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4549U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4549U
CN216924549U CN202122909446.4U CN202122909446U CN216924549U CN 216924549 U CN216924549 U CN 216924549U CN 202122909446 U CN202122909446 U CN 202122909446U CN 216924549 U CN216924549 U CN 216924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outlet
new trend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94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盖
尚彬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94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4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4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4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新风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而设计。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新风风机,外壳包括前面板和后围板,前面板开设有空调出风口和第一新风出口,后围板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新风进口和第二新风出口,新风风机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新风进口与新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新风风机与第一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一出风道,新风风机还与第二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二出风道。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新风空调使用时的噪音,缓解新风出风温差大、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同时满足空气净化的目的,还使得新风空调应运而生。
目前,业内新风空调通常为前出风,即:在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同侧出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与主风道吹出的风混合,使新风吹得更远,同时,也使用户更易感知新风功能。然而,这种出风方式使得新风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较大,而且,新风与主风道吹出的风往往温度差异很大,两者混合不均匀吹出会为用户带来冷热交替感,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新风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较大、新风出风温差大,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新风风机,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和后围板,所述前面板开设有空调出风口和第一新风出口,所述后围板开设有空调进风口、新风进口和第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一出风道,所述新风风机还与第二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二出风道。
上述空调室内机在使用时,当开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后,气流将通过开设于后围板的新风进口进入新风风机的进风口,进而通过新风风机的第一出风道流向第一新风出口,以及通过新风风机的第二出风道流向第二新风出口,并最终排向室内。
该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风机中设置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使得新风可以由开设于前面板的第一新风出口和开设于后围板的第二新风出口两个不同的位置吹向室内,减少了单独各位置的出风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空调室内机以新风功能运行时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而且,由于由前面板吹出的新风量减少,即:减少了与空调出风口同侧的新风出口的出风量,因此,降低了新风对空调制冷/制热出风过程造成的干扰,弱化了因新风与空调出风之间的温度差异而为用户带来的冷热交替感,缩小了新风出风温差,提升了舒适性。另外,由于空调室内机可以通过多个位置向室内吹送新风,保证了新风在室内空间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所述空调进风口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空调进风口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具有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被配置为使新风由所述第二出风道斜向上吹出。
由于一部分新风由空调进风口吹出,当空调室内机开启制冷/制热模式时,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开启,可将这部分新风由空调进风口吸入,经过与换热器的换热后,这部分被吸入的新风将由空调出风口吹出。这种将一部分新风吸入主风道再由空调出风口吹出的形式,能够预冷/预热新风,使得新风以用户设定的空调出风温度吹向房间,进一步避免了因新风与主风道吹出的风混合不均匀而为用户带来的冷热交替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同时,导流罩的设置,使得由空调进风口吹出的新风具有较大的送风区域,使得这部分新风能够充分地在房间中循环流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还包括进风格栅,沿自下至上的方向,所述进风格栅向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空调进风口的进风面为一斜面,能够增加空调进风口处的单位进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所述蜗壳包括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和顶盖板,所述第一侧围板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风道部和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侧围板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二风道部和第二出风部,所述顶盖板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部与所述第二风道部对接形成新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导风部对接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道。
当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在开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后,新风风机的风轮转动,驱动气流由新风风机的进风口进入,并经新风风道流动至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然后,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排向室内。由于该新风风机的蜗壳由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和顶盖板呈“Y”形对接形成,一方面,使得新风风道中第一风道部与第二风道部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沿新风在当前风道内的流动方向,第一出风道中第一导风部与第一出风部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出风道中第二导风部与第二出风部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也均沿新风在当前风道内的流动方向,这种设置形式减少了新风在各风道内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不仅保证了新风流动的顺畅性,也减少了新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波动与旋涡,从而减少了气流噪声,另一方面,这种蜗壳的分型面形式,还简化了蜗壳的制造工艺,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还降低了蜗壳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新风风道,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所述风轮被配置为使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经所述新风风道流动至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出口连通。通过将风轮设置于新风风道,能够为新风向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的流动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使得新风由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顺利地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机还包括风阀,所述风阀被配置为控制自所述新风风道流向所述第一出风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道的风量。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新风风机时,能够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地控制由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吹出的风量,使用场景丰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地,所述风阀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的连接处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出风道及所述第二出风道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断开且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连通且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断开的位置。这种风阀的设置形式,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一出风道及第二出风道出风量的可靠调节,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枢接于所述蜗壳,所述风阀还包括导风电机,所述导风电机安装于所述蜗壳,所述导风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这种风阀的设置形式,实现了导风板的自动摆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部朝向所述第二风道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竖向拼插部,所述第二风道部朝向所述第一风道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竖向拼插部,所述第二竖向拼插部与所述第一竖向拼插部拼接;和/或,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新风风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横向拼插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二者朝向所述顶盖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横向拼插部,所述第二横向拼插部与所述第一横向拼插部拼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风道部与第二风道部在对接处形成一定的重叠,顶盖板与第一侧围板在对接处以及顶盖板与第二侧围板在对接处均形成一定的重叠,减少了新风在各对接处的漏风,保证了出风顺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基本平行,且所述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出风口相背设置。这种朝两个相反方向出风的形式,在减少噪音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新风在两个出风口处形成交汇而影响出风,并减少涡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包括多个分散排布的出风孔。这种将第一新风出口设置为由多个分散排布的出风孔形成的形式,使得经第一新风出口吹出的新风更加柔和、舒适,防止由第一新风出口吹出的新风直吹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新风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较大、新风出风温差大,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空调室内机。
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机在导风板处于第三位置时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0-新风风机;020-外壳;021-前面板;022-后围板;023-空调进风口;024-空调出风口;025-第一新风出口;026-新风进口;030-主风道;040-导流罩;041-导流面;042-进风格栅;
100-蜗壳;200-风轮;300-驱风电机;400-风阀;500-HEPA网抽盒;600-HEPA网;700-电机压盖;
110-第一侧围板;111-第一风道部;112-第一出风部;113-第一竖向拼插部;120-第二侧围板;121-第二风道部;122-第二出风部;123-第二竖向拼插部;130-顶盖板;131-第一导风部;132-第二导风部;133-第一横向拼插部;140-新风风道;150-第一出风道;160-第二出风道;170-第二横向拼插部;
410-导风板;420-转轴;430-导风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020和新风风机010。具体地,外壳020包括前面板021和后围板022,前面板021开设有空调出风口024和第一新风出口025,后围板022开设有空调进风口023、新风进口026和第二新风出口,新风风机010设置于外壳020的内部,新风进口026与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连通,新风风机010与第一新风出口025相匹配设置有第一出风道150,新风风机010还与第二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二出风道160。
上述空调室内机在使用时,当开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后,气流将通过开设于后围板022的新风进口026进入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进而通过新风风机010的第一出风道150流向第一新风出口025,以及通过新风风机010的第二出风道160流向第二新风出口,并最终排向室内。
该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风机010中设置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使得新风可以由开设于前面板021的第一新风出口025和开设于后围板022的第二新风出口两个不同的位置吹向室内,减少了单独各位置的出风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空调室内机以新风功能运行时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而且,由于由前面板021吹出的新风量减少,即:减少了与空调出风口024同侧的新风出口的出风量,因此,降低了新风对空调制冷/制热出风过程造成的干扰,弱化了因新风与空调出风之间的温度差异而为用户带来的冷热交替感,缩小了新风出风温差,提升了舒适性。另外,由于空调室内机可以通过多个位置向室内吹送新风,保证了新风在室内空间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9,本实施例中,新风风机010设置于外壳020的底部,空调进风口023和空调出风口024均高于新风风机010,新风出口025位于空调出风口024的下方,新风出口025中插设有新风管(图中未显示),其中,空调出风口024朝前,空调进风口023朝后。
通过将新风风机010设置于外壳020的底部,使得新风风机010的第二出风道160更加靠近于空调进风口023,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模式开启后,经第二出风道160吹出的新风能够及时地经空调进风口023进入,经过与主风道030的换热后,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
而且,这种使新风由空调室内机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均吹出的形式,还能够实现新风的大面积送风,从而使得新风在房间流动循环加快,进一步改善房间空气质量。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9,空调进风口023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二新风出口,空调进风口023设置有导流罩040,导流罩040具有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的导流面041,导流面041被配置为使新风由第二出风道160斜向上吹出。
由于一部分新风由空调进风口023吹出,当空调室内机开启制冷/制热模式时,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030开启,可将这部分新风由空调进风口023吸入,经过与换热器的换热后,这部分被吸入的新风将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这种将一部分新风吸入主风道030再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的形式,能够预冷/预热新风,使得新风以用户设定的空调出风温度吹向房间,进一步避免了因新风与主风道030吹出的风混合不均匀而为用户带来的冷热交替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通过在空调进风口023处设置导流罩040,并在导流罩040中设置用于使新风由第二出风道160斜向上吹出的导流面041,一方面,使得由空调进风口023吹出的新风具有较大的送风区域,使得这部分新风能够充分地在房间中循环流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还使得这部分新风更加靠近空调进风口023,当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模式开启后,这部分新风能够及时地由空调进风口023进入外壳020内部,并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后由空调出风口024送出,以使得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的新风更加舒适。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9,本实施例中,导流罩040还可以包括进风格栅042,具体地,沿自下至上的方向,进风格栅042向靠近外壳020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使得空调进风口023的进风面为一斜面,不仅能够增加空调进风口023处的单位进风量,而且,还对自第二出风道160吹出的新风起到了汇聚作用,优化了新风自第二出风道160向外壳020内部的流动路径,使得这部分新风能够尽可能多地流向外壳020内部,进而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风机010包括蜗壳100和风轮200,蜗壳100包括第一侧围板110、第二侧围板120和顶盖板130,第一侧围板11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风道部111和第一出风部112,第二侧围板12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二风道部121和第二出风部122,顶盖板130包括第一导风部131和第二导风部132。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具体地,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二风道部121对接形成新风风道140,第一出风部112与第一导风部131对接形成第一出风道150,第二出风部122与第二导风部132对接形成第二出风道160。
当空调室内机使用时,在开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后,新风风机010的风轮200转动,驱动气流由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进入,并经新风风道140流动至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然后,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出口025和第二新风出口排向室内。
另外,由于该新风风机010的蜗壳100由第一侧围板110、第二侧围板120和顶盖板130呈“Y”形对接形成,一方面,使得新风风道140中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二风道部121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沿新风在当前风道内的流动方向,第一出风道150中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一出风部112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出风道160中第二导风部132与第二出风部122形成的接缝的延伸方向也均沿新风在当前风道内的流动方向,这种设置形式减少了新风在各风道内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不仅保证了新风流动的顺畅性,也减少了新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波动与旋涡,从而减少了气流噪声,另一方面,这种蜗壳100的分型面形式,还简化了蜗壳100的制造工艺,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还降低了蜗壳100的制造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2,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开设于新风风道140,风轮200设置于新风风道140,风轮200被配置为使气流由进风口进入、经新风风道140流动至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其中,第一出风道150的出风口与空调室内机的外壳020的第一新风出口025连通,第二出风道160的出风口与空调室内机的外壳020的第二新风出口连通。通过将风轮200设置于新风风道140,能够为新风向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的流动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使得新风由第一新风出口025和第二新风出口顺利地吹出。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该新风风机010还包括驱风电机300,具体地,驱风电机300安装于蜗壳100,用于驱动风轮200转动。其中,驱风电机300由电机压盖700固定于第一侧围板110。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该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处设置有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rrestance,高效微粒过滤)网600,用于在气流进入蜗壳100前对其进行过滤,使之成为新风。具体地,蜗壳100的外部设置有HEPA网抽盒500,HEPA网抽盒500开设有过滤口,HEPA网600安装于上述过滤口,从而实现HEPA网600在蜗壳100上的安装。其中,HEPA网抽盒500安装于第二侧围板120。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部111朝向第二风道部12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竖向拼插部113,第二风道部121朝向第一风道部111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竖向拼插部123,其中,第二竖向拼插部123与第一竖向拼插部113拼接。
这种利用第一竖向拼插部113与第二竖向拼插部123拼接实现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二风道部121对接的形式,使得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二风道部121在对接处形成一定的重叠,削弱甚至是避免了新风风道140在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二风道部121的对接处漏风的情形,减少了新风风道140内部的气压损失,不仅保证了出风顺畅性,而且,还减少了新风风道140内部的乱流。
请继续参照图2,类似地,顶盖板130朝向新风风道14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横向拼插部133,第一出风部112和第二出风部122二者朝向顶盖板13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横向拼插部170,第二横向拼插部170与第一横向拼插部133拼接。
这种利用第一横向拼插部133和第二横向拼插部170拼接实现第一出风部112与第一导风部131对接以及第二出风部122与第二导风部132对接的形式,使得顶盖板130与第一侧围板110在对接处以及顶盖板130与第二侧围板120在对接处均形成一定的重叠,削弱甚至是避免了第一出风道150在顶盖板130与第一侧围板110对接处以及第二出风道160在顶盖板130与第二侧围板120对接处漏风的情形,减少了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二者内部的气压损失,从而使得新风能够顺畅地由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吹出。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基本平行,且第一出风道150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道160的出风口相背设置。
这种朝两个相反方向出风的形式,在减少噪音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新风在两个出风口处形成交汇而影响出风,并减少涡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基本平行”既包括第一出风道15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出风道160的延伸方向共线的情形,还包括第一出风道15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出风道160的延伸方向成一定角度(不大于10°)的情形。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部111与第一出风部112相互垂直,第二风道部121与第二出风部122相互垂直,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共线。
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道16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出风道150的长度。如此设置,一方面,缩短了第一出风道150的长度,使得新风风道140内部的新风能够尽快地由第一出风道150排出,使用户更容易感知新风功能,另一方面,还延长了第二出风道160的长度,使得新风风道140内部的新风能够在第二出风道160内流动较长的时间,使得这部分新风在第二出风道160向空调进风口023流动的过程中,便通过主风道030的换热器进行预冷/预热,不仅保证了这部分由空调进风口023吹出再由空调进风口023进入后的新风的温度与由空调出风口024吹出的空调风基本不存在温差,而且,还使得主风道030的换热器的热量被尽可能充分地利用。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新风风机010还可以包括风阀400,具体地,风阀400被配置为控制流向第一出风道150及第二出风道160的风量。
通过在新风风机010中设置风阀400,能够实现对自新风风道140流向第一出风道150的风量以及自新风风道140流向第二出风道160的风量的控制,使得用户在使用该新风风机010时,能够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地控制由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吹出的风量,使用场景丰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风阀40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道150与第二出风道160的连接处的导风板410,导风板41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为第一出风道150及第二出风道160均与新风风道140连通的位置;第二位置为新风风道140与第一出风道150断开且新风风道140与第二出风道160连通的位置;第三位置为新风风道140与第一出风道150连通且新风风道140与第二出风道160断开的位置。
该新风风机010在工作时,当需要第一出风道150与第二出风道160同时出风时,可以使导风板41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出风道150与新风风道140连通,第二出风道160与新风风道140也连通,新风风道140的新风可以分成两路由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向外吹出;当仅需要第二出风道160出风时,可以使导风板41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出风道150与新风风道140断开,第二出风道160与新风风道140连通,新风风道140的新风仅由第二出风道160向外吹出;当仅需要第一出风道150出风时,可以使导风板410处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出风道150与新风风道140连通,第二出风道160与新风风道140断开,新风风道140的新风仅由第一出风道150向外吹出。
这种风阀400的设置形式,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一出风道150及第二出风道160出风量的可靠调节,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导风板410固定连接有转轴420,风阀400还包括导风电机430,具体地,转轴420枢接于蜗壳100,导风电机430安装于蜗壳100,且导风电机430的电机轴与转轴420驱动连接。
当需要改变导风板410的位置时,可以启动导风电机430,使导风电机430的电机轴转动,实现对转轴420的驱动,从而实现导风板410的摆动。这种风阀400的设置形式,实现了导风板410的自动摆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导风电机430为步进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是以导风板410的上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时,导风板410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至其他位置,如:使第一出风道150和第二出风道160以4:6的比例进行出风。
请继续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出口025可以包括多个分散排布的出风孔。这种将第一新风出口025设置为由多个分散排布的出风孔形成的形式,使得经第一新风出口025吹出的新风更加柔和、舒适,防止由第一新风出口025吹出的新风直吹用户。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空调室内机。
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中,诸如“上”、“下”、“顶”、“侧”等方位的描述,均基于附图所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020)和新风风机(010),所述外壳(020)包括前面板(021)和后围板(022),所述前面板(021)开设有空调出风口(024)和第一新风出口(025),所述后围板(022)开设有空调进风口(023)、新风进口(026)和第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机(010)设置于所述外壳(020)的内部,所述新风进口(026)与所述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010)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025)相匹配设置有第一出风道(150),所述新风风机(010)还与所述第二新风出口相匹配设置有第二出风道(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进风口(023)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空调进风口(023)设置有导流罩(040),所述导流罩(040)具有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的导流面(041),所述导流面(041)被配置为使新风由所述第二出风道(160)斜向上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040)包括进风格栅(042),沿自下至上的方向,所述进风格栅(042)向靠近所述外壳(020)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010)包括蜗壳(100)和风轮(200),所述蜗壳(100)包括第一侧围板(110)、第二侧围板(120)和顶盖板(130),所述第一侧围板(11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风道部(111)和第一出风部(112),所述第二侧围板(12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二风道部(121)和第二出风部(122),所述顶盖板(130)包括第一导风部(131)和第二导风部(132),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部(111)与所述第二风道部(121)对接形成新风风道(140),所述第一出风部(112)与所述第一导风部(131)对接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道(150),所述第二出风部(122)与所述第二导风部(132)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道(1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010)的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新风风道(140),所述风轮(200)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140),所述风轮(200)被配置为使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经所述新风风道(140)流动至所述第一出风道(150)和所述第二出风道(160);所述第一出风道(15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025)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16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010)还包括风阀(400),所述风阀(400)被配置为控制自所述新风风道(140)流向所述第一出风道(150)及所述第二出风道(160)的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40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道(150)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60)的连接处的导风板(410),所述导风板(41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出风道(150)及所述第二出风道(160)均与所述新风风道(140)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新风风道(140)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50)断开且所述新风风道(140)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60)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新风风道(140)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50)连通且所述新风风道(140)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60)断开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410)固定连接有转轴(420),所述转轴(420)枢接于所述蜗壳(100),所述风阀(400)还包括导风电机(430),所述导风电机(430)安装于所述蜗壳(100),所述导风电机(430)的电机轴与所述转轴(420)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部(111)朝向所述第二风道部(12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竖向拼插部(113),所述第二风道部(121)朝向所述第一风道部(111)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竖向拼插部(123),所述第二竖向拼插部(123)与所述第一竖向拼插部(113)拼接;和/或,
所述顶盖板(130)朝向所述新风风道(14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横向拼插部(133),所述第一出风部(112)和所述第二出风部(122)二者朝向所述顶盖板(13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横向拼插部(170),所述第二横向拼插部(170)与所述第一横向拼插部(133)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道(150)和所述第二出风道(160)基本平行,且所述第一出风道(15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60)的出风口相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025)包括多个分散排布的出风孔。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2909446.4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924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446.4U CN216924549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446.4U CN216924549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4549U true CN216924549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9446.4U Active CN216924549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4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7987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875882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85419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77151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4740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3246706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7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932333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146615U (zh) 空调器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460687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9323332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8108321U (zh) 空调柜机
CN217482887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6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116164336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86487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25676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09780630B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