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3060U -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3060U
CN216923060U CN202220758522.8U CN202220758522U CN216923060U CN 216923060 U CN216923060 U CN 216923060U CN 202220758522 U CN202220758522 U CN 202220758522U CN 216923060 U CN216923060 U CN 216923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gear
driven
blank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85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忠煌
邱君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585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3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3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3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能够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主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从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两个处于不同平面的齿轮仅需改边轴向位置即可实现啮合,避免了普通齿轮啮合时,轮齿相互阻挡从而造成损坏的现象。

Description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智慧厨房的兴起,自动烹饪机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烹饪机功能都相对单一,很多烹饪机都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烹饪过程,比如不能自动投放佐料。
而佐料种类众多,为了实现多调料下料的功能,通常会在烹饪机内部设计齿轮组,而齿轮组中的齿轮在不同平面移动至同一平面进行啮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齿轮的轮齿的端面互相阻挡,导致两个齿轮无法移动至同一平面进而无法啮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两个齿轮无法移动至同一平面进而无法啮合的问题,提供一种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齿轮组其包括能够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设置于主动齿轮的轮齿上,第一导向部沿主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从动齿轮的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设置于从动齿轮的轮齿上,第二导向部沿从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应设置。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轮齿端面上均设置沿主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的导向部,两齿轮啮合时,两个导向部相互接触,相比较传统齿轮组上下啮合的过程,减少了两个齿轮的轮齿互相阻挡得问题。
较佳地,第一导向部突出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和/或,第二导向部突出从动齿轮的端面。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导向部设置为突出相应齿轮的端面,使得两个齿轮的轮齿的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在不影响啮合后齿轮传动的前提下,依旧让两个齿轮更容易啮合。
较佳地,第一导向部突出主动齿轮的端面,第一导向部突出主动齿轮的端面高度朝向主动齿轮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和/或,第二导向部突出从动齿轮的端面,第二导向部突出主动齿轮的端面高度朝向从动齿轮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两齿轮的导向部在径向方向的高度也在减少,使得两齿轮更容易啮合。
较佳地,第一导向部和/或第二导向部为光滑且非尖锐表面。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两齿轮的导向部更容易啮合
较佳地,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设有轴向突出部,轴向突出部设有贯穿的轴连接孔。
在本案中,在啮合的过程中,从动齿轮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移动到主动齿轮的平面并啮合,从动齿轮的轮齿有可能压住主动齿轮,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将主动齿轮中的轴连接孔设置一个轴向突出部,对连接处进行结构加强。
较佳地,轴向突出部包括设有若干支撑块,若干支撑块连接突出部的与主动齿轮。
在本案中,设置若干支持块,进一步加强结构
较佳地,从动齿轮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及轴连接孔的截面为非圆形孔。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主动齿轮的轴和从动齿轮的轴均能更好地传递动力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避免动力因摩擦力不足而浪费。
较佳地,安装孔的长度等于从动齿轮的轮齿的齿宽。
在本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安装孔与插入其中的轴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
一种下料切换机构包括直线电机、复位组件、下料组件和齿轮组,复位组件与从动齿轮相连接;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面向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用于带动下料组件下料;复位组件对从动齿轮提供向上的力;直线电机的输出轴能推动从动齿轮,使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相啮合;从动齿轮不受来自输出轴的推力时,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的上方。
在本案中,上述切换机构,通过直线电机的输出轴推动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下料组件下料。
较佳地,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步进电机和棘轮组,步进电机的上轴与棘轮组为轴连接,步进电机的下轴与主动齿轮轴连接;棘轮组的壳体与直线电机的主体相对固定。
在本案中,通过棘轮、棘爪及步进电机,使得步进电机可以带动直线电机旋转从而旋转要下料的下料组件。
较佳地,复位组件包括从动齿轮支撑架、壳体底部及压缩弹簧,从动齿轮支撑架设置于从动齿轮的下方与壳体底部之间,从动齿轮支撑架与从动齿轮滑动连接,壳体底部与主动齿轮相对固定,压缩弹簧设置于从动齿轮支撑架与壳体底部之间。
在本案中,将压缩弹簧设置于从动齿轮支撑架与壳体底部之间,避免了弹簧与从动齿轮直接接触,摩擦,增加了齿轮与弹簧的寿命,同时也增加了设备耐用程度。
较佳地,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从动轴,从动轴与从动齿轮为轴连接,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面向从动轴的上端面设置,直线电机的输出轴用于推动从动轴沿轴向运动。
在本案中,在从动齿轮上设置一个从动轴,相较于直线电机的输出轴直接推动从动齿轮,可以避免从动齿轮旋转时,输出轴对从动齿轮产生摩擦力。
一种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包括多个下料组件及下料切换机构,下料组件用于带动调料进行下料;下料切换机构的从动齿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下料组件对应一个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能带动对应的下料组件下料。
在本案中,通过设置多个下料组件和切换结构,完成对多种调料下料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两个处于不同平面的齿轮仅需改边轴向位置即可实现啮合,避免了普通齿轮啮合时,轮齿相互阻挡从而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齿轮啮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齿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从动齿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复位组件及下料组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动齿轮1
从动齿轮2
第一端面3
第一导向部4
第二端面5
第二导向部6
轴向突出部7
轴连接孔8
支撑块9
安装孔10
直线电机11
输出轴12
步进电机13
棘轮组14
从动齿轮支撑架15
壳体底部16
从动轴17
压缩弹簧18
下料组件19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包括多个下料组件19及下料切换机构,下料组件19用于带动调料进行下料;下料切换机构的从动齿轮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下料组件19对应一个从动齿轮2,从动齿轮2能带动对应的下料组件19下料。通过下料切换机构选择不同的下料组件19,通过选择从动齿轮2带动下料组件19旋转下料。
如图3至图5所示,一种齿轮组其包括能够相啮合的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均为直齿圆柱齿轮,主动齿轮1的第一端面3上设有第一导向部4,第一导向部4设置于主动齿轮1的轮齿上,第一导向部4沿主动齿轮1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从动齿轮2的第二端面5上设有第二导向部6,第二导向部6设置于从动齿轮2的轮齿上,第二导向部6沿从动齿轮2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第一端面3与第二端面5相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位于不同平面,而从动齿轮2只能轴向移动,需满足,当从动齿轮2移动至主动齿轮1相同平面时,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的轮齿需要啮合,因此设置易于啮合的结构,主动齿轮1的第一导向部4和从动齿轮2的第二导向部6,其设置为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因此在啮合过程中,会以较轻松的方式进行啮合。
如图4和5所示,第一导向部4突出主动齿轮1的第一端面3;和/或,第二导向部6突出从动齿轮2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导向部突出对应的齿轮,即意味着,在啮合过程中,第一导向部4与第二导向部6首先接触,因其设置为宽度不断减少,所以在齿轮传动的过程中,不充当受力传力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导向部4和第二导向部6的耐用度。
其中,第一导向部4突出主动齿轮1的端面,第一导向部4突出主动齿轮1的端面高度朝向主动齿轮1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和/或,第二导向部6突出从动齿轮2的端面,第二导向部6突出主动齿轮1的端面高度朝向从动齿轮2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第一导向部4和/或第二导向部6为光滑且非尖锐表面。将导向部设置为光滑面,是为了齿轮啮合过程中,避免齿轮中的轮齿产生干涉导致齿轮损坏而设计。
其中,主动齿轮1的第一端面3设有轴向突出部7,轴向突出部7设有贯穿的轴连接孔8。为了避免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在啮合过程中,主动齿轮1产生损伤,在其轴连接孔8设置加强部即轴向突出部7,
其中,轴向突出部7包括设有若干支撑块9,若干支撑块9连接突出部的与主动齿轮1。本实施例中,支撑块9为三角形,具体形状也可根据需求加工成其他形状。
其中,从动齿轮2设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及轴连接孔8的截面为非圆形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与轴连接孔8的截面为“D形”形状,也可以根据对应的连接的轴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其他非圆形孔,即可避免轴与孔产生打滑而损失效率。
其中,安装孔10的长度等于从动齿轮2的轮齿的齿宽。
如图2所示,一种下料切换机构包括直线电机11、复位组件、下料组件19和齿轮组,复位组件与从动齿轮2相连接;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面向从动齿轮2,从动齿轮2用于带动下料组件19下料;复位组件对从动齿轮2提供向上的力;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能推动从动齿轮2,使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相啮合;从动齿轮2不受来自输出轴12的推力时,从动齿轮2位于主动齿轮1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直线电机11推动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啮合,主动齿轮1旋转,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2旋转,从动齿轮2旋转带动下料组件19下料。
如图2所示,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步进电机13和棘轮组14,步进电机13的上轴与棘轮组14为轴连接,步进电机13的下轴与主动齿轮1轴连接;棘轮组14的壳体与直线电机11的主体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步进电机13的上轴进行正向旋转,通过棘轮组14的配合将直线电机11转动至从动齿轮2的上方,此时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推动从动齿轮2克服复位组件的力,将从动齿轮2压至与主动齿轮1的同一平面,此时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相啮合,步进电机13进行反向转动,步进电机13的上轴连接的棘轮组14在步进电机13反向转动时,不带动直线电机11旋转,因此位于步进电机13上方的直线电机11保持不动,而与步进电机13下轴相连接的主动齿轮1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2转动,从动齿轮2带动与之连接的下料组件19,下料组件19完成下料,待下料完成后,直线电机11收回输出轴12,从动齿轮2在失去来自直线电机11的压力后,复位组件将从动齿轮2推至初始位置。
如图6所示,复位组件包括从动齿轮支撑架15、壳体底部16及压缩弹簧18,从动齿轮支撑架15设置于从动齿轮2的下方与壳体底部16之间,从动齿轮支撑架15与从动齿轮2滑动连接,壳体底部16与主动齿轮1相对固定,压缩弹簧18设置于从动齿轮支撑架15与壳体底部16之间。压缩弹簧18设置于从动齿轮2下方的从动齿轮支撑架15的下方和壳体底部16之间,一方面依旧可以对从动齿轮2提供向上的力,另外一方面避免了从动齿轮2与压缩弹簧18直接接触。
其中,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从动轴17,从动轴17与从动齿轮2为轴连接,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面向从动轴17的上端面设置,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用于推动从动轴17沿轴向运动。设置从动轴17贯穿从动齿轮2,从动轴17与直线电机11的输出轴12相配合,避免了输出轴12直接接触从动齿轮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齿轮组,其包括能够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主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二端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从动齿轮周向的宽度沿轴向逐步减小;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突出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部突出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突出所述主动齿轮的端面,所述第一导向部突出所述主动齿轮的端面高度朝向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
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部突出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所述第二导向部突出所述主动齿轮的端面高度朝向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周方向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或第二导向部为光滑且非尖锐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端面设有轴向突出部,所述轴向突出部设有贯穿的轴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包括设有若干支撑块,若干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主动齿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及所述轴连接孔的截面为非圆形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长度等于所述从动齿轮的轮齿的齿宽。
9.一种下料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直线电机、复位组件、下料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组,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面向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用于带动所述下料组件下料;
所述复位组件对所述从动齿轮提供向上的力;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能推动所述从动齿轮,使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不受来自所述输出轴的推力时,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步进电机和棘轮组,所述步进电机的上轴与所述棘轮组为轴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下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轴连接;所述棘轮组的壳体与所述直线电机的主体相对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料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从动齿轮支撑架、壳体底部及压缩弹簧,所述从动齿轮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下方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所述从动齿轮支撑架与所述从动齿轮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底部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对固定,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支撑架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料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切换机构还包括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从动齿轮为轴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面向所述从动轴的上端面设置,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用于推动所述从动轴沿轴向运动。
13.一种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用于带动调料进行下料;
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下料切换机构;
所述下料切换机构的从动齿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下料组件对应一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能带动对应的下料组件下料。
CN202220758522.8U 2022-03-29 2022-03-29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Active CN216923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8522.8U CN216923060U (zh) 2022-03-29 2022-03-29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8522.8U CN216923060U (zh) 2022-03-29 2022-03-29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3060U true CN216923060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8522.8U Active CN216923060U (zh) 2022-03-29 2022-03-29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3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55804A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216923060U (zh) 齿轮组、下料切换机构及多调料自动下料装置
CN215806051U (zh) 一种用于齿轮传动装置的自锁机构
CN2361430Y (zh) 工件的夹紧装置
CN107131223B (zh) 离合齿圈、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15955116U (zh) 具有新型机械限位装置的分接开关电动机构
CN213299391U (zh) 一种模组顶出机构及显示屏箱体
CN216336505U (zh) 弹性联轴器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动开罐器
CN214707417U (zh) 一种双输出的食物处理器电机及食物处理器
CN101469655B (zh) 起动机
CN114094336A (zh) 一种轴位可以独立自锁的传动切换装置及其基站天线
CN210055759U (zh) 一种用于厨电的锁紧结构
CN215761135U (zh) 一种适用于家电自动开门的动力装置
JPS6319470A (ja) 動力伝達機構
CN101291087A (zh) 一种管状电机限位离合装置
CN215806049U (zh) 一种汽车把手的车削蜗杆
US2692515A (en) Differential gear set
CN212055723U (zh) 一种端面齿轮啮合传动齿形结构
CN114431737B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6980879U (zh) 一种轴位可以独立自锁的传动切换装置及其基站天线
CN214480104U (zh) 一种蜗杆活接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冰箱开门装置
CN210510159U (zh) 厨师机用减速箱
CN117449997B (zh) 气起动马达的齿轮预啮合结构
CN218828201U (zh) 电子锁
CN209743543U (zh) 一种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