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6946U - 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6946U
CN216976946U CN202122956572.5U CN202122956572U CN216976946U CN 216976946 U CN216976946 U CN 216976946U CN 202122956572 U CN202122956572 U CN 202122956572U CN 216976946 U CN216976946 U CN 216976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65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洋
罗荣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65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6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6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6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旨在解决现有新风空调新风质量不佳、能耗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水换热循环回路,室内机的壳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表冷器,且形成有与全热交换器相连通且呈独立设置的新风腔、送风腔、回风腔和排风腔,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腔内,表冷器设置在水换热循环回路上且位于送风腔内;室外机内设置有冷媒换热循环回路,冷媒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构件和第二换热器,冷媒换热循环回路和水换热循环回路通过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能够具备更高的换热效率且能耗更低。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扬沙、雾霾等恶劣天气,良好的空气环境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人体、空间、空调之间的内循环,而无法补充室外新鲜空气,长期使用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因此,新风空调则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空调器,新风空调能够通过不断使新风进入室内而使室内空气品质更好。然而,现有的新风空调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新风质量不佳、能耗高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新风空调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新风空调新风质量不佳、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之间的水换热循环回路,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表冷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壳体中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所述表冷器,所述室内壳体中形成有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连通且呈独立设置的新风腔、送风腔、回风腔和排风腔,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内,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媒换热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构件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和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壳体中还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连,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室内壳体相连,以使所述新风腔、所述送风腔、所述回风腔和所述排风腔能够形成独立的腔体。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腔和所述送风腔之间的隔板上。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腔的新风口处。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处。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且所述表冷器位于所述送风机和所述送风腔的送风口之间。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构件为初效过滤器;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为HEPA高效过滤器。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位于所述室外机内。
在上述新风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换热风机和挡板,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附近,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风机之间。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之间的水换热循环回路,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表冷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壳体中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所述表冷器,所述室内壳体中形成有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连通且呈独立设置的新风腔、送风腔、回风腔和排风腔,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内,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媒换热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构件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和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的送风质量,将所述表冷器设置在所述送风腔内以使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的换热效率提高,进而有效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的换热效率,降低所述新风空调的能耗。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全热交换器的设置能够有效利用回收排气中残留的热量而对新风进行预热或者预冷,有效降低所述新风空调的系统负荷,进而有效降低所述新风空调的能耗。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阀的设置既能够在室外空气质量不佳时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回风腔和所述送风腔以有效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还使所述室内机能够采用吊顶式设计,进而有效减小所述新风空调的室内占用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能够有效隔离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风机以避免所述换热风机对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室内机;11、室内壳体;111、新风腔;112、送风腔;113、回风腔;114、排风腔;115、隔板;12、全热交换器;13、表冷器;14、第一过滤构件;15、第二过滤构件;16、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送风机;20、排风机;
2、室外机;21、室外壳体;211、挡板;22、冷媒换热循环回路;221、压缩机;222、四通阀;223、第一换热器;224、节流构件;225、第二换热器;226、循环水泵;227、换热风机;2271、电机;2272、轴流风扇;
3、水换热循环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新风空调的具体应用场所作任何限制,其可以是家用新风空调,也可以是商用新风空调,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这种具体应用场所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货源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相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和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1、室外机2以及设置在室内机1和室外机2之间的水换热循环回路3,水换热循环回路3上设置有表冷器13,室内机1包括室内壳体11以及设置在室内壳体11中的全热交换器12、过滤组件和表冷器13,室内壳体11中形成有与全热交换器12相连通且呈独立设置的新风腔111、送风腔112、回风腔113和排风腔114,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新风腔111内,表冷器13设置于送风腔112内。室外机2包括室外壳体21以及设置在室外壳体21中的冷媒换热循环回路22,冷媒换热循环回路22上设置有压缩机221、四通阀222、第一换热器223、节流构件224和第二换热器225,冷媒换热循环回路22和水换热循环回路3通过第二换热器225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室内机1和室外机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例如,室外机2还可以不包括室外壳体21,冷媒换热循环回路22直接暴露在外;又例如,室外机2中还可以包括经济器等其他构件,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节流构件224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其可以是电子膨胀阀,也可以是毛细管,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换热情况自行设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不对全热交换器12和表冷器13的具体类型和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全热交换器12可以是轮转式全热交换器,也可以是板翅式全热交换器;表冷器13既可以是盘管表冷器,也可以是翅片表冷器,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第一换热器223和第二换热器225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223优选为风冷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25优选为板式换热器,以有效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的换热效率。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腔111内能够在新风经过全热交换器12进入送风腔112之前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能够有效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污染全热交换器12,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保证所述新风空调的送风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所述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构件14和第二过滤构件15,第一过滤构件14和第二过滤构件15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新风腔111内,其中,第一过滤构件14为初效过滤器,第二过滤构件15为HEPA高效过滤器;当然,所述过滤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过滤构件等其他过滤构件,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此外,第一过滤构件14并不限于初效过滤器,第二过滤构件15也不限于HEPA高效过滤器,其还可以是杀菌过滤器或紫外过滤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新风过滤情况自行设定。
具体地,室内壳体11中还设置有四个隔板115,四个隔板115的一端与全热交换器12相连,并且其另一端与室内壳体11相连,以使新风腔111、送风腔112、回风腔113和排风腔114能够形成独立的腔体。当然,隔板115的数量并不是限制性的,只要能够隔出新风腔111、送风腔112、回风腔113和排风腔114四个独立腔体即可。进一步地,室内机1还包括第一风阀16、第二风阀17和第三风阀18,第一风阀16设置于排风腔114和送风腔112之间的隔板115上,第二风阀17设置于新风腔111的新风口处,第三风阀18设置于排风腔114的排风口处。第三风阀18的设置能够使回风腔113和送风腔112选择性地连通,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或者用户不想引入室外新风时,关闭第二风阀17和第三风阀18,开启第一风阀16,使回风腔113和送风腔112连通,以进行室内空气的自循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第一风阀16、第二风阀17和第三风阀18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第一风阀16、第二风阀17和第三风阀18可以是对开式密闭多叶调节阀,也可以是插板阀,还可以是蝶阀,且第一风阀16、第二风阀17和第三风阀18可以采用同一种风阀,也可以采用不同风阀,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送风情况自行设定。
进一步地,室内机1还包括送风机19和排风机20,送风机19设置于送风腔112内,且表冷器13位于送风机19和送风腔112的送风口之间,以进一步增强表冷器13的换热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所述新风空调的能耗;排风机20位于回风腔113的回风口处,以快速排出室内循环的风。
进一步优选地,水换热循环回路3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226,循环水泵226位于室外机2内,以有效降低室内机1的噪音,还能够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当然,循环水泵226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是限制性的,其还可以位于室内机1内,甚至可以单独设置在室内机1和室外机2的外部,只要循环水泵226能够促进水换热循环回路3中的水进行循环换热即可,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定。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室外机2还包括换热风机227和挡板211,换热风机227包括电机2271和轴流风扇2272,换热风机227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23附近,挡板211设置于压缩机221和换热风机227之间,以有效隔离压缩机221和换热风机227,进而有效避免换热风机227影响压缩机221工作。
基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新风空调的结构,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所述新风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室外机2内的压缩机2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四通阀222,通过四通阀222的支路Ⅰ-Ⅳ(附图2所示)进入第一换热器223中,从第一换热器223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构件224的节流降压作用进入第二换热器225中,吸收水换热循环回路3的循环水的热量后,以低压制冷剂气体的形式经四通阀222的支路Ⅱ-Ⅲ(附图2所示)回到四通阀222中,最后被压缩机221吸入开始下一循环。室内机1内,室外新风从所述新风口进入新风腔111内,经过第一过滤构件14和第二过滤构件15的过滤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器12中,室内空气被排风机20吸入回风腔113内再进入全热交换器12中,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在全热交换器12内进行全热交换后,室外新风的热量被吸收、温度降低,之后再进入送风腔112通过表冷器13冷却后进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吸收热量后进入排风腔114内被排至室外,此时,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8、送风机19和排风机2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风阀16处于关闭状态;室外空气质量不良或用户不想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8和排风机20关闭,第一风阀16和送风机19开启,以使回风腔113和送风腔112相连通,进而使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循环。
在制冷循环模式下,经过第二换热器225的循环冷水被循环水泵226通过水换热循环回路3送至表冷器13内,室外新风被表冷器13中的循环冷水冷却降温后再被送风机19送入室内,而从表冷器13出来的循环温水则被循环水泵226再次吸入第二换热器225内,从而实现制冷循环。
当所述新风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形下,室外机2内的压缩机2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四通阀222,通过四通阀222的支路Ⅰ-Ⅱ(附图2所示)进入第二换热器225中,以加热水换热循环回路3中的循环水,从第二换热器225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构件224的节流降压作用进入第一换热器223中,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后,以低压制冷剂气体的形式经四通阀222的支路Ⅳ-Ⅲ(附图2所示)回到四通阀222中,最后被压缩机221吸入开始下一循环。室内机1内,室外新风从所述新风口进入新风腔111内,经过第一过滤构件14和第二过滤构件15的过滤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器12中,室内空气被排风机20吸入回风腔113后再进入全热交换器12内,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在全热交换器12内进行全热交换后,室外新风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之后再进入送风腔112通过表冷器13加热后进入室内,而室内空气被吸收热量后进入排风腔114内被排至室外,此时,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8、送风机19和排风机2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风阀16处于关闭状态;室外空气质量不良或用户不想引入室外新风时,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8和排风机20关闭,第一风阀16和送风机19开启,以使回风腔113和送风腔112相连通,进而使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循环。
在制热循环模式下,经过第二换热器225的循环热水被循环水泵226通过水换热循环回路3送至表冷器13内,室外新风被表冷器13中的循环热水加热升温后再被送风机19送入室内,而从表冷器13出来的循环凉水则被循环水泵226再次吸入第二换热器225内,从而实现制热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新风空调的具体使用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之间的水换热循环回路,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表冷器,
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壳体中的全热交换器、过滤组件和所述表冷器,所述室内壳体中形成有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连通且呈独立设置的新风腔、送风腔、回风腔和排风腔,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内,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
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媒换热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节流构件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循环回路和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壳体中还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连,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室内壳体相连,以使所述新风腔、所述送风腔、所述回风腔和所述排风腔能够形成独立的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腔和所述送风腔之间的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腔的新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三风阀,所述第三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且所述表冷器位于所述送风机和所述送风腔的送风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构件和第二过滤构件,所述第一过滤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构件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构件为初效过滤器;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过滤构件为HEPA高效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换热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位于所述室外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换热风机和挡板,
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附近,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风机之间。
CN202122956572.5U 2021-11-29 2021-11-29 新风空调 Active CN216976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6572.5U CN2169769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6572.5U CN2169769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6946U true CN216976946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6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6572.5U Active CN216976946U (zh) 2021-11-29 2021-11-29 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6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7493A (zh)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KR20230053495A (ko) 열회수 환기유닛과 히트펌프가 일체식으로 내장된 바닥상치형 패키지 공조장치
CN211650477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79740A (zh) 一种温湿分控空调外机
CN216976946U (zh) 新风空调
CN208059170U (zh) 制冷制热系统及其末端装置
KR100929875B1 (ko) 소음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공기 조화기
CN215832055U (zh)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CN211903077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03078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03075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03076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641662U (zh) 高效冰源热泵机组
CN109724286B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213362683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5823257A (zh) 一种高效冰源热泵机组
KR100539744B1 (ko) 빌딩용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에어컨
CN218209931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KR20040091200A (ko) 가정용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에어컨
CN210688590U (zh) 一种新风机
CN219120665U (zh) 一种热回收型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CN217235874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5929935U (zh) 一种设有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