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9002U -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9002U
CN217009002U CN202122779329.0U CN202122779329U CN217009002U CN 217009002 U CN217009002 U CN 217009002U CN 202122779329 U CN202122779329 U CN 202122779329U CN 217009002 U CN217009002 U CN 217009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knob
switch
pu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93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茜
郑耒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93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9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9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9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报警开关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开关元件、触发元件、拉绳以及复位元件。电路板位于壳体内并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信号生成电路适于生成报警信号。开关元件与电路板耦接,适于接通或断开信号生成电路。触发元件邻近开关元件,沿第一方向围绕壳体内的转轴转动以接触并闭合开关元件。拉绳的第一端与触发元件耦合,适于沿第一方向拉动触发元件。拉绳的第二端位于壳体外。复位元件邻近触发元件设置,并适于使触发元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脱离开关元件,从而断开开关元件。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与触发报警信号不同的方式来关断报警信号,便于由对报警信号有处理权限者来关断报警信号。

Description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是电气设备中常用的电气组件,其种类、结构繁多。报警开关是其中一种广泛应用的开关。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报警开关也有多种类型。例如,为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联络,在医院病房中通常会设置报警开关。已知一种报警开关安装到墙上,面板上设置有按钮。使用者需要通过按钮来触发报警信号。另外已知一种报警开关,设置有拉绳,使用者通过拉动拉绳来触发、关闭报警信号。以上方案存在使用者操作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报警开关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在第一方面中,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开关装置。该报警开关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开关元件、触发元件、拉绳以及复位元件。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路板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信号生成电路适于生成报警信号。开关元件与电路板耦接,适于接通或断开信号生成电路。触发元件,邻近开关元件设置,适于沿第一方向围绕壳体内的转轴转动从而接触开关元件,以使开关元件闭合。拉绳的第一端与触发元件耦合,并且适于沿第一方向拉动触发元件。拉绳的第二端位于壳体之外。复位元件,邻近触发元件设置,复位元件适于使触发元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脱离开关元件,从而断开开关元件。以此方式,通过采用与触发报警信号不同的方式来关断报警信号,有利于改善对报警处置的规范性。此外,该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较低的成本改善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包括主体部、突出部以及弹性部。主体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耦合于转轴。突出部远离转轴设置,与拉绳的第一端耦合。弹性部邻近突出部设置,适于在拉绳拉动突出部时,与壳体内的卡紧结构相互作用,以使得触发元件处于第一位置,从而保持闭合开关元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拉绳拉动突出部,使得主体部压紧开关元件的动触片,从而闭合开关。而且通过弹性部与壳体内的卡紧结构相互作用,能够使触发元件保持与开关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具有朝向转轴凸出的形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卡紧结构设置为具有朝向转轴凸出的形状,能够实现锁定触发元件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具有狭缝,并且弹性部的位于狭缝外侧的部分在与卡紧结构相互作用时发生弹性变形。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弹性部上设置狭缝,使得狭缝的外侧相邻部分在与卡紧结构相互作用时易于发生弹性变形以产生弹力,从而能够使弹性件保持与开关元件接触。并且,在没有拉动拉绳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触发元件与开关元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元件是旋钮,旋钮包括:外旋钮,从壳体的面板突出;以及内旋钮,设置于壳体内,适于与外旋钮一起旋转。内旋钮中设置有推动件,推动件适于在外旋钮被扭转时将触发元件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断开开关元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旋钮来来使触发元件复位,实现了以简单的结构断开开关元件,可操作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内设置有扭簧,扭簧适于在外旋钮被扭转后,将外旋钮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外旋钮内设置有扭簧,以使得在外旋钮旋转后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能够改善操作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侧面设置有纹理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圆柱形的侧面设置有纹理结构,能够加大手与旋钮的旋转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的侧面设置有孔,拉绳的第一端经孔与触发元件耦合。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拉绳的第一端经孔与触发元件耦合,使得拉绳与装饰面板保持一定距离,减少与装饰面板之间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旋钮设置于壳体内,适于与外旋钮一起旋转。内旋钮中设置有推动件,推动件适于在旋转时将触发元件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断开开关元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内旋钮中设置推动件来推动触发元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断开开关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装置还包括拉动件。拉动件,与拉绳的第二端耦合,拉动件具有适于容纳拉绳的中空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拉动件,有利于使用者对拉绳方便地操作。此外拉动件具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适于收纳拉绳,进而能够对位于开关元件与拉动件之间的拉绳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件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适于改变拉绳的延伸方向,以限制拉绳相对于拉动件移动。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槽,能够方便地对位于开关元件与拉动件之间的拉绳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件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周边处设置有线槽,适于拉绳经线槽收纳在拉动件的中空结构中。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形结构的周边处设置线槽,能够方便地将拉绳收纳到拉动件的中空结构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的内侧表面适于与外旋钮的外侧表面配合,以将拉动件放置在外旋钮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环形结构的内侧表面的尺寸与外旋钮的外侧表面的尺寸相适应,能够将拉动件套在外旋钮上,从而有利于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报警元件,适于在开关元件闭合时,发出光或声信号。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报警元件,有助于对报警信号进行处理的人士方便地发现报警源在何处。
在第二方面中,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报警系统。该开关报警系统包括:前述的报警开关装置、稳压电源以及监控装置。稳压电源适于为电路板供电;监控装置适于通过接收来自报警开关装置的报警信号而监控开关装置处的状况。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报警开关装置以及开关报警系统,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改善可操作性,提升用户体验。
提供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主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处于收纳状态的主视图;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处于收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1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的旋钮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之前的触发元件与开关元件的立体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之前的触发元件与开关元件的主视图;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元件的立体图;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触发元件与侧壁上的卡紧相结构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前视立体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主视图;
图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后视立体图;
图5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后视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之后的触发元件与开关元件的立体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之后的触发元件与开关元件的主视图;
图6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元件的立体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前视立体图;
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主视图;
图7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后视立体图;
图7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的后视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的旋钮座的立体图;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的旋钮座的主视图;
图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的旋钮座在旋钮被旋转后的立体图;
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的旋钮座在旋钮被旋转后的后视图;
图8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露出扭簧的旋钮座的立体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9B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被展开的状态下的报警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
如前面所提到的,已知某些现有的报警开关存在可操作性较差等缺陷。例如,前面所提到的设置有按钮的报警开关,由于面板所安装的位置,可能不方便某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操作。另外的设置拉绳的报警开关,其拉绳的长度是不可调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为使用者造成不便。例如,拉绳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能过短,也可能过长,却无法调节。可见,上述报警开关存在操作不便等缺陷。此外,期望在启动报警开关之后,由对报警有专门处理权限的人关闭报警装置。已知的报警开关并不具备此种功能。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方案,以便至少改进部分上述缺陷。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改进的报警开关装置。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开关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开关元件、触发元件、拉绳以及复位元件。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路板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信号生成电路适于生成报警信号。开关元件与电路板耦接,适于接通或断开信号生成电路。触发元件,邻近开关元件设置,适于沿第一方向围绕壳体内的转轴转动从而接触开关元件,以使开关元件闭合。拉绳的第一端与触发元件耦合,并且适于沿第一方向拉动触发元件。拉绳的第二端位于壳体之外。复位元件邻近触发元件设置,并且适于使触发元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而脱离开关元件,从而断开开关元件。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通过采用与触发报警信号不同的方式来关断报警信号,从而有利于由对报警信号有处理权限的专业人士来关断报警信号,改善对报警处置的规范性。此外,该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较低的成本改善可操作性。
下面将结合图1A至图9B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应当理解的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包括示例性结构、形状的报警开关装置为例来说明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然而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包括具有其他结构、形状的报警开关装置。
首先结合图1A至图1E以及图2来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图。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处于收纳状态的主视图。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处于收纳状态的侧视图。图1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旋钮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分解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1E和图2所示,报警开关装置100总体上主要包括壳体138、电路板136、开关元件130、触发元件124、拉绳110、复位元件(图中示出为旋钮,包括外旋钮102和内旋钮118)、旋钮座120、装饰面板104以及装饰边框106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38适于安装到墙上或其它物体中。壳体138包括装饰面板104、装饰边框106以及底壳137,其中底壳137可埋入墙体中。装饰面板104将电路板136、开关元件130、触发元件124等封闭在底壳137内。装饰边框106位于装饰面板104的四周。外旋钮102位于装饰面板104的中央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36位于壳体138内。电路板136包括信号生成电路(未示出),信号生成电路适于生成报警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信号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生成的电信号被传递到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外侧,例如,传递到与报警开关装置100相连的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可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向监控人员显示出报警信号来自何处,从而使得监控人员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30与电路板136耦合。在开关元件130闭合时,接通信号生成电路,而在开关元件130断开时,相应地断开信号生成电路。触发元件124邻近开关元件130设置,可在拉绳110的拉动下,围绕壳体138内的转轴(未示出)转动从而接触开关元件130,以使开关元件130闭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8内的转轴穿过电路板136并固定于壳体138的底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8内的转轴可直接固定于电路板136而不固定于壳体138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绳110的第一端与触发元件124耦合,以适于拉动触发元件124,以便经由开关元件130接通信号生成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拉绳110,触发元件124的主体可挤压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从而使得开关元件130闭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绳110的第二端位于壳体138之外,以便于操作者通过拉绳110来拉动触发元件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从壳体138的装饰面板104突出。外旋钮102在旋转时,使触发元件124沿与第一方向R1(图5A)相反的第二方向R2(图8A)转动而脱离开关元件130,由此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弹开,从而断开开关元件130。如图1E所示,通过旋转外旋钮102,外旋钮102所耦接的拉绳110以及拉绳110所耦接的拉动件112均能够发生相应的移位。
开关元件13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而是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以此方式,通过采用与触发报警信号不同的方式来关断报警信号,能够有利于由对报警信号有处理权限的专业人士来关断报警信号,从而提高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此外,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开关装置100还包括拉动件112。拉动件112与拉绳110的第二端耦合。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拉动件112,使操作者能够方便地操作拉绳110。
现在结合图3A和图3B进一步描述拉动件112。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112的示意图;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112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拉动件112上设置有定位槽202。定位槽202具有迂回结构,迂回结构适于改变拉绳110的延伸方向,以限制拉绳110相对于拉动件112移动。图3A中示出的定位槽202的数量为3个,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有其他数量的定位槽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件112具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适于容纳拉绳110。拉绳110的第二端可固定在中空结构内,并且拉绳110可在中空结构内缠绕拉绳110。可将未缠绕的部分通过定位槽202引出到拉动件112之外。拉绳110从中空结构引出时,先经定位槽202改变行进方向后再引出,从而能够在定位槽202处定位,不会滑动。由此限定了开关元件130与拉动件112之间的拉绳110的长度进行。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空结构与定位槽202相结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位于开关元件130与拉动件112之间的拉绳110的长度进行调节。例如,若希望可用的拉绳110长度较长,则可以尽量减少在拉动件112内缠绕的拉绳110的圈数。例如,将拉绳110从第一定位槽202引出拉动件112。若希望可用的拉绳110长度较短,则可以尽量增加在拉动件112内缠绕的拉绳110的圈数。例如,继续在拉动件112的中空结构内缠绕拉绳110,从下一个定位槽202、或者继续缠绕从再下一个定位槽202将拉绳110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件112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周边处设置有线槽111。拉绳110可以经线槽111收纳在拉动件112的中空结构中。结合图1A和图3A所示,拉动件112为圆环形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拉动件112还可以是其他环形结构,例如,方形环、三角形环、椭圆形环、以及其他多边形环,等等。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环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动件112还可以为中空的球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的内侧表面适于与外旋钮102的外侧表面配合,以将拉动件112放置在外旋钮102上。如图1B、1C所示,使环形结构的内侧表面的直径与外旋钮102的外侧表面的直径一致,从而能够将拉动件112放置在外旋钮102上,从而有利于在非使用状态下(例如,运输、未安装状态下)的收纳,实现节省空间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2进一步描述报警开关装置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36位于壳体138内,例如,固定到底壳137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36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以及报警元件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36可仅包括信号生成电路而不包括报警元件116。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电信号,可发送到例如监控室内的监控装置。报警元件116则可以在报警开关装置100内产生光、声的报警信号。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电信号与驱动报警元件116的信号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可以通过电路板136上不同的电路部分来驱动报警元件116,或者也可以不通过电路板136,直接将报警元件116经开关元件130耦接到稳压电源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30可耦接到电路板136上,例如固定到电路板13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30可以为双联开关,同时控制信号生成电路以及报警元件116的接通和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报警元件116设置电路板136上。报警元件116可以耦接到电路板13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元件116可直接耦接到电路板136上。触发元件124邻近开关元件130设置,适于围绕壳体138内的转轴转动从而接触开关元件130,以使开关元件130闭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元件116可以为LED或者蜂鸣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路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提到的方式,而是可以有各种变化。
现在结合图4A至图4D进一步描述触发元件124以及开关元件130的结构和操作原理。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110之前的触发元件124与开关元件130的立体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110之前的触发元件124与开关元件130的主视图。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元件130的立体图。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触发元件124与侧壁上的卡紧相结构互作用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触发元件124包括主体部125、突出部126以及弹性部139。主体部125的一端可旋转地耦合于壳体138内的转轴(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可直接设置于电路板13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可固定在底壳137的壁上。突出部126远离转轴设置,与拉绳110的第一端耦合。弹性部139邻近突出部126设置。在未通过拉绳110拉动弹性部139时,触发元件124不接触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动触片132处于弹开状态,由此开关元件130保持断开状态,如图4A-图4C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拉绳110拉动触发元件124,使得触发元件124的弹性部139与壳体138内的卡紧结构相互作用,能够使触发元件124可靠地保持与开关元件130接触。
再次参照图1A至图1E以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开关装置100还包括触发元件复位弹簧134。触发元件复位弹簧134与触发元件124耦接(图中未具体示出),可用于在通过扭转外旋钮102而推动触发元件124脱离开关元件130之后,在触发元件复位弹簧134作用下促使触发元件124复位。通过增加此复位弹簧可改善用户体验,即可以减小用户扭转外旋钮102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旋钮118可与外旋钮102接合到一起,例如卡接到一起,从而能够一起旋转。内旋钮118中可设置有推动件702,推动件702在旋转时可将触发元件124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断开开关元件130。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内旋钮118中设置推动件702来推动触发元件124,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断开开关元件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内可设置有扭簧122。扭簧122适于在外旋钮102被扭转后,将外旋钮102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扭簧122可以设置在内旋钮118与外旋钮102之间。扭簧122的一端可固定到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底壳上或者旋钮座120上,另一端可固定到内旋钮118或者外旋钮102。内旋钮118可固定到壳体138内的旋钮座12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外旋钮102内设置有扭簧122,以使得在外旋钮102旋转后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能够改善操作的便捷性。
装饰面板104用于封闭壳体138内的组件。装饰面板104上设置有孔,以供内旋钮118从中穿过从而与外旋钮102接合到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饰边框106设置在装饰面板104的四周。
在图2所示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分解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该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各个组件。该图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意味着其中各个组件严格按照所示的顺序和位置组装而成。
下面结合图5A至图5D进一步描述触发元件124在报警开关装置100内的运动状况。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前视立体图。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主视图。图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后视立体图。图5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后视图。
如图5A至图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124位于内旋钮118上的旋转槽602内,可在拉绳110的拉动下以第一方向R1沿着旋转槽602旋转。如图5A至图5D所示,触发元件124未接触到开关元件130(图5A至图5D中未示出),开关元件130仍然保持断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拉绳110拉动弹性部139时,弹性部139与壳体138内的卡紧结构141(见图4D)相互作用,以使得触发元件124处于第一位置,即与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接触的位置,使得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闭合,从而开关元件130接通信号生成电路。在电路板136中还设置有报警元件116的情况下,可同时接通报警元件116。在拉动拉绳110的过程中,触发元件124发生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结构141设置于壳体138的内壁上,具有朝向转轴凸出的形状。在转动过程中,弹性部139在接触到卡紧结构141时,可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4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结构141为设置在旋钮座120的内侧壁或者壳体138的侧壁上的突出结构。弹性部139发生弹性变形,得以从卡紧结构141上通过,进而与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接触并挤压动触片132,使开关元件130闭合。在此位置处,卡紧结构141仍然对弹性部139产生挤压左右,使其保持在该位置处,从而使得开关元件130保持在闭合状态,如图6A至6C所示。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110之后的触发元件124与开关元件130的立体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动拉绳110之后的触发元件124与开关元件130的主视图。图6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元件130的立体图。从图6A可以看出,触发元件124的主体部125以及弹性部139与开关元件130接触,通过挤压动触片132,使得开关元件130闭合。
下面结合图7A至图7D进一步描述触发元件124在报警开关装置100内的运动状况。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前视立体图;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主视图;图7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后视立体图;图7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钮座120的后视图。
如图7A至图7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元件124位于内旋钮118上的旋转槽602内,可在拉绳110的拉动下以第一方向R1沿着旋转槽602旋转。如图7A至图7B所示,触发元件124旋转到旋转槽602的右端,与开关元件130(图5A至图5D中未示出)的动触片132接触,将开关元件130闭合。此外,通过将图7C、图7D与图5C、图5D对比,可知触发元件124沿着旋转槽移动了更多距离。
再次参照图1A至图1D以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侧面设置有纹理结构108。在上述实施例中,圆柱形的侧面设置有纹理结构108,能够加大手与外旋钮102的旋转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的侧面设置有孔,拉绳110的第一端经孔与触发元件124耦合。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拉绳110的第一端经孔与触发元件124耦合,能够使得拉绳110与装饰面板104保持一定距离,减少与装饰面板104之间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旋钮118中的推动件702适于在旋转时将触发元件124推动至第二位置,即,使其越过卡紧结构141,远离开关元件130,从而断开开关元件130。。
下面结合图8A至图8D进一步描述在旋转外旋钮102后,触发元件124在壳体138内所处的位置。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118的旋钮座120的立体图。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118的旋钮座120的主视图。图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118的旋钮座120在旋钮被旋转后的立体图。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上内旋钮118的旋钮座120在旋钮被旋转后的后视图。图8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露出扭簧122的旋钮座120的立体图。
通过比较图8A、8B以及图8C和8D,可以看出通过旋转外旋钮102,触发元件124的在旋转槽内的位置向左移动了一定距离。在外旋钮102旋转过程中,带动内旋钮118一起旋转,内旋钮118的推动件702推动触发元件124,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越过卡紧结构141,与开关元件130脱离,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开关元件130处于断开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拉绳110拉动突出部126,使得主体部125压紧开关元件130的动触片132,从而闭合开关元件130。而且通过弹性部139与壳体138内的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能够使触发元件124保持与开关元件130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结构141设置于壳体138的内壁上,具有朝向转轴凸出的形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卡紧结构141设置为具有朝向转轴凸出的形状,能够实现锁定触发元件124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139具有狭缝140,狭缝140的相邻部分在与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时发生弹性变形。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弹性部139上设置狭缝140,使得狭缝140的相邻部分在与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时易于发生弹性变形以产生弹力,从而能够使弹性部139保持与开关元件130接触。此外,在没有拉动拉绳11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触发元件124与开关元件130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适于在旋转时使得触发元件124与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而处于第二位置,从而断开开关元件130。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外旋钮102与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来改变触发元件124的位置,从而断开开关元件130,实现由专业人士对报警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的内侧设置有柱状结构,适于拉绳110经线槽111而缠绕在柱状结构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的内侧设置柱状结构,能够使拉绳110方便地收纳在中空结构中,并且能够方便地对位于开关元件130与拉动件112之间的拉绳110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由两个同心的半环形结构卡接而成。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由两个同心的半环形结构卡接而构成环形结构,便于该拉动件112的制造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旋钮102与报警元件116例如LED相对应地设置,外旋钮102由透光材料制成,以适于显示LED在报警时所发出的光。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在外旋钮102上显示LED所发出的光,例如,发出闪烁的光。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拉绳110直接经装饰面板104的孔109与触发元件124耦合,而不是通过外旋钮102侧面上的孔与触发元件124耦合。
图9B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拉动件112被展开的状态下的报警开关装置100的示意图。拉动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如图9B所示的展开,从而便于缠绕拉绳110。
上述实施例中以特定的结构示出了报警开关装置100,但是报警开关装置1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触发元件124、外旋钮102、内旋钮118、旋钮座120、电路板136等的结构、相对位置关系都可以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复位元件以旋钮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复位元件并不限于采用旋钮,而是可以有其它多种变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元件可以是一拨动结构,拨动结构可以部分设置于壳体之外的面板上,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内。在开关元件130处于闭合的状态下,通过拨动该拨动结构,可以使触发元件124脱离开关元件130,从而断开开关元件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在报警开关装置100的装饰面板104上设置复位元件,而是将复位元件设置在报警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38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控制复位元件,进而实现开关元件130的断开。例如,可通过报警开关装置所连接的监控装置发出关断信号,报警开关装置中的电路接收到关断信号,输出驱动信号,以驱动复位元件。例如,驱动所连接的继电器和/或相关元件来产生机械动作,从而推动触发元件124,以脱离开关元件130,从而实现开关元件130的断开。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实现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报警系统。该开关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开关装置100、稳压电源以及监控装置。稳压电源适于为电路板136供电;监控装置适于通过接收来自报警开关装置100的报警信号而监控报警开关装置100处的状况。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动件112的中空结构,能够收纳拉绳110,并且能够调节拉绳110的长度。而且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将拉动件112放置到外旋钮102上,从而节省空间。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报警开关装置100结构上的改进和优化,以简单的结构、较低的成本改善了可操作性,并且改善了对报警进行处置的规范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非穷尽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虽然在本申请中权利要求书已针对特征的特定组合而制定,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还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明确或隐含或对其任何概括的任何新颖特征或特征的任何新颖的组合,不论它是否涉及目前所要求保护的任何权利要求中的相同方案。申请人据此告知,新的权利要求可以在本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或由其衍生的任何进一步的申请中被制定成这些特征和/或这些特征的组合。
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38);
电路板(136),位于所述壳体(138)内,所述电路板(136)包括信号生成电路,所述信号生成电路适于生成报警信号;以及
开关元件(130),与所述电路板(136)耦接,适于接通或断开所述信号生成电路;
触发元件(124),邻近所述开关元件(130)设置,所述触发元件(124)适于沿第一方向(R1)围绕所述壳体(138)内的转轴转动从而接触所述开关元件(130),以使所述开关元件(130)闭合;
拉绳(110),所述拉绳(110)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元件(124)耦合,并且适于沿所述第一方向(R1)拉动所述触发元件(124),所述拉绳(11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138)之外;以及
复位元件,邻近所述触发元件(124)设置,所述复位元件适于使所述触发元件(124)沿与所述第一方向(R1)相反的第二方向(R2)转动而脱离所述开关元件(130),从而断开所述开关元件(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124)包括:
主体部(125),所述主体部(125)的一端可旋转地耦合于所述转轴;
突出部(126),远离所述转轴设置,与所述拉绳(110)的第一端耦合;以及
弹性部(139),邻近所述突出部(126)设置,适于在所述拉绳(110)拉动所述突出部(126)时,与所述壳体(138)内的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以使得所述触发元件(124)处于第一位置,从而保持闭合所述开关元件(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结构(141)设置于所述壳体(138)的内壁上,具有朝向所述转轴凸出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139)具有狭缝(140),并且所述弹性部(139)的位于所述狭缝(140)外侧的部分在与所述卡紧结构(141)相互作用时发生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元件是旋钮,所述旋钮包括:外旋钮(102),从所述壳体(138)的面板突出;以及内旋钮(118),设置于所述壳体(138)内,适于与所述外旋钮(102)一起旋转,所述内旋钮(118)中设置有推动件(702),所述推动件(702)适于在所述外旋钮(102)被扭转时将所述触发元件(124)推动至第二位置,以断开所述开关元件(1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钮(102)内设置有扭簧(122),所述扭簧(122)适于在所述外旋钮(102)被扭转后,将所述外旋钮(102)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旋钮(102)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侧面设置有纹理结构(1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旋钮(102)的所述侧面设置有孔,所述拉绳(110)的所述第一端经所述孔与所述触发元件(124)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拉动件(112),与所述拉绳(110)的所述第二端耦合,所述拉动件(112)具有适于容纳所述拉绳(110)的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动件(112)上设置有定位槽(202),所述定位槽(202) 适于改变所述拉绳(110)的延伸方向,以限制所述拉绳(110)相对于所述拉动件(112)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动件(112)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周边处设置有线槽(111),适于所述拉绳(110)经所述线槽(111)收纳在所述拉动件(112)的所述中空结构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元件包括圆柱形外旋钮(102),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表面适于与所述外旋钮(102)的外侧表面配合,以将所述拉动件(112)放置在所述外旋钮(10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36)还包括:
报警元件(116),耦合至所述开关元件(130),并且适于在所述开关元件(130)闭合时,发出光或声信号。
14.一种报警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开关装置(100);
稳压电源,适于为所述电路板(136)供电;以及
监控装置,适于通过接收来自所述报警开关装置(100)的报警信号而监控所述开关装置(100)处的状况。
CN202122779329.0U 2021-11-12 2021-11-12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Active CN217009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9329.0U CN2170090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9329.0U CN2170090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9002U true CN21700900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2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9329.0U Active CN2170090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9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2424A (zh) * 2022-09-28 2022-11-04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一种小儿呼吸病治疗用呼吸面罩脱落报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2424A (zh) * 2022-09-28 2022-11-04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一种小儿呼吸病治疗用呼吸面罩脱落报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09002U (zh) 报警开关装置及报警开关系统
US5236371A (en) Wall-mount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US20110230802A1 (en) Massage device with magnetic field effect control capabilities
US20040032741A1 (en) Lamp reel
KR100325987B1 (ko) 휴대용전화기핸드세트구조
CN113143172B (zh) 一种可360度弯曲转向的医用内窥镜
CN213389378U (zh) 洗衣机
JPH1176147A (ja) 簡易型内視鏡装置
US20070183146A1 (en) Retractable, automatic, on/off flashlight system
US5070438A (en) Pen-size flashlight
CN213372144U (zh) 旋转式取样棒
JP2017162781A (ja) 電子機器
JPH10224715A (ja) 回転式コントロール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CN217213532U (zh) 一种机器运动控制手柄
CN213372143U (zh) 可发光旋转取样棒
JP3495480B2 (ja) 簡易型内視鏡装置
JP2012011865A (ja) 操作装置
CN217278979U (zh) 信号接收器和探测系统
KR100462568B1 (ko) 발광봉
JP3537499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KR200285078Y1 (ko) 발광봉
CN111839598B (zh) 照明式旋转取样棒
CN108990932B (zh) 电动渔线轮
KR970001351B1 (ko) 낚시용 리일의 베일아암 반전장치
JP4285591B2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