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605U -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605U
CN216958605U CN202220244734.4U CN202220244734U CN216958605U CN 216958605 U CN216958605 U CN 216958605U CN 202220244734 U CN202220244734 U CN 202220244734U CN 216958605 U CN216958605 U CN 216958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late
positioning
side plate
lock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47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正
白在云
张卫东
王键
蒋彭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47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所述端子锁定件包括:顶板;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和一对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之间,所述一对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形成一体;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中的一个与所述顶板相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设有将两者互连在一起的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为免焊连接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锁定件的内侧板和外侧板通过免焊的互连结构互连在一起,因此,能够降低端子锁定件的安装难度和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锁定件,包括该端子锁定件的端子和包括该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压连接器的端子通常包括端子本体、弹性接触件和锁定件。端子本体通常包括层叠的两个端子板,两个端子板的对配部间隔开预定间隙,以允许对配端子插入。弹性接触件安装在两个端子板的对配部之间,用于与插入的对配端子电接触。锁定件套装在端子本体上,用于将端子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中。
在现有技术中,锁定件的搭接部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这导致锁定件一旦安装到端子本体上,就不能拆卸,使用很不方便,而且焊接成本较高。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的对配部在受压时容易出现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这会导致两个端子板的对配部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一旦两个端子板的对配部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就会导致对配端子不能插入或因插入阻力过大而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锁定件,该端子锁定件适于套装在端子本体上。所述端子锁定件包括:顶板;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和一对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之间,所述一对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形成一体;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中的一个与所述顶板相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设有将两者互连在一起的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为免焊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个侧板上形成有定位插舌,所述定位插舌适于插入所述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两个端子板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两个端子板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插舌插入所述两个端子板的侧边上的定位凸起之间,所述定位插舌的两个侧边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两个端子板的定位凸起上,所述定位插舌的两个侧边之间的间距被设计成等于所述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子锁定件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定位槽孔,所述定位槽孔用于与所述端子板上的定位凸起配合,以限定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插舌的所述侧边构成所述定位槽孔的第一定位侧边,所述第一定位侧边适于抵靠在所述定位凸起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槽孔还具有在纵向上相对的第二定位侧边和第三定位侧边,所述第二定位侧边和所述第三定位侧边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纵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锁定件的一对侧板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在横向上相对的两侧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横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锁定件的顶板和底板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以防止所述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朝相互分开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定位槽孔中的一个形成在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邻接部位处,另一个形成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邻接部位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弹性锁扣,所述弹性锁扣适于锁扣到所述端子本体的端子板的侧边部上,用于将所述端子锁定件固定到所述端子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形成有锁定弹片,所述锁定弹片适于锁扣到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以将所述端子锁定在所述端子保持体或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形成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适于与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的引导槽配合,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端子保持体或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至少部分层叠接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互连结构包括:开口,形成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一个上;和连接片,形成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另一个上,所述连接片穿过所述开口并被弯折和贴靠到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一个上,从而将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互连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互连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前述端子锁定件。端子本体包括:第一端子板,在其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端子板,与所述第一端子板相对设置,且在其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端子锁定件套装在所述端子本体的第一端子板和第二端子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锁定件上的定位插舌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板和所述第二端子板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第一端子板和所述第二端子板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板包括第一对配部,所述第二端子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对配部相对的第二对配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间隔开预定间隙,以允许所述对配端子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的侧边上,所述定位插舌用于保证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所述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的侧边部上分别形成有缺口和位于所述缺口中的舌部;所述端子锁定件上的弹性锁扣嵌入所述缺口中并夹持在所述舌部上,从而将所述端子锁定件锁扣到所述端子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板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和/或所述第二端子板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和/或位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同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前述端子。所述端子插装到所述壳体中。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的内侧板和外侧板通过免焊的互连结构互连在一起,因此,能够降低端子锁定件的组装难度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上的定位插舌能够可靠地保证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以保证对配端子能够顺利插入。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锁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端子锁定件,该端子锁定件适于套装在端子本体上。所述端子锁定件包括:顶板;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和一对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之间,所述一对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形成一体;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中的一个与所述顶板相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设有将两者互连在一起的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为免焊连接结构。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0和端子锁定件30。端子本体10包括第一端子板110和第二端子板120。端子锁定件30套装在端子本体10的第一端子板110和第二端子板120上,用于将端子锁定在端子保持体(未图示)或连接器壳体(未图示)的端子插槽(未图示)中。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10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锁定件3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30包括:顶板311、底板312和一对侧板321、322。底板312与顶板311相对设置。一对侧板321、322分别连接在顶板311和底板312的两侧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侧板321、322上形成有定位插舌34。定位插舌34适于插入端子本体10的两个端子板110、120之间,用于防止两个端子板110、120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两个端子板110、120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未图示)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插舌34插入两个端子板110、120的侧边上的定位凸起15a、15b之间。定位插舌34的两个侧边35a适于分别抵靠在两个端子板110、120的定位凸起15a、15b上。定位插舌34的两个侧边35a之间的间距被设计成等于前述预设值,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端子板110、120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锁定件30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定位槽孔35,定位槽孔35用于与端子板110、120上的定位凸起15a、15b配合,以限定端子锁定件30相对于端子本体10的位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插舌34的侧边35a构成定位槽孔35的第一定位侧边35a。定位槽孔35的第一定位侧边35a适于抵靠在定位凸起15a、15b上,用于防止端子锁定件30相对于端子本体10在高度方向Z上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槽孔35还具有在纵向Y上相对的第二定位侧边35b和第三定位侧边35c。定位槽孔35的第二定位侧边35b和第三定位侧边35c适于分别抵靠在定位凸起15a、15b的两侧上,用于防止端子锁定件30相对于端子本体10在纵向Y上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30的一对侧板321、322适于分别抵靠在端子本体10的在横向X上相对的两侧上,用于防止端子锁定件30相对于端子本体10在横向X上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30的顶板311和底板312适于分别抵靠在端子本体10的顶面和底面上,以防止端子本体10的两个端子板110、120朝相互分开的方向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前述一对定位槽孔35中的一个形成在侧板321、322与顶板311之间的邻接部位处,另一个形成在侧板321、322与底板312之间的邻接部位处。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10的纵向剖视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纵向剖视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本体10的纵向剖视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端子的横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30的一对侧板32包括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第一侧板321连接在顶板311和底板312之间并与顶板311和底板312形成一体。第二侧板322包括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中的一个与顶板311相连接,另一个与底板312相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内侧板322a与顶板311相连接,外侧板322b与底板312相连接。第二侧板322的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设有互连结构322c、322d并通过互连结构322c、322d被连接在一起,该互连结构322c、322d为免焊连接结构。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22的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至少部分层叠接触设置。前述互连结构322c、322d包括:开口322c,形成在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中的一个上;和连接片322d,形成在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中的另一个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口322c形成在外侧板322b上,连接片322d形成在内侧板322a上。连接片322d穿过开口322c并被弯折和贴靠到外侧板322b的外表面上,从而将内侧板322a和外侧板322b互连在一起。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互连结构322c、322d可拆卸地连接内侧板和外侧板。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22上的定位插舌34可以形成在内侧板322a和/或外侧板322b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22上的定位插舌34形成在内侧板322a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锁定件30的顶板311和底板3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弹性锁扣33。弹性锁扣33适于锁扣到端子本体10的端子板110、120的侧边部上,用于将端子锁定件30固定到端子本体10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锁扣33为朝端子锁定件30的内部弯折的C型弹性夹,弹性锁扣33适于夹持在端子本体10的端子板110、120的侧边部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锁定件30的顶板311和底板312上分别形成有锁定弹片36,锁定弹片36适于锁扣到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以将端子锁定在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锁定件30的顶板311和底板312上分别形成有引导肋37。引导肋37适于与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的引导槽(未图示)配合,用于引导端子插入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本体10的第一端子板110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15a,第一定位凸起15a从第一端子板110的侧边凸出。第二端子板120与第一端子板110相对设置,在端子本体10的第二端子板120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15b,第二定位凸起15b从第二端子板120的侧边凸出。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锁定件30上的定位插舌34插入第一定位凸起15a和第二定位凸起15b之间,用于防止第一端子板110和第二端子板120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第一端子板110和第二端子板120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10包括第一对配部111,第二端子板120包括与第一对配部111相对的第二对配部121,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间隔开预定间隙,以允许对配端子插入。第一定位凸起15a和第二定位凸起15b分别形成在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的侧边上,定位插舌34用于保证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之间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的侧边部上分别形成有缺口13和位于缺口13中的舌部14。端子锁定件30上的弹性锁扣33嵌入缺口13中并夹持在舌部14上,从而将端子锁定件30锁扣到端子本体10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舌部14的内侧面低于对应的端子板110120的内表面,以形成内凹结构,端子锁定件30上的弹性锁扣33卡扣到该内凹结构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10还包括第一铆接部112,第二端子板120还包括层叠在第一铆接部112上的第二铆接部122。在第一铆接部112和第二铆接部12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铆接柱11,另一个上形成有铆接孔12。第一铆接部112和第二铆接部122通过铆接柱11和铆接孔12被铆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10沿纵向Y平直延伸,第二端子板120的第二对配部121和第二铆接部122与第一端子板110平行。第二端子板120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对配部121和第二铆接部122之间的弯折的第一连接部123。端子本体10还包括连接在第一铆接部112和焊接部113的一侧之间的弯折的第二连接部130。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10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凸起15a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第二端子板120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起15b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位于端子本体10的同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15a和第二定位凸起15b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相同。采用不对称结构设计,能够使端子锁定件30被更稳固地保持在端子本体10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还包括一对弹性接触件20。一对弹性接触件20安装在端子本体10的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之间,用于夹持和接触插入到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之间的对配端子。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0包括:一对纵向边部21和一排弹性臂22。一排弹性臂22连接在一对纵向边部21之间,弹性接触件20的一个纵向边部21被固定到对应的一个对配部111、121的内侧面上,另一个纵向边部21被滑动地支撑在对应的一个对配部111、121的内侧面上。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0的弹性臂22沿端子本体10的纵向Y延伸,用于与沿端子本体10的纵向Y插入的对配端子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的彼此面对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支撑凸起16和第二支撑凸起17。第一支撑凸起16用于支撑插入的对配端子,以防止安装在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之间的弹性接触件20的弹性臂22被对配端子过度挤压。第二支撑凸起17用于支撑安装在第一对配部111和第二对配部121之间的弹性接触件20的弹性臂22,以防止弹性臂22出现过度变形。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前述端子,该端子可以直接插装到壳体的端子插槽中或通过端子保持体插装到壳体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端子锁定件,适于套装在端子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锁定件包括:
顶板;
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和
一对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之间,所述一对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形成一体;
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中的一个与所述顶板相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底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设有将两者互连在一起的互连结构,所述互连结构为免焊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侧板上形成有定位插舌,所述定位插舌适于插入所述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两个端子板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两个端子板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插舌插入所述两个端子板的侧边上的定位凸起之间,所述定位插舌的两个侧边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两个端子板的定位凸起上,所述定位插舌的两个侧边之间的间距被设计成等于所述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锁定件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定位槽孔,所述定位槽孔用于与所述端子板上的定位凸起配合,以限定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插舌的所述侧边构成所述定位槽孔的第一定位侧边,所述第一定位侧边适于抵靠在所述定位凸起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孔还具有在纵向上相对的第二定位侧边和第三定位侧边,所述第二定位侧边和所述第三定位侧边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纵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锁定件的一对侧板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在横向上相对的两侧上,用于防止所述端子锁定件相对于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横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锁定件的顶板和底板适于分别抵靠在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以防止所述端子本体的两个端子板朝相互分开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定位槽孔中的一个形成在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邻接部位处,另一个形成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邻接部位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弹性锁扣,所述弹性锁扣适于锁扣到所述端子本体的端子板的侧边部上,用于将所述端子锁定件固定到所述端子本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形成有锁定弹片,所述锁定弹片适于锁扣到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以将所述端子锁定在所述端子保持体或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分别形成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适于与端子保持体或连接器壳体上的引导槽配合,用于引导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端子保持体或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板和外侧板至少部分层叠接触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连结构包括:
开口,形成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一个上;和
连接片,形成在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另一个上,
所述连接片穿过所述开口并被弯折和贴靠到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的一个上,从而将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互连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连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
16.一种端子,包括:
端子本体,包括:
第一端子板,在其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和
第二端子板,与所述第一端子板相对设置,且在其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凸起;和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锁定件,套装在所述端子本体的第一端子板和第二端子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锁定件上的定位插舌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板和所述第二端子板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第一端子板和所述第二端子板之间的用于插入对配端子的间隙不小于预设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板包括第一对配部,所述第二端子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对配部相对的第二对配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间隔开预定间隙,以允许所述对配端子插入;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的侧边上,所述定位插舌用于保证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之间的间隙不小于所述预设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对配部和所述第二对配部的侧边部上分别形成有缺口和位于所述缺口中的舌部;
所述端子锁定件上的弹性锁扣嵌入所述缺口中并夹持在所述舌部上,从而将所述端子锁定件锁扣到所述端子本体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板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和/或
所述第二端子板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和/或
位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同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的横截面的尺寸和/或形状相同。
2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插装到所述壳体中。
CN202220244734.4U 2022-01-29 2022-01-29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Active CN216958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4734.4U CN216958605U (zh) 2022-01-29 2022-01-29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4734.4U CN216958605U (zh) 2022-01-29 2022-01-29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605U true CN21695860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4734.4U Active CN216958605U (zh) 2022-01-29 2022-01-29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09640A (en) Precision receptacle alignment system
CN107690736B (zh) 电连接器
CN113471748B (zh) 连接器组件
JP4187017B2 (ja) コネクタ
US5277623A (en) Low profile panel mountable retain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KR100416432B1 (ko) 전기커넥터및커넥터어셈블리
US20240128671A1 (en) Termin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6958605U (zh)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JP201505000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並びにコネクタ端子の装着方法
CN217086934U (zh)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3937536A (zh) 连接器设备
EP05545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73061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pring metal latch mechanism
CN116565608A (zh) 端子锁定件、端子和连接器
JPH0616431Y2 (ja) 接続具の取付け構成体
CN115516713A (zh) 浮动插座连接器
CN216794032U (zh) 端子本体、端子、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CN220400946U (zh) 端子本体、端子和连接器
JP2016207618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部
CN220086263U (zh) 电池包托盘和电池包托盘组件
CN219777985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9321673U (zh)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8005309U (zh) 端子和连接器
EP071456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086559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