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7631U -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7631U
CN216957631U CN202122479034.1U CN202122479034U CN216957631U CN 216957631 U CN216957631 U CN 216957631U CN 202122479034 U CN202122479034 U CN 202122479034U CN 216957631 U CN216957631 U CN 216957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ver plate
protective
iron co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90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xian County To Choose Clear X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xian County To Choose Clear X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xian County To Choose Clear X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xian County To Choose Clear X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90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7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7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7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该保护壳包括底壳,包括端盖以及与端盖连接的芯柱,芯柱供铁芯套入,芯柱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盖板,包括与端盖平行的第一壁以及绕第一壁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壁,第一壁上设置与芯柱配合的第二通孔,盖板与第二壁紧配合,且第一壁、第二壁、芯柱外表面以及端盖围构形成容置铁芯的容置腔;其中,底壳以及盖板均为绝缘板,且两者的厚度均不大于0.5mm。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具有结构稳定性强、互感器的阻抗可控、安全性高以及产品的一致性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互感器一般铁芯以及漆包线,为对铁芯进行绝缘和保护,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为:设置一保护壳,将铁芯容置在保护壳中后,再将漆包线绕在保护壳外而形成互感器,通过绝缘的保护壳铁芯与漆包线隔离,但是这种保护可通常采用塑料,而塑料由于其材料的流动特性,其壁厚通常在0.7mm以上,从而造成保护壳的体积不能小型化,导致铁芯的尺寸增加、漆包线的长度增加,使得漆包线铜阻较大,且会造成漆包线的浪费;
第二种为:在铁芯的表面用环氧漆或者环氧树脂做保护涂层,保护涂层紧贴在铁芯的外表面,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铁芯制造本身就会产生加工误差,而在对铁芯进行涂层喷涂后,则使得喷涂后的误差尺寸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漆包线后的铁芯的误差较大,互感器的同组差距较大,影响产品的性能;另一方面,铁芯一般采用纳米晶铁芯,纳米晶铁芯在热处理后脆性较高,特别容易出现铁屑掉落的现象,若铁铁屑掉落粘附在涂层外,则漆包线后的线圈很容易发生短路现象,且这种喷涂铁芯会出现铁芯的性能下降10%~30%不等且不可控的现象。
由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互感线圈及保护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以优化现有的互感器用的保护壳体积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感器,以优化现有的互感器体积较大、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底壳,包括端盖以及与端盖连接的芯柱,芯柱供铁芯套入,芯柱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盖板,包括与端盖平行的第一壁以及绕第一壁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壁,第一壁上设置与芯柱配合的第二通孔,盖板与第二壁紧配合,且第一壁、第二壁、芯柱外表面以及端盖围构形成容置铁芯的容置腔;其中,底壳以及盖板均为绝缘板,且两者的厚度均不大于0.5mm。
由此,在底壳上设置芯柱,使其与开设在盖板的第一壁上的第二通孔配合,再通过盖板的第二壁与端盖紧配合,将底壳和盖板组装,形成保护铁芯的保护壳,并作为互感器的绕线的基础,由于漆包线是经第一通孔缠绕在保护壳外,而保护壳的制造误差可控,从而使得缠绕漆包线后的互感器产品的线阻误差可控,并且保护壳具有绝缘性,减小铁芯直接与漆包线直接接触而出现短路的安全隐患,另外,底壳和盖板的厚度能够做到0.5mm以下,有利使得互感器整体尺寸的小型化,适应较小空间的安装。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壳与盖板均为尼龙板。
由此,采用尼龙板作为底壳和盖板,由于尼龙的热熔后流动性较强,便于注塑成型,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减小底壳与盖板的厚度,且结合底壳和盖板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保护壳在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为稳定的漆包线基础,产品的良品率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壳以及盖板的厚度均不大于0.3mm。
由此,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将盖板和底壳的厚度降低至0.3mm以下,进一步地有利于互感器产品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芯柱呈圆柱状。
由此,将芯柱设置为圆柱状,使其与铁芯能够更好的贴合,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壁的内侧与端盖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由此,通过限位凸起与端盖配合,提高端盖与底壳之间连接稳固性,减小两者脱离而导致后续互感器绕线误差较大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凸起均布在第二壁的内侧。
由此,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凸起,并使其均布在第二壁的内侧,进一步使得盖板与底壳的连接稳定性提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端盖的周向侧面上对应限位凸起设置有卡槽,限位凸起卡接于卡槽内。
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凸起与卡槽配合,进一步地提高盖板与底壳的连接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端盖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第二壁的内侧对应限位凸起设置有卡槽,限位凸起卡接于卡槽内。
由此,作为一种替代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凸起与卡槽配合,进一步地提高盖板与底壳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感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保护壳,还包括铁芯以及漆包线,其中,铁芯设置于保护壳内,并套设于保护壳中的芯柱外,漆包线经第一通孔绕于底壳以及盖板外。
由此,采用改进后的保护壳,经过绕线后的互感器的产品能实现小型化,并且结构稳定性强,互感器的阻抗可控,产品的一致性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互感器还包括弹性垫,弹性件设置于保护壳内,且与保护壳中的第一壁内侧、铁芯端部相贴。
由此,弹性垫能够填补铁芯与底壳之间的配合误差,铁芯安装于保护壳后,能够减小铁芯与芯柱、第一壁之间的间隙,减小晃动的现象出现,并且由于弹性垫与第一壁、铁芯非采用固定的方式,在组装后的互感器需要调整时,不需要破坏保护壳,能够对保护壳、铁芯重复利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提供一种运用于互感器的保护壳,在底壳上设置芯柱,使其与开设在盖板的第一壁上的第二通孔配合,再通过盖板的第二壁与端盖紧配合,将底壳和盖板组装,使缠绕漆包线后的互感器产品的线阻误差可控,并且保护壳具有绝缘性,减小铁芯直接与漆包线直接接触而出现短路的安全隐患,另外,底壳和盖板的厚度能够做到0.5mm以下,有利使得互感器整体尺寸的小型化,适应较小空间的安装;
2)采用尼龙板作为底壳和盖板,由于尼龙的热熔后流动性较强,有利于减小底壳与盖板的厚度,且结合底壳和盖板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保护壳在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为稳定的绕线基础,产品的良品率高;
3)通过限位凸起与端盖配合,提高端盖与底壳之间连接稳固性,减小两者脱离而导致后续互感器绕线误差较大的问题;
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限位凸起与卡槽配合,进一步地提高盖板与底壳的连接稳定性;
5)提供一种包含改进后保护壳的互感器,其产品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结构稳定性强,互感器的阻抗可控,产品的一致性较高;
6)互感器中还采用弹性垫,弹性垫能够填补铁芯与底壳之间的配合误差,铁芯安装于保护壳后,能够减小铁芯与芯柱、第一壁之间的间隙,减小晃动的现象出现,并且由于弹性垫与第一壁、铁芯非采用固定的方式,在组装后的互感器需要调整时,不需要破坏保护壳,能够对保护壳、铁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保护壳组装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互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底壳;101、端盖;102、芯柱;1021、第一通孔;2、盖板;201、第一壁;2011、第二通孔;202、第二壁;3、容置腔;4、限位凸起;401、导向倾斜面;5、卡槽;6、铁芯;7、漆包线;8、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包括底壳1以及盖板2,其中,底壳1包括端盖101以及与端盖101连接的芯柱102,芯柱102供铁芯6套入,芯柱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21;
盖板2包括第一壁201以及与第一壁201连接的第二壁202,其中,第一壁201与端盖101平行设置,第二壁202绕第一壁201呈圆柱状设置,第二壁202由第一壁201向端盖101方向延伸,第一壁201上设置与芯柱102配合的第二通孔2011,第二通孔2011与芯柱102、盖板2与第二壁202均为紧配合,紧配合可以为过盈配合;
盖板2与底壳1组装后,第一壁201、第二壁202、芯柱102外表面以及端盖101围构形成容置铁芯6的容置腔3;
底壳1以及盖板2均为绝缘板,且两者的厚度b均不大于0.5mm;
由此,在底壳1上设置芯柱102,使其与开设在盖板2的第一壁201上的第二通孔2011配合,再通过盖板2的第二壁202与端盖101紧配合,将底壳1和盖板2组装,形成保护铁芯6的保护壳,并作为互感器的绕线的基础,由于漆包线7是经第一通孔1021缠绕在保护壳外,而保护壳的制造误差可控,从而使得缠绕漆包线7后的互感器产品的线阻误差可控,并且保护壳具有绝缘性,减小铁芯6直接与漆包线7直接接触而存在短路的安全隐患,另外,底壳1和盖板2的厚度能够做到0.5mm以下,有利使得互感器整体尺寸的小型化,适应较小空间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端盖101与芯柱102垂直连接,在其他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端盖101可以与芯柱102呈一定夹角倾斜固定连接,只需能够实现铁芯6能够套于芯柱102即可。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端盖101与芯柱102为一体成型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壳1与盖板2均为尼龙板;由此,采用尼龙板作为底壳1和盖板2,由于尼龙的热熔后流动性较强,有利于减小底壳1与盖板2的厚度,且结合底壳1和盖板2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保护壳在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为稳定的绕线基础,产品的良品率高。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尼龙板还可以采用其他注塑材料流动性更强、强度和刚度更高的板材代替,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壳1以及盖板2的厚度b均不大于0.3mm;由此,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将盖板2和底壳1的厚度降低至0.3mm以下,进一步地有利于互感器产品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芯柱102呈圆柱状;由此,将芯柱102设置为圆柱状,使其与铁芯6能够更好的贴合,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当然,在加工精度允许的条件下,芯柱102的形状还可以是棱柱状。
参考图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壁202的内侧与端盖101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4;由此,通过限位凸起4与端盖101配合,提高端盖101与底壳1之间连接稳固性,减小两者脱离而导致后续互感器绕线误差较大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4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凸起4均布在第二壁202的内侧;由此,设置至少两个限位凸起4,并使其均布在第二壁202的内侧,进一步使得盖板2与底壳1的连接稳定性提高。
例如限位凸起4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多个限位凸起4绕第二壁202中心线均布在第二壁202的内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端盖101的周向侧面上对应限位凸起4设置有卡槽5,限位凸起4卡接于卡槽5内;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凸起4与卡槽5配合,进一步地提高盖板2与底壳1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端盖1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第二壁202的内侧对应限位凸起4设置有卡槽5,限位凸起4卡接于卡槽5内;由此,作为一种替代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凸起4与卡槽5配合,进一步地提高盖板2与底壳1的连接稳定性。
当然,为提高限位凸起4的装配便捷性,可在限位凸起4和/或卡槽5设置导向倾斜面401。
实施例2
参阅图1、图3、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感器,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种保护壳,还包括铁芯6以及漆包线7,其中,铁芯6设置于保护壳内。
具体地,铁芯6套设在保护壳中的芯柱102外,置于保护壳组装后在其内部形成的容置槽中;
保护壳组装后,漆包线7经第一通孔1021绕于底壳1以及盖板2外;由此,采用改进后的保护壳,经过绕线后的互感器的产品能实现小型化,并且结构稳定性强,互感器的阻抗可控,产品的一致性较高。
参阅图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互感器还包括弹性垫8,弹性件设置于保护壳内,且与保护壳中的第一壁201内侧、铁芯6端部相贴;由此,弹性垫8能够填补铁芯6与底壳1之间的配合误差,铁芯6安装于保护壳后,能够减小铁芯6与芯柱102、第一壁201之间的间隙,减小晃动的现象出现,并且由于弹性垫8与第一壁201、铁芯6非采用固定的方式,在组装后的互感器需要调整时,不需要破坏保护壳,能够对保护壳、铁芯6重复利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垫8可采用海绵、橡胶垫、硅胶垫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当然弹性垫8具有绝缘性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具有结构稳定性强、互感器的阻抗可控、安全性高以及产品的一致性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1),包括端盖(101)以及与端盖(101)连接的芯柱(102),所述芯柱(102)供铁芯(6)套入,所述芯柱(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21);以及
盖板(2),包括与所述端盖(101)平行的第一壁(201)以及绕第一壁(201)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壁(202),所述第一壁(201)上设置与所述芯柱(102)配合的第二通孔(2011),所述盖板(2)与所述第二壁(202)紧配合,且第一壁(201)、第二壁(202)、芯柱(102)外表面以及端盖(101)围构形成容置铁芯(6)的容置腔(3);
其中,所述底壳(1)以及所述盖板(2)均为绝缘板,且两者的厚度均不大于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与所述盖板(2)均为尼龙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以及所述盖板(2)的厚度均不大于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102)呈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202)的内侧与所述端盖(101)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起(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4)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起(4)均布在所述第二壁(20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1)的周向侧面上对应所述限位凸起(4)设置有卡槽(5),所述限位凸起(4)卡接于所述卡槽(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所述第二壁(202)的内侧对应所述限位凸起(4)设置有卡槽(5),所述限位凸起(4)卡接于所述卡槽(5)内。
9.一种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还包括铁芯(6)以及漆包线(7),其中,铁芯(6)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并套设于所述保护壳中的所述芯柱(102)外,所述漆包线(7)经所述第一通孔(1021)绕于所述底壳(1)以及所述盖板(2)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还包括弹性垫(8),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且与所述保护壳中的所述第一壁(201)内侧、所述铁芯(6)端部相贴。
CN202122479034.1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Active CN216957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034.1U CN2169576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034.1U CN2169576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7631U true CN216957631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9034.1U Active CN2169576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7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3321B1 (en)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and connection assembly therefor
US6224425B1 (en) Simplified microelectron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7481838B (zh) 具有初级线圈的开关变压器组件及开关电源
CN216957631U (zh) 一种保护壳及包括该保护壳的互感器
CN107542671B (zh) 电子泵
CN207947666U (zh) 定子组件及混合式步进电机
CN107154808B (zh) 射频器件的封装结构及射频器件
US9899156B2 (en) In-line reed relay and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JPS5868913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349555U (zh)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CN111540575A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20138787U (zh) 一种工业电源连接器
CN213583439U (zh) 电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30095A (zh) 一种可配置贴片共模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CN216625419U (zh) 定子总成、电机及助力自行车
JP2020107856A (ja) コイル装置
CN218918654U (zh) 集成式电容器、电机控制装置和车辆
CN220816720U (zh) 一种带引线的定子组件及电磁阀
CN220797056U (zh) 一种wifi pcb天线
CN21318386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扼流圈
CN220652384U (zh) 一种接线座
CN210040694U (zh) 散热系统和充电枪
CN219267437U (zh) 一种磁性元件
CN219393135U (zh) 一种变压器
CN109888938A (zh) 一种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