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7713U -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7713U
CN216977713U CN202122931831.9U CN202122931831U CN216977713U CN 216977713 U CN216977713 U CN 216977713U CN 202122931831 U CN202122931831 U CN 202122931831U CN 216977713 U CN216977713 U CN 216977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fixedly connected
pipe wall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318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能
彭望
吴惑
孔祥凤
胡旗显
向前勇
倪乾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ijiang Bowe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ijiang Bowe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ijiang Bowe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ijiang Bowe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318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7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7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7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涉及干熄炉管壁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往复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本实用新型有益增效:设置有升降组件,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设置有旋转组件,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固定组件,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设置有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连接杆、滑杆和缓冲弹簧,通过两个缓冲弹簧起到缓冲防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炉管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进行正常使用时需要定期对干熄炉进行维护,排焦炉口则是重点关注点之一,其中需要对排焦炉口的管壁厚度进行定期测量。
现有技术较为死板,现有的管壁厚度测量装置较为死板,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人工一手进行百分表的扶持,一手进行缓慢对管壁进行固定,一方面操作起来较慢,一方面无法满足不同高度的管壁测量需求,对于较高处还需要人工进行爬上去检测,既会占用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也会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且无法满足检测时的角度调整,使得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往复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与一个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且位于另一个限位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另一个限位块且与往复丝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内部安装有等距分布配合使用的缓冲块,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安装有配合固定夹转动使用的旋转组件,所述固定夹的顶部安装有百分表,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缓冲块使用的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箱。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和推板,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推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所述固定夹的内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靠近第一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二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板远离第二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三齿条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靠近第三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第三齿条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与第四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的顶部均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有相同结构的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顶部均安装有延伸至U型槽内部的缓冲块。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贯穿与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安装两个对称分布且配合滑杆使用的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远离固定箱的一侧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安装有摇把,所述摇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第一支撑柱内部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步进电机和第三转动杆,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且位于蜗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侧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开设有配合步进电机使用的散热缝。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箱的两侧均安装有照明灯,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管壁使用的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蓄电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杆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板,所述蓄电箱的顶部安装有操作终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滑杆使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固定箱使用的第一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蓄电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蓄电箱、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照明灯、百分表、步进电机、电动伸缩杆和检测仪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有升降组件,在进行使用,打开控制面板,通过万向轮移动至所需进行管壁检测点,根据使用所需对固定夹进行高度调整,通过打开防尘罩,手动转动摇把,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带动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固定箱往复上下运动,带动固定夹上下往复运动,直至固定夹移动至最佳高度,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
2、设置有旋转组件,根据使用时所需,对固定夹进行角度调整,通过步进电机运转,带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带动固定夹转动,直至对U型槽的开口朝向调整至最佳角度,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
3、设置有固定组件,完成上述高度与角度调整后,将U型槽插入管壁,通过缓冲垫落在管壁外侧,提高了其防滑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运转,带动了推板向顶部运动,带动了第四转动杆与第五转动杆均向上方运动,根据管壁内部残留残渣厚度不同,四个检测仪接触内壁也会对应偏差,当第一齿条顶部的检测仪先接触管壁不再发生向上运动时,此时在第一转动齿轮的继续转动下,会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条继续向上方运动,带动推板向上方随之转动,直至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顶部的检测仪均对管壁进行固定,另一侧两个检测仪也是如此,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
4、设置有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连接杆、滑杆和缓冲弹簧,通过四个检测仪对四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通过百分表进行分别显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进行及时记录,通过太阳能电板对户外作业中的太阳光能资源进行回收,储存至蓄电箱内部,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自给自足,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在滑块上下运动时通过连接杆、滑杆配合第二支撑柱起到限位稳定作用,通过两个缓冲弹簧起到缓冲防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柱;3、升降组件;4、蓄电箱;5、控制面板;6、操作终端;7、固定杆;8、太阳能电板;9、固定箱;10、万向轮;11、照明灯;12、固定夹;13、U型槽;14、百分表;15、固定组件;16、旋转组件;17、限位块;18、往复丝杆;19、滑块;20、第一转动杆;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防尘罩;24、摇把;25、第二转动杆;26、步进电机;27、第三转动杆;28、蜗杆;29、蜗轮;30、散热缝;31、电动伸缩杆;32、推板;33、安装板;34、第四转动杆;35、第五转动杆;36、第一滑板;37、第二滑板;38、第一齿条;39、第二齿条;40、第一转动齿轮;41、第三滑板;42、第四滑板;43、第三齿条;44、第四齿条;45、第二转动齿轮;46、检测仪;47、缓冲块;48、第一限位槽;49、缓冲垫;50、连接杆;51、第二支撑柱;52、滑杆;53、第二限位槽;54、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限位块17和往复丝杆18,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7,两个限位块17之间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8,往复丝杆18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9,往复丝杆18的一端与一个限位块17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另一个限位块1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1,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锥齿轮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2,第一锥齿轮21与第二锥齿轮22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21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0,第一转动杆20的顶部贯穿另一个限位块17且与往复丝杆18固定连接,滑块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9,带动第二转动杆2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0转动,带动往复丝杆18转动,带动滑块19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固定箱9往复上下运动,带动固定夹12上下往复运动,直至固定夹12移动至最佳高度,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固定箱9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夹12,固定夹12的内部开设有U型槽13,配合进行使用,U型槽13的内部安装有等距分布配合使用的缓冲块47,固定箱9的内部安装有配合固定夹12转动使用的旋转组件16,固定夹12的顶部安装有百分表14,进行数据记录,固定夹12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缓冲块47使用的固定组件15,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箱4,实现了蓄电储存。
进一步的,固定组件15包括电动伸缩杆31和推板32,固定夹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31,电动伸缩杆31的输出端安装有推板32,推板3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34,推板3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35,固定夹12的内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3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36,第一滑板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8,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一齿条3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37,第二滑板37靠近第一齿条3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9,第二齿条39与第一齿条38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40,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一齿条38啮合连接,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二齿条39啮合连接,第四转动杆34远离推板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40转动连接,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滑板42,第四滑板42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43,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三齿条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41,第三滑板41靠近第三齿条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44,第四齿条44与第三齿条4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齿轮45,第二转动齿轮45与第三齿条43啮合连接,第二转动齿轮45与第四齿条44啮合连接,第五转动杆35远离推板32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齿轮45转动连接,第一齿条38、第二齿条39、第三齿条43和第四齿条44的顶部均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有相同结构的检测仪46,检测仪46的顶部均安装有延伸至U型槽13内部的缓冲块47,将U型槽13插入管壁,通过缓冲垫49落在管壁外侧,提高了其防滑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31运转,带动了推板32向顶部运动,带动了第四转动杆34与第五转动杆35均向上方运动,根据管壁内部残留残渣厚度不同,四个检测仪46接触内壁也会对应偏差,当第一齿条38顶部的检测仪46先接触管壁不再发生向上运动时,此时在第一转动齿轮40的继续转动下,会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条39继续向上方运动,带动推板32向上方随之转动,直至第一齿条38与第二齿条39顶部的检测仪46均对管壁进行固定,另一侧两个检测仪46也是如此,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通过检测仪46进行正常检测操作。
进一步的,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1,第二支撑柱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2,滑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连接杆50远离滑杆52的一端贯穿与滑块19相连接,第二支撑柱51的内部安装两个对称分布且配合滑杆52使用的缓冲弹簧54,在滑块19上下运动时通过连接杆50、滑杆52配合第二支撑柱51起到限位稳定作用,通过两个缓冲弹簧54起到缓冲防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3远离固定箱9的一侧安装有防尘罩23,防尘罩23的内部安装有摇把24,摇把2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5,第二转动杆25延伸至第一支撑柱2内部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22固定连接,通过安装有防尘罩23提高了使用时的防护防尘效果。
进一步的,旋转组件16包括步进电机26和第三转动杆27,固定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26,步进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8,固定箱9的内部且位于蜗杆2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7,第三转动杆27的外侧安装有蜗轮29,蜗轮29与蜗杆28啮合连接,固定箱9的底部开设有配合步进电机26使用的散热缝30,根据使用时所需,对固定夹12进行角度调整,通过步进电机26运转,带动蜗杆28转动,带动蜗轮29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27转动,带动固定夹12转动,直至对U型槽13的开口朝向调整至最佳角度,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散热缝30进行散热处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10,通过万向轮10移动至所需进行管壁检测点,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箱9的两侧均安装有照明灯11,固定夹12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管壁使用的缓冲垫49,提高了其防滑效果,通过照明灯11进行辅助照明。
进一步的,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蓄电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底座1的顶部固定杆7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板8,蓄电箱4的顶部安装有操作终端6,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6进行及时记录,通过太阳能电板8对户外作业中的太阳光能资源进行回收,储存至蓄电箱4内部,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自给自足,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柱51靠近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滑杆52使用的第二限位槽53,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固定箱9使用的第一限位槽48,实现了限位滑动,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效果。
进一步的,蓄电箱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5,蓄电箱4、操作终端6、太阳能电板8、照明灯11、百分表14、步进电机26、电动伸缩杆31和检测仪46均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实现了整体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进行使用,打开控制面板5,通过万向轮10移动至所需进行管壁检测点,根据使用所需对固定夹12进行高度调整,通过打开防尘罩23,手动转动摇把24,带动第二转动杆2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20转动,带动往复丝杆18转动,带动滑块19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固定箱9往复上下运动,带动固定夹12上下往复运动,直至固定夹12移动至最佳高度,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根据使用时所需,对固定夹12进行角度调整,通过步进电机26运转,带动蜗杆28转动,带动蜗轮29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27转动,带动固定夹12转动,直至对U型槽13的开口朝向调整至最佳角度,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完成上述高度与角度调整后,将U型槽13插入管壁,通过缓冲垫49落在管壁外侧,提高了其防滑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31运转,带动了推板32向顶部运动,带动了第四转动杆34与第五转动杆35均向上方运动,根据管壁内部残留残渣厚度不同,四个检测仪46接触内壁也会对应偏差,当第一齿条38顶部的检测仪46先接触管壁不再发生向上运动时,此时在第一转动齿轮40的继续转动下,会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条39继续向上方运动,带动推板32向上方随之转动,直至第一齿条38与第二齿条39顶部的检测仪46均对管壁进行固定,另一侧两个检测仪46也是如此,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通过四个检测仪46对四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通过百分表14进行分别显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6进行及时记录,通过太阳能电板8对户外作业中的太阳光能资源进行回收,储存至蓄电箱4内部,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自给自足,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在滑块19上下运动时通过连接杆50、滑杆52配合第二支撑柱51起到限位稳定作用,通过两个缓冲弹簧54起到缓冲防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限位块(17)和往复丝杆(18),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7),两个所述限位块(17)之间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8),所述往复丝杆(18)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9),所述往复丝杆(18)的一端与一个限位块(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另一个限位块(1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1),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锥齿轮(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1)与第二锥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1)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0),所述第一转动杆(20)的顶部贯穿另一个限位块(17)且与往复丝杆(18)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夹(12),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开设有U型槽(13),所述U型槽(13)的内部安装有等距分布配合使用的缓冲块(47),所述固定箱(9)的内部安装有配合固定夹(12)转动使用的旋转组件(16),所述固定夹(12)的顶部安装有百分表(14),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缓冲块(47)使用的固定组件(15),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5)包括电动伸缩杆(31)和推板(32),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31),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输出端安装有推板(32),所述推板(3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34),所述推板(3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35),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3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36),所述第一滑板(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8),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一齿条(3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37),所述第二滑板(37)靠近第一齿条(3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9),所述第二齿条(39)与第一齿条(38)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40),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一齿条(38)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二齿条(39)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34)远离推板(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40)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滑板(42),所述第四滑板(42)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43),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三齿条(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41),所述第三滑板(41)靠近第三齿条(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44),所述第四齿条(44)与第三齿条(4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齿轮(45),所述第二转动齿轮(45)与第三齿条(4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45)与第四齿条(44)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杆(35)远离推板(32)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齿轮(4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38)、第二齿条(39)、第三齿条(43)和第四齿条(44)的顶部均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有相同结构的检测仪(46),所述检测仪(46)的顶部均安装有延伸至U型槽(13)内部的缓冲块(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1),所述第二支撑柱(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2),所述滑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所述连接杆(50)远离滑杆(52)的一端贯穿与滑块(19)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51)的内部安装两个对称分布且配合滑杆(52)使用的缓冲弹簧(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远离固定箱(9)的一侧安装有防尘罩(23),所述防尘罩(23)的内部安装有摇把(24),所述摇把(2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5),所述第二转动杆(25)延伸至第一支撑柱(2)内部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2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16)包括步进电机(26)和第三转动杆(27),所述固定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26),所述步进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8),所述固定箱(9)的内部且位于蜗杆(2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7),所述第三转动杆(27)的外侧安装有蜗轮(29),所述蜗轮(29)与蜗杆(28)啮合连接,所述固定箱(9)的底部开设有配合步进电机(26)使用的散热缝(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10),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箱(9)的两侧均安装有照明灯(11),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管壁使用的缓冲垫(4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蓄电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杆(7)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板(8),所述蓄电箱(4)的顶部安装有操作终端(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51)靠近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滑杆(52)使用的第二限位槽(53),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固定箱(9)使用的第一限位槽(4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箱(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5),所述蓄电箱(4)、操作终端(6)、太阳能电板(8)、照明灯(11)、百分表(14)、步进电机(26)、电动伸缩杆(31)和检测仪(46)均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
CN202122931831.9U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Active CN216977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1831.9U CN216977713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1831.9U CN216977713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7713U true CN216977713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31831.9U Active CN216977713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77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907A (zh) * 2022-09-22 2022-11-2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信号系统用的预防性智能安全维护预警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0907A (zh) * 2022-09-22 2022-11-2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信号系统用的预防性智能安全维护预警装置
CN115370907B (zh) * 2022-09-22 2024-04-1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信号系统用的预防性智能安全维护预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77713U (zh)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CN209876757U (zh) 一种城市照明路灯用防护机构
CN210536570U (zh) 一种蒙古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用可调节角度的光伏板
CN114370802A (zh)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27235A (zh) 一种新型led交通信号灯
CN217602974U (zh) 一种干熄焦环境除尘风机用振动检测装置
CN21669334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太阳能路灯
CN10905023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支架
CN212871880U (zh) 一种生产低碳锰硅合金电炉用多点式电动取样装置
CN210035886U (zh) 一种厨房热水器安装用调节装置
CN21164188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新能源充电桩
CN113871144A (zh) 一种高压电力变压器用绝缘固线机构
CN209299194U (zh) 一种地面光伏设备
CN215666884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千斤顶丝杆
CN209130723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发电的新型地埋灯
CN214591283U (zh) 一种太阳能照明绿色建筑
CN211780635U (zh) 一种用于道路亮化用的照明装置
CN218441604U (zh) 一种带有户外支架的led显示屏
CN215809401U (zh) 一种抗压防风光伏支架
CN21171642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太阳能路灯装置
CN215676799U (zh) 一种建筑地基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装置
CN216201707U (zh) 车道信息采集用户外升降机柜
CN217521244U (zh) 一种金属电能计量箱进线防雨盖
CN214535947U (zh) 一种太阳能led灯
CN218103017U (zh) 一种可进行旋转跟踪光伏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