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1488U -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1488U
CN216931488U CN202220214977.3U CN202220214977U CN216931488U CN 216931488 U CN216931488 U CN 216931488U CN 202220214977 U CN202220214977 U CN 202220214977U CN 216931488 U CN216931488 U CN 216931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gull
soil
substrate
island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49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洺也
佟守正
安雨
刘言
崔庚
宋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202149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1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1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1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涉及湿地生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境岛屿领域。解决了破坏负地形构造和岛屿基底结构不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呈直角边结构的一级基底、本地土壤填充而成的边缘平坡和边缘缓坡、由砾石均匀铺设而成的二级基底、由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均匀铺设而成的三级基底、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疏丛型缓冲带、密丛型缓冲带以及栖息木。本实用新型满足普通燕鸥生活习性,适用于适宜普通燕鸥栖息和繁殖。

Description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境岛屿模型。
背景技术
生境岛屿是指分布在湖泊、河流等类型湿地中四面环水且具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陆地,其在提供水禽栖息生境,营造水鸟适繁场所以及供给珍禽必需食源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生态服务作用。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降水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部分湿地内水文情势异常致使原生生境岛屿淹没,鸟类缺乏适宜繁衍生境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健康问题。科学系统的岛屿构造方法是提供水鸟繁殖生境的重要途径,安全稳定的环境设计更是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保障。
普通燕鸥为鸥科燕鸥属的一种小型迁徙夏候鸟,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我国多分布于吉林、宁夏、青海、四川等省份。常呈小群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及沼泽地带,通常营巢于岛屿、湖泊、河流岸边,营巢结构简陋,多为浅坑构造,内垫少许枯草或羽毛。年产卵2-5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0-24天,雏鸟孵出当天即能行走离巢,多分散隐蔽于附近草丛中。2016年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经鉴定为无危物种,但近年来种群数量始终呈下降趋势。
目前关于深水区内鸟类生境岛屿模型主要是混凝土砌筑的或掏挖底泥堆积的岛屿模型。混凝土砌筑的岛体稳定性强,抗击风浪能力突出,但混凝土等材质长期处于淹水环境内将产生破损等结构损失问题,届时将导致岛屿解体并造成次生污染威胁;掏挖底泥堆积的岛屿模型成本低廉,构造简单,可操作性强,但岛屿模型构建过程将造成负地形结构破坏,同时岛体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易导致板结及盐渍化问题,无法提供水鸟筑巢适宜生境。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适宜普通燕鸥繁殖的生境岛屿模型,存在着破坏负地形构造和岛屿模型基底结构不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的破坏负地形构造和岛屿模型基底结构不稳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基底,所述一级基底的面积至少为440m2,所述一级基底由无缝铺设的刚性结构的石笼构成;所述石笼为高度0.8m-1.2m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石笼的每个单面为16宫格结构的钢铁材料,所述石笼内石块填充率高于90%;边缘平坡,所述边缘平坡由本地土壤填充而成,所述边缘平坡设于所述一级基底外围,所述边缘平坡的宽度为1m-2m,所述边缘平坡高度与所述一级基底的顶面平齐;边缘缓坡,所述边缘缓坡由本地土壤填充而成,所述边缘缓坡设于所述边缘平坡外围,所述边缘缓坡的宽度为1m-2m,所述边缘缓坡的坡面与所述一级基底呈夹角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由砾石均匀铺设而成的二级基底、由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均匀铺设而成的三级基底以及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
优选地,所述一级基底的内部空隙填充砾石,所述砾石的单个体积为1cm3-3cm3
优选地,所述二级基底的厚度为20cm-25cm;所述三级基底的厚度为20cm-25cm。
优选地,所述四级基底为中部高、四周低的塔状结构;所述四级基底厚度为25cm-50cm;所述干质河沙的粒径小于1mm。
优选地,所述二级基底和所述三级基底与所述一级基底的设置位置完全重叠,所述三级基底与所述四级基底的外边缘间设有宽度为2m-4m的土壤裸露带。
优选地,还包括疏丛型缓冲带,所述疏丛型缓冲带为在所述土壤裸露带上均匀分布的碱蓬和/或蒌蒿,所述碱蓬和/或蒌蒿的密度为350株/m2-1000株/m2
优选地,还包括密丛型缓冲带,所述密丛型缓冲带包括内侧混合密丛带和外侧密丛带;所述内侧混合密丛带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平坡内的密度为20株/m2-25株/m2的芦苇和25株/m2-30株/m2的藨草;所述外侧密丛带为位于所述边缘缓坡内的密度为10株/m2-20株/m2的非剪茎香蒲。
优选地,还包括栖息木,所述栖息木位于所述密丛带外围2m-3m处,所述栖息木出露水面高度为0.5m-1m,相邻两个所述栖息木的间距为1m-3m,所述栖息木直径为5cm-10cm、高度为2.5m-3m,所述栖息木为杨树和/或榆树木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构建过程中破坏负地形构造、岛屿模型基底结构不稳的问题,具体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中由刚性石笼无缝铺设的一级基底,可提高岛屿模型对抗流水冲击能力,且石笼采用各单面为16宫格密度的钢铁材料,将石块封闭固定,岛屿模型基底结构稳定程度高;由运输本地土壤填充而成的边缘平坡和边缘缓坡,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中由砾石均匀铺设而成的二级基底、由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均匀铺设而成的三级基底以及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砾石材质构造的二级基底透水能力强,可为上层土壤提供充足水分补给,杜绝因土壤内水分蒸发而造成盐分表聚;使用运输的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营造的三级基底,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材质疏松,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适宜普通燕鸥掏挖浅坑筑巢并能提升孵化期巢内温度,缺乏土壤必须的有机质成分,不存在盐渍化威胁,土壤盐渍化问题可有效缓解;四级基底呈塔状结构便于及时向外输送地表积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中疏丛型缓冲带可为出巢雏鸟提供隐蔽环境,满足普通燕鸥生活习性,同时可有效截留四级基底因降水冲蚀而流失的干质河沙,水土保持能力可大幅提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中密丛型缓冲带可有效发挥阻浪消波作用,降低风浪的侵蚀冲击能力。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中心空域开阔且周围设计栖息木桩,可满足普通燕鸥起降及攻击式飞行需求,并提供水域内停歇空间。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岛屿模型构造过程中全部使用天然材质,不会产生任何建材垃圾,岛屿模型建设及存续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级基底;2、边缘平坡;3、边缘缓坡;4、二级基底;5、三级基底;6、四级基底;7、疏丛型缓冲带;8、密丛型缓冲带;9、栖息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不应该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包括呈直角边结构的一级基底1,一级基底1为在非水源保护地、非观光旅游区的水域中构建的人工岛屿模型基底,这种水域选择避免了岛屿模型构建过程造成饮用水源污染以及游船行驶等游憩活动对普通燕鸥繁殖生境的干扰。一级基底1的面积为至少440m2,提供充足的岛屿模型建设面积,保障岛屿模型内预设各功能区域空间。一级基底1由无缝铺设的刚性结构的石笼构成,石笼整体质量远大于同体积土壤重量,石笼为高度0.8m-1.2m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结构,可保证铺设出石笼间无明显间隙,石笼的每个单面为16宫格结构的钢铁材料,石笼内石块填充率高于90%,可提高岛屿模型对抗流水冲击能力,岛屿模型基底结构稳定程度高。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由本地土壤填充而成的边缘平坡2和边缘缓坡3,边缘平坡2在一级基底1外围,其宽度为1m-2m,其高度与一级基底1的顶面平齐,边缘缓坡3在边缘平坡2外围,其宽度为1m-2m,其坡面与一级基底1呈夹角设置。一级基底1外围的土壤坡采用运输本地土壤方式,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由砾石均匀铺设而成的二级基底4,在铺设二级基底4前先将一级基底1内部空隙使用砾石填充,以保障后期覆盖多层沙土材料时无漏沉情况发生,砾石的单个体积为1cm3-3cm3,所述二级基底4的厚度为20cm-25cm,采用砾石材质构造的二级基底4透水能力强,可为上层土壤提供充足水分补给,杜绝因土壤内水分蒸发而造成盐分表聚。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由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均匀铺设而成的三级基底5,三级基底5的厚度为20cm-25cm,使用运输的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营造的三级基底5,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6,干质河沙粒径小于1mm,干质河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多为天然状态下细小石粒,基底材质疏松,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适宜普通燕鸥掏挖浅坑筑巢并能提升孵化期巢内温度,缺乏土壤必须的有机质成分,不存在盐渍化威胁,土壤盐渍化问题可有效缓解;四级基底6为厚度25cm-50cm的中部高、四周低的塔状结构,以便于及时向外输送地表积水。二级基底4、三级基底5与一级基底1的设置位置完全重叠,而四级基底6与三级基底5外边缘间留有宽度为2m-4m的土壤裸露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疏丛型缓冲带7,疏丛型缓冲带7为在四级基底6与三级基底5外边缘间的土壤裸露带上均匀分布的碱蓬和/或蒌蒿,所述碱蓬和/或蒌蒿的密度为350株/m2-1000株/m2。疏丛型缓冲带7可为出巢雏鸟提供隐蔽环境,满足普通燕鸥生活习性,同时可有效截留四级基底6因降水冲蚀而流失的干质河沙,水土保持能力可大幅提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密丛型缓冲带8,所述密丛型缓冲带8包括内侧混合密丛带和外侧密丛带,在岛屿模型外围可有效发挥阻浪消波作用,缓解水文情势变化对岛体的冲击及侵蚀。内侧混合密丛带为位于所述边缘平坡2内的密度分别为20株/m2-25株/m2和25株/m2-30株/m2的芦苇和藨草的混合丛,外侧密丛带为位于所述边缘缓坡3内的密度为10株/m2-20株/m2的非剪茎香蒲,香蒲呈非剪茎状态进行移栽,以避免地表水灌入香蒲苗切口造成死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还包括栖息木9,栖息木9位于所述密丛带外围2m-3m处,栖息木9出露水面高度为0.5m-1m,栖息木9的两两间距为1m-3m,栖息木9为直径5cm-10cm、高度2.5m-3m的杨树和/或榆树木桩。岛屿模型中心空域开阔且周围设计栖息木9,选取杨树或榆树木质,可满足普通燕鸥起降及攻击式飞行需求,并提供水域内停歇空间。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担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于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承接普通燕鸥繁殖生境构建示范工作。在普通燕鸥繁殖生境构建过程中,生境岛屿模型按以下方式进行构建:
一、拟建设区域选址:2019年9月于阅海湿地公园距离岸边50m水域内选取500m2属于作为岛屿模型建设区域,该区域非饮用水源地,且不属于游船航线范围,避免了岛屿模型构建过程造成饮用水源污染以及游船行驶等游憩活动对普通燕鸥繁殖生境的干扰。地表水质量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保证普通燕鸥健康生存所需水质,地表水深为1m,水下底泥相对高程差小于10cm。
二、建立一级基底1:应用两栖挖掘机钩取石笼填充至工程实施水域,共计钩取1m3的正方体石笼441个,石笼的每个单面为16宫格结构的钢铁材料,可提高岛屿模型对抗流水冲击能力,岛屿模型基底结构稳定程度高,无缝铺设成为21m×21m的正方造型,提供充足的岛屿模型建设面积,保障岛屿模型内预设各功能区域空间。石笼内石块填充率大于90%,再人工向顶部填充单个尺寸1cm3-3cm3的砾石至石笼内部空隙,以保障后期覆盖多层沙土材料时无漏沉情况发生,形成岛屿模型的一级基底1,石笼整体质量远大于同体积土壤重量。
三、填充边缘平坡2和边缘缓坡3:一级基底1外围1m范围内填充运输的本地土壤至与一级基底1顶面齐平,营造边缘平坡2,再向外围1m范围内填充本地土壤构建45°边缘缓坡3,共计应用土方量为136m3。运输本地土壤方式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
四、建立二级基底4、三级基底5以及四级基底6:均匀覆盖20cm单个尺寸1cm3-3cm3的砾石至全部石笼顶端面形成二级基底4,采用砾石材质构造的二级基底4透水能力强,可为上层土壤提供充足水分补给,杜绝因土壤内水分蒸发而造成盐分表聚。二级基底4顶端均匀覆盖20cm本地无盐渍化特征土壤作为三级基底5,使用运输的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营造的三级基底5,未掏挖底泥造成负地形环境破坏,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并持续发挥相应生态服务功能。三级基底5顶端中心19m×19m范围内覆盖粒径小于1mm的干质河沙作为四级基底6,干质河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多为天然状态下细小石粒,基底材质疏松,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适宜普通燕鸥掏挖浅坑筑巢并能提升孵化期巢内温度,缺乏土壤必须的有机质成分,不存在盐渍化威胁,土壤盐渍化问题可有效缓解;四级基底6边缘至中心部位呈塔型缓坡造型,覆盖厚度为25cm至50cm,以便于及时向外输送地表积水,四级基底6边缘至三级基底5边缘距离为2m,呈土壤裸露状态。
五、构建疏丛型缓冲带7:于2020年4月在三级基底5裸露区域播撒碱蓬种子以营造环状疏丛型植被缓冲带,播撒密度为800粒/m3,播撒后覆盖均匀覆盖1cm土壤,共计80m2。该疏丛性缓冲带7可为出巢雏鸟提供隐蔽环境,满足普通燕鸥生活习性,同时可有效截留四级基底6因降水冲蚀而流失的干质河沙,水土保持能力可大幅提升。
六、构建密丛型缓冲带8:于2020年5月在一级基底1外围1m范围内人工栽种芦苇、藨草植物,芦苇移栽密度为20株/m2,藨草移栽密度为25株/m2,外围1-2m缓坡范围内移栽非剪茎状态狭叶香蒲,非减茎状态以避免地表水灌入香蒲苗切口造成死亡,移栽密度为20株/m2,共计184m2。密丛型缓冲带8在岛屿模型外围可有效发挥阻浪消波作用,缓解水文情势变化对岛体的冲击及侵蚀。
七、设置栖息木9:在密丛型缓冲带8外围2m处设置栖息杨木,栖息木9直径为5cm,长度为2.5m,钉入土层深度为0.5m,水中预留1m,水面出露1m,木桩间距2m,共计设置40根。岛屿模型中心空域开阔,周围设计的栖息木9可满足普通燕鸥起降及攻击式飞行需求,并提供水域内停歇空间。
岛体营造当年密丛型、疏丛型植被带生长状态良好,中心沙质繁殖生境区域招引了30对以上普通燕鸥在此筑巢产卵,设置的栖息木9上均有普通燕鸥及其他鸟类停留休憩。以上可以证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满足普通燕鸥停留休憩,可以作为普通燕鸥筑巢适宜的生境。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基底(1),所述一级基底(1)的面积至少为440m2,所述一级基底(1)由无缝铺设的刚性结构的石笼构成;
所述石笼为高度0.8m-1.2m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石笼的每个单面为16宫格结构的钢铁材料,所述石笼内石块填充率高于90%;
边缘平坡(2),所述边缘平坡(2)由本地土壤填充而成,所述边缘平坡(2)设于所述一级基底(1)外围,所述边缘平坡(2)的宽度为1m-2m,所述边缘平坡(2)高度与所述一级基底(1)的顶面平齐;
边缘缓坡(3),所述边缘缓坡(3)由本地土壤填充而成,所述边缘缓坡(3)设于所述边缘平坡(2)外围,所述边缘缓坡(3)的宽度为1m-2m,所述边缘缓坡(3)的坡面与所述一级基底(1)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砾石均匀铺设而成的二级基底(4)、由无盐渍化特征的本地土壤均匀铺设而成的三级基底(5)以及由干质河砂铺设而成的四级基底(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基底(1)的内部空隙填充砾石,所述砾石的单个体积为1cm3-3cm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基底的厚度为20cm-25cm;所述三级基底(5)的厚度为20cm-2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基底(6)为中部高、四周低的塔状结构;
所述四级基底(6)厚度为25cm-50cm;
所述干质河沙的粒径小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基底(4)和所述三级基底(5)与所述一级基底(1)的设置位置完全重叠,所述三级基底(5)与所述四级基底(6)的外边缘间设有宽度为2m-4m的土壤裸露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疏丛型缓冲带(7),所述疏丛型缓冲带(7)为在所述土壤裸露带上均匀分布的碱蓬和/或蒌蒿,所述碱蓬和/或蒌蒿的密度为350株/m2-1000株/m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丛型缓冲带(8),所述密丛型缓冲带(8)包括内侧混合密丛带和外侧密丛带;
所述内侧混合密丛带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平坡(2)内的密度为20株/m2-25株/m2的芦苇和25株/m2-30株/m2的藨草;
所述外侧密丛带为位于所述边缘缓坡(3)内的密度为10株/m2-20株/m2的非剪茎香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栖息木(9),所述栖息木(9)位于所述密丛带外围2m-3m处,所述栖息木(9)出露水面高度为0.5m-1m,相邻两个所述栖息木(9)的间距为1m-3m,所述栖息木(9)直径为5cm-10cm、高度为2.5m-3m,所述栖息木(9)为杨树和/或榆树木桩。
CN202220214977.3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Active CN216931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4977.3U CN21693148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4977.3U CN21693148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1488U true CN21693148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4977.3U Active CN21693148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1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ing-yuan et al. Mine Land Reclamation and Eco‐Re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 Mine Land Reclamation Model
CN111165429A (zh) 一种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Meier Man and environment in the marsh area of Schleswig–Holstein from Roman until late Medieval times
CN112554126A (zh) 一种平原区沙质河流廊道的水域生境恢复方法
Woods et al. Use of seagrass Zostera novazelandica (Setchell, 1933) as habitat and food by the crab Macrophthalmus hirtipes (Heller, 1862)(Brachyura: Ocypodidae) on rocky intertidal platforms in southern New Zealand
Hamylton et al. Biological and geological links on coral reef islands
CN216931488U (zh)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
KR100958933B1 (ko) 맹꽁이의 자연복원 서식장치
CN21045911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CN111134043B (zh) 一种鸥类繁殖小岛构筑方法
CN210737496U (zh) 一种湿地区域黑颈鹤栖息地模型
CN114467857A (zh)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JP2007231543A (ja) 人工干潟の造成方法及び人工干潟
CN110663597A (zh) 高原河流裂腹鱼的泥质人造产卵场选址和建设方法
Lofgren Stone structures of south Nyanza, Kenya
CN107142897B (zh) 鱼鳞坑生物护坡方法
CN112493202A (zh) 一种滨海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方法
CN112243624A (zh) 盐碱湿地中普通燕鸥繁殖生境的修复方法
Drechsler The Arabian Peninsula
Williams Marine habitats of the Cocos (Keeling) Islands
Keating Insular geology of the Line Islands
CN115059014B (zh)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岸带的潮间带结构及布置方法
CN218278271U (zh)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JP3167116B2 (ja) 水禽類誘致用浮き構造体
CN112144467A (zh) 一种普通燕鸥繁殖生境岛屿的修缮及维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