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5098U - 一种入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5098U
CN216945098U CN202220311745.XU CN202220311745U CN216945098U CN 216945098 U CN216945098 U CN 216945098U CN 202220311745 U CN202220311745 U CN 202220311745U CN 216945098 U CN216945098 U CN 216945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x entering
sliding rail
goods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17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亮
陈庆同
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17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5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5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5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入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入箱设备。该入箱设备包括安装架、支撑板、入箱滑轨和推进组件,支撑板设置于安装架上并能够相对于安装架上下移动,入箱滑轨设置于支撑板上,入箱滑轨能够沿垂直于入箱滑轨的方向水平移动,入箱滑轨上具有支撑面,待入箱货物放置于支撑面上,推进组件设置于支撑板上,推进组件被配置为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移动。通过调节支撑板上下移动,将入箱滑轨移动至与集装箱内的储物滑轨平齐的位置,调节入箱滑轨水平移动,使入箱滑轨与储物滑轨精准对正,通过推进组件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移动至储物滑轨上,能够有效防止入箱货物与集装箱发生磨蹭碰撞,保证入箱货物较好的外观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入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入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箱设备。
背景技术
现使用场景中,成品的液冷PACK需装配到堆场的集装箱内,液冷PACK的重量高达450KG,集装箱的高度为253mm至2053mm,装配深度为1600mm,集装箱内分为八层,每层放置一个液冷PACK。通常情况下,堆场的使用场地不平,且集装箱的开口仅比液冷PACK单边大2mm左右,需要液冷PACK与集装箱开口精准对齐才能将液冷PACK装入集装箱内。现有的入箱方法是采用叉车将液冷PACK装入集装箱内,由于场地不平、集装箱开口小等原因,叉车无法使液冷PACK 与集装箱的开口精准对位,容易造成集液冷PACK的边缘与集装箱发生摩擦碰撞。
因此,亟需一种入箱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入箱设备,能够解决液冷PACK装入集装箱时容易与集装箱发生摩擦碰撞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入箱设备,包括:
安装架;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架上下移动;
两个入箱滑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入箱滑轨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入箱滑轨的方向水平移动,所述入箱滑轨上具有支撑面,待入箱货物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推进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推进组件被配置为推动所述待入箱货物沿所述入箱滑轨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推进组件包括:
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推动臂,两个所述推动臂呈夹角设置,所述推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另一端能够抵于所述待入箱货物,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推动臂移动以推动所述待入箱货物沿所述入箱滑轨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
第一电机;
第一丝杆,平行于所述入箱滑轨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所述推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推动臂沿所述第一丝杆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入箱滑轨之间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入箱滑轨相连,以驱动所述入箱滑轨沿垂直于所述入箱滑轨的方向水平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入箱滑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入箱滑轨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入箱滑轨间隔的距离能够调节。
作为可选方案,每个所述入箱滑轨单独与一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两组所述气缸能够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入箱滑轨移动,以对两个所述入箱滑轨间隔的距离进行调节。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多个所述第一导轨间隔设置于所述入箱滑轨的下侧,所述入箱滑轨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板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多个第二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多个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所述支撑板与多个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丝杆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入箱设备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上下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入箱设备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第三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丝杆转动以调节所述安装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平面的距离。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入箱设备,将待入箱货物放置于入箱滑轨上,通过调节支撑板上下移动,将入箱滑轨移动至与集装箱内的储物滑轨平齐的位置,调节入箱滑轨水平移动,使入箱滑轨与储物滑轨精准对正,通过推进组件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移动至储物滑轨上,能够有效防止入箱货物与集装箱发生磨蹭碰撞,保证入箱货物较好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箱设备除去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与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架;
2、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上支撑板;
3、入箱滑轨;31、底板;32、挡板;
4、推进组件;41、驱动件;411、第一电机;412、第一丝杆;42、推动臂;
5、气缸;
6、第一导轨;
7、驱动组件;71、第二电机;72、第二丝杆;73、连接轴;
8、第三丝杆;81、摇把;
9、第二导轨;
1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箱设备,用于将液冷PACK装入集装箱内,集装箱内设置有多层储物空间,每层储物空间可放置一个液冷PACK,储物空间的左右两侧设置储物滑轨,以方便液冷PACK推入集装箱内部。该入箱设备包括安装架1、支撑板2、入箱滑轨3和推进组件4,支撑板2设置于安装架1 上并能够相对于安装架1上下移动。入箱滑轨3设置于支撑板2上,入箱滑轨3 能够沿垂直于入箱滑轨3的方向水平移动,入箱滑轨3上具有支撑面,待入箱货物(液冷PACK)放置于支撑面上,推进组件4设置于支撑板2上,推进组件 4能够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3移动。
工作时,将待入箱货物放置于入箱滑轨3上,通过调节支撑板2上下移动,将入箱滑轨3移动至与集装箱内的储物滑轨平齐的位置,调节入箱滑轨3水平移动,使入箱滑轨3与储物滑轨精准对正,通过推进组件4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3移动至储物滑轨上,能够有效防止待入箱货物与集装箱发生磨蹭碰撞,保证入箱货物较好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安装架1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丝杆8,第三丝杆8的下端抵接在入箱设备的安装平面上,安装架1与第三丝杆8螺纹连接,第三丝杆8转动以调节安装架1相对于安装平面的距离,从而将安装架1调整至稳定状态,避免出现在安装平面上放置不稳的情况,尤其适用于安装平面不平坦的工况。本实施例中,第三丝杆8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安装架1的四角,能够更好地调节安装架1的平衡。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三丝杆8的上端设置有摇把81,摇把81与第三丝杆8之间可采用锥齿轮传动,转动摇把81即可使第三丝杆8转动,从而驱动安装架1上下移动,操作较为便捷。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安装架1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滚轮10,方便安装架 1的移动。优选地,滚轮10上设置有制动片,安装架1移动到所需位置后,按动制动片使滚轮10停止滚动,防止安装架1随意移动位置。本实施例中,滚轮 10设置有四个,四个滚轮10分别设置于安装架1的四角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安装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能够驱动支撑板2上下移动。
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2,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电机71和多个第二丝杆 72,第二电机71设置于安装架1上,多个第二丝杆72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第二丝杆7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架1,第二电机71能够驱动多个第二丝杆72同步转动,支撑板2与多个第二丝杆72螺纹连接,第二丝杆72转动能够驱动支撑板2沿第二丝杆72上下移动,同步转动的多个第二丝杆72有利于保证支撑板2较为稳定地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72设置有四个,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丝杆72。
优选地,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第二丝杆72与第二电机7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机71的输出端水平设置,可通过锥齿轮传动实现第二电机71对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72的驱动。四个第二丝杆72之间通过连接轴73形成串联,连接轴73与第二丝杆72之间可通过锥齿轮传动实现四个第二丝杆72的同步转动。
优选地,如图2所示,入箱设备还包括第二导轨9,第二导轨9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支撑板2的两侧,支撑板2能够沿第二导轨9上下移动,使支撑板2移动更加稳定。第二导轨9优选设置于两个第二丝杆72之间,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
优选地,如图2所示,入箱滑轨3包括相垂直的底板31和挡板32,挡板 32设置于底板31的外侧,挡板32能够对待入箱货物进行阻挡,防止待入箱货物脱离入箱滑轨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推进组件4包括驱动件41和两个推动臂42,驱动件41设置于支撑板2上,两个推动臂42呈夹角设置,推动臂42的一端与驱动件41的驱动端相连,另一端能够抵于待入箱货物,驱动件41能够驱动推动臂 42移动以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3移动。优选地,两个推动臂42与待入箱货物相抵的一端分别位于入箱滑轨3的支撑面的两端,以使待入箱货物的两个受力点之间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能够较容易地推动待入箱货物并保证待入箱货物移动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驱动件41包括第一电机411和第一丝杆412,第一丝杆412平行于入箱滑轨3设置,第一丝杆412与第一电机41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电机411能够驱动第一丝杆412转动,推动臂42的一端与第一丝杆412 螺纹连接,第一丝杆412转动能够驱动推动臂42沿第一丝杆412移动,以使推动臂42能够推动待入箱货物沿入箱滑轨3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板2与入箱滑轨3之间设置有气缸5,气缸5 的缸筒设置于支撑板2上,气缸5的输出端与入箱滑轨3相连,以驱动入箱滑轨3沿垂直于入箱滑轨3的方向水平移动,以调节入箱滑轨3上的待入箱货物的水平位置,使其能够精准地进入集装箱内。
优选地,如图4所示,入箱滑轨3设置有两个,两个入箱滑轨3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两个入箱滑轨3间隔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使入箱滑轨3能够承载不同尺寸的待入箱货物,提高入箱设备的通用性。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每个入箱滑轨3单独与一组气缸5的输出端相连,两组气缸5能够分别驱动两个入箱滑轨3移动,以对两个入箱滑轨3间隔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两个入箱滑轨3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对两个入箱滑轨3之间距离的调节。
参照图3,为了使入箱滑轨3的水平移动更加稳定及对入箱滑轨3进行更好地支撑,支撑板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轨6,多个第一导轨6间隔设置于入箱滑轨3的下侧,入箱滑轨3能够沿第一导轨6滑动。本实施例中,每个入箱滑轨3 下侧设置有四个第一导轨6,能够保证入箱滑轨3的支撑强度。
优选地,参照图2,支撑板2包括上支撑板22和下支撑板21,上支撑板22 设置为“几”字型,连接于下支撑板21上,上支撑板22与下支撑板2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驱动件41和气缸5安装于上述容纳空间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
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架(1)上下移动;
入箱滑轨(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入箱滑轨(3)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入箱滑轨(3)的方向水平移动,所述入箱滑轨(3)上具有支撑面,待入箱货物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推进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推进组件(4)被配置为推动所述待入箱货物沿所述入箱滑轨(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4)包括:
驱动件(4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
推动臂(42),两个所述推动臂(42)呈夹角设置,所述推动臂(4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41)的驱动端相连,另一端能够抵于所述待入箱货物,所述驱动件(41)能够驱动所述推动臂(42)移动以推动所述待入箱货物沿所述入箱滑轨(3)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1)包括:
第一电机(411);
第一丝杆(412),平行于所述入箱滑轨(3)设置,所述第一丝杆(412)与所述第一电机(41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机(41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杆(412)转动,所述推动臂(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4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412)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推动臂(42)沿所述第一丝杆(412)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入箱滑轨(3)之间设置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缸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与所述入箱滑轨(3)相连,以驱动所述入箱滑轨(3)沿垂直于所述入箱滑轨(3)的方向水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箱滑轨(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入箱滑轨(3)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入箱滑轨(3)间隔的距离能够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入箱滑轨(3)单独与一组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相连,两组所述气缸(5)能够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入箱滑轨(3)移动,以对两个所述入箱滑轨(3)间隔的距离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6),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间隔设置于所述入箱滑轨(3)的下侧,所述入箱滑轨(3)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6)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板(2)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
第二电机(71),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上;
多个第二丝杆(72),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丝杆(7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第二电机(71)能够驱动多个所述第二丝杆(72)同步转动,所述支撑板(2)与多个所述第二丝杆(7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2)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板(2)沿所述第二丝杆(72)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箱设备还包括第二导轨(9),所述第二导轨(9)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所述支撑板(2)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9)上下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丝杆(8),所述第三丝杆(8)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入箱设备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安装架(1)与所述第三丝杆(8)螺纹连接,所述第三丝杆(8)转动以调节所述安装架(1)相对于所述安装平面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滚轮(10)。
CN202220311745.XU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入箱设备 Active CN216945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745.XU CN216945098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入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745.XU CN216945098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入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5098U true CN21694509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2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1745.XU Active CN216945098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入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5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8398U (zh) 一种基于齿轮架的行程倍增的平移机构
CN201952042U (zh) 一种沿直线导轨移动的行进间纠偏架
CN112141873A (zh) 一种木制柜体转运设备
CN111236661A (zh) 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机器人
CN108327757B (zh) 一种光伏生产用维修小车的工作方法
CN112207503A (zh) 大型压力容器精确调整对接装置及方法
CN216945098U (zh) 一种入箱设备
CN216862990U (zh) 集成设备上料装备
CN114919998B (zh) 集成设备上料装备及上料方法
CN210762130U (zh) 一种印刷设备的移动放置架
CN113263949B (zh) 一种车辆定位装置及充换电站
CN212586425U (zh) 一种测试马达三维活动架
CN211818125U (zh) 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机器人
CN21264610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铁路货车摩擦系数检测装置
CN210943791U (zh) 一种偏光片上料装置
CN216104142U (zh) 一种绝缘复合材料送料辊调节装置
CN217921354U (zh) 一种便于延展作业空间的高空作业平台
CN217050105U (zh) 一种重载立体库输送系统
CN219633752U (zh) 一种钢材存放架
CN218538503U (zh) 包装箱码垛摆正机构
CN215401644U (zh) 一种轮对输送装置
CN218431449U (zh) 一种卡车支架
CN213081218U (zh) 一种汽车生产用车架翻转设备
CN219429144U (zh) 一种真空玻璃生产用运输架
CN220885850U (zh)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