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0474U -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0474U
CN216950474U CN202122957215.0U CN202122957215U CN216950474U CN 216950474 U CN216950474 U CN 216950474U CN 202122957215 U CN202122957215 U CN 202122957215U CN 216950474 U CN216950474 U CN 216950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layer
concrete
track bed
shield segment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72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森
农兴中
李海峰
邢民
刘华辉
张亮
路阳阳
董波
刘堂辉
冯高顺
祝朋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ail Line 1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ail Line 1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ail Line 1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ail Line 1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72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0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0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0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盾构管片、混凝土层和轨道道床,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轨道道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混凝土层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为渗透性混凝土。本实用新型通过渗透性混凝土形成的排水通道可以及时将渗漏水排出,避免渗漏水在轨道道床的下部聚集,避免轨道道床上浮,从而有效降低渗漏水对轨道道床结构产生的变形危害,降低运营风险,确保运营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逐步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地铁区间隧道相关地下结构防水排水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和隐患。随着地铁区间隧道运营年限的增加,部分隧道和地下工程出现了结构密实度和抗渗性差、开裂、渗漏等问题。因此,在设计阶段,提前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降低运营风险。
目前,虽然现有的地铁区间隧道设计中采用防水结构进行防水,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难免遇到各种地质情况,各种突发情况,从而出现渗漏水现象。在出现渗漏水现象时,现有的防水结构无法及时将渗漏水排出,导致渗漏水在轨道下部聚集,累计一定压力可能引起轨道道床上浮,造成运营限速,严重的可能出现运营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地铁区间隧道防水结构,在出现渗漏水现象时,无法及时将渗漏水排出,导致渗漏水在轨道下部聚集,累计一定压力可能引起轨道道床上浮,造成运营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盾构管片、混凝土层和轨道道床,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轨道道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混凝土层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为渗透性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与所述轨道道床平行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均为回填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第三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自密实混凝土层,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填充于所述轨道道床的侧壁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壁之间、以及所述轨道道床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轨道道床的底面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可调垫板。
优选地,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套筒和连接筋,所述连接套筒预埋在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远离所述盾构管片的一端,且所述连接筋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或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具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结构沿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周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多组所述加强结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在盾构管片和轨道道床之间设置混凝土层,并且,在混凝土层中设置由渗透性混凝土构成的第三混凝土层,利用渗透性混凝土可以形成排水通道,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隧道地下水进行防水,又可以排水。在出现渗漏水现象时,通过渗透性混凝土形成的排水通道可以及时将渗漏水排出,避免渗漏水在轨道道床的下部聚集,避免轨道道床上浮,从而有效降低渗漏水对轨道道床结构产生的变形危害,降低运营风险,确保运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盾构管片;2、混凝土层;21、第一混凝土层;22、第二混凝土层;23、第三混凝土层;3、轨道道床;4、自密实混凝土层;5、连接套筒;6、连接筋;7、连系梁;8、轨枕;9、可调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盾构管片1、混凝土层2和轨道道床3,盾构管片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混凝土层2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面,所述轨道道床3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方,所述混凝土层2包括第一混凝土层21、第二混凝土层22和第三混凝土层2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1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23的两侧,且第三混凝土层23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混凝土层21的侧面、第二混凝土层22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三混凝土层23为渗透性混凝土。
在盾构管片1和轨道道床3之间设置混凝土层2,并且,在混凝土层2中设置由渗透性混凝土构成的第三混凝土层23,利用渗透性混凝土可以形成排水通道,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隧道地下水进行防水,又可以排水,适用于各种地下区间隧道。在出现渗漏水现象时,通过渗透性混凝土形成的排水通道可以及时将渗漏水排出,避免渗漏水在轨道道床3的下部聚集,避免轨道道床3上浮,从而有效降低渗漏水对轨道道床3结构产生的变形危害,降低运营风险,确保运营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1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2均为回填混凝土,以提高隧道防排水结构的防水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层2的下表面呈弧形,贴合在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面,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轨道道床3平行布置,以便于将轨道道床3放置于盾构管片1的内侧。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混凝土层23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中部。盾构管片1的截面呈弧状,第三混凝土层23设置于中部位置,位于盾构管片1的最低点位置,更有利于渗漏水的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1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2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23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自密实混凝土层4,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4填充于所述轨道道床3的侧壁与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壁之间、以及所述轨道道床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1、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2的上表面之间,以加固轨道道床3与第一混凝土层21、第二混凝土层22、盾构管片1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套筒5和连接筋6,所述连接套筒5预埋在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面,所述连接筋6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5远离所述盾构管片1的一端,且所述连接筋6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1或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2中。加强结构可以加强第一混凝土层21或第二混凝土层22与盾构管片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具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结构沿所述盾构管片1的内侧面周向间隔布置。具体地,在盾构管片1的内侧面周向预埋多个连接套筒5,每个连接套筒5的端部均连接一个连接筋6。
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加强结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23的两侧,以在埋设连接套筒5时,避开第三混凝土层23的位置,避免连接套筒5、连接筋6干涉渗漏水的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道床3上设置有轨枕8,轨枕8用于支承钢轨,保持钢轨的位置,且将钢轨传递的压力传递给轨道道床。本实施例中,轨道道床3为装配式道床,可以提前装配完成,再整体吊装至混凝土层2的上方,便于施工。轨道道床3包括间隔布置的左轨道道床板和右轨道道床板,左轨道道床板和右轨道道床板之间设置有连系梁7,以增强连接强度。连系梁7的厚度小于左轨道道床板或右轨道道床板的厚度。连系梁7设置有多根,多根连系梁7沿轨道道床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轨枕8对称布置于连系梁7的两侧,且连系梁7设置于第三混凝土层23的正上方,连系梁7与第三混凝土层23之间具有间隔,以不影响第三混凝土层23的渗水。自密实混凝土层4浇注于左轨道道床板的底面和左侧,以及右轨道道床板的底面和右侧。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隧道防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施工时,先规划场地,修建临建设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然后预制盾构管片1,并根据盾构管片1的直径及地质条件,确定盾构管片1的内侧预埋的连接套筒5的数量,之后在盾构管片1的内侧预埋连接套筒5。布设连接筋6,浇注第一混凝土层21和第二混凝土层22;待第一混凝土层21和第二混凝土层22达到强度后,浇注第三混凝土层23;重复上述工序,根据施工纵向的分段长度依次施工各个分段,将各个分段的混凝土层2浇注连接后,吊装装配式轨道道床3,安装到位后,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层4,直至整段的隧道防排水结构的施工。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道床3的底面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4之间设置有可调垫板9,以便于利用可调垫板9调整轨道道床3的高度。根据轨道道床3上浮的破坏程度,调整轨道道床3的高度,保证车辆正常快速通行。具体地,左轨道道床板的下方和右轨道道床板的下方各设置一个可调垫板。可调垫板采用橡塑材料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盾构管片、混凝土层和轨道道床,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轨道道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混凝土层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所述第三混凝土层为渗透性混凝土;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自密实混凝土层,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填充于所述轨道道床的侧壁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壁之间、以及所述轨道道床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与所述轨道道床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均为回填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道床的底面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可调垫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防排水结构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套筒和连接筋,所述连接套筒预埋在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远离所述盾构管片的一端,且所述连接筋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或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具有多组,多组所述加强结构沿所述盾构管片的内侧面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加强结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层的两侧。
CN202122957215.0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Active CN216950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7215.0U CN216950474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7215.0U CN216950474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0474U true CN21695047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7215.0U Active CN216950474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0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075A (zh) 季节性冻土地区富水路堑及低路堤无砟轨道路基结构
CN107401413A (zh) 用于膨胀性地层的隧道结构
CN106981855B (zh) 一种高铁路基电缆槽系统
WO2016138776A1 (zh) 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填方地段的低置线路结构
CN106702912A (zh) 一种既有铁路拆旧梁顶进新桥的施工方法
CN109371763A (zh) 一种高地下水位低填浅挖膨胀土路基施工方法
CN112761671B (zh) 一种吸能降压的隧道底部桩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568626U (zh) 一种用于膨胀性地层的隧道结构
CN108708290B (zh) 小半径铁路曲线单元的箱桥架空结构及现浇施工方法
CN113931212A (zh) 一种用于有轨电车的路桥过渡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72490U (zh)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
CN216950474U (zh)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CN108842522A (zh) 一种可调减振等级的预制浮置板轨道
CN117345283A (zh) 沉积岩隧道基底围岩变形隆起的整治方法及重构结构
CN210562325U (zh) 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
CN209428870U (zh) 一种高地下水位低填浅挖膨胀土路基结构
EP0881332A1 (en) Bearing element for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s, railways, runways and airports, and 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9750568A (zh) 一种具有桩基盖梁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787427U (zh) 一种隧道拱桥式隧底结构
CN212714296U (zh) 一种箱式路基与桥梁过渡结构
CN211848641U (zh) 高速铁路轻型路基结构
CN211471980U (zh) 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抗隆阻滑结构
CN110364958B (zh) 一种在路基上布设电缆槽的方法
CN203360962U (zh) 斜向锚索水泥土桩路基加固结构
CN208151768U (zh) 一种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堤挡水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