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977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9771U
CN217009771U CN202122979805.3U CN202122979805U CN217009771U CN 217009771 U CN217009771 U CN 217009771U CN 202122979805 U CN202122979805 U CN 202122979805U CN 217009771 U CN217009771 U CN 217009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98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昌
金左锋
曾庆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98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9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9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9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有插槽;两排端子分别设于插槽的两侧,每一排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同一排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相邻设置,且沿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同一排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相互错位,同一排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相互错位,且沿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第一信号端子的投影与第一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二信号端子的投影与第二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如此,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干扰。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以及多个端子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多个所述端子呈两排分别设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每一排所述端子分别具有两个形状及尺寸相同的信号端子,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同一排的两个信号端子相互重叠,如此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插槽时,多个所述端子就可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接触,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及所述对接连接器可以进行信号传递。
但是由于同一排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形状及尺寸相同,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同一排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相互重叠。故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同一排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如此会增加同一排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干扰,从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位于同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相互错位,从而拉大了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干扰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多个端子呈两排且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端子分别设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邻设置,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互错位,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错位,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信号连接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信号连接部,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交错,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应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应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逐渐远离所述插槽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向下弯曲设置,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和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均为竖直设置,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为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弧形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下方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相连接,沿垂直于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段具有一上端部,所述第二弧形段具有一下端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端部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上端相平齐,所述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焊接部和一第一信号弯折部,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焊接部和一第二信号弯折部,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较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靠近所述插槽,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的上方。
进一步,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具有一桥接部,所述桥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相连接,所述桥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多个端子呈两排且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端子分别设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及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信号连接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信号连接部,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交错,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
进一步,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插槽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互为正对设置,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插槽另一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互为正对设置,且互为正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对。
进一步,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逐渐远离所述插槽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为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弧形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下方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相连接,沿垂直于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
进一步,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错位,如此拉大了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干扰;而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如此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进一步能够遮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进一步能够遮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这样能够更好的屏蔽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两排所述端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排端子组在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两排所述端子中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C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在D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两排所述端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两排所述端子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排端子组在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插槽左侧的第一信号端子和插槽右侧的第二信号端子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插槽左侧的第二信号端子和插槽右侧的第一信号端子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82789100000061
Figure BDA00033827891000000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A定义有一前后方向(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一左右方向与一上下方向(竖直方向)。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如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电连接器A,固定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下同),且用以与一电子卡(未图示,下同)进行对接。所述电连接器A包括一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插槽11,所述电子卡插设于所述插槽11。多个端子(为标号,下同)呈两排设置,所述电连接器A还设有两个绝缘块6,两排所述端子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绝缘块6,且两排所述端子和两个所述绝缘块6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电连接器A还设有一金属外壳7,所述金属外壳7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
如图1至图7所示,两排所述端子包括一第一排端子组a和一第二排端子组b,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排端子组a和所述第二排端子组b分别设于所述插槽11的两侧。所述第一排端子组a和所述第二排端子组b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组均设有多个第一差分信号对S1、多个第二差分信号对S2、多个第一接地端子4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5(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任意一个端子组也可以仅设有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而不设置有多个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多个第二差分信号对S2)。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即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设有相邻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靠近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
如图1至图8所示,沿前后方向上看,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相互错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相互交错。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中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具有相交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可以仅仅是错位设置而没有交点)。
如图1至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具有两个第一信号端子2,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自上往下依次设有一第一信号接触部21,一第一信号连接部22、一第二信号连接部23、一第一信号弯折部24及一第一信号焊接部25。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用以与所述电子卡相对接,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上方,且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逐渐远离所述插槽11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具有一顶端部221和位于所述顶端部221下方的一底端部222,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通过所述顶端部221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通过所述底端部222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为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埋设于所述绝缘块6内。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长度,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宽度。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及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之间,且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是自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朝远离所述插槽11的一侧弯曲形成的,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能够供为焊料(未图示,下图)提供爬锡空间,进而避免所述焊料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
如图1至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具有两个第二信号端子3,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自上往下依次设有一第二信号接触部31,一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一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一第二信号弯折部34及一第二信号焊接部35。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31用以与所述电子卡相对接,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至图8所示,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相互交错设置,具体而言,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靠近所述插槽11,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远离所述插槽11。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位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上方,且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弯曲设置,具体来说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弧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可以是斜线形等)。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还具有一第一弧形段321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321下方的第二弧形段322,所述第二弧形段322与所述第一弧形段321相连接。沿左右方向上,同一排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所述第一弧形段321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远离所述插槽11的一侧,同一排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所述第二弧形段322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靠近所述插槽11的一侧。如此,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交错设置,这样可以拉长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串音干扰。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弧形段321还具有一上端部3211,所述上端部3211向上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31相连接,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端部3211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所述顶端部221相平齐。所述第二弧形段322还设有一下端部3221,所述下端部3221用以向下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相连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下端部3221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所述底端部222的下方。如此,使得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由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弧形,如此可以延长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弧形长度,进而使得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弯曲角度更大,使得同一排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之间距离拉长,进一步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串音干扰。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为竖直设置,且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埋设于所述绝缘块6内。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长度长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长度,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宽度。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位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和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之间,且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是自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朝远离所述插槽11的一侧弯曲形成的。同一排所述端子的第二信号弯折部34较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靠近所述插槽11,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上方。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能够供所述焊料提供爬锡空间,进而避免所述焊料向上延伸到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形状或尺寸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形状或尺寸不相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上依次设有,一第一接地接触部41、一第一接地连接部42、一第二接地连接部43、一第一接地弯折部44和一第一接地焊接部45。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41用以与所述电子卡相接触,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45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至图8所示,沿前后方向上,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投影完全重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投影部分重叠)。具体而言,沿前后方向上看,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41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4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弯折部44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45的投影相重叠。如此,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就能够更好的遮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进而减小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形状或尺寸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形状或尺寸不相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上依次设有,一第二接地接触部51、一第三接地连接部52、一第四接地连接部53、一第二接地弯折部54和一第二接地焊接部55。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用以与所述电子卡相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55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至图8所示,沿前后方向上,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相互错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相互交错。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中同一排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具有相交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排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之间可以仅仅是错位设置而没有交点)。
如图1至图8所示,沿前后方向上,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投影完全重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投影部分重叠)。具体而言,沿前后方向上看,同一排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31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5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投影与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53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弯折部54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55的投影相重叠。如此,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就能够更好的遮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进而减小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9所示,为所述电连接器A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电连接器A不同之处在于,其余结构和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之间具有一桥接部8,所述桥接部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相连接,所述桥接部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相连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8位于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53之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8也可以位于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42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之间),且所述桥接部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53相连接。
如图10至图14所示,为所述电连接器A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电连接器A不同之处在于,其余结构和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所述第一排端子组a和所述第二排端子组b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组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多个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而未设有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排端子组a和所述第二排端子组b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组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多个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而未设有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且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
如图10至图14所示,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互为正对设置,具体来说,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31互为正对设置用以共同夹持所述电子卡。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正对设置。
如图10至图14所示,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互为正对设置,具体来说,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31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互为正对设置用以共同夹持所述电子卡。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正对设置,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25正对设置。
如图10至图14所示,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槽11左侧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与所述插槽11右侧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互为对称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A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相互错位,如此拉大了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之间的距离,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之间的串音干扰;而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之间,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投影部分重叠,如此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进一步能够遮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进一步能够遮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这样能够更好的屏蔽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之间的信号干扰,使得所述电连接器A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2)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相互交错,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靠近所述插槽11,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远离所述插槽11,如此,不仅拉大了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的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的第二信号端子3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相互交错还能够使得所述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产生的磁场相反,相反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进一步减小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
(3)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4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的投影相重叠;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5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投影与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53的投影相重叠;如此,沿前后方向上同一排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4的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42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43能够遮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同一排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52和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53能够遮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和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
(4)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逐渐远离所述插槽11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向下弯曲设置,由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先朝远离所述插槽11的一侧弯曲后朝靠近所述插槽11的一侧弯曲,故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弯曲设置相比较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也设置成倾斜而言避免了在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形成一个急剧的弯折角,从而避免了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在该急剧的弯折角处的产生应力集中,进而防止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与所述电子卡对接时在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处产生跪pin的情况发生。而且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和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均为竖直设置,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的宽度,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的宽度,如此由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弯曲设置,故会增加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和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长度,如此会增加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和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阻抗,故增加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和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宽度可以适当减小这两处的阻抗,使得整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阻抗一致和整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阻抗一致。
(5)沿左右方向上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弧形段321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远离所述插槽11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段322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靠近所述插槽11的一侧,如此不仅使得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23相错位,减小同一排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不需要将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增长设置,进而导致影响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在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处的阻抗的情况发生。
(6)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端部3211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所述顶端部221相平齐,所述下端部3221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的所述底端部222的下方,如此使得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由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为弧形,如此可以延长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弧形长度,进而使得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的弯曲角度更大,使得同一排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22之间距离拉长,进一步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串音干扰。
(7)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较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靠近所述插槽11,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上方,如此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平齐,如此会使得第二信号弯折部34及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弯曲平贴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进而导致涂布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35的所述焊料没有爬锡空间而直接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上,如此会影响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使用性能,而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上方,可以为所述焊料提供爬锡空间,进而避免所述焊料直接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33上。而且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较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靠近所述插槽11,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上方,如此使得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长度,当信号传过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34的时间会比信号传过第一信号弯折部24的时间长,如此可以将第一信号端子2和第二信号端子3传输的信号错开,进而减小同一排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S1和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S2之间串音干扰。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
多个端子呈两排且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端子分别设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邻设置,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同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互错位,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错位,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投影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信号连接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信号连接部,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交错,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应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应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四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逐渐远离所述插槽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向下弯曲设置,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和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均为竖直设置,且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为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弧形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下方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相连接,沿垂直于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具有一上端部,所述第二弧形段具有一下端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端部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上端相平齐,所述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焊接部和一第一信号弯折部,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焊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焊接部和一第二信号弯折部,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焊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较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靠近所述插槽,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弯折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具有一桥接部,所述桥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相连接,所述桥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连接。
9.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
多个端子呈两排且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两排所述端子分别设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及至少一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信号连接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三信号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下方的一第四信号连接部,同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互交错,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较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插槽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互为正对设置,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插槽另一侧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互为正对设置,且互为正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信号连接部相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逐渐远离所述插槽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为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三信号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弧形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下方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相连接,沿垂直于同一排端子的排列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排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同一排相邻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接地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下方的一第二接地连接部,沿同一排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的投影相重叠。
CN202122979805.3U 2021-11-30 2021-11-30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009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9805.3U CN217009771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9805.3U CN217009771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9771U true CN217009771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9805.3U Active CN217009771U (zh) 2021-11-30 2021-11-3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9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01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riad contact groups arranged in an alternating inverted sequence
US11545788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525347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US20090215309A1 (en) Direct attach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314869B (zh) 电连接器
US11621525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071386B (zh) 电连接器
CN112909659B (zh) 线束、连接物和连接器
KR20150031199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5266745U (zh) 连接器组件
CN11239795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2098503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6431882B1 (en) Connector with two rows of terminals having tail portions with similar impedance
CN217009771U (zh) 电连接器
CN216818845U (zh) 电连接器
CN217656092U (zh) 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211605587U (zh) 一种高速传输的网络接口连接器
CN110416829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223B (zh) 电连接器
CN112003054B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8U (zh) 电连接器
CN113410676B (zh) 电连接器
CN21867762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