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7287U -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7287U
CN216927287U CN202123338352.2U CN202123338352U CN216927287U CN 216927287 U CN216927287 U CN 216927287U CN 202123338352 U CN202123338352 U CN 202123338352U CN 216927287 U CN216927287 U CN 216927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area
arc area
zone
corn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83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丽
李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gtai Pul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ou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ou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ou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383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7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7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7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基弧区的直径为5‑6mm,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9.93mm。该角膜塑形镜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而且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膜塑形镜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背景技术
眼球壁前端1/6无血管的透明纤维膜成为角膜,正常角膜高度透明,组织学上由前向后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性层、基质层、后弹性层和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含丰富感觉神经末梢,是角膜的屏障,可再生,可变形。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由透气性材料制成的硬性角膜接触镜片,其采用逆几何设计,夜间佩戴时通过眼睑-角膜塑形镜-角膜施加压迫力,使角膜上皮细胞发生迁移,角膜上皮细胞重新分布改变角膜表面的几何形状,逐步使角膜的中央光学区变平坦、眼轴缩短,以达到改善屈光度、改善视力的目的。使用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夜间佩戴,可以在白天摘除角膜塑形镜后达到清晰的裸眼视力。
现有的角膜塑形镜通常被设计为近似于人体角膜的形状,因此,使得角膜变扁平的作用很小或没有,导致镜片的近视矫正能力较差,此外,现有的角膜塑形镜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佩戴或摘除,导致使用者的佩戴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而且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所述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
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5-6.5mm,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9.93mm。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9.88mm,所述反转弧区的直径为6.4-8.0mm。
通过对反转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可有效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区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一适中的空间用于储蓄泪液。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5-9.90mm,所述配适弧区的直径为6.8-10.0mm。
通过对配适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配适弧区与体眼角膜实现了面接触,增加了镜片与角膜的接触面积,提高镜片的中央定位效果,加强近视矫正。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10.5mm,所述边弧区的直径为7.4-11.6mm。
通过对边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使得边弧区与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的翘角适中,既有利于泪液的流通,也便于镜片摘除,同时也不影响镜片的中心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外表面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内表面的表面形状相同,所述角膜塑形镜各区厚度均匀。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厚度为0.16-0.26mm。
本申请中的角膜塑形镜主要用于矫正中低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伴散光,具体使用时,根据佩戴者的角膜形状、近视度、散光度、佩戴舒适度等因素,调整角膜塑形镜的曲率半径和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角膜塑形镜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分别为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角膜中心的曲率半径,向人体眼角膜中心施加压平力,使角膜中心产生非长期形变,角膜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因此增大,从而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的聚焦点从视网膜前面移动到视网膜上,使近视患者的视力得以矫正;反转弧区处于基弧区和配适弧区之间,而且反转弧的曲率半径小于相应的基弧区和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其可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用于储蓄泪液,并接纳人体眼角膜层的增厚;配适弧区内接反转弧区,外接边弧区,其与人体眼角膜接触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保证了近视矫正功能;边弧区处于镜片的最外段,其与人体眼角膜间形成向外翘起的环形区段,以吸纳新鲜泪液,促进新鲜泪液与角膜塑形镜下泪液的交互,为处于角膜接触镜下的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并帮助镜片的摘除;通过上述基弧区的压平力、反转弧区的负压力、配适弧区的附着张力以及镜片本身的塑性力,保证了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通过设置边弧区,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四弧区角膜塑形镜的截面结构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角膜塑形镜1,基弧区2,反转弧区3,配适弧区4,边弧区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如图1所示,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2,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大于人体眼角膜中心的曲率半径,向人体眼角膜中心施加压平力,使角膜中心产生非长期形变,角膜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因此增大,从而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的聚焦点从视网膜前面移动到视网膜上,使近视患者的视力得以矫正;
基弧区2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3,反转弧区3处于基弧区2和配适弧区4之间,而且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小于相应的基弧区2和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其可稳固基弧区2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区3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用于储蓄泪液,并接纳人体眼角膜层的增厚;
反转弧区3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4,配适弧区4内接反转弧区3,外接边弧区5,其与人体眼角膜接触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保证了近视矫正功能;
配适弧区4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5,边弧区5处于镜片的最外段,其与人体眼角膜间形成向外翘起的环形区段,以吸纳新鲜泪液,促进新鲜泪液与角膜塑形镜1下泪液的交互,为处于角膜接触镜下的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并帮助镜片的摘除;
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大于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小于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且大于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边弧区5的曲率半径大于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
基弧区2的直径为5-6.5mm,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为7.5-9.93mm。
该角膜塑形镜1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分别为基弧区2、反转弧区3、配适弧区4和边弧区5,通过上述基弧区2的压平力、反转弧区3的负压力、配适弧区4的附着张力以及镜片本身的塑性力,保证了镜片对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通过设置边弧区5,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其中,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为7.4-9.88mm,反转弧区3的直径为6.4-8.0mm。通过对反转弧区3的参数进行设置,可有效稳固基弧区2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区3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一适中的空间用于储蓄泪液。
其中,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为7.45-9.90mm,配适弧区4的直径为6.8-10.0mm。通过对配适弧区4的参数进行设置,配适弧区4与体眼角膜实现了面接触,增加了镜片与角膜的接触面积,提高镜片的中央定位效果,加强近视矫正。
其中,边弧区5的曲率半径为7.5-10.5mm,边弧区5的直径为7.4-11.6mm。
通过对边弧区5的参数进行设置,使得边弧区5与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的翘角适中,既有利于泪液的流通,也便于镜片摘除,同时也不影响镜片的中心定位效果。
其中,角膜塑形镜1的外表面的表面形状与内表面的表面形状相同,角膜塑形镜1各区厚度均匀,角膜塑形镜1的厚度为0.16-0.26mm。本申请中的角膜塑形镜1主要用于矫正中低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伴散光,具体使用时,根据佩戴者的角膜形状、近视度、散光度、佩戴舒适度等因素,调整角膜塑形镜1的曲率半径和厚度。
综上,本申请中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1,角膜塑形镜1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而且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6)

1.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缓冲弧区,所述缓冲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所述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
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5-6.5mm,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9.9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9.88mm,所述反转弧区的直径为6.4-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5-9.90mm,所述配适弧区的直径为6.8-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10.5mm,所述边弧区的直径为7.4-1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外表面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内表面的表面形状相同,所述角膜塑形镜各区厚度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厚度为0.16-0.26mm。
CN202123338352.2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Active CN216927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8352.2U CN21692728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8352.2U CN21692728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7287U true CN216927287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5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8352.2U Active CN21692728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7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1301B2 (en) Corneal remodelling contact lens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refractive error using corneal remodelling
US5963297A (en)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therefor
TWI383190B (zh) 治療非正視眼的軟式隱形眼鏡
JP4618596B2 (ja) 角膜矯正用2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210690971U (zh) 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10687689A (zh) 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474957A (zh) 角膜矫正接触镜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KR20080011097A (ko) 각막교정술에 사용되는 콘택트렌즈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114545657B (zh) 角膜塑形镜
CN103558695A (zh) 角膜塑形镜
CN215067574U (zh) 一种基于透镜阵列的近视防控镜
CN211236484U (zh) 一种用于减缓近视的角膜塑形镜
CN203311108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6927287U (zh)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CN210427984U (zh) 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
CN216927286U (zh) 一种基于流体水力学原理的五弧角膜塑形镜
WO1998052090A1 (en) Improved contact lens
CN220154750U (zh) 一种带有仿生泪渠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
CN217506292U (zh) 一种硬性角膜接触镜
CN115220246A (zh) 一种前表面扁平化角膜塑形镜
CN220340503U (zh) 一种延缓近视加深的pc镜片
CN214098006U (zh) 角膜塑形镜
CN219417914U (zh) 一种分区式渐变多点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3

Address after: 610041 Room 105, Room 106, Room 405-1, Room 406, 1st Floor, Building 2, No. 33, Wuqing South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XINGTAI PUL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floor 1, building 2, No. 361, fasai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Jingmou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