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7316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7316U
CN216927316U CN202122663015.4U CN202122663015U CN216927316U CN 216927316 U CN216927316 U CN 216927316U CN 202122663015 U CN202122663015 U CN 202122663015U CN 216927316 U CN216927316 U CN 216927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ght
backlight module
suppor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30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庆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30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7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7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7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多个发光单元以及扩散板,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背板设置有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扩散板具有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向设置的入光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将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平行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垂直方向,其中,所述支撑件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带有支撑件的扩散板,支撑件呈长条状或板体状设置,从而可以增加支撑件与扩散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支撑件对扩散板的支撑稳定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的显示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显示器在包括手机等电子产品、通信系统、交通工具、媒体、监测系统等领域都有应用。而扩散板是显示器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光线进行光学处理,形成均匀的光照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带有支撑件的扩散板,支撑件呈长条状设置,增加了支撑件与扩散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支撑件的支撑效果,提高扩散板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背板设置有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扩散板具有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向设置的入光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将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平行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垂直方向,其中,所述支撑件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背板上,用于发射光线;扩散板设置于背板设置有发光单元的一侧,且具有与发光单元相向设置的入光面,即在发光单元的光学路径上,光线由发光单元发出,朝向扩散板的入光面射入,并经过扩散板后射出;支撑件设置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背板可以支撑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扩散板,沿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为平行尺寸,沿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支撑件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对应地,支撑件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为支撑件的长度尺寸,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为支撑件的高度尺寸,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即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支撑件的高度,即支撑件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呈长条状或板体状设置,可以增加支撑件与扩散板以及背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支撑件的支撑能力,提高扩散板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且所述平行方向包括第一方向。
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板互相平行设置,即多个第一支撑板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呈互相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且平行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即第一支撑板沿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可以较好地增加第一支撑板与扩散板的接触面积,为扩散板提供较稳固的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平行方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二支撑板互相平行设置,即多个第二支撑板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呈互相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且平行方向包括第二方向,即第二支撑板沿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可以较好地增加第一支撑板与扩散板的接触面积,可以为扩散板提供较稳固的效果;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相交,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交错设置,相比较单独的第一支撑板,可以提供较稳固的支撑扩散板的效果。当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交时,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可以相互交叉,进而相互固定,可以提高支撑件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稳固对扩散板的支撑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即第一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与其他角度相比,可以适配较大尺寸的扩散板,降低物料使用,进而在实现支撑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垂直方向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支撑件在背板的正投影与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相对应,即支撑件在背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也即支撑件与发光单元交错设置,避免支撑件与发光单元直接接触,而影响发光单元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沿第三方向的宽度为第三尺寸,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第四尺寸,所述第四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2-4倍,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且垂直于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
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件靠近背板的一侧表面的沿第三方向宽度为第三尺寸,相邻两个发光单元沿第三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第四尺寸,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垂直,将第四尺寸设置为第三尺寸的2-4倍,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同时不影响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保证了足够的支撑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发光单元的通孔,所述发光单元穿设于所述通孔。
基于上述实施例,背光模组具有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发光单元照射到背板方向的光线反射至扩散板,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反射片设置在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反射片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发光单元对应,发光单元穿设于通孔,进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扩散板和反射片,实现对扩散板的支撑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具有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入光面相向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6mm-8mm。
基于上述实施例,反射片具有反射面,反射面与扩散板的入光面相向设置也即反射面与入光面相对应,反射面可以反射发光单元照射到背板方向的光线,并反射至扩散板,将入光面与反射面之间的距离范围设置为0.6mm-8mm,距离范围较小,即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较小,进而使得背光模组具有较小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用于对透过所述扩散板出射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上,并设置在扩散板背离背板的一侧,光学膜片能够对透过扩散板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位于扩散板远离背板的一侧,通过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支撑件,用于支撑扩散板,支撑件在平行于入光面的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支撑件在垂直于入光面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对应地,第一尺寸为支撑件的长度尺寸,第二尺寸为支撑件的高度尺寸,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即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支撑件的高度,即支撑件在扩散板与背板之间呈长条状设置,可以增加支撑件与扩散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件的支撑能力,提高扩散板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内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部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部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及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部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部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部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的显示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扩散板是显示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光线进行光学处理,形成均匀的光照区域。
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多个固定在显示器背板的支撑柱对扩散板进行支撑,支撑柱通过粘接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在显示器的背板上,上述支撑方式对扩散板的支撑能力都较弱。
第一方面,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10、扩散板120、发光单元130和支撑件140。
背板110一般设置于显示器的背部并用于对扩散板120、发光单元130和支撑件140等部件进行支撑。
发光单元130设置在背板110上,发光单元130用于发射光线,为了获取更多的光线,发光单元13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多个发光单元130可呈阵列排布。
扩散板120设置在背板110设置有发光单元130的一侧,使得扩散板120与发光单元130相对设置,扩散板120上与发光单元130相对设置的表面为入光面121。即在发光单元130的光学路径上,光线由多个发光单元130发出,朝向扩散板120的入光面121射入扩散板120,并经过扩散板120均匀扩散后射出。
支撑件140设置在背板110与扩散板120之间,将沿平行于入光面121的方向设置为平行方向,沿垂直于入光面121的方向设置为垂直方向H,支撑件140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H上的尺寸,即支撑件140的长度大于支撑件140的高度,即支撑件140在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呈长条状或板体状设置,从而可以增加支撑件140与背板110以及与扩散板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背板110可以对支撑件140实现较好的支撑效果,提升支撑件140的支撑能力,进而支撑件140可以对扩散板120实现较好的支撑效果,提高扩散板12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查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4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141,第一支撑板14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进而可以尽可能地扩大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多个第一支撑板141之间可以呈互相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141可以在增加接触面积的同时,较好地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均匀接触,使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的接触面积均匀散布。第一方向D1为第一支撑板141的延伸方向,具体地,第一方向D1为第一支撑板14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支撑板141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一尺寸S1,第一支撑板141在垂直方向H上的尺寸为第一高度h1,第一尺寸S1大于第一高度h1,即第一支撑板141的长度大于高度,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板141与背板110以及与扩散板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增加支撑件140与背板110以及与扩散板12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件140的支撑能力,提高扩散板120的稳定性。垂直方向H为第一支撑板141的高度延伸方向,即第一支撑板141沿垂直于扩散板120的入光面121的方向进行支撑,相比较其他的位置关系,相对于入光面121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41可以为扩散板120提供更稳固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板142,第二支撑板14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进而可以尽可能地扩大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多个第二支撑板142之间也可以呈互相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板142可以在增加接触面积的同时,较好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均匀接触,使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以及背板110的接触面积均匀散布。第二方向D2为第二支撑板142的延伸方向,具体地,第二方向D2为第二支撑板142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支撑板142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第二尺寸S2,第二支撑板142在垂直方向H上的尺寸为第二高度h2,第二尺寸S2大于第二高度h2,即第二支撑板142的长度大于高度,可以增加第二支撑板142与背板110以及与扩散板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增加支撑件140与背板110以及与扩散板12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件140的支撑能力,提高扩散板120的稳定性。垂直方向H为第二支撑板142的高度延伸方向,相比较其他的位置关系,相对于入光面121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42可以为扩散板120提供更稳固的效果。通过增加多个第二支撑板142,可以增加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支撑件140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扩散板12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142与第一支撑板141之间具有相对位置关系,例如,第一支撑板14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交,即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即第一支撑板141与第二支撑板142在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相比较单独设置第一支撑板141或者第二支撑板142,可以向支撑扩散板120提供较稳固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支撑板142与第一支撑板141相交,第二支撑板142与第一支撑板141可以相互固定,可以提高支撑件140整体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稳固对扩散板120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垂直,即多个第一支撑板141之间互相平行,多个第二支撑板142之间互相平行,且第一支撑板141与第二支撑板142的长度延伸方向互相垂直,与其他相交的位置关系相比,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支撑板141与第二支撑板142形状及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更大尺寸的扩散板120进行支撑,降低支撑件140的生产物料,进而降低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板141与第二支撑板142的长度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时,支撑件140在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的分布更均匀,不同位置的扩散板120或背板110可以具有更均匀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扩散板120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基于支撑件140包括第一支撑板141与第二支撑板142的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行方向包括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件140沿垂直方向H在背板11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发光单元130之间的区域。即在垂直于入光面121的方向上,支撑件140在背板110的正投影与相邻发光单元130之间的区域相对应,也即支撑件140与发光单元130交错设置,避免支撑件140与发光单元130直接接触,而影响发光单元130的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141、第二支撑板142均位于相邻的发光单元130之间,以避免与发光单元130直接接触而影响发光单元130的正常使用,如光线的发射等。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板141或第二支撑板142与发光单元130之间的间隔设置,且保证第一支撑板141以及第二支撑板142具有足够的宽度T,如图1所示,对于第一支撑板141,将第一支撑板141沿第三方向(图中未示出)的宽度T设置为第三尺寸S3,相邻两个发光单元130沿第三方向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第四尺寸S4,且第一方向D1为第一支撑板141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方向H为第一支撑板141垂直于入光面121的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D1以及垂直方向H垂直,即第三方向为第一支撑板141及第二支撑板142的宽度T的延伸方向。设置第四尺寸S4大于第三尺寸S3,避免支撑件141的支撑影响发光单元130的正常使用。更进一步地,第四尺寸S4可以是第三尺寸S3的2-4倍,即第四尺寸S4可以是第三尺寸S3的2倍、3倍或4倍等。第二支撑板142同理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142所对应的第三方向为与第二支撑板142的第二方向D2(也即长度方向)以及垂直方向H(也即高度方向)垂直,此种设置下,可以在保证第一支撑板141以及第二支撑板142的厚度不与发光单元130干涉的前提下,使支撑件140具有较大的宽度T,为扩散板120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141、第二支撑板142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具体地,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平面内,第一支撑板141的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如矩形、梯形,等腰梯形、三角形等。在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平面内,第二支撑板142的截面可以有多种形状,如矩形、梯形,等腰梯形、三角形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第一支撑板141、第二支撑板142的上述截面均可以是矩形。
另外,为了便于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的生产制造,也为了减少背光模组10的安装步骤,提高组装效率,可以将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地,支撑件140可以与扩散板12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进而在背光模组1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将一体成型的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直接放置到背板110上,无需对支撑件140进行固定,安装过程以及生产过程均更加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反射片150,反射片150具有与扩散板120的入光面121相向设置的反射面151,反射面151用于将发光单元130照射到背板110方向的光线反射至扩散板120,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反射片150可以设置在背板110与扩散板120之间,具体地,反射片150上可以设置有与发光单元130对应的通孔,发光单元130穿设于通孔并位于反射片150与扩散板120之间,以使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线在入光面121以及反射片之间传播。支撑件140的两端分别抵接扩散板120和反射片150,通过背板110支撑反射片150,通过反射片150支撑支撑件140,通过支撑件140实现对扩散板120的支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缩减背光模组10的整体厚度,实现背光模组10的轻薄化,可以尽量缩减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可以将入光面121与反射面151之间的距离范围设置为0.6mm-8mm,在此状态下,一方面可以实现背光模组10的背光功能,也可以使得背光模组10具有较小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10的轻薄化。可以理解的是,入光面121与反射面151之间的距离也即支撑件140在垂直方向H上的高度尺寸,高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也为0.6mm-8mm。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41在垂直方向H上的第一高度h1与第二支撑板142在垂直方向H上的第二高度h2的取值范围均为0.6-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光学膜片160,光学膜片160设置在扩散板120上,并设置在扩散板120背离背板110的一侧。光学膜片160可以是光扩散片、也可以是棱镜片等,能够对透过扩散板120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具体而言,光学膜片160可以对透过扩散板120的光线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扩散和反射,以使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光更加均匀地出射,有利于提升画面质量。
第二方面,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10和背光模组10,显示面板210位于扩散板120远离背板110的一侧,通过在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设置支撑件140,用于支撑扩散板120,将沿平行于入光面121的方向设置为平行方向,沿垂直于入光面121的方向设置为垂直方向H,支撑件140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H上的尺寸,即支撑件140的长度大于支撑件140的高度,即支撑件140在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呈长条状或板体状设置,从而可以增加支撑件140与扩散板120以及反射片15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撑件140对扩散板120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提升显示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显示装置20可以用于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需要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优选的,显示装置20可以用于较大尺寸的带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例如,电视机,教学白板、教学黑板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背板设置有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扩散板具有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向设置的入光面;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将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平行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设置为垂直方向,
其中,所述支撑件在平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且所述平行方向包括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平行方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垂直方向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沿第三方向的宽度为第三尺寸,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第四尺寸,所述第四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2-4倍,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且垂直于所述支撑件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发光单元的通孔,所述发光单元穿设于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具有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入光面相向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6mm-8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用于对透过所述扩散板出射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CN202122663015.4U 2021-11-02 2021-11-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927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015.4U CN216927316U (zh) 2021-11-02 2021-11-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015.4U CN216927316U (zh) 2021-11-02 2021-11-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7316U true CN216927316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3015.4U Active CN216927316U (zh) 2021-11-02 2021-11-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7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6487B2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928041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241142B (en) Flat display module
CN110297359B (zh) 一种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显示装置
JP7166413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8008576B (zh) 一种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20320624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9015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7824050B2 (en)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20120320623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015006B (zh) 可弯折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US11726364B2 (en) Diffusion plate support frames, direct-type backlight modules and display apparatuses
CN113589585A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CN209992784U (zh) 一种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074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90339572A1 (en) Direct-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2623458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92731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5670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20030080764A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장치
TWI286250B (en) A side-type backlight module
US1132735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vering a gap
CN105739183A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