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819U -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56819U CN216956819U CN202220104069.9U CN202220104069U CN216956819U CN 216956819 U CN216956819 U CN 216956819U CN 202220104069 U CN202220104069 U CN 202220104069U CN 216956819 U CN216956819 U CN 216956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supporting
- groove
- shell
- accommod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包括设有壳体和支架,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有容纳两个第二支撑件的容置槽,第一支撑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二支撑件都与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壳体转动连接,支架包括收纳状态、支撑状态及底座状态,支架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壳体贴合,两个第二支撑件位于容置槽内,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两个第二支撑件位于容置槽内,第一端朝远离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支架处于底座状态时,第一端朝远离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两个第二支撑件远离第一端的一端位于第一支撑件靠近壳体的一侧。在底座状态时,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配合可以垂直支撑壳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通常都会选择在电子设备的外侧套上一个保护壳。有的商家会在保护壳的背面设置一个支架,使用户可以通过该支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撑面上,不需要用户扶持,以便用户观看影视作品。
当中远距离观影时,电子设备垂直放置即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水平面呈90°时观看体验最佳,但现有的保护壳支架,通常需要与保护壳相互配合才能起到支撑作用,因此通常只能将电子设备倾斜支撑在支撑面上,不能起到垂直支撑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一种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能够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并都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收纳状态、支撑状态以及底座状态,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贴合,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底座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并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相对两侧都设有第一转轴,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通过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底座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呈八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时,两个所述连接部呈八字形,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插入相应的所述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槽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槽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收容至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将所述第二槽体分隔成两个子槽体,两个所述连接部能够分别收容至两所述子槽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转动设有转盘,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转盘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时,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相同时,所述第一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或
所述壳体贯穿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转盘的外周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凸起可转动地插入所述环形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于所述转盘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一端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枢接部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贯穿所述转盘,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当用户需要近距离观影时,可以使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或底座状态,倾斜支撑壳体,当用户需要中远距离观影时,可以使支架处于底座状态,利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相互配合,垂直支撑壳体,使收容空间内的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水平面垂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状态,使得用户在近距离观影和中远距离观影时都有和好的观影体验,而且在底座状态时,两个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配合共同支撑壳体,支撑效果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架处于收纳状态;
图3为图2中所示保护壳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保护壳处于底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保护壳另一支撑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支架与转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7中所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壳体与转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10、壳体;30、支架;101、收容空间;11、背板;12、边框;50、转盘;111、通孔;112、限位凸起;501、环形槽;51、基座;52、侧板;511、基板;512、凸出部;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311、容置槽;312、第一端;313、第二端;33、第一转轴;321、支撑部;322、连接部;314、第一槽体;315、第二槽体;316、凸块;317、子槽体;513、凹槽; 34、固定座;341、固定板;342、枢接部;35、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支架的保护壳1,包括壳体10和支架30,壳体10设有收容空间101,以容纳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支架30位于壳体10背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并能相对壳体10转动。支架30相对壳体10向外旋转一定角度后,即可起到支撑壳体10的作用,即起到支撑电子设备的作用。
壳体10包括背板11和与背板11连接的边框12,边框12与背板1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01,支架30位于背板11背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并能相对背板 11旋转。
请参阅图2至图4,支架30包括第一支撑件31和两个第二支撑件32,第一支撑件31上设有用于容纳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容置槽311。第一支撑件31 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12和第二端313,两个第二支撑件32都与第一端312转动连接,第二端313则与壳体10转动连接,即与壳体10的背板11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支撑件32既能够跟随第一支撑件31一起旋转,又能相对第一支撑件31 旋转。
支架30包括收纳状态、支撑状态以及底座状态,以向用户提供多种选择。
当其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31与壳体10相贴合,即第一支撑件31 没有相对壳体10旋转,两个第二支撑件32都收容在第一支撑件31上的容置槽 311内。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件31与壳体10贴合时,第一支撑件31和壳体 10相向的两个侧面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用户不需要使用支架30时,可以使支架30处于收纳状态,以减小支架30的整体体积,方便用户握持握持。
当支架30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端312朝远离壳体10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两个第二支撑件32都收容在容置槽311内。支架30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31可以将壳体10倾斜支撑,使得用户在近距离观影时有较好的观影体验。
当支架30处于底座状态时,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端312朝远离壳体10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两个第二支撑件32远离第一端312的一端位于第一支撑件 31靠近壳体10的一侧,即用户可以将两个第二支撑件32远离第一端312的一端朝向壳体10方向旋转。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相互配合支撑壳体10 时,壳体10可以不用与支撑面接触,因此,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配合可以处置支撑壳体10,使收容空间101内的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水平面垂直,使得用户在中远距离进行观影时具有较好的观影体验,而且两个第二支撑件32 与一个第一支撑件31配合共同支撑壳体10,支撑效果更稳定。可以理解地是,底座状态并不局限于垂直支撑壳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底座状态来倾斜支撑壳体。
容置槽311位于第一支撑件31的中部,并从第二端313的外边缘朝向第一端312方向延伸,容置槽311贯穿第一支撑件31靠近和远离壳体10的相对两侧。当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端312朝远离壳体10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后,第二支撑件32远离第一端312的一端就能从容置槽311靠近壳体10的一侧转出,以使其朝向壳体10的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5和图6,容置槽311位于第一端312的相对两侧都设有一个第一转轴33,两个第一转轴33相互间隔,每个第二支撑件32都通过一个相应的第一转轴33与第一端312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件32从容置槽311内转出后,第一支撑件31能与两个第二支撑件32配合共同支撑壳体10,有利于增强支架 30处于底座状态时的支撑稳定性。
当支架30处于底座状态时,两个第二支撑件32呈八字形排布,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支撑件32与第一支撑件31配合可实现三角支撑的效果,增强支撑的稳定性。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转轴33以逐渐相互远离的方式从第一端312 至第二端313方向延伸,形成倒八字形,因此,当两个第二支撑件32远离第一端312的一端朝壳体10方向从容置槽311内转出后,两个第二支撑件32就能形成八字形。
请参阅图7,每个第二支撑件32都包括支撑部321和连接于支撑部321一端的连接部322,连接部322通过第一转轴33与第一端312转动连接。连接部 322从支撑部321的一端朝远离另一第二支撑件32的方向倾斜延伸,当两个第二支撑件32收容于容置槽311内时,两个连接部322呈八字形,第一转轴33 垂直插入相应的连接部322,即连接部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33的轴向相垂直,当两个第二支撑件32绕第一转轴33从容置槽311内转出后,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两个支撑部321就能呈八字形,以与第一支撑件31配合实现三角支撑效果。
容置槽311的形状与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形状相适配,容置槽311包括第一槽体314和位于第一槽体314一端的第二槽体315,第二槽体315与第一槽体 314相互连通。第一槽体314用于容纳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两个支撑部321,第二槽体315用于容纳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两个连接部322。通过使容置槽311 的形状与两个第二支撑件32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提升支架3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也能避免容置槽311的槽壁影响第二支撑件32的转动。
第二槽体315内设有凸块316,凸块316位于第二槽体315的中部,从而将第二槽体315分隔成两个形状相同的子槽体317,两个连接部322分别收容于两个子槽体317内,使两个连接部322分别位于凸块316的相对两侧,避免二者在转动过程中相互干扰。在所示实施例中,凸块316大致呈三角形,并插入两个连接部322之间的空隙中。
请参阅图2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壳1还包括转盘50,转盘50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端313与转盘50转动连接。转盘50 转动安装于背板11,且用户在转动转盘50时,转盘50会带动支架30一起运动,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转动转盘50,调整支架30的位置,从而实现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的效果。
背板11上贯穿设有与收容空间101相连通的通孔111,转盘50转动安装在该通孔111内。通过在背板11上设置供转盘50安装的通孔111,有利于减小转盘50凸出于背板11背面的高度,降低突兀感。
通孔111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112,转盘50的外周设有环形槽501,限位凸起112可转动地插入环形槽501内,从而将转盘50转动安装在背板11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转盘50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工字形,该转盘50包括基座 51和侧板52,基座51包括基板511和设于基板511一侧的凸出部512,侧板 52连接于凸出部512远离基板511的一侧,并与基板511相互间隔,侧板52、基板511以及凸出部512配合形成环形槽501。侧板52位于通孔111靠近收容空间101的一侧,基板511位于通孔111远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通过将转盘 50分成基座51和侧板52两部分,在安装转盘50时,可以先安装基座51,使凸出部512从外侧穿过通孔111,然后再从内侧装上侧板52,方便转盘50的安装。
在所示实施例中,壳体10基本呈矩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定义第一端312至第二端313的方向为第一支撑件31的长度方向。当第一支撑件31的长度方向和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时,第一端312位于壳体10 的内侧,当第一支撑件3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时,第一端312 凸出于壳体10的外侧。用户不需要使用支架30时,可以转动转盘50,使第一支撑件31整体位于壳体10的内侧,当用户需要使支架30呈底座状态时,可以转动转盘50,使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端312凸出于壳体10的外侧。
转盘50背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设有固定座34,固定座34包括固定板341 和设于固定板341一端的枢接部342。固定板341与转盘50固定连接,枢接部 342位于容置槽311内,并设有第二转轴35,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端313通过第二转轴35与枢接部342转动连接,以使第一支撑件31能够相对转盘50旋转。
转盘50背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即基板511远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设有凹槽513,凹槽513沿第一端312至第二端313的方向贯穿转盘50,也即,沿转盘50的径向贯穿转盘50,固定板341固定于凹槽513内。通过使凹槽513沿径向贯穿转盘50,使得支架30可相对转盘50在0°至180°之间进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壳,当用户需要近距离观影时,可以使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或底座状态,倾斜支撑壳体,当用户需要中远距离观影时,可以使支架处于底座状态,利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相互配合,垂直支撑壳体,使收容空间内的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水平面垂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状态,使得用户在近距离观影和中远距离观影时都有和好的观影体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能够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并与都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收纳状态、支撑状态以及底座状态,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贴合,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底座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并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相对两侧都设有第一转轴,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通过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架处于所述底座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呈八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时,两个所述连接部呈八字形,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插入相应的所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槽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槽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的第二槽体,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收容至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将所述第二槽体分隔成两个子槽体,两个所述连接部能够分别收容至两所述子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转动设有转盘,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转盘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时,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相同时,所述第一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和/或
所述壳体贯穿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转盘的外周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凸起可转动地插入所述环形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于所述转盘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一端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枢接部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支架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贯穿所述转盘,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4069.9U CN216956819U (zh) | 2022-01-14 | 2022-01-14 |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4069.9U CN216956819U (zh) | 2022-01-14 | 2022-01-14 |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56819U true CN216956819U (zh) | 2022-07-12 |
Family
ID=8231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04069.9U Active CN216956819U (zh) | 2022-01-14 | 2022-01-14 |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56819U (zh) |
-
2022
- 2022-01-14 CN CN202220104069.9U patent/CN2169568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06406B2 (ja) | 卓上充電器ホルダ | |
US20050288071A1 (en) | Dual-purpose position structure used as hook and dock | |
CN216956819U (zh) | 具有支架的保护壳 | |
EP4092872A1 (en) | Charging base | |
CN213938037U (zh) | 带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 |
CN219643959U (zh) | 一种支架保护壳 | |
CN210319210U (zh) | 移动终端支架 | |
CN216959928U (zh) | 支架保护壳 | |
CN110958527A (zh) | 充电座和头戴式耳机 | |
CN214405451U (zh) |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 |
CN211010562U (zh) | 电子装置及旋转结构 | |
CN220358357U (zh) | 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 | |
CN110896649A (zh) | 云台 | |
CN219414046U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217899335U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221283228U (zh) | 手机支架 | |
TWI789739B (zh) | 攝像裝置 | |
CN216016912U (zh) | 一种支架保护壳 | |
CN221381011U (zh) | 一种手机支架及使用其的手机壳 | |
CN214315341U (zh) | 连接装置和手机保护罩 | |
US20230291822A1 (en) | Magnetic type mobile phone holder | |
CN214947765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3938041U (zh) | 保护壳 | |
CN220152333U (zh) | 电子设备配件 | |
CN216772307U (zh) |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小型电脑主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