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640U -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640U
CN216953640U CN202123306097.3U CN202123306097U CN216953640U CN 216953640 U CN216953640 U CN 216953640U CN 202123306097 U CN202123306097 U CN 202123306097U CN 216953640 U CN216953640 U CN 21695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rc
groove
flat plate
convex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60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丽颖
徐嘉
王明宗
余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3060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分液隔板,其包括:平板和凸出部,所述平板为环状结构,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平板的中心位置且朝所述平板的轴向一侧凸出,所述凸出部的凸出面与流体的来流方向相对,所述凸出面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引流槽,所述平板的外周处设置有沿轴向方向贯通的流通孔,所述第一引流槽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所述平板的上表面,进而通过所述流通孔排出至所述分液隔板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气液分离的效果,从而减少进入压缩机吸气管的带液量,保证泵体在压缩过程中不会发生压力突变导致滑片脱离滚子,并再次撞击滚子,避免产生噪音或减小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低温工况下压缩机中低频运行时容易出现吸气带液过多的问题,通常在空调系统中会配置储液器对进入压缩机泵体之前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液体储存起来,以调节不同运行频率下冷媒的循环流量。储液器中的分液隔板设计对气液分离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早期的分液隔板上开设直孔,仅靠支撑滤网的凸起部件对流体有初步的导流作用,气液分离效果比较差,大多需要依靠增大储液器筒体直径降低气流速度以增强气液分离效果。
当吸气带液过多时,会使泵体在压缩过程中发生压力突变导致滑片脱离滚子,并再次撞击滚子,从而产生异常“哒哒音”,且性能明显下降。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存在吸气带液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存在吸气带液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隔板,其包括:
平板和凸出部,所述平板为环状结构,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平板的中心位置且朝所述平板的轴向一侧凸出,所述凸出部的凸出面与流体的来流方向相对,所述凸出面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引流槽,所述平板的外周处设置有沿轴向方向贯通的流通孔,所述第一引流槽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所述平板的上表面,进而通过所述流通孔排出至所述分液隔板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顶部与储液器的进管相对,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部以获取流体;所述第一引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或交叉分布。
和/或,所述凸出部为球面结构,形成为凸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时,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沿所述凸出部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在所述凸出面上交叉分布时,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内,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构成多个菱形织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沿所述凸出部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时,在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引流槽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引流槽,所述第三引流槽的上端未延伸至所述凸出部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平板相接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分液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连通,以能将流体导入至所述分液槽中,所述分液槽中的流体能流至所述流通孔并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板上设置有第二引流槽和集液槽,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液槽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集液槽为设置于所述平板的径向外周的环形凹槽,所述集液槽能够与所述流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平板的径向外侧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通过连接筋连接于所述平板的外周而与所述平板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集液槽,所述弧形挡板为至少两个,且在两个相邻所述弧形挡板在周向方向形成所述流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板上以贯穿其轴向两端面地形成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一边朝向下方以翻边的形式形成为斜坡,所述导流孔包括斜孔部分和通孔部分,所述斜孔部分在竖直方向被所述斜坡遮挡,所述通孔部分在竖直方向贯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坡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凹面朝上;和/或,所述导流孔和所述斜坡组成过气单元,所述过气单元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过气单元沿所述平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凸出部为球面结构时,所述凸出部的弧面半径为R9,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并有 R9=R1/sinθ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的取值范围为[0.45L1,0.5L1+5],θ2的取值范围为 [15°,60°],其中L1为储液器中两个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成型半径为R3,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1,在纵向截面内所述第一引流槽与所述平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圆弧半径为R8,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n,并有R3的取值范围为[0.1mm,0.5R1/n],h1的取值范围为[0,0.6R3],θ1=[190°-θ2,205° -θ2],所述凸出部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的中心至所述分液槽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2,所述分液槽为弧形凹槽,其弧面半径为R10,所述分液槽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2,R10取值范围为 [0.1mm,2mm],R2=R1+2R10,h2=[0,0.6R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挡板的外径为R0,所述集液槽的宽度为R6,所述集液槽的外径为R7,所述集液槽的深度为h3,并有R7=R0-2mm, R6=[R7-1mm,R7-5mm],h3=[2mm,6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孔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3,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4,θ3和θ4的取值范围均为[5°,50°],且θ3和θ4的和满足[10°,9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导流孔为腰型孔,包括直孔段、第一弧形孔段和第二弧形孔段,所述第一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R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弧形半径均为R5,所述斜坡的底端与其顶端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圆心角为θ0,当所述分液隔板还包括集液槽时,所述集液槽的宽度为R6,所述导流孔的个数为n,R4=0.5(R6-R2)+R2,R5=0.6(R6-R2), h4=[0.5R5,2.5R5],θ0=[0,0.32*(360°/n)],n=[2,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液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分液隔板,还包括壳体、进管和出管,所述分液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管从所述壳体的上方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分液隔板相对,所述出管从所述壳体的下方伸入所述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出管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通的吸气直管和吸气弯管;
所述出管包括第一出管和第二出管,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平行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出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管的上端同等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平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出管之间的距离为h5,L1为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要求h5≥0.05L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液隔板的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一引流槽结构和平板外周处设置的流通孔,能够通过第一引流槽结构引入来流流体,通过第一引流槽结构将流体中的液体(优选)引导并最终导至平板外周的流通孔并排出,有效避免分离出的液体再次受到气流的干扰,大幅提升气液分离效果,从而减少进入压缩机吸气管的带液量,保证泵体在压缩过程中不会发生压力突变导致滑片脱离滚子,并再次撞击滚子,避免产生噪音或减小噪音,例如异常的“哒哒音”,提升压缩机性能,尤其提升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储液器的分液隔板上设置的集液槽,能够有效分离气流和液流的路径,使分离出来的液体在引流槽的作用下汇入集液槽,再由集液槽上开设的通孔以连续状的液流沿筒体壁面进入储液器,可大量减少以离散颗粒形式存在的液体,防止和减少液体被气体携带进入吸气管。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平板上贯穿设置的导流孔,以及导流孔处通过翻边设置的斜坡,能够形成旋向斜坡导流孔,可促使旋向流场的形成,增强液体的离心力,使得液体与气体产生较大的分离离心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分液隔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分液隔板的俯视图1;
图4为图1中的分液隔板的俯视图2;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4中的D-D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液隔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单吸气管储液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方案1和2与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分液能力对比柱状图;
图12为替代实施例1的分液隔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替代实施例2的分液隔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14为替代实施例3的分液隔板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进管;2、上筒体;3、滤网;4、滤网压环;5、分液隔板;6、吸气直管;7、中筒体;8、下筒体;9、吸气弯管;
500、平板;501、凸出部;502a、第一引流槽;502b、第二引流槽;502c、第三引流槽;503、分液槽;504、集液槽;505、流通孔;506、导流孔;506a、斜孔部分;506b、通孔部分;507、弧形挡板;508、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隔板,其包括:
平板500和凸出部501,所述平板500为环状结构,所述凸出部501设置于所述平板500的中心位置且朝所述平板500的轴向一侧凸出,所述凸出部501 的凸出面与流体的来流方向相对,所述凸出面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引流槽502a,所述平板500的外周处设置有流通孔505(优选沿轴向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所述平板500的上表面,进而通过所述流通孔 505排出至所述分液隔板5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液隔板的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一引流槽结构和平板外周处设置的流通孔,能够通过第一引流槽结构引入来流流体,通过第一引流槽结构将流体中的液体(优选)引导并最终导至平板外周的流通孔并排出,有效避免分离出的液体再次受到气流的干扰,大幅提升气液分离效果,从而减少进入压缩机吸气管的带液量,保证泵体在压缩过程中不会发生压力突变导致滑片脱离滚子,并再次撞击滚子,避免产生噪音或减小噪音,例如异常的“哒哒音”,提升压缩机性能,尤其提升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与储液器的进管1相对,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部以获取流体;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或交叉分布。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流槽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延伸至凸出部的顶部能够从储液器的进管获取流体并引入至第一引流槽中,在这个过程中便能够产生气液分离,将分离出的密度大的液体通过第一引流槽导出,多个第一引流槽能够增大引流面积,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和/或,所述凸出部501为球面结构,形成为凸包。本实用新型的凸出部优选为球面结构,能够形成如图2所示的从上之下的水流面的结构形式,将冲击过程中分离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引流槽迅速导走,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时,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沿所述凸出部50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交叉分布时,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构成多个菱形织构形式。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沿所述凸出部50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实施例的优选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构成多个菱形织构形式是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例3的优选结构形式,如图14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沿所述凸出部50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时,在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引流槽502c,所述第三引流槽502c的上端未延伸至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例1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三引流槽502c能够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501与所述平板500相接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分液槽503,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503连通,以能将流体导入至所述分液槽503中,所述分液槽503中的流体能流至所述流通孔505 并排出。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分液槽的设置能够将多个第一引流槽的液体导入至分液槽中,并分配到各个第二引流槽中,实现分流的效果,使得液体流动更为迅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板500上设置有第二引流槽502b和集液槽504,所述第二引流槽502b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50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液槽504 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502b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集液槽504为设置于所述平板500的径向外周的环形凹槽,所述集液槽504能够与所述流通孔505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储液器的分液隔板上设置的集液槽,能够有效分离气流和液流的路径,使分离出来的液体在引流槽的作用下汇入集液槽,再由集液槽上开设的通孔以连续状的液流沿筒体壁面进入储液器,可大量减少以离散颗粒形式存在的液体,防止和减少液体被气体携带进入吸气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平板500的径向外侧的弧形挡板507,所述弧形挡板507通过连接筋连接于所述平板500的外周而与所述平板500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集液槽504,所述弧形挡板507为至少两个,且在两个相邻所述弧形挡板507在周向方向形成所述流通孔505。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弧形挡板的设置能够将分液隔板整体固定到储液器的内壁上,还通过两个弧形挡板支架的间隙形成轴向贯穿的流通孔,使得分离出的液体从中流过,使得液体进入分液隔板的下端,贴着外壁流下,气体从导流孔流出,形成气液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板500上以贯穿其轴向两端面地形成有导流孔 506,所述导流孔506的一边朝向下方以翻边的形式形成为斜坡508,所述导流孔506包括斜孔部分506a和通孔部分506b,所述斜孔部分506a在竖直方向被所述斜坡508遮挡,所述通孔部分506b在竖直方向贯通。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所述斜坡对所述斜孔部分506a形成遮挡,所述斜坡508不对所述通孔部分506b遮挡。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平板上贯穿设置的导流孔,以及导流孔处通过翻边设置的斜坡,能够形成旋向斜坡导流孔,可促使旋向流场的形成,增强液体的离心力,使得液体与气体产生较大的分离离心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果。气体通过通孔部分流下,而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会进入斜孔部分被斜坡兜住,进一步对气体中的液体进行分离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坡508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凹面朝上;和/或,所述导流孔506和所述斜坡508组成过气单元,所述过气单元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过气单元沿所述平板50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斜坡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形成凹面朝上的弧形槽能够进一步促使旋向流场的形成,增强液体的离心力,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果;多个导流孔和斜坡的配合方式使得进一步对气液分离的效果进行提高。
气流从流通孔505流下需要先经过导流槽和集液槽,流动路径相对较长,意味着对气流来说从流通孔505流下的流动阻力要大于导流孔506,尤其是当入口带液量较大的情况下,引流槽和集液槽都会是接近满液的状态,进一步加大气流的从流通孔505处流通的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凸出部501为球面结构时,所述凸出部501的弧面半径为R9,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并有R9=R1/sinθ2
在R1确定后,可采用θ2来限定凸包的半径R9,如图8所示。R1过小,气液分离效果不明显,R1过大会影响导流孔的开设,减小分液隔板的有效过流面积。θ2过小凸包半径会比较大,凸包实际成型高度会减小,趋向于平面,不利于气液分离;θ2过大凸包半径会比较小,凸包实际成型高度会变大,越靠近直管入口,会增加直管入口处的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的取值范围为[0.45L1,0.5L1+5],θ2的取值范围为 [15°,60°],其中L1为储液器中两个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30°,55°]为最优,优选R1=0.5L1,θ2=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横截面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成型半径为R3(等同于圆弧半径,说明不仅限于半圆),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500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1,在纵向截面内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与所述平板500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圆弧半径为R8,所述导流孔506的数量为n,与分液隔板上开设的导流孔506的数量n相关,为避免与导流孔506发生干涉,并有R3的取值范围为[0.1mm,0.5R1/n],h1的取值范围为[0,0.6R3],θ1=[190°- θ2,205°-θ2],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优选n=9,R3=0.25R1/n,h1=0.5R3,θ1=198°-θ2
R3成型半径过大不易成型,可能会于导流孔发生干涉;过小会减小导流量。 h1过大不易成型,过小会减小导流孔面积,从而减小导流量。θ1过小难以在凸包上形成导流槽,过大会加深导流槽的深度,增加凸包上导流槽的成型难度。 R8是导流槽成型的过渡圆弧,其尺寸不做特别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分液槽50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2:分液槽503:在分液隔板靠近凸包的平面位置开设环形凹槽,使流动发生边界层分离,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环槽内,所述分液槽503为弧形凹槽,其弧面半径为R10(等同于成型半径),所述分液槽503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500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2,R10取值范围为[0.1mm,2mm],R2=R1+2R10,h2=[0,0.6R10]。
R10过小影响分液效果,过大会容易与导流孔发生干涉。R2的限定主要是壁面分液槽与导流孔发生干涉。h2不宜过大,过大会减小分液槽的实际成型面积,影响气液分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挡板507的外径为R0,所述集液槽504的宽度为R6,所述集液槽504的外径为R7,所述集液槽504的深度为h3,并有 R7=R0-2mm,R6=[R7-1mm,R7-5mm],h3=[2mm,6mm]。
各参数示意见图5和图10,优选R6=R7-3,h2=3.5mm。分液隔板的厚度 t=[0.5mm,2mm],优选t=0.8mm。
R7决定了集液槽在径向方向上的定位,R6决定了集液槽的宽度,h3为集液槽的深度。集液槽与滤网压环相配合,槽宽不宜过大,过大会直接暴露在滤网上方的气液混合物下,失去气液分离效果。过小会影响集液效果,减小集液量,不利于储液器的气液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孔505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3,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4,其功能主要是将集液槽的液流流入储液器中筒体,沿筒体壁面进入储液池,如图3所示,其关键尺寸分别为θ3和θ4,θ3和θ4的取值范围均为[5°,50°],且θ3和θ4的和满足[10°,90°],优选θ3=θ4=30°。
θ3和θ4决定了流通孔的开设面积,该孔过小会增大液流流入储液器中筒体的阻力,过大会影响支架的强度,不利于滤网组件分液隔板+滤网+压坏的安装。该孔的特点是直接切割,流通面直接贴合储液器筒体,避免流通孔与壳体贴合处发生扰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导流孔506为腰型孔,包括直孔段、第一弧形孔段和第二弧形孔段,所述第一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R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弧形半径均为 R5,所述斜坡的底端与其顶端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圆心角为θ0,当所述分液隔板还包括集液槽时,所述集液槽504的宽度为R6,所述导流孔506的个数为n,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R4所述: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其关键尺寸为R4、R5、 h4和θ0,R4=0.5(R6-R2)+R2,R5=0.6(R6-R2),h4=[0.5R5,2.5R5],θ0=[0,0.32*(360° /n)],n=[2,12],优选h4=1.7R5,θ0=0.132*(360°/n)],n=9。
R4决定了导流孔中轴线的定位,R5和θ0决定了导流孔的开设面积,h4决定了导流孔的斜度,该值直接影响气液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液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分液隔板5,还包括壳体、进管1和出管,所述分液隔板5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管1从所述壳体的上方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分液隔板5相对,所述出管从所述壳体的下方伸入所述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筒体2、中筒体7和下筒体8,所述出管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通的吸气直管6和吸气弯管9;
所述出管包括第一出管和第二出管,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平行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出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管的上端同等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液隔板的装配尺寸h5,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平板 500的下端面与所述出管之间的距离为h5,L1为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如图9所示,h5为分液隔板平板下表面与吸气直管6入口端面的距离,h5过小会增加吸气阻力损失,过大会减小储液器有效储液容积,从减小吸气阻力损失考虑,要求h5≥0.05L1,优选 h5=0.26L1
从分液的目的来说,在可实施范围内越大越好,但h5越大,在筒体高度固定的情况下,储液器的有效储液容积会变小,需要结合储液器的有效储液容积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液器的分液隔板上合理设置引流槽和集液槽有效分离气流和液流的路径,使分离出来的液体在引流槽的作用下汇入集液槽,再由集液槽上开设的通孔以连续状的液流沿筒体壁面进入储液器,可大量减少以离散颗粒形式存在的液体被气体携带进入吸气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从流体流动控制角度出发,设计一种分液隔板,使进入储液器的气液混合物分液隔板的作用下有效实现气液分离,从而减少进入吸气管的带液量,提升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板(500)和凸出部(501),所述平板(500)为环状结构,所述凸出部(501)设置于所述平板(500)的中心位置且朝所述平板(500)的轴向一侧凸出,所述凸出部(501)的凸出面与流体的来流方向相对,所述凸出面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引流槽(502a),所述平板(500)的外周处设置有流通孔(505),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能够将流体引导至所述平板(500)的上表面,进而通过所述流通孔(505)排出至所述分液隔板(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与储液器的进管(1)相对,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部以获取流体;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或交叉分布;
和/或,所述凸出部(501)为球面结构,形成为凸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间隔分布时,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沿所述凸出部(50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在所述凸出面上交叉分布时,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构成多个菱形织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当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沿所述凸出部(50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时,在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引流槽(502c),所述第三引流槽(502c)的上端未延伸至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501)与所述平板(500)相接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分液槽(503),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503)连通,以能将流体导入至所述分液槽(503)中,所述分液槽(503)中的流体能流至所述流通孔(505)并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500)上设置有第二引流槽(502b)和集液槽(504),所述第二引流槽(502b)的一端与所述分液槽(50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液槽(504)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502b)沿径向方向延伸,所述集液槽(504)为设置于所述平板(500)的径向外周的环形凹槽,所述集液槽(504)能够与所述流通孔(50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平板(500)的径向外侧的弧形挡板(507),所述弧形挡板(507)通过连接筋连接于所述平板(500)的外周而与所述平板(500)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集液槽(504),所述弧形挡板(507)为至少两个,且在两个相邻所述弧形挡板(507)在周向方向形成所述流通孔(50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500)上以贯穿其轴向两端面地形成有导流孔(506),所述导流孔(506)的一边朝向下方以翻边的形式形成为斜坡(508),所述导流孔(506)包括斜孔部分(506a)和通孔部分(506b),所述斜孔部分(506a)在竖直方向被所述斜坡(508)遮挡,所述通孔部分(506b)在竖直方向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508)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凹面朝上;和/或,所述导流孔(506)和所述斜坡(508)组成过气单元,所述过气单元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过气单元沿所述平板(50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凸出部(501)为球面结构时,所述凸出部(501)的弧面半径为R9,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并有R9=R1/sinθ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R1的取值范围为[0.45L1,0.5L1+5],θ2的取值范围为[15°,60°],其中L1为储液器中两个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横截面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成型半径为R3,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500)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1,在纵向截面内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与所述平板(500)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引流槽(502a)的圆弧半径为R8,所述导流孔(506)的数量为n,并有R3的取值范围为[0.1mm,0.5R1/n],h1的取值范围为[0,0.6R3],θ1=[190°-θ2,205°-θ2],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球体中心与所述凸出部(501)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2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凸出部(5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凸出部(501)的中心至所述分液槽(50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2;所述分液槽(503)为弧形凹槽,其弧面半径为R10,所述分液槽(503)的内弧形面的中心与所述平板(500)上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h2,R10取值范围为[0.1mm,2mm],R2=R1+2R10,h2=[0,0.6R1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挡板(507)的外径为R0,所述集液槽(504)的宽度为R6,所述集液槽(504)的外径为R7,所述集液槽(504)的深度为h3,并有R7=R0-2mm,R6=[R7-1mm,R7-5mm],h3=[2mm,6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孔(505)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3,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圆心角为θ4,θ3和θ4的取值范围均为[5°,50°],且θ3和θ4的和满足[10°,90°]。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液隔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面内,所述导流孔(506)为腰型孔,包括直孔段、第一弧形孔段和第二弧形孔段,所述第一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孔段连接于所述直孔段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凸出部(501)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R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弧形半径均为R5,所述斜坡的底端与其顶端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4,所述第一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和所述第二弧形孔段的圆心与所述凸出部的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圆心角为θ0,当所述分液隔板还包括集液槽时,所述集液槽(504)的宽度为R6,所述导流孔(506)的个数为n,R4=0.5(R6-R2)+R2,R5=0.6(R6-R2),h4=[0.5R5,2.5R5],θ0=[0,0.32*(360°/n)],n=[2,12]。
17.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隔板(5),还包括壳体、进管(1)和出管,所述分液隔板(5)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管(1)从所述壳体的上方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分液隔板(5)相对,所述出管从所述壳体的下方伸入所述壳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筒体(2)、中筒体(7)和下筒体(8),所述出管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通的吸气直管(6)和吸气弯管(9);
所述出管包括第一出管和第二出管,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平行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出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管的上端同等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平板(500)的下端面与所述出管之间的距离为h5,L1为所述第一出管和所述第二出管之间在所述平板(500)的平面投影内的最大距离,要求h5≥0.05L1
20.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2123306097.3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95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6097.3U CN21695364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6097.3U CN21695364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640U true CN21695364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2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6097.3U Active CN21695364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8726U (zh) 空调机的油分离器结构
CN114264093A (zh)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7058050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CN216953640U (zh)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1407863Y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113446226B (zh) 压缩机油气分离组件、压缩机构和空调系统
CN106369895A (zh) 一种高效惯性式油气分离器
CN108671638B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后置气体分离器
CN212250604U (zh) 水泵和车辆
CN111350698A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115654992A (zh) 排气结构及换热器
CN108168165B (zh) 一种氟制冷系统气液油分离器
CN113819687A (zh) 分液器及压缩机
CN115648904A (zh) 排液结构及换热器
CN211599101U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211737249U (zh) 基于重力的油气分离器
CN201778860U (zh) 燃料电池发动机排气消音器
CN217058013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CN210829653U (zh) 一种可稳定回油的油分结构
CN114234498B (zh) 一种导流板、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8669601U (zh) 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3969905A (zh) 水泵和车辆
CN106895616A (zh) 一种具有表面张力式槽体的气液分离器
CN220415632U (zh) 消音器及压缩机
CN218379880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