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9662U -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9662U
CN217009662U CN202123013519.8U CN202123013519U CN217009662U CN 217009662 U CN217009662 U CN 217009662U CN 202123013519 U CN202123013519 U CN 202123013519U CN 217009662 U CN217009662 U CN 217009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box
plug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135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格
江后福
周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Xinoxyg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Xinoxyg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Xinoxyg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Xinoxyg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135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9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9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9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该电源插座包括盒体、电源插座、开关电源和第一微动开关,电源插座设置在盒体内,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触发件,壳体上设置有供第一插头插入的插孔,触发件与壳体滑动连接,且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开关电源设置在盒体内,第一微动开关设置在盒体内并位于触发件和开关电源之间,触发件设置成在第一插头插入插孔后向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以使开关电源接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联网盒,通过触发件和开关电源实现双重保护,当第一插头插入到插孔内,触发件触发第一微动开关使开关电源接通,以为物联网各元器件提供电压。

Description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背景技术
本件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插座是日常用到的电器产品,其与第一插头配合,为第一插头另一端的电器提供电力,作为电源使用。通常,第一插头上具有一个至多个不等的插脚,插座外壳上设有插孔,对应插孔的插座内部则装有电极,电极连接有引线,引线是直接与直交流电源如火线、零线连接的。插脚穿过插孔与电极连接,进而通过引线连接到交流电源上导通,则电器的相应线路通电使电器工作。
由于插脚只要与电极接触,从电源经插座、第一插头到电器之间的线路就开始通电。但在电器还没调试好或电压不稳定不适宜通电时,由于误操作等原因使第一插头碰到电极造成通电,就有可能烧坏电器或者线路。另外,当儿童将手指或导电丝线插入到插孔中会造成触电的安全问题,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源插座,包括:
盒体;
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触发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第一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所述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插孔内;
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并位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开关电源之间,所述触发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开关电源接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插座,在第一插头未插入插孔之前,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形成对插孔的遮挡,防止第一插头无意或误操作插入到插孔中通电,且第一微动开关处于常开状态,物联网整体处于短路状态,实现双重保护。当用力将第一插头插入到插孔内时,驱使触发件向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闭合后开关电源连通实现物联网盒的电路导通,开关电源对输入电压进行脉冲调制,从而实现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变换,以适配物联网各元器件的电压需求。第一微动开关位于电源插座的外部,可以进行及时更换,避免老化导致第一微动开关的灵敏度不足以响应第一插头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保护部和触发部,所述保护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触发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与所述保护部同步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部分所述保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内,部分所述触发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所述保护部与所述触发部连接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触发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与所述保护部同步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或,所述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道,所述保护部和所述触发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内,所述触发部连接在所述保护部靠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或,所述第三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触发部和所述壳体之间或所述保护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插座的凸台,所述凸台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凸台的上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的上方连接,所述中间部贴合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物联网板、控制板和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物联网板电连接,所述物联网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物联网板设置成通过所述天线将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信号发送至云端以远程监控所述第一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物联网设备,包括外接设备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物联网盒,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插接在所述电源插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盒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物联网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物联网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物联网盒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物联网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物联网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第一插头未插入电源插座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第一插头插入电源插座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物联网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物联网盒的连接框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外接设备;101、显示屏支架;102、第一插头;103、悬挂部;
200、物联网盒;201、盒体;2011、防水接头;2012、凸台;202、翻盖;2021、遮挡板;2022、锁定槽;203、盒盖;2031、凹槽结构;2032、安装槽;204、转轴;205、电磁锁;2051、锁体;2052、锁舌;206、电源插座;207、保护件;2071、保护部;2072、触发部;208、第一微动开关;209、散热孔;210、开关电源;211、物联网板;212、通信接口;213、卡箍;214、天线;215、UPS;216、检测板;217、霍尔传感器;218、固定件;2181、第一固定部;2182、第二固定部;2183、中间部;219、连接件;2191、悬挂孔;220、第二微动开关;
30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件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件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件段与另一区域、层或件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件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件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件”、“外件”、“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包括外接设备100和物联网盒200,通过物联网盒200能够实现外接设备100和客户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和控制。外接设备100可以是智能交通中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基于云端的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通过客户端APP(application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操作。外接设备100也可以是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空调,基于云端的学习平台,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操作,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外接设备100还可以是美容仪器,例如光子嫩肤仪器,仪器产生的强脉冲光直接照射皮肤表面并穿透至皮肤深层,选择性地作用于皮下色素或者血管,对皮肤进行改善。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接设备100为CC光光子嫩肤仪,客户在使用光子嫩肤仪器对皮肤进行改善时,每出光一次需要重新进行充电以便下一次出光,每一次充电由于CC光光子嫩肤仪作为负载,电流脉冲会发生变化,根据电流脉冲的变化可以统计出外接设备100的运行参数,通过物联网盒200可以将运行参数上传至云端进行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描述均是基于物联网盒呈装配完成状态,附图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仅为示意,并不作为对各部件相对位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接设备100包括第一插头102,第一插头102插接在物联网盒200上,通过外接设备100与物联网盒200之间连接实现对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并通过物联网盒200能够将监控结果发送至云端,客户可通过客户端APP查看并核对。物联网盒200的设置在外接设备100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检测和监控的功能,无需对外接设备100进行改动,降低了物联网化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外接设备100,为了便于客户查看对外接设备100的使用情况,在物联网盒200上设置有识别码,该识别码可以为二维码或编号,客户通过在客户端APP上扫描二维码或输入编号查看使用情况或通过物联网盒200实现远程控制,连接在物联网盒200上的外接设备100与该物联网盒200上的识别码捆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盒200还包括第二插头(图中未示出),第二插头用于与市电连接以获得电能,并通过开关电源210向外接设备100提供电能,该种设置方式则无需对外接设备100进行改动,降低了物联网化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物联网设备还包括显示屏300,CC光光子嫩肤仪上设置有显示屏支架101,显示屏300与物联网盒200通过通信接口212连接。显示屏300能够显示物联网盒200的识别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支架101可以为伸缩式支架,通过显示屏支架101的伸出或缩回能够实现显示屏300的安装和拆卸。显示屏支架101还可以包括多个弹性卡扣,通过弹性卡扣的形变将显示屏300安装到显示屏支架101上。识别码可以设置在物联网盒200上,也可以显示在显示屏300上,便于客户扫描或输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物联网盒200包括盒盖203、翻盖202和至少一个电磁锁205,翻盖202活动连接在盒盖203上并与盒盖203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外接设备100的第一插头102,至少一个电磁锁205连接在盒盖203上,翻盖202具有活动状态和锁定状态,在活动状态下,至少一个电磁锁205与翻盖202分离,在锁定状态下,至少一个电磁锁205与翻盖202限位配合以锁定翻盖202相对盒盖203的位置,进而将第一插头102锁在容纳腔内。通过电磁锁205锁定翻盖202相对盒盖203的相对位置,进而对第一插头102形成保护,避免人为非善意地将第一插头102拔掉,导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断连,提高设备和物联网设备连接时的可靠性。在锁定状态下,只有向电磁锁205发送打开信号时才能够操作翻盖202相对盒盖203运动以将第一插头102插接到电源插座206上或者将第一插头102从电源插座206上拔下,相比较于采用机械锁锁定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够避免误触导致盒盖203由锁定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锁定状态下,翻盖202与盒盖203的结合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以增加翻盖202与盒盖20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汽进入到容纳腔中造成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盒盖203向远离翻盖202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结构2031,在锁定状态下,第一插头102位于凹槽结构2031内,将盒盖203的部分设置为凹槽结构2031,为第一插头102提供了空间。凹槽结构2031包括三个槽壁和一个槽底,三个槽壁依次连接并分别与槽底连接。更进一步地,翻盖朝向盒盖的一侧也设置有凹槽结构,两个凹槽结构共同形成了容纳第一插头102的容纳腔。且在锁定状态下,翻盖202位于凹槽结构2031内,凹槽结构2031既为翻盖202和第一插头102提供了空间,也尽可能保证物联网盒200表面的完整性,也合理利用了盒盖203自身的空间,提高了对物联网盒200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2031包括槽壁和槽底,由于在锁定状态下,翻盖202与盒盖203的结合处位于容纳腔内,在槽壁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032,将至少一个电磁锁205连接在至少一个安装槽2032内。根据前文所述,电磁锁20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在锁定状态下,翻盖202与盒盖203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锁定点,电磁阀的数量在一定数量上与翻盖202锁定的可靠性呈正相关,但与装置的整体繁琐程度呈负相关,因此,需要将电磁锁205的数量设置在合理范围内,电磁锁205可以设置在翻盖202与盒盖203结合处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槽壁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032,该位置上设置有一个电磁锁205,一个电磁锁205连接在一个安装槽2032内,或者,在槽壁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032,该位置上设置有两个电磁锁205,两个电磁锁205连接在同一个安装槽2032内,或者,在槽壁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2032,该位置上设置有两个电磁锁205,每一个电磁锁205连接在一个安装槽2032内,或者,在槽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032,该位置上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一个电磁锁205,每一个电磁锁205连接在一个安装槽2032内。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仅作为对至少一个电磁锁205和至少一个安装槽2032的数量配合关系的举例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凹槽的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032,物联网盒200包括一个电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锁205可以是移动式,通过伸缩与翻盖202限位配合使其呈锁定状态,通过收回与翻盖202分离使其呈活动状态。电磁锁205也可以是转动式,通过转动至与翻盖202限位配合使其呈锁定状态,通过转动至与翻盖202分离使其呈活动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电磁锁205为转动式电磁锁205,翻盖202朝向电磁锁205的一侧对应设置有锁定槽2022,在锁定状态下,电磁锁205与锁定槽2022限位配合,电磁锁205包括锁体2051和锁舌2052,锁舌2052转动连接在锁体2051上,通过锁舌2052相对锁体2051的转动使翻盖202在锁定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翻盖202上延伸设置有遮挡板2021,在锁定状态下,遮挡板2021遮挡靠近电磁锁205一侧的翻盖202和盒盖203之间的缝隙,从而可阻碍偷盗者从缝隙处损坏锁舌2052或电磁锁205,避免人为非善意开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板2021还可以完全遮挡翻盖202和盒盖203之间的缝隙,对翻盖202与盒盖203之间的连接起到完全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连接可以是滑动连接,在盒盖203上设置有滑槽或导向凸起,在翻盖202上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凸起或与导向凸起的滑动配合的凹槽,通过滑槽和导向凸起的配合实现翻盖202和盒盖203之间的滑动连接。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在盒盖203上设置有转轴204或轴孔,在翻盖202上设置有与转轴204配合的轴孔或与所述轴孔配合的转轴204,或者,转轴204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在翻盖202和盒盖203上均设置有轴孔,通过轴孔与转轴204的转动配合实现翻盖202与盒盖203之间的转动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转轴204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在翻盖202和盒盖203上均设置有轴孔,通过轴孔与转轴204的转动配合实现翻盖202与盒盖203之间的转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盒200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在翻盖202和盒盖203上,且在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具有预设形变量。弹性件的设置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弹性件位于容纳腔内,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在翻盖202朝向盒盖203的一侧和盒盖203朝向翻盖202的一侧,通过预设形变量所形成的弹力能够在锁舌2052与翻盖202分离时驱使翻盖202打开,减少人为操作。第二种、弹性件位于容纳腔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在翻盖202远离盒盖203的一侧和盒盖203的外表面,通过预设形变量所形成的弹力能够在锁舌2052与翻盖202分离时需要向翻盖202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将翻盖202打开,进一步提高了物联网盒200与设备连接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盖203的边缘设置为弧形面,避免盒盖203的表面割伤或划伤身体表面,保证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物联网设备还包括物联网板211和检测板216,物联网板211与检测板216电连接,检测板216与电磁锁205电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客户端向物联网板211发送信号,授权物联网板211向检测板216发送信号实现远程控制电磁锁205,防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翻盖202被打开。物联网板211和检测板216均为PCB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分别具有物联网功能和检测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物联网盒200的翻盖202的锁定和解除锁定,可以在翻盖202或盒盖203上设置有驱动件,该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在翻盖202或盒盖203上,通过驱动件与检测板216和物联网板211之间的电连接,实现使用者通过操作客户端实现翻盖202的自动锁定和解除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10所示,物联网盒200还包括盒体201,盒盖203可拆卸连接在盒体201上并与盒体201形成用于安装电源插座206的安装空间,容纳腔为第一插头102的专用更换容纳腔,第一插头102连接的位置独立于盒体201内部,需要更换物联网盒200所连接的设备时,可以在不打开盒盖203的前提下完成第一插头102的连接,降低对盒体201内部结构的影响。电源插座206可以设置为至少部分露出容纳腔,也可以在槽底上开设有通孔,第一插头102能够通过通孔插接在电源插座206上。盒体201朝向盒盖2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微动开关220,第二微动开关220与检测板216串联电连接,通过第二微动开关220可以检测盒盖203与盒体201是否分离,避免被恶意拆卸。当盒盖203连接在盒体201上时,第二微动开关220处于受压闭合状态,当盒盖203与盒体201分离时,第二微动开关220处于断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10所示,物联网盒200还包括电源插座206、开关电源210和第一微动开关208,电源插座206设置在盒体201内,电源插座206包括壳体和触发件,壳体上设置有供第一插头102插入的插孔,触发件滑动连接在壳体内,且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开关电源210设置在盒体201内,第一微动开关208设置在盒体201内并位于触发件和开关电源210之间,触发件设置成在第一插头102插入插孔后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移动,以使开关电源210接通。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插孔之前,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形成对插孔的遮挡,防止第一插头102无意或误操作插入到插孔中通电,且第一微动开关208处于常开状态,物联网整体处于短路状态,实现双重保护。当用力将第一插头102插入到插孔内时,使触发件向开关电源的方向移动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08,第一微动开关208闭合后开关电源210连通实现物联网盒200的电路导通,开关电源210对输入电压进行脉冲调制,从而实现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变换,以适配物联网各元器件的电压需求。第一微动开关208位于电源插座206的外部,可以进行及时更换,避免老化导致第一微动开关208的灵敏度不足以响应第一插头102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和图10所示,第二微动开关220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当第二微动开关220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时,可以间隔设置在盒体201内,更进一步地,间隔均匀设置在盒体20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触发件包括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触发部2072连接在保护部2071靠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一侧,保护部2071的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触发部2072设置成在第一插头102插入插孔后与保护部2071同步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移动。保护部2071与触发部2072之间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保护部2071能够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插孔之前形成对插孔的遮挡,防止第一插头102无意或误操作插入到插孔中通电,且第一微动开关208处于常开状态,物联网整体处于短路状态,实现双重保护。当用力将第一插头102插入到插孔内时,第一插头102与保护部2071配合驱动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同步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运动,以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08使开关电源21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部2072和保护部2071为一体结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部分保护部2071设置在第一滑道内,部分触发部2072设置在第二滑道内,保护部2071与触发部2072连接于壳体外,触发部2072设置成在第一插头102插入与保护部2071同步向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运动,以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08使开关电源21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分别位于不同的滑道时,可以将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保护部2071朝向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通过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运动与斜面配合将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移通过斜面转化为触发部2072向靠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上的位移,实现第一微动开关208的触发,以使开关电源210连通。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分别位于不同的滑道时,也可以将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角,通过第一夹角将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转化为触发部2072向靠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均设置在第三滑道内,触发件设置成在第一插头102插入插孔后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移动,使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同步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运动,以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08使开关电源21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设置在同一滑道时,可以将第三滑动的延伸方向与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如图8和图9所示,保护部2071朝向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通过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运动与斜面配合将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移通过斜面转化为触发部2072向靠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上的位移,实现第一微动开关208的触发,以使开关电源210连通。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设置在同一滑道时,也可以将第三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角,通过第二夹角将第一插头102沿插孔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转化为触发部2072向靠近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文所述,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设置为一体结构时,弹性件可以设置在触发部2072和壳体之间或保护部2071和壳体之间,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电源插座206之前,至少部分保护部2071位于插孔内,随着第一插头102的插入,通过斜面或夹角的设置,使保护部2071从插孔中退出,实现第一插头102完全插入到电源插座206中,此时的弹性件因第一插头102的插入产生形变量。该形变量能够保证第一插头102从电源插座206上拔出后,保护部2071能够恢复至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形成对插孔的保护。当保护部2071和触发部2072设置为分体结构时,弹性件可以设置在触发部2072和壳体之间,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电源插座206之前,至少部分保护部2071位于插孔内,随着第一插头102的插入,通过斜面或夹角的设置,使保护部2071从插孔中退出,实现第一插头102完全插入到电源插座206中,此时的弹性件因第一插头102的插入产生形变量。该形变量能够保证第一插头102从电源插座206上拔出后,触发部2072向远离第一微动开关208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保护部2071恢复至至少部分位于插孔内,形成对插孔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动开关208和触发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为一对一,也可以为多对一或一对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电源插座206之前,弹性件具有预设形变量,预设形变量所形成的弹力能够在第一插头102插入时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使保护部2071从插孔中退出,进一步提高了物联网盒200与设备连接时的用电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物联网盒200还包括固定件218,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插座206的凸台2012,凸台2012和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固定件218包括第一固定部2181、中间部2183和第二固定部2182,第一固定部2181与中间部2183垂直连接,第二固定部2182与中间部2183垂直连接,第一固定部2181与第二固定部2182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且平行,固定件218大致呈“Z”字型,第一固定部2181与凸台2012的上方连接,第二固定部2182与壳体的上方连接,中间部2183贴合在壳体的侧面,固定件218与电源插座206之间存在两个接触面,通中固定件218压靠在凸台2012和壳体上防止壳体与盒体201脱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凸台20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实现不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实现不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所示,物联网盒200还包括天线214,天线214与物联网板211电连接,物联网板211与检测板216电连接,开关电源210与检测板216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208与检测板216电连接,当第一插头102插入到插孔后,第一微动开关208由断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开关电源210由断开状态切换至连通状态,检测板216接收到第一微动开关208和开关电源210的状态变化,将该状态的变化转化为可以传输的电信号并通过天线214将该电信号发送至云端,使用者可以通过户端远程监控第一插头102是否插入到插座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物联网盒200的电源插座206在第一插头102未插入之前不会因第一插头102无意或误操作插入到插孔中,可以在触发部2072与壳体之间、保护部2071与盒体201之间或第一微动开关208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电磁锁205,且电磁锁205与检测板216电连接,使用者可远程控制电磁锁205打开,使触发部2072、保护部2071或第一微动开关208失去电磁锁205的限制,以使电源插座206处于第一插头102可以插入插孔的状态,进一步提高插座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CC光光子嫩肤仪充电时的电流达15A,外接设备100的第一插头102为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250V/16A,电源插座206选用AC250V/16A与第一插头102适配。开关电源210的输入为AC100V-242V,输出DC(DirectCurrent直流电)12V,开关电源210为物联网盒200内的各部件提供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外接设备100的第一插头102与电源插座206分离后,物联网盒200仍需要继续处于通电状态,如图4、图5、图7至图10所示,在物联网盒200内设置有UPS215(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物联网盒200内的各部件与UPS215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UPS215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在盒体201内,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卡箍213,如图4、图5、图7至图10所示,卡箍213环绕在UPS215的周向上,卡箍213的两端通过螺钉连接在盒体20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10所示,显示屏300与物联网盒200通过通信接口212和通信线连接,显示屏300上显示识别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CC光光子嫩肤仪在每一次发出强脉冲光后和下一次发出强脉冲光之前,需要再次充电,每一次充电由于CC光光子嫩肤仪作为负载,电流脉冲会产生变化,根据电流脉冲的变化可以统计出出光次数,通过物联网盒200可以将出光次数上传至云端进行保存。如图4、图7和图10所示,物联网盒200内还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采用AC20A、DC5V的霍尔传感器217,霍尔传感器217与检测板216电连接,检测板216与霍尔传感器217共同构成了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外接设备100的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可以是外接设备100的运行时长、维修次数、故障次数或使用次数。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行参数为外接设备的使用次数,使用次数即CC光光子嫩肤仪的出光次数,市电通过第二插头、检测板216、霍尔传感器217、电源插座206与第一插头102连接以向CC光光子嫩肤仪供电,因此,位于电流流经途中的霍尔传感器217用于感应第一插头102与第二插头之间的电流脉冲,霍尔传感器217可以检测到电流脉冲的变化,每检测到一次充电电流脉冲,检测组件的检测板216用于根据电流脉冲确定使用次数,物联网板211用于将使用次数发送至云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出光次数计数的准确性,需要将不因充电导致的充电电流脉冲剔除掉。在CC光光子嫩肤仪上电后,进行第一次发出强脉冲光之前需要进行第一次的充电,进而存在一次充电电流脉冲,但该次脉冲不作为出光次数计数的依据,因此,在霍尔传感器217检测时,可通过限定充电电流脉冲的范围进行筛选,将霍尔传感器217检测的范围设定在1ms-1500s之间,而开机时的首次充电电流脉冲在3s-6s之间,不会被霍尔传感器217检测到作为出光次数的计数依据。霍尔传感器217每检测到出光次数变化时和出光完成时,将检测到的出光次数通过检测板216发送至物联网板211,物联网板211将出光次数发送至云端,可在客户端APP上进行查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霍尔传感器217检测的范围设定在100ms-1500s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霍尔传感器217进行出光次数检测之前,需要保证CC光光子嫩肤仪处于上电状态,可以通过检测电压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或电流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来确定CC光光子嫩肤仪是否上电。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电流大于等于0.5A作为确定CC光光子嫩肤仪处于上电状态的依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物联网盒200外接于外接设备100,物联网盒200可以匹配不同的外接设备100,扩大了物联网盒200的应用,且当物联网盒200出现损坏或故障时,可以直接将物联网盒200与外接设备100分离,单独对物联网盒200进行维修,外接设备100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外接设备100上设置有安装物联网盒200的结构。物联网盒200可以挂接在外接设备100的表面,可以在外接设备100上设置凹槽用于放置物联网盒200。在一个实施例,外接设备100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悬挂部1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外接设备100的表面设置有一个悬挂部103时,该悬挂部103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保证将物联网盒200悬挂至外接设备100上时不会发生转动倾斜。当外接设备100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悬挂部103时,两个或多个悬挂部103间隔设置,对应在物联网盒200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配合部。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悬挂部103间隔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接设备100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悬挂部103。悬挂部103可以呈钩状,在物联网盒200上设置有钩状的凹槽,通过凹槽与钩状的悬挂部103配合实现物联网盒200的固定。悬挂部103还可以设置为柱状,在物联网盒200上设置有与柱状的凹槽,通过凹槽与柱状的悬挂部103配合实现物联网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悬挂部103整体呈柱状。物联网盒200的盒体201向靠近盒盖203的方向凹陷形成沉台,沉台内开设有螺纹安装孔,物联网设备还包括连接件219,连接件219连接在沉台内并通过螺钉与螺纹安装孔的配合实现固定。每一悬挂部103上均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连接件219上还开设有两个悬挂孔2191,悬挂孔2191的直径由物联网盒200未悬挂的位置指向悬挂完成的位置逐渐增加,利用孔径的变化实现悬挂孔2191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防止连接件219与悬挂部103脱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19可以与盒体201采用相同材质,也可以与盒体201选用不同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219采用金属材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以增加物联网盒200与外接设备100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201、盒盖203和翻盖202采用塑料材质,便于加工,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源210、物联网板211、天线214、第一微动开关208、第二微动开关220和检测板216与盒体201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检修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201靠近开关电源210、电源插座206和UPS215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孔209,以加强空气流动,避免过热影响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至图10所示,盒体201上设置有防水接头2011,第二插头通过防水接头2011与第二插头、霍尔传感器217、开关电源210、物联网板211、第一微动开关208、第二微动开关220、电磁锁205等电连接,检测板216可以获取上述部件的状态变化和远程控制,UPS215与开关电源210电连接,显示屏300与物联网板211电连接。将第二插头插接到市电上,第一插头102插接到电源插座206上,插入时,第二插头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08闭合使开关电源210接通,市电能够向CC光光子嫩肤仪和物联网盒200供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
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和触发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第一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所述触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插孔内;
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并位于所述触发件和所述开关电源之间,所述触发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开关电源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保护部和触发部,所述保护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触发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与所述保护部同步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部分所述保护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内,部分所述触发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所述保护部与所述触发部连接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触发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孔后与所述保护部同步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或,所述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道,所述保护部和所述触发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内,所述触发部连接在所述保护部靠近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插孔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或,所述第三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触发部和所述壳体之间或所述保护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插座的凸台,所述凸台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中间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凸台的上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的上方连接,所述中间部贴合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盒还包括物联网板、控制板和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物联网板电连接,所述物联网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物联网板设置成通过所述天线将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信号发送至云端以远程监控所述第一插头。
10.一种物联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盒,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插接在所述电源插座上。
CN202123013519.8U 2021-12-03 2021-12-03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Active CN217009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3519.8U CN217009662U (zh) 2021-12-03 2021-12-03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3519.8U CN217009662U (zh) 2021-12-03 2021-12-03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9662U true CN21700966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13519.8U Active CN217009662U (zh) 2021-12-03 2021-12-03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9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4554B2 (ja) 電源分配ユニット
BR112020004755A2 (pt) cabo e adaptador de carregamento para carregar eletricamente uma fonte de energia armazenada em um dispositivo de fonte de alimentação
KR101843610B1 (ko) 커넥터 유지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충전 장치
JP2018508916A (ja) 電力スイッチをまたぐIoT通信
US9642222B2 (en) Light bulb adapter
US20150109721A1 (en) Cord-mounted remote control device
CN105406535A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
US20190280524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JP6898671B2 (ja) 農作業機用リモコン操作装置のホルダーシステム
CN217009662U (zh)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CN217009671U (zh) 物联网盒以及物联网设备
CN217009670U (zh) 物联网盒以及物联网设备
US6577501B2 (en) Removable power pack supply for computer cabinet
CN114447677A (zh) 物联网盒、物联网设备以及物联网设备运行参数的确定方法
KR101754880B1 (ko) 차량용 콘센트 어셈블리
JP3662062B2 (ja) 電気機器の電源装置
WO2018002577A1 (en) Heat alarm integrated into a mains power plug
CN209709300U (zh) 插座
CN106368519B (zh) 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CN214228633U (zh) 一种电源容纳装置
CN216592153U (zh) 一种电器盒组件及空调器
CN212209347U (zh) 取电器、开关控制电路
BR112020000537A2 (pt) equipamento elétrico e módulo funcional adicional associado
BR112020000530A2 (pt) equipamento elétrico e módulo funcional adicional associado
CN220594661U (zh) 充电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