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2788U -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2788U
CN216942788U CN202220838401.4U CN202220838401U CN216942788U CN 216942788 U CN216942788 U CN 216942788U CN 202220838401 U CN202220838401 U CN 202220838401U CN 216942788 U CN216942788 U CN 216942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ccentric wheel
driving shaft
disc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84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雷
赵磊
江艳强
叶进军
李浩然
贾琼
毛钧霆
李威
曹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84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2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2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2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包括固定盘、偏心轮、行星轮、两个顶撑块以及转动盘,固定盘的端面上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第一齿圈;偏心轮设置于安装腔内,偏心轮包括驱动轴及轮体;行星轮套设于偏心轮上,且外周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两个顶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转动盘套设于驱动轴的外周,转动盘上设有第二齿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圈发生啮合作用,使行星轮在安装腔内公转的同时绕偏心轮自转,行星轮上的第二齿轮与转动盘的第二齿圈啮合以带动转动盘绕驱动轴的轴心旋转,两个顶撑块在弹性件的反向顶推作用下使偏心轮与行星轮之间的转动间隙消除,实现了转动盘与固定盘的同轴输出。

Description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角度调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汽车座椅的电动调角器多采用少齿差行星轮结构,该结构主要用于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调节器的固定盘与座椅的固定部位焊接在一起,调角器的转动盘作为输出件与靠背焊接在一起,与靠背同步运动。进行角度调节时,由于转动盘与固定盘之间不是同轴转动而是偏心运动,所以导致整个座椅靠背在调节过程中也做偏心摆动,这就造成限制调节角度的限位板在运动过程中与座椅之间间隙的变化,影响调角器的正常运转、并产生异响,同时,还会影响乘员操作感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能够使座椅靠背在进行角度调节时为同心转动,保证了调角器的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角度调节器,包括:
固定盘,端面上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齿圈;
偏心轮,设置于安装腔内,包括贯穿固定盘设置的驱动轴、以及设置于驱动轴外周的轮体;
行星轮,套设于偏心轮的外周,行星轮与偏心轮转动配合、且与偏心轮之间具有转动间隙,行星轮的外周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能够与第一齿圈啮合;
两个顶撑块,分别位于驱动轴的外周、且与偏心轮相邻设置,两个顶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能够反向顶推两个顶撑块至分别抵接于行星轮的内周壁上以消除转动间隙;
转动盘,套设于驱动轴的外周,转动盘上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转动盘能够在偏心轮以及行星轮的带动下绕驱动轴旋转以调节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轴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顶推部,顶推部靠近轮体的近心端设置,两个顶推部能够分别与两个顶撑块抵接以推动顶撑块、并使顶撑块与驱动轴同步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顶撑块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弧形板,弧形板靠近轮体的外周设置、且抵接于行星轮的内周壁上,两个顶撑块与驱动轴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纳弹性件的容置腔。
一些实施例中,顶撑块具有与弹性件抵接的抵接平面,抵接平面沿驱动轴的径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盘的外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压扣环,压扣环扣合于固定盘的开口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星轮的内周壁上设有套设于偏心轮的外周的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与偏心轮转动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腔内设有套设于转动盘外周的第二滑套,第二滑套靠近安装腔的开口侧设置,且与转动盘转动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轴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配合孔,驱动轴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延伸至配合孔内。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在偏心轮的旋转带动下,行星轮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圈发生啮合作用,使行星轮在安装腔内公转的同时绕偏心轮自转,同时,行星轮上的第二齿轮与转动盘的第二齿圈啮合以带动转动盘绕驱动轴的轴心旋转,使转动盘和固定盘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两个顶撑块在弹性件的反向顶推作用下使偏心轮与行星轮之间的转动间隙消除,实现了转动盘与固定盘的同轴输出,避免转动盘发生偏心摆动,保证了良好的角度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调座椅,包括椅座、椅背以及角度调节器,固定盘与椅座相连,转动盘与椅背相连。设有上述角度调节器的可调座椅,可实现固定盘和转动盘的同轴输出,便于进行椅座和椅背之间夹角的调节,避免椅背发生偏心摆动影响椅座和椅背之间的间隙值,便于司机和乘客及时感知调节的幅度,保证乘坐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可调座椅。设有上述结构的汽车,可方便地进行椅座和椅背之间角度的调节,提高司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角度调节器去除转动盘和压扣环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固定盘;11、安装腔;12、第一齿圈;13、第二滑套;2、偏心轮;21、驱动轴;22、轮体;23、顶推部;24、配合孔;3、行星轮;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一滑套;4、顶撑块;41、弹性件;42、弧形板;43、抵接平面;5、转动盘;51、连接块;6、压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进行说明。角度调节器,包括固定盘1、偏心轮2、行星轮3、两个顶撑块4以及转动盘5,固定盘1的端面上设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齿圈12;偏心轮2设置于安装腔11内,偏心轮2包括贯穿固定盘1设置的驱动轴21、以及设置于驱动轴21外周的轮体22;行星轮3套设于偏心轮2的外周,行星轮3与偏心轮2转动配合、且与偏心轮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行星轮3的外周分别设有第一齿轮31与第二齿轮32,第一齿轮31能够与第一齿圈12啮合;两个顶撑块4分别位于驱动轴21的外周、且与偏心轮2相邻设置,两个顶撑块4之间设有弹性件41,弹性件41能够反向顶推两个顶撑块4至分别抵接于行星轮3的内周壁上以消除转动间隙;转动盘5套设于驱动轴21的外周,转动盘5上设有与第二齿轮32啮合的第二齿圈,转动盘5能够在偏心轮2以及行星轮3的带动下绕驱动轴21旋转以调节角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器,行星轮3的第一齿轮31与第一齿圈12发生啮合作用,使行星轮3在安装腔11内公转的同时绕偏心轮2自转,同时,行星轮3上的第二齿轮32与转动盘5的第二齿圈啮合以带动转动盘5绕驱动轴21的轴心旋转,使转动盘5和固定盘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两个顶撑块4在弹性件41的反向顶推作用下使偏心轮2与行星轮3之间的转动间隙消除,实现了转动盘5与固定盘1的同轴输出,避免转动盘5发生偏心摆动,保证了良好的角度调节作用。
本实施例中,轮体22设置在驱动轴21的轴向中部,驱动轴21的两端分别与转动盘5和固定盘1转动配合,以保证驱动轴21的轴心与转动盘5及固定盘1的轴心重合,而轮体22的轴心则与行星轮3的轴心重合。通过外部驱动力带动偏心轮2绕驱动轴21的轴心转动,轮体22同步转动并推动行星轮3绕固定盘1转动(此处借助第一齿圈12和第一齿轮31的啮合作用)。行星轮3外周设置的第二齿轮32与转动盘5上的第二齿圈啮合实现对转动盘5的驱动作用。由于固定盘1为固定不动,因此行星轮3在安装腔11内部转动的同时,还会绕驱动轴21的轴心自转,同时带动转动盘5绕驱动轴21的轴心转动,以使转动盘5与固定盘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弹性件41将两个顶撑块4反向推离,使顶撑块4分别抵接在行星轮3的内壁上,以消除偏心轮2与行星轮3之间的转动间隙,同时实现向第一齿圈12位置顶推行星轮3的效果,以消除第一齿轮31和第一齿圈12之间的啮合间隙,保证转动盘5与固定盘1之间同轴转动的效果。
具体的,转动盘5的外侧端面上还设有与外部部件相连的连接块51,连接块51可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四个或五个,且向外凸出于转动盘5的外端面,便于实现与外部构件的连接,以通过角度调节器带动外部需调节角度的部件发生摆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驱动轴21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4,驱动轴21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顶推部23,顶推部23靠近轮体22的近心端设置,两个顶推部23能够分别与两个顶撑块4抵接以推动顶撑块4、并使顶撑块4与驱动轴21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两个顶撑块4的外周壁分别与行星轮3的内壁抵接,顶撑块4的一侧端面与轮体22的端面接触,利用驱动轴21外壁与行星轮3内壁之间的空间容纳顶撑块4以及弹性件41。在驱动轴21旋转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两个顶撑块4能够绕驱动轴21的轴心同步转动,对应的,在驱动轴21的外周设置了两个分别用于推动顶撑块4的顶推部23,当驱动轴21旋转时,顶推部23同步旋转,能够对顶撑块4施加顶推力,使顶撑块4随驱动轴21的旋转发生同步旋转。
具体的,顶撑块4为月牙形,与驱动轴21和行星轮3之间形成的腔体适配。顶撑块4远离弹性件41的一端设置为圆弧过度结构,不设置尖端,避免偏心轮2发生转动时尖端在驱动轴21与行星轮3之间发生卡死,使驱动轴21旋转时能够通过分离作用于顶撑块4上,实现顶撑块4的同步位移。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顶撑块4采用如图1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3,两个顶撑块4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弧形板42,弧形板42靠近轮体22的外周设置、且抵接于行星轮3的内周壁上,两个顶撑块4与驱动轴21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纳弹性件41的容置腔。
为了使弹性件41稳定的位于两个顶撑块4之间,实现对两个顶撑块4的反向顶推作用,在顶撑块4上设置了向相邻一侧靠近的延伸板。两个延伸板靠近轮体22的外周设置,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便于与驱动轴21共同围合成容置腔以安装弹性件41。容置腔可对弹性件41进行有效限位,保证弹性件41的两端分别与顶撑块4的外壁抵接,起到消除偏心轮2和行星轮3之前转动间隙的作用。
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请参见图3,顶撑块4具有与弹性件41抵接的抵接平面43,抵接平面43沿驱动轴21的径向延伸。抵接平面43能够有效增大顶撑块4与弹性件4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弹性件41对两个顶撑块4的顶撑作用。延伸板的外侧板面不仅能够形成容置腔,还可以增大顶撑块4与行星轮3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弹性件41的作用下,顶层块可有效消除转动间隙,保证转动盘5与固定盘1之间同轴转动的效果,提高了角度调节的精准度。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转动盘5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2,转动盘5的外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压扣环6,压扣环6扣合于固定盘1的开口侧。
本实施例中,转动盘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扣环6,压扣环6能够扣合在固定盘1上,使安装腔11的开口得到封堵,保证第二齿轮32对第二齿圈的啮合作用,达到驱动转动盘5旋转的效果。
具体的,压扣环6与固定盘1采用卡接连接的形式,利用压扣环6实现对转动盘5的轴向限位作用,使转动盘5的轴向位置稳定,实现第二齿轮32与第二齿圈的啮合作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行星轮3的内周壁上设有套设于偏心轮2的外周的第一滑套33,第一滑套33与偏心轮2转动配合。
在偏心轮2的旋转带动作用下,行星轮3的第一齿轮31与第一齿圈12啮合实现行星轮3的公转动作,同时行星轮3具有绕偏心轮2的轴心的自转动作,为了避免行星轮3与偏心轮2之间具有过大的阻力,在行星轮3的内壁上安装了第一滑套33,第一滑套33的内周壁与偏心轮2的外周壁接触并发生相对转动,减小了摩擦阻力,降低了偏心轮2的磨损度,延长了构件的使用寿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安装腔11内设有套设于转动盘5外周的第二滑套13,第二滑套13靠近安装腔11的开口侧设置,且与转动盘5转动配合。
转动盘5嵌装在固定盘1的安装腔11内,通过压扣环6将转动盘5限位在安装腔11内。转动盘5在行星轮3的带动作用下旋转时,为了避免转动盘5的外周壁与安装腔11的内周壁之间发生刚性磨损,在安装腔11内设置了第二滑套13,通过第二滑套13与转动盘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减小了转动盘5以及安装腔11的内腔壁的磨损,有助于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驱动轴21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4,驱动轴21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配合孔24,驱动轴21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延伸至配合孔24内。
驱动轴21通过驱动件进行旋转驱动,驱动件可以选择电机。设置在驱动轴21上的配合孔24用于容纳驱动件的输出轴的轴端,配合孔24的截面可以采用多边形形状,实现对旋转动作的有效传输。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配合孔24为四边形结构,且在两条相邻的边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过度圆弧,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降低构件损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调座椅,包括椅座、椅背以及角度调节器,固定盘1与椅座相连,转动盘5与椅背相连。设有上述角度调节器的可调座椅,可实现固定盘1和转动盘5的同轴输出,便于进行椅座和椅背之间夹角的调节,能够避免转动盘5带动椅背发生偏心摆动影响椅座和椅背之间的间隙值,便于司机和乘客及时感知调节的幅度,保证乘坐的舒适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可调座椅。设有上述结构的汽车,可方便地进行椅座和椅背之间角度的调节,提高司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盘,端面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齿圈;
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包括贯穿所述固定盘设置的驱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外周的轮体;
行星轮,套设于所述偏心轮的外周,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偏心轮转动配合、且与所述偏心轮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分别设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
两个顶撑块,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且与所述偏心轮相邻设置,两个所述顶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反向顶推两个所述顶撑块至分别抵接于所述行星轮的内周壁上以消除所述转动间隙;
转动盘,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所述转动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所述转动盘能够在所述偏心轮以及所述行星轮的带动下绕所述驱动轴旋转以调节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顶推部,所述顶推部靠近所述轮体的近心端设置,两个所述顶推部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撑块抵接以推动所述顶撑块、并使所述顶撑块与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撑块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所述轮体的外周设置、且抵接于所述行星轮的内周壁上,两个所述顶撑块与所述驱动轴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容置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块具有与所述弹性件抵接的抵接平面,所述抵接平面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的外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压扣环,所述压扣环扣合于所述固定盘的开口侧。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的内周壁上设有套设于所述偏心轮的外周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偏心轮转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动盘外周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侧设置,且与所述转动盘转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配合孔,所述驱动轴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配合孔内。
9.可调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座椅包括椅座、椅背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器,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椅座相连,所述转动盘与所述椅背相连。
10.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座椅。
CN202220838401.4U 2022-04-12 2022-04-12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Active CN216942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8401.4U CN216942788U (zh) 2022-04-12 2022-04-12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8401.4U CN216942788U (zh) 2022-04-12 2022-04-12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2788U true CN21694278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8401.4U Active CN216942788U (zh) 2022-04-12 2022-04-12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2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4508B2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KR101409439B1 (ko) 차량 좌석용 구동 유닛
US9428085B2 (en) Harmonic drive disc recliner for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US7235030B2 (en) Step down gear train for an adjusting devic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JP2008543455A (ja) 車両シート用取り付け具
EP0260849A2 (en) Seatback recliner
CN107364370B (zh) 一种汽车座椅连续调角器
CN104638830A (zh) 一种抬高座椅的电机组件及包含该电机组件的车辆座椅
CN201296189Y (zh) 座椅调角器
CN216942788U (zh) 角度调节器、可调座椅以及汽车
JPS5852646B2 (ja) 調整可能な背「もた」れを有する座席用のヒンジ取り付け金具の調整伝動装置
US5090771A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ular seat
KR20150128286A (ko) 유성기어를 이용한 시트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 높이조절장치
CN113602167A (zh) 一种可实现同轴输出的nn型轮系汽车座椅连续型调角器
CN212289568U (zh) 一种可实现同轴圆周运动输出的汽车座椅连续型调角器
CN212313345U (zh) 用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装置
JP4387481B2 (ja) 差動歯車式バルブ駆動装置
CN215583752U (zh) 一种沙发头枕调节装置
CN218805360U (zh) 一种高强度连续式电动调角器
JP3536264B2 (ja) 調節可能な背もたれを持つ座席用継手金具
KR101319533B1 (ko) 편심동력전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트 높이조절장치
EP0688281A1 (en) Auxiliary drive apparatus
CN2299732Y (zh) 电动车用少齿差电动轮毂
CN216833326U (zh) 一种车辆座椅用调角器
CN214342039U (zh) 手持式搓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