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0894U -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 Google Patents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20894U CN216920894U CN202220062010.8U CN202220062010U CN216920894U CN 216920894 U CN216920894 U CN 216920894U CN 202220062010 U CN202220062010 U CN 202220062010U CN 216920894 U CN216920894 U CN 2169208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bedded
- fixing plate
- fixing
- removabl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包括混凝土板、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可移除刚度件,可移除刚度件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纵肋以及固定在两个纵肋之间的多个横隔板,连接件包括预埋件和固定板,预埋件包括预埋端和连接端,预埋端预埋在混凝土板中,固定板紧贴两个纵肋的底侧上表面或者顶侧上表面,固定板与连接端连接从而将可移除刚度件固定在混凝土板的顶侧。本实用新型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相对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底板,节省钢筋用量,显著减少预制底板的板厚,降低材料成本;无桁架筋,现场穿管容易;预制底板及叠合层的厚度均降低,可以实现楼板总厚度减少,减少基础及结构受力主体的钢筋含量,降低总造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主要有普通桁架叠合楼板、预应力叠合楼板、PKIII型预应力板等。该类叠合板能够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工厂制作及现场施工的工艺要求,但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及限制性,在各环节存在其痛点,导致叠合楼板在应用过程中材料用量大、工艺复杂、经济性无法满足要求,成本远高于传统现浇楼板。
普通桁架叠合板相较于现浇楼板,其桁架钢筋的设置导致其钢筋含量高于现浇楼板50%以上,且由于桁架钢筋的存在,导致现浇层厚度往往需要达到 70-80mm才能满足施工要求,加上底板60mm厚度,总厚度通常达140mm,远高于传统现浇板的100mm。由于桁架叠合板板端、板侧均需伸出钢筋,且上表面有桁架钢筋,导致在制造过程中模具复杂,施工过程中吊装难度大、现场穿管难度大。其在混凝土和钢筋的用材大幅增加,及制造和施工中的工艺难度增加,导致综合成本远高于传统现浇板。
预应力叠合板虽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减少钢筋用量,特别是在跨度较大时能发挥楼板抗裂性强的优势。但其在常规跨度情况下(3m-6m)的预制层厚度、现浇层厚度较普通桁架叠合板均无明显降低,优势不明显。
PKIII板的预制底板厚度(35-45mm)较普通桁架叠合板(60-70mm)有显著减少,且由于其布置了钢管桁架可提高底板的刚度,提高抗裂性、减少现场施工支撑。但其钢管桁架的造价较高,钢管桁架的存在同时导致现场叠合层厚度较普通桁架叠合板进一步增加,且现场穿管难度大。因此其楼板综合厚度、钢筋含量较普通叠合板差异不大,综合经济效益不明显。
综上所述,现今亟需研发出一种整体刚度合理、厚度较薄、无桁架筋的预制底板,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在制造脱模、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开裂,保障叠合楼板施工效率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刚度合理、厚度较薄、无桁架筋的预制底板,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在制造脱模、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开裂,保障叠合楼板施工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包括混凝土板、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可移除刚度件,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纵肋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多个横隔板,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埋件和固定板,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端和连接端,所述预埋端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上表面或者顶侧上表面,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从而将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板的顶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纵肋为L型板或C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所述固定板放置在两个所述纵肋之间并紧贴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底侧短边上表面;或者所述纵肋为竖板、L型板或C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短边相对或相背放置,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顶侧上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上表面时,所述固定板的宽度等于或小于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净距离,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短边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顶侧上表面时,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净距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预埋件为预埋螺杆,所述预埋螺杆的帽端为预埋端,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为连接端,所述预埋螺杆的帽端锚固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后通过螺帽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或者所述预埋件为螺栓和螺纹套筒,所述螺栓为连接端,所述螺纹套筒为预埋端,所述螺纹套筒锚固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孔为垂直于可移除刚度件的长度方向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固定孔的短轴大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的直径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或者所述固定孔的短轴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帽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螺帽设置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螺帽的长边长度介于所述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螺栓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螺栓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所述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的直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帽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栓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列凸块,所述凸块的列数与所述可移除刚度件的列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凸块中均预埋有所述预埋端,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从而将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固定在所述凸块的顶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预埋螺杆锚固在混凝土中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和/或增强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螺纹套筒锚固在混凝土中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和/或增强垫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横隔板上设置有孔洞或吊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两个所述纵肋的顶侧设置有吊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板中锚固有钢筋网片。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桁架叠合板的底板,免去桁架钢筋,节省钢筋用量;显著减少预制底板的板厚,降低材料成本;无桁架筋,现场穿管容易;预制底板及叠合层的厚度均降低,可以实现楼板总厚度减少,减少基础及结构受力主体的钢筋含量,降低总造价;由于预制底板变薄,可以实现板侧密拼双向板,在两个板中间无需设置后浇带,密拼采用钢筋搭接连接即可形成双向板,简化工厂生产及现场施工。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底板和采用该预制底板制备的叠合板,在制造、生产工艺方面可大大提升效率,全方面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5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6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7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8中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可移除刚度件 2-混凝土板 3-固定板
4-纵肋 5-横隔板 6-螺纹套筒
7-螺栓 8-螺帽 9-预埋螺杆
10-凸块 11-定位垫片 12-增强垫片
13-加强筋 14-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和附图2的示意,实施例1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包括混凝土板2、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可移除刚度件1,可移除刚度件1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纵肋4以及固定在两个纵肋4之间的多个横隔板5,连接件包括预埋件和固定板3,预埋件包括预埋端和连接端,预埋端预埋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紧贴两个纵肋4的底侧上表面,固定板3与连接端连接从而将可移除刚度件1固定在混凝土板2的顶侧。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板2中设置有钢筋网片14,这样能增强混凝土板2的整体强度;为了提高预埋件的锚固性,可以将预埋件的底部与混凝土板2中的钢筋网片14进行绑扎,这样避免在制备混凝土板2的过程中,预埋件发生移位。
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在混凝土板2上设置了可移除刚度件1,对预制底板的刚度贡献作用将远大于普通的桁架钢筋;在生产脱模、运输、吊装等各个受力工况时,可移除刚度件1与混凝土板2形成整体可共同协调受力,提高预制底板的刚度,确保在制造脱模、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开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桁架预制板省略了桁架钢筋,比传统桁架叠合板的底板 (60mm)的厚度更薄。在预制底板无预应力时,预制底板的整体厚度可降低至 40-50mm,当预制底板采用预应力筋充当底筋时,预制底板厚度可降低至30-40mm。在现场吊装完或施工完毕后,将固定板3和预埋件之间进行拆卸,然后拆除可移除刚度件1,可移除刚度件1能循环利用。
参见附图1和附图2的示意,在本实施例中,纵肋4为L型板,两个L型板组成一个可移除刚度件1,两个L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L型板的短边底面紧贴混凝土板2,两个L型板之间通过多个横隔板5连接在一起。L型板和横隔板5可通过焊接形成整体。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L型板之间且紧贴两个L型板的短边的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不大于两个L型板之间的净距离(净距离即两个L型板的竖直板体之间的距离),且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的底侧短边之间的距离。两个L型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固定板3,每个固定板3均和一个预埋件对应连接从而将两个L型板紧紧固定在混凝土板2 的表面。
参见附图2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预埋件为预埋螺杆9,预埋螺杆9的帽端为预埋端,预埋螺杆9的杆端为连接。预埋螺杆9的帽端锚固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预埋螺杆9的杆端穿过固定孔后通过螺帽8固定在固定板3上。固定板3压在L型板的短边上,由于固定板3可沿着L型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在长度方向可调。
结合附图1和附图2,简要介绍本实施例中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的制造过程:
第一步:安装预制楼板模板、钢筋网片14,对可移除刚度件1连接所需的预埋件定位;对于不同长度楼板,根据其最佳受力位置,确定预埋件的具体位置并放置固定。
第二步:浇筑混凝土,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底板,并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
第三步: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可移除刚度件1,通过固定板3 和预埋件将可移除刚度件1安装固定在混凝土板2上。
第四步:当达到混凝土起吊要求强度后,开展拆除模板、起吊工作。起吊的吊点可设置在可移除刚度件1,也可在设置预制底板上,需根据不同板类型、长度、点位数确定。
第五步:运输预制楼板。
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中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的施工过程:
第一步:在待安装预制楼板的位置底部布置施工临时支撑。
第二步:将预制楼板从运输车上吊装至施工现场的预制楼板待安装位置。
第三步:在现场叠合现浇层混凝土浇筑前拆除可移除刚度件1,然后浇筑叠合现浇层混凝土。
第四步:施工现场拆除的可移除刚度件1,回收到工厂进行下一批预制底板的加工。
参见附图1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孔洞。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可移除刚度件1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该孔洞可以作为起吊的吊孔。在其它实施例中,横隔板5上不设置孔洞,可以在两个L型板的顶侧设置吊环,吊环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板固定连接,这样不需要在混凝土板2 中预埋吊钉,减少生产预埋工序。
在本实施例的一改进例中,固定孔为垂直于可移除刚度件1的长度方向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固定孔的短轴大于预埋螺杆9的杆端的直径且固定板3 与预埋螺杆9的杆端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11。由于固定板3在可移除刚度件1 的长度方向上可调节,只需在可移除刚度件1的宽度方向,固定板3上增加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即可达到固定板3与预埋件连接在两个方向可调节的目的,提高容错率。在固定板3上面设置定位垫片11,再在上面拧螺帽8。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吊环。这样设置,起吊预制底板时可以直接起吊该吊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之间且紧贴C型板的短边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不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且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的短边之间的距离。C型板比L型板的整体刚度更大,通过固定板3和预埋件将两个C型板固定在混凝土板2的表面,增强了预制底板的强度。
继续参见附图2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预埋螺杆9锚固在混凝土中的帽端设置有加强筋13和增强垫片12。设置增强垫片12及加强筋13 均是将集中力扩散,避免此处起吊或受拉时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板2开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例中,螺帽8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帽8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这样设置螺帽8与预埋螺杆9的杆端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而且螺帽8拧到长边垂直于固定板3上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时,螺帽8可承压到固定板3上,完成连接;当螺帽8再旋转90度至与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平行时,可将固定板3取出,然后可将两个L型板取下,提高拆卸及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固定孔设置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预埋螺杆9的杆端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帽8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这样设置螺帽8与预埋螺杆9的杆端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设置定位垫片11保证螺帽8与预埋螺杆9的杆端连接紧固,避免出现滑丝位移。
实施例2
参见附图3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预埋件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预埋件包括螺栓7和螺纹套筒6,螺栓7为连接端,螺纹套筒6为预埋端;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板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7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改进例中,固定孔为垂直于可移除刚度件1的长度方向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固定孔的短轴大于螺栓7的直径的直径且固定板3与螺栓7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11。由于固定板3在可移除刚度件1的长度方向上可调节,只需在可移除刚度件1的宽度方向,固定板3上增加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即可达到固定板3与预埋件连接在两个方向可调节的目的,提高容错率。在固定板3上面设置定位垫片11,再在上面拧螺栓7。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固定孔设置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螺栓7 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栓7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这样设置螺栓7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而且螺栓7拧到长边垂直于固定板3上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时,螺栓7的端头可承压到固定板3上,完成连接;当螺栓7的端头再旋转90度至与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平行时,可将固定板3取出,然后可将两个L型板取下,提高拆卸及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土中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13和增强垫片12。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之间且紧贴C型板的短边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不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且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的短边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的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孔洞或吊环。
实施例3
参见附图4和附图5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混凝土板2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列凸块10,凸块10的列数与可移除刚度件1 的列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凸块10中均预埋有预埋件的预埋端,固定板3与预埋件的连接端连接从而将可移除刚度件1固定在凸块10的顶面。可移除刚度件1与凸块10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现场吊装完毕后,可先进行现浇层的施工,现浇层的厚度与凸块10的高度齐平。待现浇层混凝土养护成型后,再拆除固定板3以及可移除刚度件1。这样可移除刚度件1可为现场叠合施工工况提供刚度,减少现场支撑数量;凸块10同时可作为叠合面的抗剪件,在叠合楼板需要设置抗剪钢筋时起替代作用。本实施例中采用混凝土制成凸块10,在浇筑预制底板时,凸块10和预制底板一体成型。
参见附图4和附图5的示意,在本实施例中,纵肋4为L型板,两个L型板组成一个可移除刚度件1,两个L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 L型板的短边底面紧贴混凝土板2,两个L型板之间通过多个横隔板5连接在一起。L型板和横隔板5可通过焊接形成整体。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L型板之间且紧贴两个L型板的短边的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不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且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的短边之间的距离。两个L型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固定板3,每个固定板3均和一个预埋件对应连接从而将两个L 型板紧紧固定在混凝土板2的表面。
参见附图4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孔洞在其它实施例中,横隔板5上不设置孔洞,可以在两个L型板的顶侧设置吊环,吊环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板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 上设置有吊环。这样设置,起吊预制底板时可以直接起吊该吊环。
参见附图5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预埋件为螺栓7和螺纹套筒6,螺纹套筒 6锚固在凸块10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7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固定板3可沿着L型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在长度方向可调;固定孔设置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这样达到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可调节的目的,提高容错率。
继续参见附图5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土中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13,用于将集中力扩散,避免此处起吊或受拉时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板2开裂。
参见附图5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设置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螺栓7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栓7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这样设置螺栓7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这样设置螺栓7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而且螺栓7拧到长边垂直于固定板3上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时,螺栓7承压到固定板3上,完成连接;当螺栓7再旋转90度至与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平行时,可将固定板3取出,然后可将两个L型板取下,提高拆卸及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之间且紧贴C型板的短边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不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且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的短边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4
参见附图6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包括混凝土板2、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可移除刚度件1,可移除刚度件1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纵肋4以及固定在两个纵肋4之间的多个横隔板5,连接件包括预埋件和固定板3,预埋件预埋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紧贴两个纵肋4的顶侧上表面,固定板3与预埋件连接从而将可移除刚度件1固定在混凝土板2的顶侧,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将固定板3紧压在两个纵肋4 的顶侧,方便可移除刚度件1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施工效率。
参见附图6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纵肋4为L型板,两个L型板组成一个可移除刚度件1,两个L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L型板的短边底面紧贴混凝土板2,两个L型板与多个横隔板5通过焊接形成整体。固定板 3放置在两个L型板的顶侧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的预埋件为预埋螺杆9,预埋螺杆9的帽端锚固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预埋螺杆9的杆端穿过固定孔后通过螺帽8固定在固定板3上。固定孔设置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预埋螺杆9的杆端的直径,这样可以增强固定板3与预埋螺杆9连接的容错性。在其它改进的实施例中,固定板3与螺帽8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L型板的短边相背放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帽8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帽8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这样设置,螺帽8与预埋螺杆9的杆端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而且螺帽8拧到长边垂直于固定板3上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时,螺帽8可承压到固定板3上,完成连接;当螺帽8再旋转90度至与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平行时,可将固定板3取出,然后可将两个L型板取下,提高拆卸及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的顶侧上表面;固定板3 的宽度大于两个纵肋4之间的净距离。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背放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纵肋4为竖板,两个竖板相对放置,固定板3 紧贴两个纵肋4的顶侧上表面。
继续参见附图6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预埋螺杆9锚固在混凝土中的帽端设置有加强筋13和增强垫片12。设置增强垫片12及加强筋13 均是将集中力扩散,避免此处起吊或受拉时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板2开裂。
实施例5
参见附图7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与实施例5中不同之处在于: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的顶侧上表面,固定板3的两端与两个纵肋4的竖板对齐;预埋件包括螺栓7和螺纹套筒6,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7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螺栓7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栓7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土中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13。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孔洞或吊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背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两个C型板紧贴在混凝土板2的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等于或大于两个 C型板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6
参见附图8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与实施例6中不同之处在于:纵肋4为竖板,两个竖板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紧贴设置在两个竖板的顶侧。预埋件包括螺栓7和螺纹套筒6,螺纹套筒6锚固在混凝土板2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7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螺栓7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栓7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这样设置螺栓7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时有一定容错率,而且螺栓7拧到长边垂直于固定板3上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时,螺栓7承压到固定板3 上,完成连接;当螺栓7再旋转90度至与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腰形孔的长轴平行时,可将固定板3取出,然后可将两个L型板取下,提高拆卸及安装效率。
实施例7
参见附图9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与实施例7中不同之处在于:混凝土板2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列凸块10,凸块10的列数与可移除刚度件1的列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相邻凸块10间隔设置。凸块10 中均预埋有预埋件,固定板3与预埋件连接从而将可移除刚度件1固定在凸块 10的顶面。可移除刚度件1的底面与凸块10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现场吊装完毕后,可先进行现浇层的施工,现浇层的厚度与凸块10的高度齐平。待现浇层混凝土养护成型后,再拆除固定板3以及可移除刚度件1。
参见附图9的示意,在本实施例中,纵肋4为L型板,两个L型板的短边相背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L型板的短边底面紧贴凸块10,两个L型板之间通过多个横隔板5焊接形成整体。固定板3紧贴两个L型板的顶侧上表面;固定板3的宽度大于两个L型板之间的净距离。预埋件包括螺栓7和螺纹套筒6,螺纹套筒6锚固在凸块10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7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为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螺栓7的直径,固定板3与螺栓7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11。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预埋件为预埋螺杆9,预埋螺杆9的帽端锚固在凸块10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预埋螺杆9的杆端穿过固定孔后通过螺帽 8固定在固定板3上。
实施例8
参见附图10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与实施例8中不同之处在于:纵肋4为C型板,两个C型板之间通过多个横隔板5焊接连城整体,两个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放置在两个C型板的顶侧上表面,固定板3的两端与两个纵肋4的竖板对齐。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纵肋4为竖板,两个竖板相对放置且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固定板3紧贴设置在两个竖板的顶侧。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预埋件为预埋螺杆9,预埋螺杆9的帽端锚固在凸块10中,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预埋螺杆9的杆端穿过固定孔后通过螺帽 8固定在固定板3上。
在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螺栓7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螺栓7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横隔板5上设置有孔洞或吊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两个C型板的顶侧设置有吊环,横隔板5上无孔洞。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中,混凝土板2设置为预应力板,厚度为3-5cm,采用预应力钢筋作为底筋,进一步减少钢筋含量,提高抗裂性。
本实施例中带可移除刚度件1的预制底板具有以下优点:
1、可移除刚度件1在预制构件制造、脱模、运输、吊装、施工阶段为预制底板提供刚度,使用完毕后可拆除运输回工厂,重复利用;
2、预制底板上设置凸块10,与可移除刚度件1连接,可充当叠合面抗剪件,可充当叠合现浇层上表面厚度控制装置,可移除刚度件1在其上部与其连接可更大发挥增大楼板刚度作用(由于总截面高度变高,刚度增大),进一步降低底板厚度;可移除刚度件1与凸块10贴合,增大预制底板的刚度,提高预制底板的抗裂性能,降低预制底板厚度,节省材料;
3、由两侧的纵肋4及将两侧纵肋4连接起来的横隔板5组成(可移除刚度件1无通长水平肋,大大减轻重量),可移除刚度件1与叠合楼板通过附加的连接件相连,该连接件可在可移除刚度件1的长方向任意位置安装,因此该可移除刚度件1对于预制底板中预埋螺栓7或套筒的定位容错率高,且同一个装置可适用于不同长度板型对于连接点的要求(若要起吊时可移除刚度件1与预制底板较好地均匀传力,对于不同长度板,其连接点的位置不同);
4、可移除刚度件1由两侧的纵肋4及将两侧纵肋4连接起来的横隔板5组成(无通长水平肋,大大减轻整体的重量),可移除刚度件1与预制底板通过连接件相连,该连接件可在可移除刚度件1的长方向任意位置安装,因此该可移除刚度件1对于预制底板中预埋螺栓7或螺纹套筒6的定位容错率高,且同一个可移除刚度件1可适用于不同长度板型对于连接点的要求(若要起吊时可移除刚度件1与预制底板较好地均匀传力,对于不同长度板,其连接点的位置不同)。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但以上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在本申请的待授权或待批准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板、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可移除刚度件,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纵肋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多个横隔板,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埋件和固定板,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端和连接端,所述预埋端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上表面或者顶侧上表面,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从而将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板的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肋为L型板或C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短边相对放置,所述固定板放置在两个所述纵肋之间并紧贴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底侧短边上表面;或者所述纵肋为竖板、L型板或C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或所述C型板的短边相对或相背放置,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顶侧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上表面时,所述固定板的宽度等于或小于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净距离,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纵肋的底侧短边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板紧贴两个所述纵肋的顶侧上表面时,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纵肋之间的净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预埋螺杆,所述预埋螺杆的帽端锚固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后通过螺帽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或者所述预埋件为螺栓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锚固在所述混凝土板中,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后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垂直于可移除刚度件的长度方向的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固定孔的短轴大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的直径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或者所述固定孔的短轴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帽之间设置有定位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设置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螺帽的长边长度介于所述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端头设置为长方形,所述固定孔为长方形或长圆形或腰形,所述螺栓的端头的长边长度介于所述固定孔的长轴和短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预埋螺杆的杆端的直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帽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栓的端头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面还设置有至少两列凸块,所述凸块的列数与所述可移除刚度件的列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凸块中均预埋有所述预埋端,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从而将所述可移除刚度件固定在所述凸块的顶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2010.8U CN216920894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2010.8U CN216920894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20894U true CN216920894U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6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62010.8U Active CN216920894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208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5142A (zh) * | 2021-05-14 | 2021-07-27 | 重庆中科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20062010.8U patent/CN2169208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5142A (zh) * | 2021-05-14 | 2021-07-27 | 重庆中科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45934A (zh) | 一种装配式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小箱梁 | |
CN111364681B (zh) | 一种端部柱梁节点预应力筋交错张拉锚固构造及施工方法 | |
CN113653235A (zh) | 叠合板、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0629655B (zh) | 一种采用悬挂模板体系局部可更换板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 |
CN216920891U (zh) | 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 | |
CN208502068U (zh) | 一种部分预制装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 | |
CN113107127A (zh) | 一种加强叠合楼板 | |
CN113175142A (zh) |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 |
CN216920894U (zh) | 带可移除刚度件的预制底板 | |
CN111877140A (zh) | 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拼装式桥墩组合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931364A (zh) | 带可拆卸肋的预应力薄板及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 |
CN110644662A (zh) |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 |
CN212715656U (zh) | 曲线布筋的装配式预应力结构 | |
CN113123504A (zh) |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装置的叠合楼板 | |
CN111749364B (zh) |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9671054U (zh) | 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 | |
CN210238896U (zh) |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施工用稳定连接结构 | |
CN115029983B (zh) | 基于后注浆工艺纵横交错双向预应力装配道路及施工方法 | |
CN208039577U (zh) | “8”字形钢筋桁架半预制式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 |
CN215290896U (zh) | 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装置的叠合楼板 | |
CN112900949B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802555U (zh) | 一种倒置型可拆卸无支撑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 |
CN214941494U (zh) | 一种含预应力frp筋束纤维再生混凝土叠合板 | |
CN113700153A (zh) | 装配式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772980U (zh) |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