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8271U -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8271U
CN218278271U CN202222580353.6U CN202222580353U CN218278271U CN 218278271 U CN218278271 U CN 218278271U CN 202222580353 U CN202222580353 U CN 202222580353U CN 218278271 U CN218278271 U CN 218278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ea
birds
bamboo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03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汤聪
吴郁璇
谢瑞玲
陈政良
王晨光
梁晓丹
黄洁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03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8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8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8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包括有隔离缓冲区、水陆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水陆过渡区设于隔离缓冲区和浅水区之间,并与二者相连接,所述浅水区连接深水区;所述深水区中设置有若干竹浮排,所述竹浮排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浮排固定桩,所述浮排固定桩的底端插入深水区的底泥中,所述竹浮排通过浮排固定桩固定在水体中,从而提供一个安全的鸟类生活平台,扩大了鸟类栖息的活动区域面积,吸引更多的鸟类前来停留和栖息。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湿地边坡防护和鸟类栖息地生活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野生鸟类的栖息地离不开湿地,其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或破坏,导致适宜野生鸟类活动区域缩减,城市鸟类品种逐渐减少,因此,城市野生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刻不容缓;且城市湿地环境的改造多集中于恢复植物群落和水体净化,往往忽略了野生动物的招引与恢复。
现有城市湿地护坡技术中,有一类是硬质驳岸护坡,虽然防护效果好,但是破坏了景观性和生态性,大量的硬质人工岸线还会阻碍陆地和水之间生物的交流;还有一类是湿地景观驳岸,其主要在清理杂质和整理地形后,直接在湿地中以草本植物为主种植大片的水生植物,形成大面积的植物群落,该设计中缺乏一定面积的裸露泥土、砂石的滩涂,驳岸种满了水生植物,尤其是挺水植物,缺少了部分湿地鸟类在滩涂中喝水、洗澡、觅食、行走的活动区域,不能满足一些湿地野生鸟类的生活习性的需求,不利于吸引湿地鸟类前来活动和栖息,而且在水体中种植大量水生植物,日常养护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通过根据鸟类不同的生活习性,恢复近自然的生态景观,增大水岸带面积和多样性,营造并扩大适宜野生鸟类生存的多种栖息活动区域,满足野生鸟类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吸引更多的鸟类前来停留和栖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包括有隔离缓冲区、水陆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水陆过渡区设于隔离缓冲区和浅水区之间,并与二者相连接,所述浅水区连接深水区;所述深水区中设置有若干竹浮排,所述竹浮排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浮排固定桩,所述浮排固定桩的底端插入深水区的底泥中,所述竹浮排通过浮排固定桩固定在水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竹浮排的左右两侧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浮排固定桩穿过该间隙设于竹浮排的四角。
进一步地,所述浮排固定桩的上半段设置有若干鸟栖横杆,所述浮排固定桩的底部设置呈圆锥状。
进一步地,所述水陆过渡区交替设置有硬质砂石滩和软质泥滩,所述硬质砂石滩铺设有大小不一的碎石、卵石。
进一步地,所述深水区的水体深度大于0.5m,其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缓冲区可种植草本植物或者灌木丛;所述浅水区可种植挺水植物或湿生乔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根据湿地野生鸟类的不同生活习性,根据不同的水深,在水面至陆地建立不同的区域,满足鱼类、底栖动物、鸟类的生存需求,其包括有隔离缓冲区、水陆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通过增加适宜鸟类活动区域的面积和类型,满足湿地野生鸟类对觅食、繁衍、筑巢、栖息、躲避等需求,以此来招引更多野生鸟类。
(2)本实用新型在深水区中设置了若干竹浮排,其材料绿色环保,竹浮排通过浮排固定桩固定在设定位置的水体中,防止其随水流飘走,为野生湿地鸟类在水面上提供一个驻足停留、觅食、洗澡等安全开阔的活动平台;且竹浮排与浮排固定桩之间并没有绑住固定,使得竹浮排可以沿浮排固定桩的纵向,随水面的涨落漂浮在水面上,增加了湿地鸟类活动区域,有利于招引喜欢宽阔深水域的水鸟,尤其为以水中生物为食物的鸟类提供了合适的安全的觅食区域。
(3)本实用新型的浅水区种植湿生乔木或挺水植物,可根据需求单独种植或混植,给鸟类提供了驻足、觅食、瞭望、筑巢的隐蔽空间,在满足不同习性水鸟的要求的同时,还能丰富湿地生态边坡的景观。
(4)本实用新型的水陆过渡区交替设置有一定面积的硬质砂石滩和软质泥滩,营造出浅滩效果,减轻水面潮涨潮落对边坡的冲刷,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该区域两种类型的滩涂区域可以满足不同习性水鸟的需求,为野生水鸟提供了行走、觅食、戏水等活动的无遮挡区域。
(5)本实用新型在紧挨滩涂区的陆地设置了隔离缓冲区,将鸟类活动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隔离开,给湿地野生鸟类制造一定的隐蔽活动空间,避免人类活动干扰,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活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竹浮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隔离缓冲区,11为隔离带植物群,2为水陆过渡区,21为硬质砂石滩,22为软质泥滩,3为浅水区,31为挺水植物,32为湿生乔木,4为深水区,41为沉水植物,42为竹浮排,43为浮排固定桩,431为鸟栖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包括有隔离缓冲区1、水陆过渡区2、浅水区3和深水区4,水陆过渡区2设于隔离缓冲区1和浅水区3之间,并与二者相连接,浅水区3连接深水区4,从而为不同的湿地野生鸟类生存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中,深水区4中设置有若干竹浮排42,竹浮排4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浮排固定桩43,浮排固定桩43的底端插入深水区4的底泥中,竹浮排42通过浮排固定桩43固定在设定位置的水体中,防止其随水流飘走,为野生湿地鸟类在水面上提供一个驻足停留、觅食、洗澡等安全开阔的活动平台,有利于招引喜欢宽阔深水域的水鸟,增加了湿地鸟类活动区域,尤其为以水中生物为食物的鸟类提供了合适的安全的觅食区域。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浮排42由若干竹子拼接制成,材料绿色环保;竹浮排42的左右两侧留有一定的间隙,浮排固定桩43穿过该间隙设于竹浮排42的四角,且竹浮排42与浮排固定桩43之间并没有绑住固定,使得竹浮排42可以沿浮排固定桩43的纵向,随水面的涨落漂浮在水面上。
浮排固定桩43的上半段设置有若干鸟栖横杆431,其位于竹浮排42的上方,通过设置若干鸟栖横杆431来提供更多的水鸟驻足点,方便水鸟眺望和停留;浮排固定桩43的底部设置呈圆锥状,可使浮排固定桩43更方便、快捷地插入底泥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陆过渡区2为潮间带,含有丰富的有机介质,适宜两栖类生物生存,可为水鸟提供食源,其水体深度在0-0.2m之间;该区域通过微地形改造,交替设置有硬质砂石滩21和软质泥滩22,营造出浅滩效果,从而减轻水面潮涨潮落对边坡的冲刷,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该区域两种类型的滩涂区域可以满足不同习性水鸟的需求,为野生水鸟提供更多的活动区域,满足行走、觅食、戏水等需求;其中,硬质砂石滩21铺设有大小不一的碎石、卵石,可满足不同习性的鸟类对滩涂基地的需求。
深水区4位于水体较深区域,水体深度大于0.5m,该区域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41,可为底栖动物、鱼类提供生长、庇护空间和食物;可适量投放鱼类和底栖动物,为水鸟提供食源保障,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吸引更多鸟类栖息。
隔离缓冲区1可种植株高较高的草本植物或者灌木丛,形成隔离带植物群11,比如芦苇、香蒲等植物群,将鸟类活动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隔离开,给湿地野生鸟类制造一定的隐蔽活动空间,避免人类活动干扰,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活动的影响;此外,隔离缓冲区1的外围可以种植不同的草-灌-乔木,建立植物群落,也可以设计人行步道等。
浅水区3的水体深度在0.2-0.5m,该区域可根据需求单独种植挺水植物31或湿生乔木32,也可以采用混植湿生乔木32和挺水植物31,还可以在岸边一侧种植挺水植物31,给鸟类提供了驻足、觅食、瞭望、筑巢的隐蔽空间,在满足不同习性水鸟的要求的同时,还能丰富湿地生态边坡的景观;湿生乔木32可以给鸟类更加隐蔽的驻足、栖息、筑巢环境,吸引更多鸟类停留,且湿生乔木32不用频繁更换,养护方便,挺水植物31增加了鸟类躲藏的隐蔽区域,为喜欢挺水植物群的水鸟提供适宜的生境。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

Claims (6)

1.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隔离缓冲区、水陆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水陆过渡区设于隔离缓冲区和浅水区之间,并与二者相连接,所述浅水区连接深水区;所述深水区中设置有若干竹浮排,所述竹浮排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浮排固定桩,所述浮排固定桩的底端插入深水区的底泥中,所述竹浮排通过浮排固定桩固定在水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浮排的左右两侧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浮排固定桩穿过该间隙设于竹浮排的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排固定桩的上半段设置有若干鸟栖横杆,所述浮排固定桩的底部设置呈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过渡区交替设置有硬质砂石滩和软质泥滩,所述硬质砂石滩铺设有大小不一的碎石、卵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区的水体深度大于0.5m,其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缓冲区可种植草本植物或者灌木丛;所述浅水区可种植挺水植物或湿生乔木。
CN202222580353.6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Active CN218278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0353.6U CN218278271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0353.6U CN218278271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8271U true CN218278271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0353.6U Active CN218278271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8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rokin Coral reef ecology
Mottet Enhancement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Japan
CN106277572B (zh) 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系统
Mavuti An account of some important freshwater wetlands of Kenya
CN109399802A (zh) 一种湿地公园人工鸟岛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06277334A (zh) 清水型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9868784A (zh) 一种补水型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e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Branch Mangrove forest management guidelines
Chang Large lakes of China
CN113565064A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河岸带构造及其修复方法
Price et al. Rol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Sheaves et al. Vulnerability of coastal and estuarine habitats in the GBR to climate change
CN100507154C (zh)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块体
CN21045911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CN218278271U (zh) 一种吸引野生鸟类栖息的湿地生态边坡
CN107751071B (zh)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214194880U (zh) 一种兼具硬质护岸柔化功能的生态雨水排口系统
CN209941601U (zh) 一种补水型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209732302U (zh) 一种红树林湿地的螃蟹幼苗养殖装置
KR20090000182U (ko) 굴 패각 투석식 강제어초
CN110374056B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CN108935329B (zh)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CN112493202A (zh) 一种滨海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方法
KR200405469Y1 (ko) 연안해역의 조장 목장 형성을 위한 어소ㆍ어초 블록
KR100353083B1 (ko) 부어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