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8053U -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8053U
CN216998053U CN202220592522.5U CN202220592522U CN216998053U CN 216998053 U CN216998053 U CN 216998053U CN 202220592522 U CN202220592522 U CN 202220592522U CN 216998053 U CN216998053 U CN 216998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zone
sludge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925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贠丹丹
王陆军
卑丽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orlds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orlds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orlds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orlds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925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8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8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8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区、炭吸附区和沉淀区;反应区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区设置于反应区与炭吸附区之间,沉淀区包括缓冲区和污泥沉淀区,污泥沉淀区连接有磁泥回收设备;炭吸附区内设置有配水渠、进水主管、布水器气提中心管和炭反洗器;所述炭吸附区内投放有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为煤质颗粒碳,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炭吸附区还设置有气提吸炭输炭口,气提吸炭输炭口位于炭反洗器的上端,通过压缩空气将池体中运行饱和的炭提升输送至池体外,在池体外脱水收集后进行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进步,园区工业废水的产量日益增多,往往直接或者仅经过预处理后就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所以造成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的工业废水占比日益增加,导致污水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增加,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废水中可生化有机物比例更低,深度处理难用生化法再去处理难降解的COD。
为了进一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回用水的要求,深度处理工艺往往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进一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常用强氧化、絮凝沉淀、过滤等方案去除水中难降解污染物。活性炭由于其表面积大、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厂提标改造程等处理中,并提高污水厂污染物的耐冲击负荷,常用于应急高浓度的COD处理的保障环节。
磁混凝沉淀池由于其去除SS和TP等污染物,具有沉淀效率高,出水性能稳定,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优选用于污水提标改造工程中,但磁混凝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很低,仅仅通过去除悬浮物的同时将20%左右的有机物进行去除。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号为:CN20574062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净水系统,通过采用加炭加磁絮凝沉淀池,依靠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磁絮凝的高速沉淀技术有效结合,与单纯磁絮凝沉淀池净水系统相比,增加了粉末活性炭和污水的接触池,提高了污水处理过过程中对有机物、色度、浊度等的净化能力,典型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可以去除COD、BOD,增加去除色度、浊度等去除率。
但是,该系统使用粉末活性炭,增加了整体系统的悬浮物负荷,并且饱和的粉末活性炭直接随剩余污泥输送至后续污泥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净水系统内活性炭无法深度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区、炭吸附区和沉淀区;
所述反应区与进水管连通,反应区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
所述沉淀区设置于所述反应区与所述炭吸附区之间,所述沉淀区包括自上之下布置的缓冲区和污泥沉淀区,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区的输出端通过联接器连通,所述输入管的底部伸入至所述污泥沉淀区内,用于将反应区的污水均匀分散布入污泥沉淀区内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缓冲区与所述炭吸附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污泥沉淀区连接有磁泥回收设备;
所述炭吸附区内设置有配水渠、进水主管、气提中心管、布水器和炭反洗器;配水渠用于将污泥沉淀区处理的水输送至进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的底部连通布水器,进水主管的中心内部穿过气提中心管,所述炭反洗器与气提中心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炭吸附区内投放有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为煤质颗粒碳,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所述炭吸附区还设置有气提吸炭输炭口,所述气提吸炭输炭口位于所述炭反洗器的上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区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
所述第一反应池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反应池内投放有混凝剂;
所述第二反应池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增大悬浮物比重;
所述第三反应池与所述所述缓冲区连通,第三反应池内投加有絮凝剂;
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内分别设置搅拌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输入管,所述污泥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泥斗。
更进一步地,所述磁泥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泵和磁泥分离回收器;
所述污泥泵包括污泥循环泵和外送污泥泵,其中,所述污泥沉淀区的底部泥斗处的浓缩污泥通过污泥循环泵输送至第二反应池中;
所述外送污泥泵将污泥输送至磁泥分离回收器,将污泥中的磁粉分离并回收以供再次循环利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沉淀区内布置有斜管,所述斜管位于中心式刮泥机的上方,所述缓冲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渠。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主管连接布水器进行中心布水,所述气提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有气提升泵。
更进一步地,所述炭吸附区内设置有破拱器,所述破拱器位于所述布水器的下方。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压缩机、稳压储罐和冷干机,用于对炭反洗器及破拱器提供气源。
更进一步地,所述炭吸附区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炭反洗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池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炭水混合器和炭脱水器,所述炭水混合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炭吸附区连通,用于投放煤质颗粒碳,所述炭脱水器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提吸炭输炭口连通,用于对排出的颗粒物活性炭进行脱水后外再生。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1、反应区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悬浮物比重;沉淀区包括自上之下布置的缓冲区和污泥沉淀区,缓冲区内设置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区的输出端通过联接器连通,所述输入管的底部伸入至所述污泥沉淀区内,用于将反应区的污水均匀分散布入污泥沉淀区内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缓冲区与所述炭吸附区的输入端连通,污泥沉淀区连接有磁泥回收设备,用于将污泥中的磁粉分离并回收以供再次循环利用;
2、炭吸附区内设置有配水渠、进水主管、气提中心管、布水器和炭反洗器;配水渠用于将污泥沉淀区处理的水输送至进水主管,进水主管的底部连通布水器,进水主管的中心内部穿过气提中心管,炭反洗器与气提中心管的上端连通,炭吸附区内投放有颗粒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为煤质颗粒碳,依靠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污染物吸附能力,将COD、色度、浊度在此进一步去除,使出水达到了净化目的;
炭吸附区还设置有气提吸炭输炭口,气提吸炭输炭口位于炭反洗器的上端,通过压缩空气将池体中运行饱和的炭提升输送至池体外,在池体外脱水收集后进行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炭吸附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搅拌机;2-联接器;3-输入管;4-中心式刮泥机;5-泥斗;6-污泥循环泵;7-外送污泥泵;8-磁泥分离回收器;9-管道离心式泵;10-伸缩联接器;11-配水渠;12-布水器;14-炭反洗器;15-空气压缩机;16-稳压储罐;17-冷干机;18-破拱器;19-气提吸炭输炭口;20-汇总渠;21-排水管;22-进水管;23-反应区;24-炭吸附区;25-沉淀区;26-缓冲区;27-污泥沉淀区;28-第一反应池;29-第二反应池;30-第三反应池;31-斜管;32-集水渠;33-进水主管;34-气提中心管;35-提升泵;36-炭水混合器;37-炭脱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区23、炭吸附区24和沉淀区25;
反应区23与进水管22连通,反应区23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悬浮物比重;
沉淀区25设置于反应区23与炭吸附区24之间,沉淀区25包括自上之下布置的缓冲区26和污泥沉淀区27,缓冲区26内设置有输入管3,输入管(3)的一端与反应区(23)的输出端通过联接器(2)连通,输入管3的底部伸入至污泥沉淀区27内,用于将反应区23的污水均匀分散布入污泥沉淀区27内进行固液分离,缓冲区26与炭吸附区26的输入端连通,污泥沉淀区27连接有磁泥回收设备;
炭吸附区24内设置有配水渠11、进水主管33、气提中心管34、布水器12和炭反洗器14;配水渠11用于将污泥沉淀区27处理的水输送至进水主管33,进水主管的底部连通布水器12,进水主管33的中心内部穿过气提中心管34,炭反洗器14与气提中心管34的上端连通,炭吸附区24内投放有颗粒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为煤质颗粒碳,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炭吸附区24还设置有气提吸炭输炭口19,气提吸炭输炭口19位于炭反洗器14的上端。通过大气压空气将池体中运行饱和的炭提升输送至池体外,在池体外脱水收集后进行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
以下对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和图2,反应区23包括第一反应池28、第二反应池29和第三反应池30,第二反应池29设置在第一反应池28和第三反应池30之间;三个反应池相互连通,第一反应池28背离第二反应池29的一侧与进水管22连接;第三反应池30背离第二反应池29的一侧与缓冲区26连通。
具体地,污水自进水管22流入第一反应池28,第一反应池28、第二反应池29和第三反应池30串联,均为混合均质搅拌池;更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池28、第二反应池29和第三反应池30均布置有搅拌机1,搅拌机1用于对液体和固体混合均质的搅拌。当然,不同反应块的数量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较为优选地,搅拌机1功率为1.5kw。
反应区23分隔为不同的反应池,通过不同的反应池的作用,分级对污水进行清理,提高污水的清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反应池28内设置有混合药剂。
具体地,第一反应池28内设置有混合药剂,混合药剂包括混凝剂等其它化学试剂;其中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污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同时在其他化学试剂的作用下,第一反应池28发生化学反应,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转变为颗粒沉淀物;在搅拌机1的作用下上述悬浮物重新相互聚结后流入第二反应池29。较为优选地,混合药剂投加浓度为20ppm。
第一反应池28内设置混合药剂实现对污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及其他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而实现对污水污染物的重新集聚成密实絮体,实现污染物的初步清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反应池29内设置有磁粉。
具体地,第二反应池29内投加磁粉,搅拌机1搅拌使处于第二反应池29的污水形成以磁粉为凝结核的悬浮絮体后流入第三反应池30。较为优选地,磁粉比重大于4.8,粒径为100目,投加浓度为5g/L。
第二反应池29内设置磁粉,实现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凝结,形成比重大的密实絮体更容易沉积去除进而实现对污水的深度清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三反应池30内设置有絮凝药剂。
具体地,第三反应池30内投加絮凝药剂,通过吸附架桥、网捕等配合作用下降自第二反应池29流入的悬浮絮体团聚为更大、更密实的颗粒絮体。较为优选地,絮凝药剂投加浓度为1ppm。
第三反应池30内设置絮凝药剂,实现对悬浮絮体的团聚,进而实现对污水的再次清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沉淀区25包括上方的缓冲区26和位于下方的污泥沉淀区27;缓冲区26内设置有输入管3,输入管3的一端与反应区23的输出端通过联接器2连通,输入管3的底部伸入至所述污泥沉淀区27内,用于将反应区23的污水均匀分散布入污泥沉淀区27内进行固液分离。
具体地,污水经过输入管3后进入污泥沉淀区27快速沉淀,污泥浓缩,污泥沉淀区27设有中心式刮泥机4,用于将浓缩的污泥刮送至泥斗5。污泥在污泥沉淀区27内进行快速沉淀分离,微小絮体通过斜管31截留在污泥沉淀区27,回落在污泥沉淀区27的底部。清水通过缓冲区26内布置的集水渠32收集。较为优选地,中心式刮泥机4功率为0.75kw。
污水经过污泥沉淀区27的处理达到悬浮物、总磷、色度、浊度等污染物的去除,并且部分有机物在污泥沉淀区27被去除,降低了炭吸附区24的负荷,并有利于延缓活性炭的吸附饱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污泥沉淀区27设置有磁泥回收设备。
具体地,磁泥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泵、磁泥分离回收器8。污泥泵包括污泥循环泵6和外送污泥泵7,其中泥斗5处的浓缩污泥通过污泥循环泵6输送至第三反应池30中进行系统内循环,强化絮凝发应的效果;外送污泥泵7将污泥输送至磁泥分离回收器8,将污泥中的磁粉分离并回收至系统中再次循环利用。其中,污泥泵的密封水和磁泥分离回收器8的冲洗水均由管道离心式泵9将自来水或回用水输送至相应设备的用水点。较为优选地,污泥循环泵6流量为10m3/h,扬程为10m;外送污泥泵7,流量为10m3/h,扬程为10m;管道离心式泵9流量为10m3/h,扬程为30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三反应池30与输入管3之间通过联接器2连接。
具体地,输入管3采用圆喇叭口管进行布水,污水缓慢流入污泥沉淀区27的底部,水流向朝下以带给絮体颗粒向下的惯性力,使絮体颗粒更容易沉降,且不会对污泥沉淀区27的污泥层造成冲击。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污泥沉淀区27内布置有斜管31,斜管31位于中心式刮泥机4的上方,缓冲区26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渠9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炭吸附区24与沉淀区25通过伸缩联接器10接。
伸缩联接器10实现了炭吸附区24与沉淀池区25的连接和贯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布水器12配置为控制水流自布水器12向进水主管33的方向流动。
具体地,经过前工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炭吸附区24的布水器12内,通过配水渠11均匀进入炭吸附区24底部的布水器12,布水器12采用星形中心放射形支管布水,保证炭吸附区24底部布水均匀;且采用水流向上流的形式,同时炭层采用向下移动的形式,保证布水均匀的同时增大了炭吸附区24的悬浮物吸附能力。当然,布水器12采用其他的形式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布水器12设置于炭吸附区24的底部,实现了均匀布水和提高了吸附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炭吸附区24采用颗粒活性炭,2-6mm粒径规格,碘吸附值为800,吸附负荷比例为10:1。颗粒活性炭表面积和污染物吸附能力大,可提高对有机物、色度、浊度的清理效果,进一步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为了保证炭吸附区24的正常运行,对颗粒活性炭采用炭反洗器14进行清洗。其中依靠压缩空气的气提作用,将炭吸附区24底部的颗粒活性炭通过气提中心管34及气提升泵35提到炭反洗器14的作用部位。炭反洗器14内,在压缩空气和清水的联合扰动下,将颗粒活性炭上附着的悬浮物和脱附的污染物清洗,并将干净的颗粒活性炭从炭反洗器14跌落至炭滤层内,整体炭层从上向下移动,既达到向上流的清水的二次清洗,又避免了炭层因长时间固定产生的板结,实现了系统吸附运行时同时进行炭的反洗。较为优选地,炭反洗器14及破拱器18的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15、稳压储罐16和冷干机17系统提供。较为优选地,压缩空气的气量为1m3/min,额定压力为8bar。
炭反洗器14实现了对颗粒活性炭的清洁,实现了颗粒活性炭自清洁。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炭吸附区24包括排水管21,排水管21的一端与炭反洗器1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反应池28连接。
炭反洗器14内的清洗污水通过排水管21出口排出,排放至前段第一反应池28内,进行混凝沉淀处理。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炭吸附区24内设置有破拱器18,破拱器18位于布水器12的下方。
因为颗粒活性炭密度小质量轻,为了保证在炭反洗器14反洗过程中炭滤层能有效的向下移动循环反洗,在炭吸附区24底部引入压缩空气,并设置破拱器18,避免活性炭在循环过程中堵塞板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炭吸附区24内设置的气提吸炭输炭口19,通过压缩空气将炭吸附区24内运行饱和的活性炭提升输送至炭吸附区24外,在炭吸附区24外收集后进行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炭水混合器36和炭脱水器37,炭水混合器36通过管道与炭吸附区24连通,用于投放煤质颗粒碳,炭脱水器37通过管道与气提吸炭输炭口19连通,用于对排出的颗粒物活性炭进行脱水后外再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污水经过吸附过滤后的水进入汇总渠20后排出。
污水自汇总渠20排出,便于再利用。出水目标水质SS≤10mg/L,TP≤0.1mg/L,COD≤30mg/L,整体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该颗粒碳磁混凝沉淀池一体化装置,主要分为反应区、沉淀区、炭吸附区,以上三部分构成。污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反应区,反应区分为3格依次串联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均为混合均质搅拌池,其中均布置了搅拌机,进行液体固体混合均质搅拌。
在第一反应池中投加混合药剂,通过混凝剂的作用,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同时,在第一反应池发生化学反应将溶解性磷酸盐转变为颗粒沉淀物,在混合搅拌的作用下各类悬浮物重新相互聚结后进入到第二反应池,然后在第二反应池内投加磁粉,磁粉比重大于4.8,粒径为100目,投加浓度为5g/L,混合搅拌均质使其形成以磁粉为凝结核的悬浮絮体后进入到第三反应池,通过投加絮凝药剂,投加浓度为1ppm,通过吸附架桥、网捕等作用将悬浮絮体团聚成更大颗粒,更密实絮体,然后随着水流向进入缓冲区,缓冲区内含联接器、输入管,联接器连接第三反应池和污泥沉淀区,污水经过缓冲进入到沉淀区进行快速沉淀,污泥浓缩。
污泥沉淀区设置中心式刮泥机,刮泥机的功率为0.75kw,用于将浓缩的污泥刮送至泥斗处,输入管采用圆喇叭口管进行布水,水流缓慢流入到沉淀区的底部,进水流向朝下以带给絮体颗粒向下的惯性力,使絮体颗粒更容易沉降,并不会对底部泥层造成冲击。污泥在污泥沉淀区内进行快速沉淀分离,微小絮体通过斜管截留在其中,最终回落到池体,清水通过集水渠最终收集,达到了悬浮物、总磷、色度、浊度等污染物的去除,并且部分COD在此进行首次去除,去除效率达到20%,炭吸附区降低了有机物负荷,并有利于延缓活性炭的吸附饱和。
为强化絮凝反应效果,污泥沉淀区的泥斗处的浓缩污泥将通过循环污泥泵输送至第三反应池中,外送污泥泵将污泥输送到磁泥分离回收系统中,将污泥中的磁粉分离并回收至系统中再次循环利用,回收效率达到99.7%。其中,污泥泵的密封水和磁泥系统的冲洗水均由管道离心式泵。将自来水或回用水分别泵入到相应设备用水点处。
炭吸附区与污泥沉淀区,通过伸缩联接器进行联接,清水直接进入到炭吸附区的布水器中,通过配水均匀进入碳吸附区底部布水器中,布水器采用星形中心放射形支管布水,保证炭层底部布水均匀。采用向上流的形式,不但保证布水更均匀,还增大了吸附池的悬浮物纳污能力,延长反洗间隔时间。炭吸附池中采用颗粒活性炭,活性炭选用煤质颗粒活性炭,2-6mm粒径规格,碘吸附值为800,吸附负荷比例为10:1。依靠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污染物吸附能力,将COD、色度、浊度在此进一步去除,使出水达到了净化目的。
为保证炭吸附池的正常运行,对活性炭采用炭反洗气进行间歇气提清洗,反洗周期为4-6h/d。依靠压缩空气的气提作用,将底部的炭通过压缩气管提到顶端炭反洗器作用部位,在压缩空气和清水的联合扰动下,将活性炭炭粒上附着的悬浮物和脱附的污染物同时清洗出来,将干净的活性炭从炭反洗器路径内跌落至炭滤层中去,达到向上流的清水的二次清洗,清洗污水通过反洗排水出口排出,排放到前端磁混凝沉淀池的前段反应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反洗水量不超过3%,最终通过排放剩余污泥达到污染物去除目的,排放时间间歇6h运行。
其中,炭反洗器气提气源的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和冷干机、稳压储罐系统提供。压缩空气的气量为1m3/min,额定压力为8bar,活性炭密度小质轻,选择的粒径较大,为保证在反洗过程中炭滤层能有效的向下移动循环反洗,在底部导炭斗周围路径中引入压缩空气,并设置气破拱装置,避免活性炭在循环过程中堵塞板结,在反洗时周期性气体破拱。
此外,炭吸附单元还设置气提吸炭输炭口19,通过压缩空气将池体中运行饱和的炭提升输送至池体外,在池体外脱水收集后进行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再生周期时间为6个月,最终污水经过吸附过滤后的水总汇入出水口。最终在工程深度处理过程中,出水目标水质SS≤10mg/L,TP≤0.1mg/L,COD≤30mg/L,整体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
1、通过采用后置活性炭吸附单元,活性炭采用煤质颗粒炭,避免了活性炭在磁沉淀系统中的混合,并且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可将其吸出输送至系统外进行再生,到达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去除有机物的负荷高,并且耐冲击负荷,是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理COD超标问题的优选方案;
3、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总磷、COD、色度、浊度等污染物,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区(23)、炭吸附区(24)和沉淀区(25);
所述反应区(23)与进水管(22)连通,反应区(23)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
所述沉淀区(25)设置于所述反应区(23)与所述炭吸附区(24)之间,所述沉淀区(25)包括自上之下布置的缓冲区(26)和污泥沉淀区(27),所述缓冲区(26)内设置有输入管(3),所述输入管(3)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区(23)的输出端通过联接器(2)连通,所述输入管(3)的底部伸入至所述污泥沉淀区(27)内,用于将反应区(23)的污水均匀分散布入污泥沉淀区(27)内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缓冲区(26)与所述炭吸附区(2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污泥沉淀区(27)连接有磁泥回收设备;
所述炭吸附区(24)内设置有配水渠(11)、进水主管(33)、气提中心管(34)、布水器(12)和炭反洗器(14);配水渠(11)用于将污泥沉淀区(27)处理的水输送至进水主管(33),所述进水主管的底部连通布水器(12),进水主管(33)的中心内部穿过气提中心管(34),所述炭反洗器(14)与气提中心管(34)的上端连通,所述炭吸附区(24)内投放有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为煤质颗粒碳,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所述炭吸附区(24)还设置有气提吸炭输炭口(19),所述气提吸炭输炭口(19)位于所述炭反洗器(14)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23)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28)、第二反应池(29)和第三反应池(30);
所述第一反应池(28)与所述进水管(22)连通,所述第一反应池(28)内投放有混凝剂;
所述第二反应池(29)内投放有磁粉,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增大悬浮物比重;
所述第三反应池(30)与所述缓冲区(26)连通,第三反应池(30)内投加有絮凝剂;
所述第一反应池(28)、第二反应池(29)和第三反应池(30)内分别设置搅拌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淀区(27)的底部设置泥斗(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泥回收设备包括污泥泵和磁泥分离回收器(8);
所述污泥泵包括污泥循环泵(6)和外送污泥泵(7),其中,所述污泥沉淀区(27)的底部泥斗(5)处的浓缩污泥通过污泥循环泵(6)输送至第二反应池(29)中;
所述外送污泥泵(7)将污泥输送至磁泥分离回收器(8),将污泥中的磁粉分离并回收以供再次循环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淀区(27)内布置有斜管(31),所述斜管(31)位于中心式刮泥机(4)的上方,所述缓冲区(26)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渠(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33)连接布水器(12)进行中心布水,所述气提中心管内的下端连接有气提升泵(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吸附区(24)内设置有破拱器(18),所述破拱器(18)位于所述布水器(12)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压缩机(15)、稳压储罐(16)和冷干机(17),用于对炭反洗器(14)及破拱器(18)提供气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吸附区(24)设置有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的一端与所述炭反洗器(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池(2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炭水混合器(36)和炭脱水器(37),所述炭水混合器(36)通过管道与所述炭吸附区(24)连通,用于投放煤质颗粒碳,所述炭脱水器(37)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提吸炭输炭口(19)连通,用于对排出的颗粒物活性炭进行脱水后外再生。
CN202220592522.5U 2022-03-17 2022-03-17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Active CN216998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2522.5U CN21699805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2522.5U CN21699805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8053U true CN216998053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92522.5U Active CN216998053U (zh) 2022-03-17 2022-03-17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8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8528A (zh) 一种磁加载沉淀与曝气生物滤池复合污水处理系统
CN108178383B (zh) 一种含泥沙污水的净化处理装置
CN107055871B (zh) 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截留过滤气水反冲洗一体化高效滤池
CN212141751U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悬浮物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CN103274544A (zh) 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6127066U (zh) 一种磁加载沉淀与曝气生物滤池复合污水处理系统
CN210945141U (zh) 一种井下多效高密度澄清设备
CN114560592A (zh)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KR101976216B1 (ko) 물 정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00914A (zh) 泥渣循环絮凝-膜过滤反应器
CN210481066U (zh) 一种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高效沉淀装置
CN216998053U (zh) 颗粒炭磁混凝沉淀池
CN106587441A (zh) 一种钢铁企业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CN201292297Y (zh) 一体化净水器
CN108640334B (zh) 含油污水三段高效复合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1154935Y (zh)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
CN208200649U (zh) 高效磁力浮选净化器
CN207645963U (zh) 一种改进后的高效沉淀池与砂滤池的集成装置
CN202881027U (zh) 一种稀土萃取废水有机磷去除装置
CN212334942U (zh) 一种闭式石化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0342684B (zh) 一种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高效沉淀装置与工艺
CN210176661U (zh) 一种生活饮用水净化装置
CN113443758A (zh) 垃圾渗滤液全量化预处理装置、处理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KR100955913B1 (ko) 물리화학적 수질정화장치
CN206476836U (zh) 一种钢铁企业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