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0313U -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0313U
CN216930313U CN202220143556.6U CN202220143556U CN216930313U CN 216930313 U CN216930313 U CN 216930313U CN 202220143556 U CN202220143556 U CN 202220143556U CN 216930313 U CN216930313 U CN 216930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vibrating
bone conduction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35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yuan Xun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yuan Xu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yuan Xun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yuan Xu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35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0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0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0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产生频率振动。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第一振动元件,且第一振动元件产生第一振动波。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产生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间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振动间隙。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灵敏度高,低音效果好,稳定性强等特点,易于应用到现有小巧的数码产品或智能穿戴产品中,并有可能植入人体中实现特定的功能,扩大了骨传导扬声器的使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尤其涉及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今人们对音频产品的佩戴舒适感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小型化是趋势,产品变小但声音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骨传导喇叭由于产品的结构和材料特性,骨传导振子做小后,振动组件的振动区域、磁通量都会减小,音质上难以满足实现消费者的需求。骨传导扬声器能将电信号转换成为机械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通过人体组织及骨头传导入耳蜗,让使用者听到声音,骨传导扬声器是通过带动使用者的人体组织进行振动,因而机械振动的振幅越大机械功率越高,就能够提高骨传导扬声器的灵敏度从而改善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该振动组件产生频率振动,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第一振动元件,所述第一振动元件产生第一振动波;
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产生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间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大于第一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
第一振动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第一振动支架和第二振动支架环形环绕并连接;
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直接或者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振动元件,各振动元件之间都设置有振动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第一振动间隙保证了第一振动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做机械振动时不会相互碰撞形成共振,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幅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振动元件的振幅,以便更好的增大第一振动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的中心点在同一中轴线上,以保证在做机械振动时做同向振动,减少阻力获得更多的机械振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振动支架;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第一振动支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振动支架与第一振动元件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第一振动元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平行环绕,但可以与第一振动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形成一定的角度以便获得特定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通孔,导电线圈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振动元件同心环绕,导电线圈与第一振动元件设置第三振动间隙,导电线圈可以局部穿过第一通孔,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置于第一通孔的范围内线圈不穿过第一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设置有振动板,振动板下表面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并直接或间接与导电线圈环形上表面接触,当有多个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时,振动板置于与人体最接近的那个至少一个振动元件上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振动板与导电线圈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面积大于线圈的外径面积,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导电线圈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面积大于线圈的外径面积,振动板上表面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导电板设置于振动板的局部位置,导电线圈的电源导线与导电板连接。导电线圈的电源线可以穿过导电板的局部避空位置与导电板连接,局部避空位可以设置在振动板的任一需要的位置,局部避空位可以是通孔可以是盲孔局部通孔等各种设置,能够根据行业经验想到的方式都在此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可以直接与人体组织接触,作为扩展实施例也可以内置于振动壳体第一空间,振动板设置于振动壳体第二空间中,第二空间为第一空间的内凹空间,振动板上表面与第二空间内壁紧密连接,电源外部引出线内置于第二空间与导电板连接,电源外部引出线穿过第一空间与主板电路导通实现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第一振动元件为利于振动的薄片,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可振动区域,第一可振动区域可以根据需要去掉部分材料以便获得更好的振动效果;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为利于振动的薄片,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可以根据需要去掉部分材料以便获得更好的振动效果。第一振动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材质可以为五金、塑胶或合成材料。
本申请的一些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的描述和相应的附图的检查或者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申请披露的特性可以通过对以下的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手段以及各种组合实践得以实现和达成。
附图描述
在此所述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质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个图中,相同的标识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组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结构模块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纵截面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d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磁场线通过线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磁通量BL值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驱动力频率大小与受迫振动的振幅关系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第一振动元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动区域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第一振动元件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与振动壳体装配纵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振动板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导电线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场景。应当理解,给出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为了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而并非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除非在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者另外做说明,图中相同符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和”“或”“该”等词语并非特指单数,也可以包括复数。一般来说,术语“包括”“包含”仅提示包括已经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并不构成一个排他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的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另一实施例”。其他术语的定义见下文。
以下描述不失一般性,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相关技术时,将采用“骨传导扬声器”或“骨传导耳机”或“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描述,该描述仅为骨传导应用的一种形式,对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用“扬声器”“耳机”“喇叭”等同类词代替,也可以用“播放器”“助听器”等描述。事实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实现形式可以应用于其他非扬声器或者骨传导的听力设备上,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实施骨传导扬声器的具体方式和步骤进行修正后,可以在扬声器中加入环境声音拾取和处理功能并加入一些算法。例如骨传导咪头,拾取振动后经过一些算法将振动转换为电声信号并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算法包括噪声消除、自动增益、主动环境识别、定向处理、啸叫抑制、耳鸣处理及声音的音频的补偿等。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骨传导扬声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可以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产生频率振动,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第一振动元件,所述第一振动元件产生第一振动波;
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产生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间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大于第一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
第一振动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第一振动支架和第二振动支架环形环绕并连接;
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直接或者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所述振动组件的第一振动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能够相互增加振幅,在不增加第一振动单元大小的情况下提高了振幅,达到更好的共振效果,提高了骨传导扬声器的效率,提高了骨传导扬声器的灵敏度。
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具备体积小巧,重量轻,灵敏度高,低音效果好,稳定性强等特点,易于应用到现有小巧的数码产品或智能穿戴产品中,并有可能植入人体中实现特定的功能,扩大了骨传导扬声器的使用场景。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骨传导扬声器01的模块示意图。一种骨传导扬声器01可以包括一个磁路组件011,一个振动组件012,一个导电线圈013,一个导电板组件014。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0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骨传导扬声器01的振动组件012设置有第一振动元件0121、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第一振动支架0122、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振动板0125,骨传导扬声器01的磁路组件011设置有U杯0112、华司0114、磁铁0113以及配重体0111,骨传导扬声器01的导电线圈组件013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线圈0131,骨传导扬声器01的导电板组件014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板0141。
以上对骨传导扬声器01的结构的描述仅仅是具体的示例,不应被视为是唯一可行的实施方案。
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骨传导原理后,可能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骨传导扬声器的具体方式与实施步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修正与改变,但这些修正和改变仍在以上描述的范围内。
例如骨传导扬声器01包括第一振动元件0121、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第一振动元件0121的形态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形态也可以是异形形态;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振动单元的组合,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形态也可以是异形形态。
第一振动元件01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材料为非导磁元件,材质需选用非导磁材料,这里所说的非导磁材料指的是不和磁铁相吸的材料或者不容易与磁铁相吸的材料。
所述非导磁材料可以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合成塑料、铜或一些不具备与磁铁相吸附的塑料或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蚀刻、冲压、压铸、挤压、CNC加工等方式得到想要的形态。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振动组件012a的纵截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第一振动元件0121间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a,第一振动间隙a可以避免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在驱动力f驱的作用下产生振幅A的情况下不会彼此碰到,避免产生共振和损坏。
第一振动间隙a的距离在0.3与5毫米之间,可满足不同振幅A下的需要。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平行环绕,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共轴。
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将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模内成形的方式将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薄片位置称为第一振动元件0121支架部分称为第一振动支架0122;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粘接(或超声焊接)的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模内成形的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薄片位置称为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支架部分称为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
第一振动支架0122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材料为非导磁元件,材质需选用非导磁材料,这里所说的非导磁材料指的是不和磁铁相吸的材料或者不容易与磁铁相吸的材料。所述非导磁材料可以包括铝合金、不锈钢、合成塑料、铜或一些不具备与磁铁相吸附的塑料或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蚀刻、冲压、压铸、挤压、CNC加工等方式得到想要的形态;第一振动支架0122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平行环绕并共轴。
图3b是本申请提供另一实施例中,振动元件与振动支架之间另外一种连接组合方式,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连接同时又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模内成形的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第一振动支架0122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薄片位置称为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支架部分分别称为第一振动支架0122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件0124。在此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的比第一振动元件0121的外径更大,可振动区域的A2的面积更大,弹性更好,固有频率f固更小,在同样的驱动力f驱不变的情况下,与固定频率f固更接近,能够获取更大的振幅A,从而获得更好的频响和更好的声音效果。
图3c是本申请提供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之间设置有第二振动间隙C,两个或多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固定连接,第二振动间隙C的距离在0.3与5毫米之间。
两个或多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可以通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超声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模内成形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0124一体成型。
图3d是本申请提供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元件01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间隔一定距离,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a,第一振动间隙a可以避免第一振动元件0121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在驱动力f驱的作用下产生振幅A的情况下不会彼此碰到,避免产生共振和损坏。
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振动支架0122,所述第一振动元件01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至少一个第一振动支架012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也可以第一振动元件0121或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的其中一个和第一振动支架0122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振动单元与一个振动支架连接可以节省物料简化装配工艺,并提升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产能,从而让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价格下降,以便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需要的领域。
图4和图5是本申请施例中磁路组件011中的磁铁0113、华司0114、U杯0112与导电线圈0131的磁场磁力线切割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施例中磁路组件011的磁通量BL值示意图,磁场固定的情况磁通量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力频率值f驱在固定的频率下是恒定的和稳定的。
图6为驱动力频率与振幅的关系示意图,所述磁场与导电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f驱第一振动元件0121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的没有产生振动时的固有频率为f固当驱动力f驱和固有频率f固相等或无限接近时,第一振动元件0121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受迫产生的振幅A最大,从而形成共振,共振时传导的效果最好。驱动力f驱与固有频率为f固频率差Δf越小振幅A越大,共振效果越好,规律如下:Δf=f驱-f固,Δf变小,A变大,反之,Δf变大,A变小。假设驱动力f驱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固定频率f固能够让固定频率f固更加接近驱动力f驱获取更小的频率差Δf提升振幅获取更好的共振效果;振动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将含有声音信息的信号转换为不同频率的振动。声音信息的信号可以包括电信号、磁信号、光信号、机械振动信号等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或组合。可以是一个信号源或者多个信号源,信号源可以相关或者互相独立。
无线连接可以包括无线电通讯、声通讯、电磁感应、光通信等。其中无线通讯可以包括IEEE802.11系列标准、IEEE802.15系列标准,包括蓝牙技术或者紫蜂技术,第一代通讯技术、第二代通讯技术,例CDMA\WCDMA\SSMA\FDMA等、通讯分组无线技术、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卫星通讯(GPS)等,以上描述仅作为进一步说明。
振动组件012可以产生振动,骨传导扬声器01可以使用磁路组件011和振动组件012实现将声音转换为不同频率的震动的转换。转换过程中可能包含不同的能量的转换,电信号可以通过换能装置转换为机械振动,产生声音,有些声音信号包含在光信号中,通过一些特殊的换能装置也可以转换为机械振动,产生声音。
骨传导扬声器采用动圈换能装置,振动组件012中包含至少两个振动元件,导电线圈013中包含至少一个导电线圈,受信号电流驱动的圆环状线圈在磁场中带动振动元件振动发声,振动元件的固定方式、材质、软硬度、形状,永磁体的磁密度,线圈的材质内阻等都会对骨传导扬声器的响度、灵敏度、解析力产生影响。
图7为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振动单元的可振动范围示意图,图8为第一振动元件的示意图,图9为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示意图,第一振动元件0121设置有可振动区域A1、第一通孔0121a、第一振动元件弹力臂0121b,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设置有可振动区域A2、第一线孔0123a、第二线孔0123c、第二振动元件静止区域A3及第二振动元件弹力臂0123d,在假设驱动力f驱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增加了可振动区域的面积使固定频率f固变小,增加了振幅,使得在驱动力f驱作用下只有一个振幅A1增加为两个振幅A1和A2,增加了整体的振幅,使驱动力f驱与减小后的固定频率f固更加接近,获取更好的共振效果,使骨传导扬声器在不改变整体外部直径大小的状况下获得更好的灵敏度,提升了骨传导扬声器的效率。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振动组件012a的纵截面示意图,图8为第一振动元件的示意图,图9为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012a,所述第一振动元件0121设置有第一通孔0121a,导电线圈0131穿过第一通孔0121a并与第一振动元件0121同心环绕,导电线圈0131与第一振动元件0121设置第三振动间隙b,第三振动间隙b的间隙距离设置为0.1与2毫米之间,在同等条件下第三振动间隙b的间隙大小对驱动力f驱有影响,第三振动间隙b越小,导电线圈0131的外径可以设置的越大,以便能够根据需要获得更大的驱动力f驱,导电线圈0131可以局部穿过第一通孔0121a,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置于第一通孔0121a的范围内导电线圈0131不穿过第一通孔0121a。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导电线圈示意图,展示了导电线圈0131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及振动板0125的装配关系,其特征在于,导电线圈0131设置有导电线圈上表面0131b、导电线圈下表面0131c、导电线圈外径0131a.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中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示意图;第二振动单元0123为利于振动的薄片,设置有振动区域A2、静止区域A3、静止区域外边缘0123b、导电线圈第一走线孔0123a、导电线圈第二走线孔0123c;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的振动板示意图;振动板0125设置有振动板上表面0125d、振动板下表面0125b、振动板下表面外径0125c、振动板振动臂0125a以及第一振动板凹槽F;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012,设置有振动板0125,振动板0125下表面0125b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的静止区域A3连接并直接或间接与导电线圈0131环形上表面0131b接触,当有多个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时,振动板0125置于与人体最接近的那个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上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连接,振动板0125与导电线圈0131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振动板0125的下表面0125b的外径0125c大于导电线圈0131的导电线圈下表面0131c的外径0131a;
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与导电线圈0131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电线圈0131的上表面0131b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0123的静止区域A3连接,振动板0125的振动板上表面0125d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012,导电板0141设置于振动板0125的局部位置,导电线圈0131的电源导线与导电板0141连接。导电线圈0131的电源线可以穿过至少一个振动元件0123的第一走线孔0123a或者导电线圈第二走线孔0123c,再穿过振动板0125的局部避空位置与导电板0141连接,导电板0141置于第一振动板凹槽F内,局部避空位可以设置在振动板0125的任一需要的位置,局部避空位可以是通孔可以是盲孔局部通孔等各种设置,能够根据行业经验想到的方式都在此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012,振动组件可以直接与人体组织接触,作为扩展实施例也可以内置于振动壳体001的第一空间001a,振动板0125设置于振动壳体001的第二空间001b中,第二空间001b为第一空间001a的局部内凹空间,振动板0125上表面0125d与第二空间001b内壁紧密连接,电源外部引出线0142内置于第二空间001b与导电板0141连接,电源外部引出线0142穿过第一空间001a与主板电路导通实现电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是实力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例的示例仅为示例而并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申请的一致,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申请的明确介绍和展示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可产生相应的频率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第一振动元件,所述第一振动元件产生第一振动波;
第二振动元件,所述第二振动元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产生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间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形成第一振动间隙;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大于第一振动元件的振动幅度;
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直接或者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元件之间的第一振动间隙距离在0.3与5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当有另外的振动元件时,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振动间隙,至少一个第二振动间隙距离在0.3与5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振动支架;
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
第一振动支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直接或间接连接;
第一振动支架与第一振动元件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振动支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振动元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平行环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振动支架;
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二振动支架;
第一振动支架与第二振动支架间接连接;
第一振动元件与第一振动支架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同时与第二振动支架及第一振动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振动元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平行环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元件设置有第一通孔,导电线圈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振动元件同心环绕,
导电线圈与第一振动元件设置第三振动间隙,第三振动间隙的距离为0.1与2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振动板设置有第一振动板凹槽,振动板下表面直接或间接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连接并直接或间接与导电线圈环形上表面接触,
振动板与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设置有第四振动间隙,第四振动间隙的距离为0.3与5毫米之间;
导电线圈直接或间接与第二振动元件的静止区域连接,第二振动元件的静止区域的最外围边缘大于导电线圈的外径边缘;
振动板上表面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导电板设置于振动板的局部位置,导电线圈的电源导线穿过振动板与导电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振动组件内置于振动壳体第一空间,振动板设置于振动壳体第二空间中,振动板上表面与第二空间内壁紧密连接,
电源外部引出线内置于第二空间与导电板连接,电源外部引出线穿过第一空间与主板电路导通实现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振动元件为可振动的薄片,第一振动元件的可振动区域范围在0.5与10毫米之间;第一振动元件为非导磁材质;
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为可振动的薄片,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元件可振动区域范围在0.5与10毫米之间,第一振动元件为非导磁材质。
CN202220143556.6U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Active CN216930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3556.6U CN216930313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3556.6U CN216930313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0313U true CN216930313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6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3556.6U Active CN216930313U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0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0866A1 (en)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method for assembling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and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WO2021063113A1 (zh) 骨传导扬声器、骨传导耳机及骨传导助听器
EP1336320A1 (en) Bone conduction vibrator
KR20080003627A (ko) 다기능 초소형 스피커
WO2000027166A9 (en) Transducer concepts for hearing aids and other devices
WO2021063112A1 (zh) 骨传导扬声器、骨传导耳机及骨传导助听器
KR200295460Y1 (ko) 골도 스피커
CN216930313U (zh) 一种具有振动板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CN21824381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振子及骨传导耳机
CN216960182U (zh) 一种具有振动支架的骨传导扬声器振动组件
JPWO2005006809A1 (ja) 圧電型振動発生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振動送音器
KR20010008806A (ko) 접촉형 스피커
CN217904626U (zh) 一种耳夹式骨传导耳机发声装置
CN217904621U (zh) 一种骨传导振动组件及耳夹式骨传导耳机发声装置
CN217904622U (zh) 一种耳夹式骨传导耳机发声装置
JP2020014069A (ja) スピーカ湾曲振動板
JP3243279U (ja) 空気伝導と骨伝導の両用スピーカー
CN219919126U (zh) 一种骨气复合发声装置及耳机
CN215499486U (zh) 一种单驱动骨传导喇叭及耳机
CN214591966U (zh) 一种双驱动骨传导喇叭及耳机
CN214544774U (zh) 骨传导扬声器及具有该骨传导扬声器的耳机
CN217825331U (zh) 一种具有共振腔的蓝牙耳机
CN218352730U (zh) 一种扬声器
US20240098423A1 (en) Bone conduction loudspeaker and headset including same
CN215499487U (zh) 一种骨传导喇叭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