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177U -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22177U CN217022177U CN202220066841.2U CN202220066841U CN217022177U CN 217022177 U CN217022177 U CN 217022177U CN 202220066841 U CN202220066841 U CN 202220066841U CN 217022177 U CN217022177 U CN 217022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planetary
- clutch
- gea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传动技术领域,提出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行驶机构及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第一行星机构、壳体、第二行星机构、发电机、电动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制动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行星机构与第二行星机构传递动力,同时根据设置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接合或断开状态,将第二行星机构设置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使得动力机构能够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增程式动力机构的两种挡位及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下的两种挡位的挡位变化,控制过程简单,从而有效简化了控制程序,提高了动力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1610831751 .7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该技术的难点在于:
前级行星机构属于分流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与行星架连接,发电机与太阳轮连接,齿圈输出动力;此种分流式传动机构中,发动机、发电机和输出载荷三者耦合在一起,此种传送方式需要高难度的控制算法,同时需要具有复杂的、高难度的控制软件,才能够实现稳定的工作,目前只有日本丰田采用了分流式混合动力;分流式混合动力的算法的难度在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行星架输出到齿圈和太阳轮,齿圈连接有道路载荷,太阳轮连接有发电机,因此需要发动机、道路载荷及发电机实时保持平衡,才能够使车辆稳态形式,任何一个突变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行驶车速;而其中道路载荷是变化最大的因子,道路载荷是一个实时快速波动载荷,要保证发动机和发电机共同适应这种快速波动的载荷,需要设置相应的具有快速处理应对的算法和处理器,因此,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行星机构与第二行星机构传递动力,同时根据设置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接合或断开状态,将第二行星机构设置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使得动力机构能够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增程式动力机构的两种挡位及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下的两种挡位的挡位变化,控制过程简单,从而有效简化了控制程序,提高了动力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行驶机构及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第一行星机构、壳体、第二行星机构、发电机、电动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同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行驶机构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动机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发电机的定子及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同轴旋转,所述电动机的转子同时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被动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制动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制动器的被动端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内齿环、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一行星架;
所述第一内齿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内齿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环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
所述发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发电机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架同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壳体同轴不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
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包括第二内齿环、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架;
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连接且同轴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内齿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制动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内齿环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且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且同轴旋转;
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双质量飞轮,所述双质量飞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双质量飞轮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第一太阳轮同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行驶机构包括驱动轴、第一轮胎及第二轮胎,所述第一轮胎与第二轮胎对称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两端,所述第二行星机构的第二行星架的输出端上通过行星架输出轴连接有主减速器,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差速器,所述主减速器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驱动所述主减速器旋转,所述主减速器驱动所述差速器旋转,所述差速器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为增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为所述发动机或所述电动机提供提供电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为增程式动力机构,所述电动机输出动力;
所述增程式动力机构包括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及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
进一步,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行星机构的所述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成为减速机构,所述电动机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闭锁为一体,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电动机以1:1的传动比传递动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所述发动机输出动力;所述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包括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及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
更进一步,所述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所述第一行星机构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的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为减速机构,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输出到所述主减速器及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所述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并传递给所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旋转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也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接合,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按照1:1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与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行星机构与第二行星机构传递动力,同时根据设置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接合或断开状态,将第二行星机构设置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使得动力机构能够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增程式动力机构的两种挡位及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下的两种挡位的挡位变化,控制过程简单,从而有效简化了控制程序,提高了动力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顾客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动力机构1;发动机101;第一行星机构102;第一内齿环1021;第一太阳轮1022;第一行星齿轮1023;第一行星架1024;壳体103;发电机104;电动机105;第二行星机构106;第二内齿环1061;第二太阳轮1062;第二行星齿轮1063;第二行星架1064;第一离合器107;制动器108;第二离合器109;双质量飞轮1010;主减速器1011;差速器1012;行驶机构2;驱动轴21;第一轮胎22;第二轮胎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结构组成为:
包括行驶机构2及动力机构1,所述动力机构1与所述行驶机构2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发动机101、第一行星机构102、壳体103、第二行星机构106、发电机104、电动机105、第一离合器107、第二离合器109及制动器108;
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同时与所述壳体103连接,所述行驶机构2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109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连接、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105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109位于所述发电机104与所述电动机105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109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105的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发电机104的定子及所述电动机105的定子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03上,所述发电机104的转子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连接,所述电动机105的转子同时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连接,所述电动机105的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离合器107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连接、被动端与所述行驶机构2连接;
所述制动器108的主动端及被动端均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 与所述壳体103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包括第一内齿环1021、第一太阳轮1022、第一行星齿轮1023及第一行星架1024;
所述第一内齿环1021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内齿环1021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023与所述第一内齿环1021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023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行星架1024上;
所述发电机104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与所述发电机104的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023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架1024同时与所述壳体103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1024与所述壳体103同轴不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023设置有多个;
所述发电机104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连接,所述发电机104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同轴旋转;
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包括第二内齿环1061、第二太阳轮1062、第二行星齿轮1063及第二行星架1064;
第二太阳轮1062与所述电动机105的转子连接且同轴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063与所述第二太阳轮1062啮合,所述第二内齿环1061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063啮合;
所述制动器108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内齿环1061连接;
第二行星齿轮1063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二行星架1064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107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1062连接且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1064连接且同轴旋转;
所述第二行星架1064所述行驶机构2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063设置有多个;
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有双质量飞轮1010,所述双质量飞轮1010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022连接,所述双质量飞轮1010与所述发动机101的输出轴及第一太阳轮;
所述行驶机构2包括驱动轴21、第一轮胎22及第二轮胎23,所述第一轮胎22与第二轮胎对称23安装于所述驱动轴21两端,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的第二行星架1064的输出端上通过行星架输出轴10641连接有主减速器1011,所述驱动轴21上安装有差速器1012,所述主减速器1011与所述差速器1012连接,行车时,第二行星架1064驱动主减速器1011旋转,主减速器1011驱动差速器1012,差速器1012驱动驱动轴21,驱动轴21带动第一轮胎22与第二轮胎23转动;
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为增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102驱动所述发电机104发电,所述发电机104为所述发动机101或所述电动机105提供提供电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106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第二行星机构106根据第一离合器107、第二离合器109与制动器108的状态分别成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适应不同的行车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动机101的输出轴、双质量飞轮110、第一内齿环1021、第二离合器109的主动端连接为一体,同轴旋转;第一行星架1024与壳体103连接,同轴不转;第一太阳轮1022与发电机104的转子连接为一体,同轴旋转;第一行星齿轮1023通过滚针轴承支撑在第一行星架1024上,围绕着第一行星架1024的轴上旋转,第一行星齿轮1023一端与第一内齿环1021内齿啮合,另一端与第一太阳轮1022的齿啮合;第二太阳轮1062与电动机105的转子、第二离合器109的被动端和第一离合器107的主动端连接为一体,同轴旋转;第二行星架1064与第一离合器107的被动端、主减速器108的主动齿轮连接为一体,同轴旋转;第二行星齿轮1063通过滚针轴承支撑在第二行星架1064上,围绕着第二行星架1064的轴上旋转,第二行星齿轮1063的一端与第二内齿环1061的内齿啮合,另外一端与第二太阳轮1062的齿啮合,围绕着第二行星架1064的轴旋转;主减速器1011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主减速器1011的被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1012上,差速器1012与驱动轴21连接,同轴旋转;
本申请中的动力机构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107、第二离合器109及制动器108的接合与断开,将动力机构1分别设置成增程式动力机构或串联式动力机构,两种机构分别具有两个挡位模式;
当所述动力机构为增程式动力机构时,所述电动机提供动力;此时所述增程式动力机构包括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及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行星机构的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成为减速机构,所述电动机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闭锁为一体,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电动机以1:1的传动比传递动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增程式控制原理比较简单,发动机通过第一行星机构增速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电动机分别通过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及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驱动车辆行驶,两种驱动模式分别控制,互相不耦合,因此TCU控制器只需要分别控制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就很容易驱动车辆稳态行驶;
当所述动力机构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时,所述发动机输出动力,此时所述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包括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及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所述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所述第一行星机构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的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为减速机构,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输出到所述主减速器及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所述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并传递给所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旋转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也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接合,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所述发电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按照1:1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与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串联式控制原理也比较简单,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行驶,TCU控制器只需要控制发电机和电动机不断的补偿发动机扭矩或者吸收发动机扭矩,保证发动机工作扭矩在油耗最低点范围内工作即可,因此比较容易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中,见图2,可以使用同步器换挡机构113替换第二离合器;连接方法与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目的是避开控制系统难度比较大的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控制系统比较简单的增程式和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位于不动挡位时分别控制,有效简化了控制系统,行车时更加安全、系统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行驶机构及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第一行星机构、壳体、第二行星机构、发电机、电动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同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行驶机构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动机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发电机的定子及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均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转子同时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被动端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所述制动器的主动端及被动端均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内齿环、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一行星架;
所述第一内齿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内齿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环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
所述发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发电机转子同轴旋转;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架同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壳体同轴不转;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
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包括第二内齿环、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架;
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电动机的转子连接且同轴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内齿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制动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内齿环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且同轴旋转、被动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且同轴旋转;
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行驶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双质量飞轮,所述双质量飞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双质量飞轮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第一太阳轮同轴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机构包括驱动轴、第一轮胎及第二轮胎,所述第一轮胎与第二轮胎对称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两端,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上连接有主减速器,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差速器,所述主减速器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驱动所述主减速器旋转,所述主减速器驱动所述差速器旋转,所述差速器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机构为增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为所述发动机或所述电动机提供提供电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为减速机构或1:1动力传递机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增程式动力机构,所述电动机输出动力;
所述增程式动力机构包括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及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行星机构的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成为减速机构,所述电动机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所述增程式电动机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机构闭锁为一体,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电动机以1:1的传动比传递动力,所述第二行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所述发动机输出动力;所述串联式混合动力机构包括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及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一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所述第一行星机构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的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制动器将所述第二齿圈制动,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为减速机构,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机构输出到所述主减速器及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所述串联式二挡驱动模式为: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制动器断开,所述发动机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行星机构,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将动力增速并传递给所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旋转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为所述电动机提供电力;同时所述发动机的另外一部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也传递给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接合,所述第二行星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所述第一行星机构同步旋转,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与所述电动机的两股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所述第二行星机构按照1:1将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减速器与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推动所述行驶机构行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6841.2U CN217022177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6841.2U CN217022177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22177U true CN217022177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4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66841.2U Active CN217022177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22177U (zh)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20066841.2U patent/CN2170221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93268B2 (ja) |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 |
US11679661B2 (en) | Power split hybrid power system and hybrid vehicle | |
CN107554280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动力传动系统 | |
CN110525194B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809033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10978989B (zh) |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变速器 | |
CN210234641U (zh) |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系统的电驱动传动装置 | |
CN109318704B (zh) | 一种电驱动传动装置 | |
CN110962577A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及混合动力变速传动系统 | |
CN110949111B (zh) | 双转子电机与拉维娜式行星轮系串联式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 |
CN203093719U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109203986B (zh) | 一种两档电驱动传动装置 | |
CN205130905U (zh) | 混合动力两档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
CN218197905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
CN217022177U (zh) | 汽车增程和串联式纵置混合动力装置 | |
JP7350937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伝動装置 | |
CN210760230U (zh)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器 | |
CN21260450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同轴式两挡行星排电驱动桥 | |
CN205130906U (zh) | 混合动力两档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
CN114953969A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多档位驱动系统 | |
CN213017525U (zh) | 适用于串联式混动带取力器的矿车用两档行星齿轮减速器 | |
CN212604505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同轴式两挡行星排电驱动桥 | |
CN211390940U (zh)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9835167B (zh) | 一种p3结构的两档差速耦合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 |
CN109774452B (zh) | 锥齿轮式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