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086U -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086U
CN216958086U CN202220158895.1U CN202220158895U CN216958086U CN 216958086 U CN216958086 U CN 216958086U CN 202220158895 U CN202220158895 U CN 202220158895U CN 216958086 U CN216958086 U CN 216958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ylindrical battery
foils
extension
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588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於洪将
陈继程
魏磊
王汭
徐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588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涉及圆柱电池技术领域;该圆柱电池极片用于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连接,其包括极片本体和金属延伸组件;金属延伸组件延伸设置于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位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个延伸箔,或者包括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距之间递增的多个延伸箔;延伸箔用于与极性端连接。一方面,通过在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直接延伸金属延伸组件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进行焊接,可改善虚焊问题;另一方面,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居中的延伸箔或者多个间距逐渐递增的延伸箔,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兴起,动力圆柱电池的市场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圆柱电池因其良好的预防热扩散的特性而在动力市场中始终保持一定的份额。
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的极耳的焊接设计是在卷绕后的箔材端口成簇焊接,也即将卷绕后的卷芯的端部直接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焊接,在此焊接过程中,为了减小对卷芯的损伤,无法对卷芯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得此焊接过程容易出现虚焊。为了解决虚焊问题,现有技术引入了金属条结构,也即在圆柱电池极片的收尾处焊接金属条,然后再将金属条引出以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焊接。此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解决虚焊问题,但是金属条的引入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无法在圆柱电池极片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其通过在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直接延伸金属延伸组件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进行焊接,可改善虚焊问题,且金属延伸组件居中或均匀分布,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其包括上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因此,该圆柱电池也具有使用性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极片,用于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连接,包括:
极片本体;
金属延伸组件,延伸设置于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且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位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个延伸箔,或者,包括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距逐渐递增的多个延伸箔;延伸箔用于与极性端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长度方向,极片本体具有内侧和外侧,当两个极性相反的极片本体卷绕呈卷芯结构时,内侧位于卷芯的内圈,外侧位于卷芯的外圈;
当金属延伸组件包括多个延伸箔时,沿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多个延伸箔中的相邻两个延伸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多个延伸箔中任意两个所述延伸箔相对于所述卷芯的轴线的夹角在0-15°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侧至外侧的距离为L,多个延伸箔中最靠近内侧的延伸箔的中心距离内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5L。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延伸箔中,多个延伸箔中,每个延伸箔均一端与极片本体连接,另一端沿宽度方向远离极片本体;卷芯呈圆柱状,且卷芯的直径为d,延伸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d/3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延伸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延伸箔的形状相同;
或者,
多个延伸箔的形状均不相同,且沿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延伸箔的面积距离逐渐增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箔的形状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极片本体卷绕成卷芯时的卷绕圈数n小于10时,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延伸箔;当n大于10时,金属延伸组件包括2~(n-8)个延伸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箔与极片本体连接的位置的宽度范围为5-50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
外壳,外壳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极性端;
卷芯,卷芯设置于外壳内,卷芯由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而成,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与两个极性端连接,正极片和负极片二者中的至少一者为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圆柱电池极片;且当圆柱电池极片包括一个延伸箔时,延伸箔直接与对应的极性端连接,当圆柱电池极片包括多个延伸箔时,多个延伸箔连接配合后与对应的极性端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圆柱电池极片,或者,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圆柱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极片,用于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连接,其包括极片本体和金属延伸组件;金属延伸组件延伸设置于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包括一个位于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个延伸箔,或者包括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距之间递增的多个延伸箔;延伸箔用于与极性端连接。一方面,通过在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直接延伸金属延伸组件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进行焊接,可改善虚焊问题;另一方面,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居中的延伸箔或者多个间距逐渐递增的延伸箔,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因此,该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也具有使用性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卷绕后形成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卷绕后形成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00-圆柱电池极片;101-正极片;103-负极片;105-极片本体;107-延伸箔;109-外壳;111-正极性端;113-负极性端;115-隔离膜;200-圆柱电池;201-卷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圆柱电池的极耳的焊接设计是在卷绕后的箔材端口成簇焊接,也即将卷绕后的卷芯的端部直接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焊接,在此焊接过程中,为了减小对卷芯的损伤,无法对卷芯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得此焊接过程容易出现虚焊。为了解决虚焊问题,现有技术引入了金属条结构,也即在圆柱电池极片的收尾处焊接金属条,然后再将金属条引出以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焊接。此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解决虚焊问题,但是金属条的引入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无法在圆柱电池极片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其圆柱电池极片直接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外延伸有金属延伸组件,用于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焊接,可有效地改善虚焊问题;同时,金属延伸组件在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居中或均匀分布,使得圆柱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的使用性能。下面对该圆柱电池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200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200,该圆柱电池200为圆柱电池200。圆柱电池200具体其包括外壳109和卷芯201。其中,外壳109呈圆柱状,外壳109的上端为正极性端111,下端为负极性端113。卷芯201设置于外壳109内,卷芯201由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101、隔离膜115和负极片103卷绕而成的圆柱结构,卷芯201的上端用于与正极性端111的中部位置焊接,卷芯201的下端用于与负极性端113的中部位置焊接。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200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六。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结构相同,均区别于常规圆柱电池极片100结构。并且,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均包括极片本体105和金属延伸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二者中的一者设置为包括极片本体105和金属延伸组件的结构,另一者设置为常规结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极片本体105在卷绕前大致呈长方形,且正极片101的极片本体105的材料为铝箔,负极片103的极片本体105的材料为铜箔。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卷绕后形成圆柱状的卷芯201。金属延伸组件为直接从极片本体10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的结构,在正极片101或负极片103的制造过程中,直接剪裁成型金属延伸组件即可,且正极片101的金属延伸组件位于卷芯201的一侧,以与圆柱电池200的正极性端111连接,负极片103的金属延伸组件位于卷芯201的另一侧,以与圆柱电池200的负极性端113连接。通过金属延伸组件的设置,能改善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与极性端焊接时的受力,便于焊接作业的进行,从而改善虚焊问题。
同时,无论是正极片101还是负极片103,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延伸组件均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位于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个延伸箔107,或包括如图5至图8所示的多个沿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间距逐渐递增的多个延伸箔107。在进行装配作业时,当极片本体105仅连接一个延伸箔107时,可直接将延伸箔107与对应的正极性端111或负极性端113焊接,当极片本体105连接设置有多个延伸箔107时,多个延伸箔107先焊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与对应的正极性端111或负极性端113焊接。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圆柱电池200充放电时,使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105,从而使得圆柱电池200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105,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并且,相较于采用金属条的方案,金属条会引入新的金属,容易增加圆柱电池极片100开裂问题出现几率,且具有引入异物的风险。并且,金属条的引入还增加圆柱电池200重量,从而降低圆柱电池200的能量密度。而本实施例采用金属延伸组件,其材质与极片本体105材质相同,改善了圆柱电池极片100开裂问题,也降低了异物引入的风险,提高圆柱电池2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也不会过渡增加圆柱电池200重量,可提高圆柱电池200的能量密度。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延伸箔107时,延伸箔107位于长度方向居中的位置,也即恰好为长度方向的中点。一方面,通过将延伸箔107设置为位于极片本体105长度方向居中的位置,使得圆柱电池200充放电时,极片本体105的电流更均匀,从而更能稳定地通过延伸箔107传递至极性端,进而能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圆柱电池200为圆柱电池200,其极性端的焊接点位于中轴线上,因而将延伸箔107居中设置,还便于与焊接点焊接配合,从而进一步地改善虚焊问题,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延伸箔107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既可以选择为图2所示的梯形结构,也可以选择为图3所示的方形结构,也可以选择为图4所示的三角形结构,也可以选择为其他结构,能保证其位于极片本体105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卷绕后形成的卷芯20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极片卷绕后形成的卷芯201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阅图5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当金属延伸组件根据需求设置为包括多个延伸箔107时,多个延伸箔107沿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如图6至图8所示的规律分布即可,此时极片本体105卷绕后形成的卷芯201如图9所示,卷芯201形成的圆柱电池200的结构如图5所示。
详细地,无论是正极片101还是负极片103,多个延伸箔107均沿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极片本体105具有内侧和外侧,当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卷绕呈卷芯201结构时,内侧位于卷芯201的内圈,外侧位于卷芯201的外圈。同时,金属延伸组件沿极片本体105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定义为,沿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多个延伸箔107中的相邻两个延伸箔107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即,如图6至图8所示,a2大于a1,且a1大于a。
并且,多个延伸箔107中任意两个延伸箔107相对于卷芯201的轴线的角度差在0-15°之间。在具有多个延伸箔107的设计中,位于卷芯201一侧的多个延伸箔107需要焊接在一处,因而要求多个延伸箔107在卷绕后,需要汇聚在圆柱卷芯201一个相近的角方向(也即在0-15°之间)上,以方面焊接作业的进行,保证焊接质量。如图9所示,卷绕后多个延伸箔107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多个延伸箔107与卷芯201的中心位置的连线的角度α差则为零,又如图10所示,卷绕后多个延伸箔107存在一定错位,但并不影响焊接,此时角度α在小于15°的范围内。
由于卷芯201随着卷绕层数的增加,直径不断增加,若每个延伸箔107均等间距设置会出现延伸箔107卷绕后位置严重错位。因而,为了减少多个延伸箔107卷绕后的错位,保证多个延伸箔107均能与极性端良好的焊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将a2设置为大于a1,且将a1设置为大于a,且将卷绕后多个延伸箔107中任意两个延伸箔107相对于与卷芯201的轴线夹角控制在0-15°之间,即可充分保证焊接质量,从而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详细地,请再次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当延伸箔107的数量为多个时,无论是正极片101还是负极片103,若将极片本体105的内侧至外侧的距离定义为L,则多个延伸箔107中最靠近内侧的延伸箔107的中心距离内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5L。对于圆柱卷芯201,内部几圈的卷径很小,极片本体105的圆弧度很大,不利于焊接,因而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焊接作业能良好进行,能保证焊接质量,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更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延伸箔107中,每个延伸箔107均一端与极片本体105连接,另一端沿宽度方向远离极片本体105。并且,可以将每个延伸箔107沿宽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可设置为相同,如图6和图7所示,只要保证最靠近外侧的延伸箔107能与极性端的中部位置焊接即可。由于最靠近外侧的延伸箔107距离极性端的中部位置距离较远,其能与极性端焊接,则表明内侧也能与延伸箔107焊接。
当然,也可以沿内侧至外侧的方向,将多个延伸箔107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设置为逐渐增大,如图8所示。由于越靠近外侧的延伸箔107在卷绕后距离极性端的中部位置的距离越远,因而将其长度设置为更长,便于其能与极性端的中部位置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减少虚焊出现,从而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而内侧的延伸箔107设置为较短,也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减轻重量,保证成本,也能提高能量密度。
具体地,由于卷芯201呈圆柱状,假设卷芯201的直径为d,延伸箔107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d/3mm。例如,可将最靠近内侧的延伸箔107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将最靠近外侧的延伸箔107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d/3mm,将两侧之间的其他延伸箔107间距依次调整则可以充分确保内圈到外圈的延伸箔107都能焊接上,从而保证焊接质量,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并且,当延伸箔107的延伸长度较长时,延伸箔107如图1和图5所示弯曲设置于外壳109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延伸箔107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延伸箔107的形状既可以设置为如图6和图8中的相同,也可以设置为图7中的不同。当多个延伸箔107的形状相同时,可选择为三角形、梯形、方形或其他形状,保证最外侧的延伸箔107能与极性端良好焊接即可。当延伸箔107的形状选择为不同时,从内端至向外端的方向,延伸箔107的箔片的面积可设置为逐渐增大,以便于小量错位焊接。其中,面积逐渐增大即可以通过长度增加实现,也可以通过宽度增加实现。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每个延伸箔107均能得到有效焊接,能保证焊接质量,以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3的卷绕圈数判断金属延伸组件包括多少个延伸箔107。例如,当极片本体105卷绕成卷芯201时的卷绕圈数n小于10时,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延伸箔107;当n大于10时,金属延伸组件包括2~(n-8)个延伸箔107。由于圆柱卷芯201,内部几圈的卷径很小,箔片圆弧度很大,不利于焊接,因而最内圆柱电池极片100圈的结构可不设置延伸箔107。从而使得当圆柱卷芯201的卷绕圈数等于10圈可设置一个,大于10圈时,对应设置为多个即可。也即,通过这样设置,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保证焊接作业的质量,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无论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延伸箔107还是包括过个延伸箔107,延伸箔107与极片本体105连接的位置(也即延伸箔107的根部)的宽度范围在5-50mm。将延伸箔107根部的宽度限定在此范围内,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圆柱电池200,保证装配后得到的圆柱电池2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宽度范围进行选择和调整,能满足适用于任何尺寸类型的圆柱电池200即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图未示出),其包括上述的圆柱电池极片,或者包括圆柱电池200。其中,用电可选择为汽车、轮船、无人机等用电设备,当其搭载圆柱电池200使用时,接入圆柱电池200的极性端即可。
下面以图1至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电池200的安装过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介绍:
在进行圆柱电池200的安装过程时,可先将正极片101的极片本体105的宽度方向的上端的中部位置剪裁出一个延伸箔107,将负极片103的极片本体105的宽度方向的下端的中部位置剪裁处一个延伸箔107;然后,将正极片101、隔离膜115和负极片103共同卷绕形成卷芯201;接着,将卷芯201放入外壳109内,且将正极片101的延伸箔107与外壳109的正极性端111的中部位置焊接,将负极片103的衍射箔与外壳109的负极性端113的中部位置焊接即可。焊接完成后,圆柱电池200的正极性端111和负极性端113外接用电装置即可实现电流导出。
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在极片本体105宽度方向的一侧直接延伸金属延伸组件与圆柱电池200的极性端进行焊接,可改善虚焊问题;另一方面,金属延伸组件在极片本体105的长度方向上居中,使得圆柱电池200充放电过程中,电流能均匀分布于极片本体105,从而能提高圆柱电池200的使用性能。同时,直接在极片本体105上剪裁延伸箔107,可提高圆柱电池200能量密度,减少杂物引入,保证圆柱电池2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较高的圆柱电池极片100、圆柱电池200以及用电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圆柱电池极片,用于与圆柱电池的极性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片本体;
金属延伸组件,延伸设置于所述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一个延伸箔,或者,包括沿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距逐渐递增的多个延伸箔;所述延伸箔用于与所述极性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极片本体具有内侧和外侧,当所述极片本体卷绕呈卷芯结构时,所述内侧位于所述卷芯的内圈,所述外侧位于所述卷芯的外圈;当所述金属延伸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延伸箔时,沿所述内侧至所述外侧的方向,多个所述延伸箔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延伸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多个所述延伸箔中任意两个所述延伸箔相对于所述卷芯的轴线的夹角在0-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至所述外侧的距离为L,多个所述延伸箔中最靠近所述内侧的延伸箔的中心距离所述内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5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延伸箔中,每个所述延伸箔均一端与所述极片本体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宽度方向远离所述极片本体;所述卷芯呈圆柱状,且所述卷芯的直径为d,所述延伸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小于或等于2d/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内侧至所述外侧的方向,所述延伸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延伸箔的形状相同;
或者,
多个所述延伸箔的形状均不相同,且沿所述内侧至所述外侧的方向,所述延伸箔的面积距离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箔的形状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极片本体卷绕成卷芯时的卷绕圈数n小于10时,所述金属延伸组件包括一个延伸箔;当n大于10时,所述金属延伸组件包括2~(n-8)个延伸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箔与所述极片本体连接的位置的宽度范围为5-50mm。
10.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极性端;
卷芯,所述卷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卷芯由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而成,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与两个所述极性端连接,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二者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且当所述圆柱电池极片包括一个所述延伸箔时,所述延伸箔直接与对应的所述极性端连接,当所述圆柱电池极片包括多个所述延伸箔时,多个所述延伸箔连接配合后与对应的所述极性端连接。
1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片;或者,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圆柱电池。
CN202220158895.1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Active CN216958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58895.1U CN216958086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58895.1U CN216958086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086U true CN21695808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58895.1U Active CN216958086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33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13097570B (zh) 卷绕电芯及用于其的极耳错位测量方法
US870963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centrally wound separator member
JP2014523629A (ja) 段差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それを含む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デバイス
CN103155226A (zh) 集成式电池极耳
CN111710898A (zh) 锂电池电芯、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4975864A (zh)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3150964U (zh) 电极组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KR102466850B1 (ko) 이차전지
CN216958086U (zh) 一种圆柱电池极片、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575722U (zh) 全极耳卷芯和其锂离子电池
CN111769334A (zh) 一种卷绕电芯、电池及电池模组结构
CN114188673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CN115911774A (zh)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CN213340472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6145744U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结构及锂电池
CN213636041U (zh) 正极片、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7086668U (zh) 一种圆柱电芯的全极耳结构
CN220672807U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的折极耳结构和锂电池
JP4159296B2 (ja) 角形渦巻状電極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角形非水電解質電池
CN218788389U (zh) 电池
CN220400857U (zh) 电芯、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9457721U (zh) 电池卷芯、圆柱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7788448U (zh) 一种分段式间隔涂布极片及裸电芯
CN219643070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