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0458U -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0458U
CN217010458U CN202220700787.2U CN202220700787U CN217010458U CN 217010458 U CN217010458 U CN 217010458U CN 202220700787 U CN202220700787 U CN 202220700787U CN 217010458 U CN217010458 U CN 217010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ator core
group
lamination
inl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07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07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0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0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0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定子铁芯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油冷通道、第二油冷通道以及沿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一进油口,在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二出油口。油冷电机包括该定子铁芯该方案中,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端均设置进油口,定子铁芯可以实现双侧供油以进行冷却,可以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背景技术
以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为例,电机的转速、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越高,其产生的热量也越高,因此,电机的散热和冷却结构对于电机的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必不可少。电机的冷却可分为风冷、水冷、油冷,油冷凭借天然的电气绝缘、结构设计自由度高等优点正成为高性能电机冷却方案的首选。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多为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在中低速区域运行时,电机定子部件发热较大,其中,主要的热量由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产生;电机在高速区运行时,电机转子部件的发热急剧增大。因此,若不能对驱动电机的定子部件或转子部件进行有效的散热降温,则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整体性能,导致电机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效率都较低,严重影响汽车的可靠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可以提升散热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油冷通道、第二油冷通道以及沿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一进油口,在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二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叠片组,每个所述叠片组均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各所述第一通油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各所述第二通油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油冷通道,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中,靠近所述第一进油口的所述叠片组的第一通油孔的流通面积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的两个第一通油孔连通处的连通面积;和/或,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中,靠近所述第二进油口的所述叠片组的第二通油孔的流通面积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的两个第二通油孔连通处的连通面积。
优选的,所述叠片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叠片组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叠片组,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二叠片组,所述第一叠片组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一叠片,所述第二叠片组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二叠片,所述第一叠片与所述第二叠片相同。
优选的,所述叠片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与所述第二叠片组之间的多个第三叠片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叠片组中,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部分错开;和/或,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部分错开。
优选的,所述第三叠片组的所述第一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组和所述第二叠片组的第一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和/或
所述第三叠片组的所述第二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组和所述第二叠片组的第二通油孔的开口面积。
优选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在所述第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的,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沿所述轴向一一正对设置,形成直通式油冷通道;或
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错开设置,形成螺旋式油冷通道。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油冷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油冷通道在所述第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的,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轴向一一正对设置;或
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错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油口形成有多个,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形成有多个,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多个第二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油冷电机,包括:
外壳,设有壳体进油口;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所述壳体进油口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进油口连通,还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进油口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油冷电机包括该定子铁芯。其中,定子铁芯包括第一油冷通道和第二油冷通道,第一油冷通道在定子铁芯的一端形成第一进油口,第二油冷通道在定子铁芯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进油口,如此实现了定子铁芯的双侧进油,增大了散热面积,实现了均匀散热和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子铁芯的示意图;
图3是定子铁芯的各叠片组的第一通油孔连通的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叠片组的轴向视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叠片组的轴向视图;
图6是定子铁芯与第一冷却油环和第二冷却油环组装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冷却油环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示出的第一冷却油环的剖视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冷却油环的示意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端板的示意图;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端板的示意图;
图13是转轴的示意图;
图14是磁钢组装于定子铁芯的轴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油冷电机1的剖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冷电机1包括外壳10、定子20和转子30。其中,外壳10的内部形成有收容腔101,定子20和转子30均收容于收容腔101,且定子20与转子30同轴设置。其中,定子20与外壳10保持相对固定,转子30相对于定子20可转动,定子20环绕设置在转子30的外侧。
定子20包括定子铁芯21和组装于定子铁芯21的定子绕组22,定子铁芯21呈中空的柱状结构,转子30组装于定子铁芯21的中空处,定子铁芯21的轴线与转子30的轴线共线。该油冷电机1可以通过油液对定子铁芯21和定子绕组22进行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设有壳体进油口102、定子进油口Ⅰ103和定子进油口Ⅱ104,壳体进油口102与定子进油口Ⅰ103连通,且壳体进油口102还与定子进油口Ⅱ104连通。定子进油口Ⅰ103从定子铁芯21轴向的一端向定子铁芯21内输入冷却油液,定子进油口Ⅱ104从定子铁芯21轴向的另一端向定子铁芯21内输入冷却油液,由此可以实现从定子铁芯21的两端同时进油。
请参考图2,图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子铁芯21的示意图。
所述定子铁芯21包括第一油冷通道210、第二油冷通道211以及沿所述转子30的轴向上的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所述第一油冷通道210贯通至所述第一端212和所述第二端213,在所述第一端212形成第一进油口2100,在所述第二端213形成第一出油口2102,第一进油口2100供油液进入,第一出油口2102供油液流出。所述第二油冷通道211贯通至所述第一端212和所述第二端213,在所述第二端213形成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在所述第一端212形成第二出油口2112,第二进油口2110供油液进入,第二出油口2112供油液流出。如此设置,可以从定子铁芯21轴向的两端分别向定子铁芯21内输送油液,通过油液与定子铁芯21进行热交换,为定子铁芯21散热。并且,从定子铁芯21两端供油的方式相较于单侧供油的方式可以实现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和加强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子铁芯21可以包括多条并行设置的第一油冷通道210,相应的,多条第一油冷通道210在所述第一端212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以及在所述第二端213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与多个第一出油口2102一一对应连通,如此可以增加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散热的均匀性。
本申请对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的分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在所述第一端212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分组设置,且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在所述第二端213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如此,可以在定子铁芯21周向上的360°实现散热。
这里所说的“定子铁芯的周向”指的是围绕转子30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相同的表述具有相同含义。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组中的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与每组中的多个第一出油口2102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一一正对设置,如此,第一油冷通道210可以形成为直通结构的油冷通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组中的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与每组中的多个第一出油口2102均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错开设置,如此,第一油冷通道210可以形成为螺旋结构的油冷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组中的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沿定子铁芯21的周向排布,且数量、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每组中的多个第一出油口2102沿定子铁芯21的周向排布,且数量、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油口2100和第一出油口2102均设置为方形口,第一进油口2100和第一出油口2102的开口面积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油口2100和第一出油口2102可以均设置为圆形口,第一进油口2100的直径与第一出油口2102的直径可以相等,但不仅限于此。
定子铁芯21还可以包括多条并行设置的第二油冷通道211,多条第二油冷通道211在所述第二端213形成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以及在所述第一端212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与多个第二出油口2112一一对应连通。并且,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在所述第二端213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分组设置,且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在所述第一端212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分组设置,且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每组中的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与每组中的多个第二出油口2112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一一正对设置,如此,第一油冷通道210可以形成为直通式油冷通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组中的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与每组中的多个第二出油口2112均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错开设置,如此,第一油冷通道210可以形成为螺旋式油冷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组中的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沿定子铁芯21的周向排布,且数量、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每组中的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沿定子铁芯21的周向排布,且数量、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油口2110和第二出油口2112均设置为方形口,且第二进油口2110和第二出油口2112的开口面积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进油口2110和第二出油口2112可以均设置为圆形口,且第二进油口2110的直径与第二进油口2110的直径可以相等。
请继续参考图2,定子铁芯21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叠片组214,每个叠片组214由多个叠片沿厚度方向堆叠而成。各叠片组214中叠片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同一叠片组214中的各个叠片可以设置为相同叠片。
每个所述叠片组214均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通油孔2140和第二通油孔2142,各所述第一通油孔2140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油冷通道210,各所述第二通油孔2142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油冷通道211。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叠片组214上的第一通油孔2140为直通式结构,且多个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直通,形成直通式结构的第一油冷通道210。同样的,每个叠片组214上第二通油孔2142为直通式结构,且多个叠片组214的第二通油孔2142直通,形成直通式结构的第二油冷通道211,但不仅限于此。
请参考图3,图3所示为各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连通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第一油冷通道210中油液与叠片组214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改变相邻两个叠片组214的两个第一通油孔2140连通处的面积的方式实现。具体的,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214中,靠近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的所述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流通面积S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214的两个第一通油孔2140在连通处的连通面积S’。这样设置后,当油液从左侧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流入右侧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时,由于连通面积S’变小,则油液在流通过程中受到阻力,会与右侧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外围部分A接触,由此可以增加油液与右侧叠片组214的接触面积,提升热交换效果。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相邻的叠片组214的相邻两个第一通油孔2140在连通处的连通面积S’均变小,则与油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
实现连通面积S’变小的方式不限。例如,可以设置左侧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流通面积大于右侧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流通面积。又如,在相邻两个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流通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将相邻的两个叠片组214沿定子铁芯21的轴向相对转动一个角度,并使相邻的两个叠片组214的两个第一通油孔2140仍然保持连通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增大第二油冷通道211中油液与叠片组214的接触面积,可以采用与上述相同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多个叠片组214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214,靠近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的所述叠片组214的第二通油孔2142的流通面积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214的两个第二通油孔2142连通处的连通面积,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2和图4,图4所示为第一叠片组214’的轴向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片组214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212的第一叠片组214’和位于所述第二端213的第二叠片组214”。其中,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214’,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位于所述第二叠片组214”,所述第一叠片组214’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一叠片,所述第二叠片组214”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二叠片,所述第一叠片与所述第二叠片相同。如此设置,相同的叠片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冲制而成,可以减少模具的种类,降低定子铁芯21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第一叠片组214’和第二叠片组214”采用相同叠片堆叠,有利于实现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与多个第一出油口2102的一一对应连通,以及多个第二进油口2110与多个第二出油口2112的一一对应连通。
请结合图2和图5,图5所示为第三叠片组214”’的轴向视图。
所述多个叠片组214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214’与所述第二叠片组214”之间的多个第三叠片组214”’,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叠片组214”’中,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2140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2140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部分错开,如此可以实现图3中连通面积S’的减小。当然,还可以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叠片组214”’中,设置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2142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2142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周向部分错开。该方案中,在实现连通面积S’减小时,只需将相邻的两个第三叠片组214”’做周向的相对转动后堆叠,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通油孔2140周向部分错开即可,无需改变各第三叠片组214”’中第一通油孔2140的大小,使得第三叠片组214”’中的多个叠片可以采用相同叠片,以降低加工和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第一叠片组214’和第二叠片组214”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开口面积,如此,在相邻的两个第三叠片组214”’周向错开时依然可以确保相对较大的连通面积S’,减小流通过程中的阻力和增大流量。第三叠片组214”’中的第一通油孔2140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与第一叠片组214’和第二叠片组214”中的第一通油孔2140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叠片组214”’的第二通油孔2142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第一叠片组214’和第二叠片组214”的第二通油孔2142开口面积,如此,在相邻的两个第三叠片组214”’周向错开时依然可以确保相对较大的连通面积S’,减小流通过程中的阻力和增大流量。第三叠片组214”’中的第二通油孔2142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与第一叠片组214’和第二叠片组214”中的第二通油孔2142对应设置。
请结合图1、图6至图8,图6所示为定子铁芯与第一冷却油环40和第二冷却油环50组装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冷却油环40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示出的第一冷却油环40的剖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电机1还包括第一冷却油环40,第一冷却油环40设于收容腔101内且固定连接在定子铁芯21的第一端212,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在第一隔离环41上设置第一固定卡扣411,第一固定卡扣411沿轴向伸出,该第一固定卡扣411可以卡入第一叠片组214’的外壁的卡槽内(参看图6),与定子铁芯21保持周向固定。第一固定卡扣411的数量不限,与卡槽的数量相匹配,两者一一对应卡合。
第一冷却油环40能够隔开第一进油口2100与第二出油口2112,使连通第一进油口2100的空间与连通第二出油口2112的空间隔离,由此实现油液的定向流动。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油环40包括与所述转子30同轴设置的第一隔离环41,所述第一隔离环4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第一隔离环41沿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一端212抵靠,如此实现了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的隔离。其中,第一隔离环41外围的空间可以与第一进油口2100连通,第一隔离环41内侧的空间可以与第二出油口2112连通。这样一来,通入第一隔离环41外围空间的油液只能进入第一进油口2100,而不会进入第二出油口2112。
需指出的是,为了减小定子铁芯21的径向尺寸,可以设置第一进油口2100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与第二出油口2112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的差值相对较小,这样,第一隔离环41的厚度也需设置的相对较小。但是,第一隔离环41的厚度越小,强度越低。
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保证第一隔离环41的强度,又可以适当减小定子铁芯21的径向尺寸,采用如下方案:沿定子铁芯21的轴向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隔离环41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也就是说,使第一隔离环41遮挡第一进油口2100部分面积,这样既可以将第一进油口2100和第二出油口2112在径向上更靠近一些,又不会因为第一隔离环41的厚度过小而削弱强度,从而达到适当减小定子铁芯21的径向尺寸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沿定子铁芯21的轴向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隔离环41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或者,沿定子铁芯21的轴向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隔离环41的投影区域与第一进油口2100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还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如此,在不削弱第一隔离环41强度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定子铁芯21的径向尺寸进一步减小。
请参考图1和图8,第一隔离环41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密封圈60,第一密封圈60夹持在外壳10与第一隔离环41之间,用于密封第一隔离环41与外壳10的间隙。为了保持第一密封圈60位置的稳定性,第一隔离环41的外壁可以形成有密封圈容纳槽,具体形成方式不限。
请参考图1、图7和图8,所述第一隔离环41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进油凹槽410,所述第一进油凹槽410与所述第一进油口2100连通,第一进油凹槽410与第一进油口2100连通的空间通过第一密封圈60密封。第一进油凹槽410与定子进油口Ⅰ103连通,进而与壳体进油口102连通。该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隔离环41外表面设置第一进油凹槽410,使得油液可以通过第一进油凹槽410内的空间进入第一进油口2100,避免通过管路连接,简化了结构。第一进油凹槽410可以设置为环形凹槽,第一进油凹槽410围绕转子30的轴线延伸,且与多个第一进油口2100均连通,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进油凹槽410为多个进油口2100同时供油。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油环40还包括与所述转子30同轴设置的第一内环42,所述第一隔离环41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环42的外侧,所述第一内环42沿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与第一端212抵靠,所述第一隔离环41与所述第一内环42之间留有第一间隔412,所述第一间隔412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12连通,且所述第一内环42设有第一喷油孔420,所述第一喷油孔420对准所述定子绕组22(参考图1)。如此设置,从第二出油口2112流出的油液首先进入第一间隔412内,然后从第一内环42上的第一喷油孔420喷出,由此限定了油液流出后的流动路径,使得油液在与定子铁芯21热交换后可以再与定子绕组22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对定子绕组22冷却,无需设置单独流向定子绕组22的油冷通道,简化了油冷通道的结构和提高了散热效率。
第一冷却油环40还包括连接第一隔离环41与第一内环42的第一连接板43,第一隔离环41与第一内环42连接在远离第一端21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43连接。当然,第一隔离环41与第一内环42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此。
定子绕组22包括沿轴向伸出第一端212的第一绕组部分221,第一内环42环绕在第一绕组部分221的外侧,更确切的说,第一喷油孔420对准第一绕组部分221。第一喷油孔42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喷油孔420围绕转子30的轴线分布,可以同时向第一绕组部分221喷油,以增大油液流量,对定子绕组22进行高效冷却。
第一冷却油环40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油环40设置为塑胶件,例如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但不仅限于此。
请结合图1和图9,图9所示为第二冷却油环50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冷电机1还包括第二冷却油环50,第二冷却油环50设于收容腔101内且固定连接在定子铁芯21的第二端213。第二冷却油环50能够隔开第二进油口2110与第一出油口2102,使连通第一进油口2100的空间与连通第二出油口2112的空间隔离,由此实现油液的定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油环50与第一冷却油环40采用相同结构。第二冷却油环50包括与所述转子同轴设置的第二隔离环51,所述第二隔离环5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距离所述转子30的轴心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隔离环51沿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二端213抵靠,隔离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轴向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隔离环51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轴向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隔离环51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合。如此既可以保证第二隔离环51的强度,又可以减小定子铁芯21的径向尺寸。
所述第二冷却油环50还包括与所述转子30同轴设置的第二内环52,所述第二隔离环51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内环52的外侧,所述第二内环52沿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二端213抵靠,所述第二隔离环51与所述第二内环52之间留有第二间隔512,所述第二间隔512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02连通,所述第二内环52设有第二喷油孔520,所述第二喷油孔520对准所述定子绕组22。第二隔离环51与第二内环52在远离第二端213的一端连接。
定子绕组22包括沿轴向伸出第二端213的第二绕组部分222,第二内环52环绕在第二绕组部分222的外侧,更确切的说,第二喷油孔520对准第二绕组部分222。第二喷油孔52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喷油孔520围绕转子30的轴线分布,可以同时向第二绕组部分222喷油,以增大油液流量,对定子绕组22进行高效冷却。
所述第二隔离环5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进油凹槽510,所述第二进油凹槽510与所述第二进油口2110连通。第二进油凹槽510与第二进油口2110连通的空间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具体可参照第一密封圈60的设置方式。第二进油凹槽510与定子进油口Ⅱ104连通,进而与壳体进油口102连通。第二隔离环51设有第二固定卡扣511,第二冷却油环50通过第二固定卡扣511与定子铁芯21保持周向固定。
请结合图1和图10,图10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转子30的剖视图。
转子30包括转子铁芯31和转轴32,转子铁芯31套设在转轴32的外侧,与转轴32以及所述定子铁芯21同轴。转轴32可转动的组装于外壳10,转轴32的一端伸出收容腔101。所述转子铁芯31包括转子油冷通道310,转子油冷通道310供冷却油液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对转子铁芯31的冷却。
所述转子油冷通道310包括第三油冷通道3100和第四油冷通道3102,所述第三油冷通道3100和第四油冷通道3102均贯通至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三油冷通道3100在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进油口300,在所述转子铁芯轴向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三出油口301,所述第四油冷通道3102在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一端形成有第四进油口302,在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另一端形成有第四出油口303。其中,所述第三进油口300与所述第四出油口303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三出油口30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302位于同一端,且所述第三出油口30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302连通。该方案中,第三油冷通道3100和第四油冷通道3102在转子铁芯31的内部并行延伸且连通,由此可以增加油液与转子铁芯31的接触面积,使得转子铁芯31各部位散热均匀。
请参考图11,图1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端板33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转子30还包括第一端板33,第三出油口301与第四进油口302通过第一端板33实现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端板33设于所述转子铁芯31的轴向的一端,且设于第三出油口30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302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一端板33面向所述转子铁芯31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连通槽330,第一连通槽330连通第三出油口301与第四进油口302。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使用连接油管,由此使得转子30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油口30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302可以通过连接油管连通。
请结合图11和图12,图1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端板34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子30还包括第二端板34,第二端板34设于所述转子铁芯31的轴向的一端,且设于包括第三进油口300和第四出油口303所在的一端,通过第二端板34可以实现转子进油口与第三进油口300的连通,以此向第三油冷通道3100内供油,通过第二端板34还可以实现转子出油口与第四出油口303的连通,以此实现油液从第四油冷通道3102流出。
具体的,第二端板34面向转子铁芯31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进油槽340和第一出油槽342。转子30设有从外部向转子30内供油的转子进油口和从转子30向外输油的转子出油口,其中,第一进油槽340的一端与转子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进油口300连通,第一出油槽342的一端与第四出油口303连通,另一端与转子出油口连通。如此,可以避免使用油管连通转子进油口与第三进油口300连通,以及避免使用油管连通第四出油口303与转子出油口,提高结构的简洁性与紧凑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油槽342外端的开口设置为转子出油口。
请结合图10和图13,图13所示为转轴32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轴32呈中空状结构,所述转轴32包括位于中空处的储油腔320和设于侧壁的甩油口322,所述甩油口322正对所述第一进油槽340,且连通所述储油腔320与所述第一进油槽340。转子30还包括设于转轴32内的喷油管35,所述喷油管35的一端为所述转子进油口350,转子进油口350与壳体进油口102连通。所述喷油管35的管壁上还设有喷油口352,所述喷油口352正对所述甩油口322,且连通所述转子进油口350与所述储油腔320。喷油管35可以实现定向喷油,使更多油液积聚在甩油口322处。当转子30转动,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甩油口322甩出,进入第一进油槽340,进而进入第三进油口300。
请参考图14,图14为磁钢36组装于转子铁芯31的轴向视图。
转子铁芯31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转子叠片组311,每个转子叠片组311由多个相同的叠片堆叠而成。其中,转子叠片组311的数量不限,转子叠片组311中的叠片的数量不限。
转子30还包括多个磁钢36,每个所述转子叠片组311内安装有磁钢36。具体的,每个所述转子叠片组311设有磁钢收容槽3110,多个磁钢36一一设置在各磁钢收容槽3110内,每个叠片组311可以设有多个磁钢收容槽3110,供多个磁钢36安装。并且,各转子叠片组311的所述磁钢收容槽3110沿所述轴向依次连通,共同形成第三油冷通道3100或第四油冷通道3102(结合图10)。如此设置,油液还可以与磁钢36接触,用于对磁钢36进行散热,避免磁钢36温度过高。本实施例中,各磁钢收容槽3110依次连通,共同形成第四油冷通道3102。
为了增加转子铁芯31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转子铁芯31可以设有多组转子油冷通道310。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转子油冷通道310至少包括两组,分别为转子油冷通道Ⅰ和转子油冷通道Ⅱ,且转子油冷通道Ⅰ的第三进油口300与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三进油口300位于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不同端,所述转子油冷通道Ⅰ的第四出油口303与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四进油口302位于所述转子铁芯31轴向的不同端。如此设置,油液可以转子油冷通道Ⅰ的第三进油口300流入转子铁芯31,还可以从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三进油口300流入转子铁芯31,且油液流向相反,由此可以提高转子铁芯31的散热效率和散热的均匀性。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子油冷通道Ⅰ的第三进油口300朝向第二端板34,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三进油口300朝向第一端板33。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板33设置为圆形结构,中间设有供转轴32穿过的第一通孔331,第一端板33可以与转轴32同轴。第一端板33与转子铁芯3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不限。
第一端板33设有第一连通槽330的一侧表面还设有第二进油槽332和第二出油槽333,第二进油槽332的一端与转子进油口350连通,另一端与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三进油口300连通,第二出油槽333的一端与转子油冷通道Ⅱ的第四出油口303连通,另一端与转子出油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油槽333外端的开口也为转子出油口,供转子油冷通道Ⅱ中的油液流出转子30。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端板34设置为圆形结构,中间设有供转轴32穿过的第二通孔343,第二端板34可以与转轴32同轴。第二端板34与转子铁芯3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不限。
第二端板34设有第一进油槽340和第一出油槽342的一侧表面还设有第二连通槽344,第二连通槽344连通转子油冷通道Ⅰ的第三出油口301与第四进油口302。
需指出的是,在设有多组转子油冷通道Ⅰ和转子油冷通道Ⅱ的实施例中,第一端板33上的第一连通槽330、第二进油槽332和第二出油槽333可以均设置多组,第二端板34的第一进油槽340、第一出油槽342、第二连通槽344可以均设置多组。相应的,转轴32可以设有多个甩油口322,喷油管35可以设有多个喷油口3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30的转子出油口可以正对所述定子绕组22。如此设置,从转子30输出的油液还可以流向定子绕组22,用于冷却定子绕组22。本实施例中,第一绕组部分221环绕在第二端板34的外围,第二绕组部分222环绕在第一端板33的外围,第一端板33的第二出油槽333正对第一绕组部分221,第二端板34的第一出油槽342正对第二绕组部分222,同时对定子绕组22进行多部位冷却。
外壳10还包括壳体出油口(未示出),壳体出油口与收容腔101连通,从定子绕组22滴落的油液可以从壳体出油口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油冷通道、第二油冷通道以及沿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一进油口,在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油冷通道贯通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形成第二进油口,在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二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叠片组,每个所述叠片组均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各所述第一通油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各所述第二通油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油冷通道,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中,靠近所述第一进油口的所述叠片组的第一通油孔的流通面积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的两个第一通油孔连通处的连通面积;和/或,至少相邻的两个叠片组中,靠近所述第二进油口的所述叠片组的第二通油孔的流通面积大于该相邻两叠片组的两个第二通油孔连通处的连通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叠片组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叠片组,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二叠片组,所述第一叠片组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一叠片,所述第二叠片组包括沿所述轴向堆叠的多个第二叠片,所述第一叠片与所述第二叠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叠片组与所述第二叠片组之间的多个第三叠片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叠片组中,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一通油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部分错开;和/或,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与另一者上的所述第二通油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部分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叠片组的所述第一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组和所述第二叠片组的第一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和/或
所述第三叠片组的所述第二通油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组和所述第二叠片组的第二通油孔的开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在所述第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沿所述轴向一一正对设置,形成直通式油冷通道;或
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错开设置,形成螺旋式油冷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进油口,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油冷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油冷通道在所述第一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形成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轴向一一正对设置;或
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每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错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口形成有多个,在所述第二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形成有多个,在所述第一端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组设置,每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口,多个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多个第二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12.一种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壳体进油口;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所述壳体进油口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进油口连通,还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进油口连通。
CN202220700787.2U 2022-03-28 2022-03-28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Active CN217010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0787.2U CN217010458U (zh) 2022-03-28 2022-03-28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0787.2U CN217010458U (zh) 2022-03-28 2022-03-28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0458U true CN21701045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0787.2U Active CN217010458U (zh) 2022-03-28 2022-03-28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0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44788B (zh) 油冷电机
US6204580B1 (en) Direct gas cooled rotor endwinding ventilation schemes for rotating machines with concentric coil rotors
JP4471552B2 (ja) 同心コイルロータを備えた機械のための直接ガス冷却式縦流/横流コイル端通気方式
EP4277088A1 (en) Stator for motor and oil cooled motor
US20210384801A1 (en) Rotor and electric motor including same
CN110601403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217010458U (zh) 定子铁芯及油冷电机
CN112910122B (zh) 发电机定子及发电机
CN116032039B (zh) 定子组件和扁线电机
CN111740522A (zh)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油路结构
CN217010457U (zh) 冷却油环及油冷电机
JP2016201868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218472873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车辆
US11356000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with rotor having cooling pipe
CN112928840B (zh) 发电机定子及发电机
CN114567102A (zh) 一种油冷电机转子冷却结构
CN212366961U (zh)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油路结构
CN113381533A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设有该电机冷却结构的电机
CN110690773A (zh) 电机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21009881U (zh) 电机的转子以及电机
JP2019134573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210536439U (zh) 高功率密度高防护等级永磁电机的高效水冷散热结构
CN219893046U (zh) 励磁转子铁芯、转子油冷结构及电机
CN220421511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WO2023178927A1 (zh) 一种电机油冷系统及电机油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