纳米水离子技术一种是使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直接对发射电极进行降温以使发射电极产生冷凝水的方式供水。但是此种技术在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发射电极难以产生冷凝水,也就无法产生纳米水离子;并且受半导体制冷的影响,发射极作为接地极进行发射,对极使用正高压,因此造成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不含负离子成分,缺乏了负离子的功能效果。
市场上还有其他的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其供水方式为直接以水箱储水的形式供水,此种供水方式,用户需要定期加水,给使用造成一定不便。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发射电极部和负高压部内置于同一壳体内,结构紧凑,整体作为一模块安装于室内机上,便于拆装。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杀菌净化模块,其包括:
安装壳体,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壳体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
至少一个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
负高压部,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通过线路与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供纳米水离子流出的开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安装壳体主体和上盖,所述安装壳体主体和所述上盖连接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上盖上设有所述开孔;
所述安装壳体主体固定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走线槽,所述上盖将所述走线槽的顶部敞口封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主体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负高压部通过连接件固设于所述安装柱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呈喇叭口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并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包括:
壳体,其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风孔;
发射电极部,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发射电极部具有亲水性,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发射电极部的发射尖端露出的开孔,该开孔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开孔正对连通,所述负高压部与所述发射电极部连接;
吸水部,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发射电极部包裹,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极部的下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伸出、通过线路与所述负高压部连接,所述发射电极部的上端伸入所述壳体上的开孔和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开孔内;
所述壳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上盖上,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供走线用的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位置处设置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只允许水分单向流入所述吸水部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上壳体包括周向壁和中心内柱,所述周向壁与所述中心内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内柱内设有供所述发射尖端露出的开孔,所述周向壁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多个所述通风孔设于所述周向壁上;
所述周向壁的内壁上设有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贴靠,所述防水透气膜上设有供所述发射尖端伸出的通孔;
外部空气依次经所述通风孔和所述防水透气膜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中。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从Q1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的爆炸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从Q2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中盖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中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中接地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负高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爆炸图;
图14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剖视图;
图15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中省略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中安装壳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杀菌净化模块的剖视图。
附图记:
1-杀菌净化模块;
2-纳米水离子模块;
3-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
100-壳体,110-上壳体,111-第一周向壁,1111-平台部,1112-卡槽,112-第一中心内柱,1121-第一开孔,113-第一连接部,114-第二凸耳部,115-第一通风孔,120-下壳体,121-第三周向壁,122-底壁,1221-安装槽,1222-穿孔,123-定位柱;
200-发射电极部,210-发射电极本体,211-发射尖端,220-金属针;
300-吸水部;
400-负高压部,410-第四凸耳部;
500-PCB板,510-电压接口,520-第一安装孔;
600-防水透气膜,610-通孔;
700-盖板部,710-第二周向壁,720-第二中心内柱,721-第二开孔,730-第二连接部,740-第二通风孔;
800-安装壳体,810-安装壳体主体,811-走线槽,812-第三凸耳部,813-第三通风孔,814-安装柱,820-上盖,821-开口,822-第三中心内柱,823-第三开孔,824-第三连接部,825-第三安装孔,830-第二安装孔;
900-接地电极,910-安装部,920-第一凸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空调器基本运行原理]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杀菌净化模块]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将图1和图2所示模块称为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负高压部400独立于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之外,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和负高压部400设置于安装壳体800的内部安装腔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将图12所示模块称为杀菌净化模块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800设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800上设有开孔(记为第三开孔823),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产生的纳米水离子经第三开孔823流出,随气流流入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最终进入室内空间中,以对室内空间进行杀菌净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将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和负高压部400集成安装于同一安装壳体800内,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至室内机上,提高安装便捷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和图19,多个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并联,多个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公用同一个负高压部400,提高杀菌净化效率。
[纳米水离子模块]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设有纳米水离子模块2,用于向空气中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
负电荷可以使空气中的颗粒物荷电,并促使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团聚,体积和重量增加后沉降到地面,或荷电后的颗粒物吸附到就近的零电位(大地)上,从而去除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
纳米水离子中高压电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当其与颗粒物表面的细菌病毒或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接触时,羟基自由基从细菌的细胞壁中夺取氢元素,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失活,并因其强氧化作用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纳米水离子模块2主要包括壳体100、发射电极部200、吸水部300以及负高压部400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设有容纳空间,发射电极部200和吸水部300均设于容纳空间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有供发射电极部200的发射尖端211露出的开孔,发射尖端211处电离出的离子经该开孔散播到空气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部30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部300将发射电极部200包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部200自身具有亲水性,发射电极部200将吸水部300中的水分引至其发射尖端211处,发射电极部200通电后,其发射尖端211可激发电离出离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风孔(记为第一通风孔115),当容纳空间内的空气被电离产生的纳米水离子风经开孔喷射到壳体100外部时,外部的新鲜空气经第一通风孔115进入容纳空间内进行补充,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保证发射电极部200附近的空气有效流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纳米水离子模块2的空气净化过程为:
利用吸水部300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吸水部300将发射电极部200包裹,发射电极部200将吸水部300中的水分引至其发射尖端211处;
负高压部400向发射电极部200提供负高压,以使发射尖端211处的水电离,产生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
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散播到空气中以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部200直接连接负高压,直接使用负高压发射可以使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中含有负离子成分,负离子与羟基自由基共存在纳米水离子中,从而提高空气净化能力。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吸水部300包裹发射电极部200,为发射电极部200提供水分,吸水部300具有强吸水性能,以确保发射电极部200周围可以持续不断的供水,一定程度上提升有效供水的工况范围。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定期向储水槽内加水的繁琐,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空气湿度较低时发射尖端无法获取到冷凝水的弊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部200自身具有亲水性,利用亲水官能团和毛细作用将吸水部300中的水分引至发射尖端处,保证发射尖端211处能够有足够水分以提高纳米水离子产生的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部200和吸水部300设置于同一壳体100内,结构紧凑,便于将该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室内机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为吸水部300和发射电极部200提供了安装空间和载体,结构可靠,保证吸水部300和发射电极部200之间的可靠作用,保证吸水部300的吸水和发射电极部200的引水作用。
[发射电极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发射电极部200包括发射电极本体210和金属针22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本体210由特制的吸水材料制成(比如碳纤维,也可以使用石墨烯纤维和富勒烯纤维等导电纤维材料),发射电极本体210的吸水材料使得其具有亲水性,类似于儿童常用的绘图工具水彩笔,发射电极本体210能够储存水,在高压作用下,能够释放大量的纳米水离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本体210也可以使用碳纤维表面镀一层导电金属来加强其电子传输能力,导电金属可以使用铜、镍、金、金等材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纤维的表面做亲水改性处理,利用亲水官能团和毛细作用将吸水部300中的水分引至发射尖端处,保证发射尖端211处能够有足够水分以提高纳米水离子产生的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本体210可以由多个导电纤维制成,极大提高发射尖端的数量,从而提高产生纳米水离子的数量,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本体210的下端设于壳体100的底壁,上端为发射尖端21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金属针220插设于发射电极本体210内,金属针220的底部从发射电极本体210的下端伸出,并通过线路与负高压部400连接。
金属针220作用有二,一方面,通过金属针220将发射电极本体210与负高压部400之间的电性连接导通,另一方面,通过金属针220将发射电极本体210更为可靠稳固地安装在壳体100底壁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6,壳体100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槽1221,发射电极本体210的下端过盈装配于安装槽1221内,
[负高压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负高压部400通过线路与金属针220连接,通过金属针220将负高压传递至发射电极本体210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负高压部400输出的频率、电压和脉宽的脉冲信号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进行调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壳体100的底部外侧设有PCB板500,PCB板5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PCB板500的外轮廓与壳体100的底部轮廓相当,以不超出壳体100的底部轮廓为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PCB板500上设有电压接口510,从负高压部400引出的线路接入电压接口510,发射电极部210的下端从壳体100的底部穿出至电压接口510。
具体的,电压接口510为贯通PCB板500的通孔,参照图7,壳体100的底壁上设有与该通孔正对的穿孔1222,金属针220的下端从壳体100底部的穿孔1222伸出至电压接口510处,以便与从负高压部400引出的线路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PCB板500上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一安装孔520),图9所示结构中第一安装孔520具有三个,以电压接口510为圆心呈周向均匀分布,对应的,参照图2和图7,壳体100的底部外侧设有多个定位柱123,定位柱123过盈插设于第一安装孔520中,实现PCB板500在壳体100底部上的固定安装。
[接地电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00上设有接地电极900,接地电极900与负高压部400连接,发射尖端211与接地电极900之间产生高压电场,产生纳米水离子同时释放负氧离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10,接地电极900包括安装910部和凸耳部(记为第一凸耳部920)。
安装部910为中部贯通的环状结构,环行的具体形状依据壳体100的外周形状而定,以使安装部910能够套设于壳体100的外周壁上。
第一凸耳部920具有两个,对称设于安装部910的外侧,其中一个第一凸耳部920通过线路接地。
第一凸耳部920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固定安装至壳体100上,以实现接地电极900在壳体100上的固定。
[吸水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部300通过吸水材料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材料具有吸水能力强、且吸水后不膨胀的性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材料为主要的吸湿和储湿部件,吸水材料可以是氯化钙,利用氯化钙的强吸水性使其在空气中形成饱和溶液,其蒸气压比空气中水蒸气的蒸气压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达到吸湿和储湿的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材料也可以是硅胶、分子筛及其他吸水材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材料与发射电极本体210紧密接触,发射电极本体210自身具有亲水性,使得水容易进入发射电极本体210内并输送到发射尖端21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材料内可以添加银离子等杀菌材料,以杀灭长期使用后,吸水材料内部滋生的细菌病毒等。
[防水透气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00内的容纳空间与第一通风孔115连通的位置处设置防水透气膜600,防水透气膜600只允许水分单向流入吸水部300内。
防水透气膜600为是一种多微孔结构,实现双向空气交换,同时可以阻断液体的流动,避免吸水部300中的水分反向散失到空气中,起到锁湿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600的设置位置根据第一通风孔115的位置而定。
外部空气先经过第一通风孔,再经过防水透气膜进入容纳空间内的吸水部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孔115设于上壳体110和/或下壳体120上,第一通风孔115具有多个,保证气流的通畅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风孔115相对于容纳空间均匀布置,使容纳空间内的吸水部300各处都能够得到新鲜的湿空气,保证吸水部300的吸水均匀性,提高吸水效率。
[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的壳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上壳体110包括第一周向壁111和第一中心内柱112,第一周向壁111与第一中心内柱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13连接。
参照图6和图7,下壳体120包括底壁122,底壁122的外周向上延伸设有第三周向壁121。
第一周向壁111与第三周向壁121上下对接连接,形成容纳空间。从图3可以看出,下壳体120所围空间构成容纳空间的主要部分。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周向壁111的底部沿其周向设有卡槽1112,第三周向壁121的顶部插设于卡槽1112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周向壁111与第三周向壁121的接触面做打磨处理,比如用砂纸进行打磨,并采用胶粘方式进一步固定,提高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3为条状连接筋结构,第一连接部113具有多个,以第一中心内柱112为中心呈辐条式分布。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内柱112上设有贯通其的开孔(记为第一开孔1121),发射电极部200穿设于第一开孔1121内,保证发射尖端211处产生的离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
第一开孔1121对发射电极部200的安装起到进一步辅助固定作用,因为发射电极部200为细长型结构,其底部固定于壳体100的底部,上部通过第一开孔1121辅助定位,避免发射电极部200晃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电极900的安装部910套设于第一周向壁111的外侧,第一周向壁11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凸耳部114,第一凸耳部920与第二凸耳部114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风孔115设于第一周向壁111上。
第一周向壁111的内壁上设有防水透气膜600,防水透气膜600位于第一连接部113的上部、与第一连接部113贴靠,防水透气膜600上设有供发射尖端211伸出的通孔610,该通孔610与第一开孔1121上下正对。
防水透气膜600将下壳体120所围空间的顶部敞口全部封堵。
外部空气依次经第一通风孔115和防水透气膜600进入容纳空间中。
第一连接部113对防水透气膜600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提高防水透气膜600的稳固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周向壁111的内壁沿其周向设有平台部1111,防水透气膜600的周向边固设于平台部1111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8,上壳体110的顶部敞口,也即第一周向壁111围成上下贯通的结构,敞口内设有盖板部700,盖板部700上设有发射尖端211伸出的开孔(记为第二开孔721),盖板部700将防水透气膜600的周向边压靠于平台部1111上。
盖板部700为塑料件,具有一定弹性,通过挤压作用,使防水透气膜600稳固、密封地设于盖板部700和平台部1111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盖板部700包括第二周向壁710和第二中心内柱720,第二周向壁710与第二中心内柱72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730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730为条状连接筋结构,第二连接部730具有多个,以第二中心内柱720为中心呈辐条式分布。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中心内柱720上设有贯通其的开孔(具体为第二开孔721),发射尖端211从第二开孔721露出,保证发射尖端211处产生的离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周向壁710贴靠于第一周向壁111的内周侧,第二周向壁710将防水透气膜600的周向边压靠于平台部1111上。
第二周向壁710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740,多个第一通风孔115与多个第二通风孔740正对连通,以保证外部空间经第一通风孔115、第二通风孔740及防水透气膜600流入吸水部30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连接部113与多个第二连接部730上下正对,将防水透气膜600压靠于二者之间,进一步提高防水透气膜600的稳固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开孔1121和第二开孔721上下正对连通,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细长型穿孔,供发射电极部200穿设其中,使发射电极部200沿其长度方向的大部分都能够得到开孔的辅助支撑及限位,提高发射电极部200的稳固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采用分体式的安装方式,模块组装时:
先将发射电极部200的下端安装至下壳体120上的安装槽1121内,发射电极部200的下端具有部分(具体为金属针220)从下壳体120的底部伸出;
将吸水部300放置于下壳体120所围空间内;
将接地电极900套设于上壳体110的外周侧并固定;
将上壳体110扣到下壳体120上,发射电极部200穿过第一开孔1121;
将防水透气膜600安装到上壳体110上,具体为平台部1111上,发射电极部200穿过防水透气膜600上的通孔610;
将盖板部700安装到上壳体110上,发射电极部200穿过第二开孔721,盖板部700将防水透气膜600的周向边压靠于平台部1111上;
通过线路将发射电极部200下端伸出的部分与负高压部400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下分体式的壳体结构便于发射电极部200、吸水部300以及防水透气膜600的组装,模块整体结构紧凑。
[杀菌净化模块的安装壳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至图17,安装壳体800包括安装壳体主体810和上盖820,安装壳体主体810和上盖820上下扣接形成安装腔。
安装壳体主体810围成顶部敞口的安装腔,上盖820将安装腔的顶部敞口封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竖向安装于安装腔内,上盖820上设有第三开孔823,纳米水离子经第三开孔823流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主体810上设有第三凸耳部812,第三凸耳部812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固设于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实现整个杀菌净化模块1在室内机上的固定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主体810和上盖820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孔(记为第二安装孔830),上下正对的第二安装孔830中打入螺钉等连接件,以将安装壳体主体810和上盖820固定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主体810的侧壁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走线槽811,对从负高压部400引出的线路起到走线和理线的作用。
当上盖820安装至安装壳体主体810上后,上盖820将走线槽811的顶部敞口封堵,提高走线的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主体810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柱814,安装柱814具有两个,间隔设置。
负高压部4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四凸耳部410,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第四凸耳部410固定于安装柱814上,实现负高压部400在安装腔内的固定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的壳体100设于上盖820上,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的底部与安装壳体800的底壁之间具有供走线用的间隙,从负高压部400引出的线路经该间隙引向发射电极部200,便于走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盖82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825,接地电极900上的第一凸耳部920上的安装孔、壳体100上的第二凸耳部114上的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825上下正对,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三者固定,以将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3安装至上盖820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盖板部700的上部不外凸于上壳体110的顶面,可以是齐平,使上壳体110能够较好地贴靠于上盖820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盖板部700与上壳体110之间无连接结构关系,将盖板部700放置于上壳体110内后,通过上盖820与上壳体110之间的连接作用,对盖板部700进行限位。
防水透气膜600利用盖板部700、上壳体110、上盖820等塑料制件的弹性形成压配组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孔823呈喇叭口状,便于纳米水离子的流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尖端211的顶部不外露于上盖,可以是发射尖端211的顶部与上盖820的顶面平齐,避免发射尖端211外露而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发生磕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体800(具体为安装壳体主体81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813第三通风孔,外部空气经第三通风孔813内流入安装壳体800内,再流入吸水部30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空间依次经第三通风孔823、第一通风孔115、第二通风孔740、防水透气膜600流入吸水部300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盖820上设有开口821,开口821的内部设有第三中心内柱822,第三中心内柱822与开口821的内周壁之间通过多个辐条式分布的第三连接部824固定,第三中心内柱82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开孔823。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第一连接部113之间、相邻第二连接部730之间、以及相邻第三连接部824之间均分别形成通风通道,外部空气可以经此通风通道进入吸水部300内,进一步为吸水部300提供更多的湿空气,提高吸水部300的吸水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杀菌净化模块,其包括:
安装壳体,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壳体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
至少一个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
负高压部,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通过线路与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供纳米水离子流出的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安装壳体主体和上盖,所述安装壳体主体和所述上盖连接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上盖上设有所述开孔;
所述安装壳体主体固定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和/或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壳体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走线槽,所述上盖将所述走线槽的顶部敞口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壳体主体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负高压部通过连接件固设于所述安装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呈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水离子发射模块包括:
壳体,其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风孔;
发射电极部,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发射电极部具有亲水性,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发射电极部的发射尖端露出的开孔,该开孔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开孔正对连通,所述负高压部与所述发射电极部连接;
吸水部,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发射电极部包裹,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电极部的下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伸出、通过线路与所述负高压部连接,所述发射电极部的上端伸入所述壳体上的开孔和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开孔内;
所述壳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上盖上,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供走线用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位置处设置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只允许水分单向流入所述吸水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上壳体包括周向壁和中心内柱,所述周向壁与所述中心内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内柱内设有供所述发射尖端露出的开孔,所述周向壁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多个所述通风孔设于所述周向壁上;
所述周向壁的内壁上设有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连接部贴靠,所述防水透气膜上设有供所述发射尖端伸出的通孔;
外部空气依次经所述通风孔和所述防水透气膜进入所述容纳空间中。
CN202220321868.1U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031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1868.1U CN21703137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1868.1U CN21703137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1371U true CN217031371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1868.1U Active CN217031371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13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190A (zh) * 2022-02-17 2022-05-2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190A (zh) * 2022-02-17 2022-05-2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4543190B (zh) * 2022-02-17 2023-09-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9906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03137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26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018599A (zh) 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和空调器
CN113432217B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1883954B (zh) 湿度调节装置
CN113531699A (zh)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01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63466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54319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27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893828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929865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00B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8820866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14001431B (zh)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消杀的活性雾离子发生器
CN216346867U (zh) 桌面空气处理器
CN217057742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882067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583335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512189U (zh) 一种免加水调湿净化装置
CN21790003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15451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82067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93U (zh) 一种空调新风的纳米水离子杀菌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