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0622U -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0622U
CN216960622U CN202220129634.7U CN202220129634U CN216960622U CN 216960622 U CN216960622 U CN 216960622U CN 202220129634 U CN202220129634 U CN 202220129634U CN 216960622 U CN216960622 U CN 216960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liquid metal
channe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96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96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0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0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0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该散热装置包括:导热件;冷却件,导热件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冷却件之间,冷却件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分别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散热组件用于降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利用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一些元件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热量,热量的产生会导致元件的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元件以及元件所在的设备的工作性能,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元件进行冷却,而目前采用的冷却方案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冷却方案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本公开。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包括:
导热件;
冷却件,所述导热件夹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冷却件之间,所述冷却件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分别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降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计算设备,包括:
主板;
上述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且所述发热元件为所述主板。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计算设备。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传导至冷却件处的热量可以被冷却件内的液态金属流道中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经由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传递至散热组件,带有热量的液态金属与散热组件进行热交换,之后,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被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这样,传递至冷却件处的热量能够被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或传导,因此,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中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热量的元件可以称为发热元件,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具体可以为车辆的车载计算设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设备,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均以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计算设备也可以称为车载计算平台,车载计算平台具体可以为车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由于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发热元件以及车载计算设备的工作性能,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目前常用的冷却方案有:通过液冷组件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风扇散热端,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散发到周边环境中。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冷却方案时,液冷组件使用的往往是热导率较低的液冷工质,因此,上述冷却方案效率较低,而车载计算设备常常需要应用于高性能、高功耗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下算力较高,发热元件的温升现象尤其明显,对散热的需求更为显著,上述冷却方案难以满足该需求。
示例性系统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散热装置包括:
导热件;
冷却件13,导热件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冷却件13之间,冷却件13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散热组件15,散热组件15分别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散热组件15用于降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
可选地,发热元件可以为主板100,主板100可以包括芯片,芯片在工作状态下可以产生热量。
可选地,导热件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件具体可以为硅胶、导热硅脂或导热凝胶等。
可选地,冷却件13可以为板状结构,这时,冷却件13也可以称为冷板,在发热元件为主板100的情况下,主板100与冷板可以层叠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在冷却件13内设置的液态金属流道中流动的液态金属可以为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镓、镓铟、镓铟锡或镓铟锡锌等。为了避免冷却件13被液态金属腐蚀,冷却件13可以采用铜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组件15可以通过第一管路17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并通过第二管路19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这样,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可以经第二管路19流入散热组件15,在经散热组件15降低温度后,液态金属可以经第一管路17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为了避免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9被液态金属腐蚀,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9均可以采用铜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发热元件处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13,传导至冷却件13处的热量可以被冷却件13内的液态金属流道中具有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经由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传递至散热组件15,带有热量的液态金属与散热组件15进行热交换,之后,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被输送至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这样,传导至冷却件13处的热量能够被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或传导,因此,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从而提升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在发热元件所在的设备为车载计算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组件15包括:
泵151,泵151的出液口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
储液器153,储液器153的出液口与泵151的入液口连通;
第一换热器155,第一换热器155对应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储液器153的入液口连通,第二换热通道内输送为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液态金属降低温度的冷却介质。
可选地,泵151可以为电磁泵,当然,泵151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需保证泵151能够驱动液态金属在液态金属流道内流动即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泵151的类型不做限定。
可选地,储液器153可以为箱体结构,这时,储液器153也可以称为储液箱,储液箱可以用于储存液态金属。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155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当然,第一换热器155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只需保证能够实现第一换热通道内输送的液态金属与第二换热通道内输送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即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第一换热器155的类型不做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泵151的出液口可以通过第一管路17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可以通过第二管路19与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以便形成液态金属循环路径,液态金属循环路径具体为:液态金属流道→第二管路19→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一换热通道→储液器153→泵151→第一管路17→液态金属流道,由于第二换热通道内输送为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液态金属降低温度的冷却介质,通过液态金属在液态金属循环路径的循环流动,传导至冷却件13处的热量能够被源源不断地吸收和/或传导,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元件的冷却,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5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件13包括:
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131和第二板面133,第一板面131与一个发热元件相对,第二板面133与另一个发热元件相对,并且,与第一板面131相对的发热元件与第一板面131之间夹设有M个导热件,与第二板面133相对的发热元件与第二板面133之间夹设有N个导热件,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M的取值可以为1、2或者大于2的整数,N的取值也可以为1、2或者大于2的整数,M和N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与第一板面131相对的发热元件可以为一个主板100(为了便于区分,后续将其称为A主板),与第二板面133相对的发热元件可以为另一个主板100(为了便于区分,后续将其称为B主板),由于A主板与第一板面131之间夹设有M个导热件,B主板与第二板面133之间夹设有N个导热件,A主板处的热量能够通过M个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13,B主板处的热量能够通过N个导热件传导至冷却件13,这样,冷却件13能够同时冷却A主板和B主板。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发热元件可以共享一个冷却件13,这样有利于缩小散热装置的体积。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冷却件13,至少两个冷却件13中存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件和第二冷却件,在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沿着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的连线方向具有两个发热元件,其中靠近第一冷却件的发热元件与第一冷却件之间夹设有P个导热件,靠近第二冷却件的发热元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夹设有Q个导热件,P和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P的取值可以为1、2或者大于2的整数,Q的取值也可以为1、2或者大于2的整数,P和Q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照图3,散热装置中可以包括两个冷却件13,其中位于上方的冷却件13可以作为第一冷却件,另一个冷却件13可以作为第二冷却件,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的连线方向可以认为是图3中的竖直方向,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沿着竖直方向可以具有两个主板100(为了便于区分,后续将靠近第一冷却件的主板100称为A主板,将另一个主板100称为B主板)。由于A主板与第一冷却件之间夹设有P个导热件,B主板与第二冷却件之间夹设有Q个导热件,A主板处的热量能够通过P个导热件传导至第一冷却件,B主板处的热量能够通过Q个导热件传导至第二冷却件,这样,第一冷却件能够冷却A主板,第二冷却件能够冷却B主板。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发热元件可以具有各自对应的冷却件13,以通过不同冷却件13实现不同发热元件的冷却,这样有利于保证各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图4所示,冷却件13包括:
冷却件本体135,冷却件本体135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凸台137,凸台137设置于冷却件本体135的外壁,导热件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凸台137之间。
可选地,凸台137可以为矩形状凸起结构,凸台137的长度尺寸可以大于高度尺寸,例如,凸台137的长度尺寸可以是高度尺寸的若干倍。
可选地,凸台137与冷却件本体135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凸台137与冷却件本体135可以分别成型,然后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导热件具体夹设于发热元件与凸台137之间,凸台137具有一定的高度,对于发热元件为主板100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在高度方向为主板100上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留出空间,实现对这些电子元器件的避让。此外,凸台137的高度尺寸相对于长度尺寸可以较小,这样,在热量由发热元件向冷却件13传导时,传导路径较短,有利于实现热量的快速传导。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计算设备,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车载计算设备包括:
主板100;
上述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其包括导热件、冷却件13和散热组件15),且发热元件为主板100。
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计算设备,可以利用散热装置有效地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具体实现方式参照散热装置实施例部分的相关说明即可),从而提升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效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图6所示,车载计算设备可应用于车辆中,其所在的车辆中的空调为目标空调200,在散热装置中的散热组件15包括第一换热器155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其可以位于图6中第一换热器155左端)与目标空调200中的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其可以位于图6中冷凝器210左端)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其可以位于图6中第一换热器155右端)与目标空调200中的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其可以位于图6中压缩机220下端)连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输出的低温的制冷剂能够经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通道,制冷剂在第二换热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与第一换热通道内流动的液态金属之间的热交换,制冷剂能够吸收液态金属的热量,以降低液态金属的温度,制冷剂的温度会随之升高。之后,温度升高后的制冷剂可以从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流出,并从目标空调200中的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输入压缩机220,输入压缩机220的制冷剂经空调制冷回路后可以到达冷凝器210,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可以再次输出低温的制冷剂。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目标空调200中的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连通,将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目标空调200中的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连通,能够利用空调制冷剂这种车载冷却介质降低液态金属的温度,从而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
如图6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目标电池400和第二换热器500,第二换热器500可以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连通,第三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连通,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连通,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连通,这样,制冷剂在第三换热通道内流动,电池冷却液在第四换热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与电池冷却液之间可以进行热交换,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得以降低,这样能够持续为目标电池400提供低温的电池冷却液,以保证目标电池400的冷却效果。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图7所示,车载计算设备可应用于车辆中,其所在的车辆中的电池为目标电池400,在散热装置中的散热组件15包括第一换热器155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其可以位于图7中第一换热器155左端)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其可以位于图7中目标电池400右端)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其可以位于图7中第一换热器155右端)与车辆中为目标电池400提供电池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其可以位于图7中第二换热器500右端)连通。
与图6中的情况类似,图7中的换热器500也可以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连通,第三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连通,而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经第二换热通道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连通,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连通,这种情况下,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可以作为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第四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可以作为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
可选地,电池冷却液可以为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水溶液、或者液态金属,当然,电池冷却液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冷却液在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流出之后,可以流入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电池冷却液在第二换热通道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与第一换热通道内流动的液态金属之间的热交换,电池冷却液能够吸收液态金属的热量,以降低液态金属的温度,电池冷却液的温度会随之升高。之后,温度升高后的电池冷却液可以从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流出,并从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输入至第二换热器500,在第二换热器500中,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可以通过换热得到降低,第二换热器500可以将降低温度后的电池冷却液再次提供给目标电池400,电池冷却液可以为目标电池400降低温度,并再次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流出。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连通,将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为目标电池400提供电池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连通,电池冷却液这种车载冷却介质不仅能够为目标电池400降低温度,还能够为液态金属降低温度,从而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图6中的结构时,目标电池400的冷却系统与散热装置之间为并联式布置方式;采用图7中的结构时,目标电池400的冷却系统与散热装置之间为串联式布置方式。这样,对于图6中的结构,冷却目标电池400的介质为电池冷却液,冷却散热装置中的发热元件的介质为液态金属,由于电池冷却液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冷却目标电池400的介质与冷却散热装置中的发热元件的介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对于图7中的结构,冷却目标电池400的介质与冷却散热装置中的发热元件的介质相同,均为电池冷却液。
综上,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高热导率的液态金属引入散热装置,以替换常规的低热导率液冷工质,从而用于车载计算设备的冷却,能够满足高功耗的散热需求,并且有利于实现车载计算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由于车载计算设备中的散热装置与电气系统采用分离设计,降低了管路漏液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车载计算设备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车载计算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采用电磁泵驱动液态金属循环流动,不会产生噪声,从而有利于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计算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计算设备的具体实施过程参照上述车载计算设备实施例部分的相关说明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并且,由于车载计算设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车载计算设备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公开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公开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公开。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公开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件;
冷却件(13),所述导热件夹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冷却件(13)之间,所述冷却件(13)内设置有液态金属流道;
散热组件(15),所述散热组件(15)分别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组件(15)用于降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流出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并将降低温度后的液态金属输送至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5)包括:
泵(151),所述泵(151)的出液口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入口连通;
储液器(153),所述储液器(153)的出液口与所述泵(151)的入液口连通;
第一换热器(155),所述第一换热器(155)对应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所述液态金属流道的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153)的入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输送为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液态金属降低温度的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151)为电磁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13)包括:
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131)和第二板面(133),所述第一板面(131)与一个所述发热元件相对,所述第二板面(133)与另一个所述发热元件相对,并且,与所述第一板面(131)相对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板面(131)之间夹设有M个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二板面(133)相对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板面(133)之间夹设有N个所述导热件,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冷却件(13),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冷却件(13)中存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件和第二冷却件,在所述第一冷却件与所述第二冷却件之间,沿着所述第一冷却件与所述第二冷却件的连线方向具有两个所述发热元件,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冷却件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夹设有P个所述导热件,靠近所述第二冷却件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冷却件之间夹设有Q个所述导热件,P和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13)包括:
冷却件本体(135),所述冷却件本体(135)内设置有所述液态金属流道;
凸台(137),所述凸台(137)设置于所述冷却件本体(135)的外壁,所述导热件夹设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凸台(137)之间。
7.一种车载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100);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且所述发热元件为所述主板(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计算设备所在的车辆中的空调为目标空调(200),在所述散热装置中的散热组件(15)包括第一换热器(155)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所述目标空调中的冷凝器(210)的制冷剂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所述目标空调中的压缩机(220)的制冷剂输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计算设备所在的车辆中的电池为目标电池(400),在所述散热装置中的散热组件(15)包括第一换热器(155)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155)的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入口与所述目标电池(400)的电池冷却液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出口与所述车辆中为所述目标电池(400)提供电池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500)的电池冷却液输入口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车载计算设备。
CN202220129634.7U 2022-01-18 2022-01-18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Active CN216960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9634.7U CN216960622U (zh) 2022-01-18 2022-01-18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9634.7U CN216960622U (zh) 2022-01-18 2022-01-18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0622U true CN216960622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9634.7U Active CN216960622U (zh) 2022-01-18 2022-01-18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0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534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US9282678B2 (en) Field-replaceable bank of immersion-cool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eparable heat sinks
CA2820330C (en) Two-phase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3959513B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汇流条
US10448545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lement
US20120237192A1 (en) Heat medium heating apparatus and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0200478A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8235473A1 (ja) 端子冷却装置
KR20120036811A (ko) 펌프형 루프 구동식 증기 압축 냉각 시스템
WO2021258837A1 (zh) 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均温方法
JP571275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6960622U (zh)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CN210247348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器
CN107371355B (zh) 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的冷却板散热系统
JP4265510B2 (ja) 冷却器
CN107466193B (zh) 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的导热油散热系统
CN111098698A (zh) 汽车及其冷却模块
CN211376878U (zh) 电池配电装置、电池组
JP4400502B2 (ja) 積層型冷却器
JP2021141055A (ja)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KR20110133154A (ko) 통합형 라디에이터
CN114138082A (zh) 散热系统以及服务器系统
CN110943266A (zh) 电池配电装置、电池组
CN216600640U (zh) 散热器、功率模组及驱动器
CN219288017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