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9742U -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9742U
CN216919742U CN202122983933.5U CN202122983933U CN216919742U CN 216919742 U CN216919742 U CN 216919742U CN 202122983933 U CN202122983933 U CN 202122983933U CN 216919742 U CN216919742 U CN 216919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eat pump
air
volu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39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世钰
潘光辉
陈明宇
李海杰
林帆
傅晓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9839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9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9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9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外筒,顶部具有出风口;壳体,所述外筒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热泵模块,包括设置在外筒上方与壳体之间空间内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及风机组件,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直接固定连接构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出风口连通外筒内部。本实用新型将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组件装配成的一体化模块整体安装在壳体内,避免各自单独安装存在的装配繁琐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而且,一体化模块安装可以减少所需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整机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安全舒适的衣物烘干体验,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单独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或者是洗干一体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主要烘干方式均为电加热方式,电加热烘干存在耗电多,烘干效果差的问题;故市场主流正日渐由电加热烘干转向热泵烘干的研究。
热泵烘干不但节能,而且可以不损伤衣物;但热泵烘干系统依然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热泵烘干模块势必会导致整机尺寸偏大;整机尺寸规格异于常规洗衣机尺寸,就会使家庭中常用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放置位置与空间无法做到通用化,这是当前消费者普遍头疼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的如下技术问题:
1.带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普遍高于常规衣物处理装置的高度,无法有效降低高度。
2.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空间利用率低。
3.烘干过程中风阻大影响烘干效率。
4.传统洗衣机上的烘干风机难以保证烘干风道中的配合结构处气密性。
5.传统洗衣机上的烘干风机与整机箱体固定时有松动、脱落的风险。
6.传统洗衣机上的烘干风机容易受洗涤筒的震动影响,难以保证烘干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
外筒,顶部具有出风口;
壳体,所述外筒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
及热泵模块,包括设置在外筒上方与壳体之间空间内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及风机组件,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直接固定连接,构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出风口连通外筒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出口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一装配孔,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外周设置有第二卡槽结构和第二装配孔,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槽结构卡接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预固定,再通过连接件贯穿第一装配孔并紧固在第二装配孔上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风机出风口和/或风道进风口内设置用于装配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风机叶轮及风机电机,所述的风机叶轮设置在蜗壳内,所述的风机电机设置在蜗壳上,风机电机的电机轴伸入蜗壳内连接所述风机叶轮,所述的风机进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叶轮共中心轴线,所述的风机出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风机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的蜗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蜗壳上风机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外筒上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呈偏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包括框架组件,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后框架板和固定在后框架板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左框架板和右框架板,所述的蜗壳至少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框架板和右框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的上蜗壳与下蜗壳固定连接围合出设置所述风机叶轮的蜗壳腔室,所述的上蜗壳上设置搭台,所述的下蜗壳上设置内部具有螺纹孔的固定柱,所述搭台和固定柱沿蜗壳的周向布置;
所述搭台固定搭接在右框架板/后框架板上,所述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框架板/右框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上蜗壳上设置第一搭台和第二搭台,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跨接右框架板和后框架板的角框架板,所述的第一搭台固定搭接在右框架板上,所述的第二搭台固定搭接在角框架板上,所述的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框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机进风口通过柔性转接件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出风口中心设置在外筒筒体23顶部中轴面上靠后筒部位置,所述柔性转接件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风机进风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口与出风口通过第一紧固卡箍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风机进风口通过第二紧固卡箍进行紧固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与内部设置有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风道固定连接为一体化结构,再将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组件装配成的一体化模块整体安装在壳体内时,避免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以及风机组件各自分别单独安装在壳体内造成的装配繁琐,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而且,通过一体化的模块安装可以减少所需壳体的内部安装空间,提高壳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洗衣机的整机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有效利用整机空间,可以控制整机高度;
2.增大换热面积,有效提升烘干效果;
3.减少热泵烘干模块的空间占用,提升空间利用率;
4.减少烘干循环风路的阻力,提升烘干效率;
5.提供一种烘干风机结构,通过密封圈、卡扣、螺钉等固定结构固定在换热风道上,保证了烘干过程的气密性和稳定性;
6.提供一种风机组件的固定结构,具有搭台、固定柱等固定在整机箱体上的固定结构,多方向的固定结构保证了烘干风机稳定的固定在整机箱体上。
7.通过橡胶转接件连接风机组件和外筒,在外筒洗涤振动的过程中,利用橡胶转接件的拉伸性和延展性,有效保护风机组件。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洗衣的整机立体外观图(已拆除上台面);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洗衣机的主视图(已拆除前面板组件);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外筒、两器组件、风机组件之间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装配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模块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模块的第三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两器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装配图;
图10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两器组件、风机组件相对外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两器组件、风机组件相对外筒的爆炸图;
图12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两器盒体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两器盒体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风机组件与两器组件、外筒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15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风机组件与两器组件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16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风机组件、两器组件安装在框架组件上的装配图;
图17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风机组件与外筒间的装配爆炸图;
图18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19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两器组件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安装在框架组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安装在固定底板上的爆炸图;
图22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两器组件间热泵介质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两器组件间热泵介质管路的连接位置相对安装通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两器组件间热泵介质管路通过软接橡胶管连接的示意图(方向一);
图25示出了实施例四中压缩机与两器组件间热泵介质管路通过软接橡胶管连接的示意图(方向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图25,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同轴安装的内筒3和外筒2,外筒2通过减振模块安装在壳体1内;内筒3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可转动的设置在外筒2内。
滚筒洗衣机洗衣过程中,通过进水管路向外筒2进入洗涤水,到达设定水位后停止进水,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内筒3在外筒2内转动,在内筒2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提升摔打衣物实现衣物的洗涤。
如图1所示,将滚筒洗衣机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滚筒洗衣机的壳体1前方设置面板组件8,面板组件8上开设投放口,面板组件8的投放口上安装门体组件9,用于打开/关闭投放口。参见图1中的方位标识,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限定进行示例,用于更好的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具有烘干功能,且是通过热泵系统实现的热泵式烘干方式。现有滚筒洗衣机考虑到热泵工作效率的问题,一般需要在壳体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热泵系统,因此会导致洗衣机的壳体增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及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将外筒内的湿热烘干风输送至蒸发器处,蒸发器与湿热烘干风进行换热将湿热烘干风中的水分冷凝变成干冷的烘干风,干冷的烘干风被输送至冷凝器处进行热量交换加热变成干热的烘干风,干热的烘干风导入外筒内进行衣物烘干再次变成湿热的烘干风,再次进行循环。而作为热泵系统工作介质的制冷剂在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及压缩机间循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实现对外筒内引出的湿热烘干风的冷却去湿,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实现对从蒸发器引出的干冷的烘干风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从滚筒洗衣机壳体的内部空间布局考虑,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实现热泵系统的设置,确保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保持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的壳体与普通的对应公斤级的滚筒洗衣机的壳体保持相同尺寸。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针对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结构设计和安装布局,从而确保蒸发器和冷凝器能够被适应于壳体内部的空间安装,提高了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可以有效控制整机高度,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1,其形成一内部空间;
外筒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
热泵模块,包括两器组件,所述两器组件包括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所述的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内,所述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具有适配于其所在的所述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的外部轮廓。
本实施例针对衣物处理装置壳体内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的结构特点,具体,对于滚筒洗衣机而言,一般左上方空间内需要设置洗涤剂投放装置,而与左上方空间相对的右上方空间则存在一定的空闲空间,因此,本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根据壳体内部空间的特点,将两器组件设置在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内。进一步地,由于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有限,同时为了保证衣物处理装置整机的高度尺寸保持不变,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换热效率,保证烘干效果,需要尽可能大的增大两器组件的换热主体,因此,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具有适配于其所在的所述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的外部轮廓。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具有适配于其所在的所述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的外部轮廓是指换热主体采用非规则布局方式,而是适配于所述安装空间,确保烘干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垂直所述外筒轴线的断面呈上宽下窄的形状。这是由于外筒2为圆筒形结构,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与外筒2之间的左上方空间或者右上方空间呈上宽下窄的形状,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适配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断面呈近似阶梯面的形状或近似倒L的形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内的安装空间,而且便于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加工制造。
本实施例结合壳体1内的空间布局,将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设置在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空间内,主要是考虑到壳体1内的结构部件的设置。具体地,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一般会设置洗涤剂投放盒,因此,可将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设置在壳体1内外筒2的右上方空间;若考虑将洗涤剂投放盒设置在壳体1内外筒2的右上方,那么可将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设置在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方空间。
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设置在壳体1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保证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的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现有的规则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便不适于充分利用壳体1内部的空间,且不能满足烘干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的形状适配于所述壳体1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整体结构根据安装空间进行适配性的形状设计,不再是规则的长方形,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的安装空间,而且能够保证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具有靠近壳体1顶壁的第一水平侧边和远离壳体1顶壁的第二水平侧边以及靠近所在侧的壳体1侧壁的第一竖直侧边和远离所在侧壳体1侧壁的第二竖直侧边,第二水平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一水平侧边的长度,第一竖直侧边的高度大于第二竖直侧边的高度。由于外筒2的筒形结构,壳体为平面结构,使得壳体1内外筒2的左上部或者右上部的空间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水平长度逐渐减小,因此,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41和/或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为了适配安装空间,将靠近所述外筒2的第一水平侧边的水平距离小于远离所述外筒2的第二水平侧边的水平距离。
为了便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装配,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442和蒸发器441集成一体构成两器模块44,所述冷凝器442和蒸发器441的换热主体包括均具有水平方向长度不等的第一换热部4421和第二换热部4421,使得两器模块44的换热主体呈远离外筒侧的水平长度大于靠近外筒侧的水平长度的阶梯面。为了更好地利用该部分空间,将两器模块44的换热主体的断面设置为非矩形的结构,即在该所述空间内,两器模块44的换热主体的断面形状设置为“L”形、“7”形等,并放置在所述空间内,最大化的增大两器模块44的换热主体的断面面积,以提升热泵烘干效果。
参见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均具有远离外筒2的第一换热部4451和靠近外筒2的第二换热部4452,所述的第一换热部4451由第一长度的第一换热管4453穿插在第一翅片中形成,所述的第二换热部4452由第二长度的第二换热管4455穿插在第二翅片中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4453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管4455的长度。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换热部4453与第二换热部4455之间通过第三换热管4454连通,第三换热管4454包括穿插在第一翅片中与第一换热管4453等长的第一管段,穿插在第二翅片中与第二换热管4455等长的第二管段及连通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的第三管段。
本实施例的两器模块44,包含冷凝器441和蒸发器442,均通过铜管穿插翅片所得,分别用来产生热量和吸收热量;并利用外筒2与壳体1所围成的空间,将两器模块44的换热主体的断面面积最大化,并放置在所述空间内;其中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的换热主体呈阶梯状,铜管流路穿插在翅片中,阶梯截面处通过长短U型的第三换热管4454进行连接,使阶梯面的铜管流路贯通,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结构一体化,易于装配;同时实现铜管流路的贯穿为单进单出,提升热泵冷媒介质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器组件包括两器盒,所述的两器模块44设置在两器盒内;所述的两器盒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所述外筒2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所述的两器盒与外筒2的外筒周壁之间具有间隔。本实施例的两器盒包括两器盒体443和两器盒盖444,两器盒体443内部具有一端敞口的内部容纳空腔,两器盒盖444封盖在两器盒体443的敞口上形成封闭空间,两器模块44放置在两器盒的内部封闭空间内,同样利用外筒2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并将该空间称之为有效空间,并与外筒2、壳体1之间分别预留一定的安全间隙。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两器盒上与所述外筒周壁相对的一侧外壁面为内凹圆弧面4434,所述的内凹圆弧面4434与外筒周壁共中心轴线,且所述内凹圆弧面4434与外筒周壁之间具有间隔。这样可以尽可能大的增大两器盒的内部空间,且能保持两器盒与外筒2之间的安全间距。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两器盒内具有用于近壳体1侧的第一腔室和近外筒2侧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沿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腔室沿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的第一换热部4451设置在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二换热部4452设置在第二腔室。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所述外筒2的外筒周壁通过减振挂簧53吊装在壳体1内,所述的两器盒上与所述减振挂簧53相对的侧壁面上设置内凹避让结构4435,用于避让安装减振挂簧53。具体地,所述的内凹避让结构4435为两器盒上与所述减振挂簧53相对的侧壁面局部向内凹陷形成内凹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所述的热泵模块包括风机组件43,所述的风机组件43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所述外筒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所述的风机组件43与外筒2的外筒周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的两器组件设置在近外筒2的筒口一侧,所述的风机组件43设置在近外筒2的筒底一侧。所述的外筒周壁的顶部开设出风口22,所述的风机组件43通过出风风道41与所述出风口22连通;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进风口,所述风机组件43的风机出风口直接连接所述两器盒进风口;所述外筒2的筒口安装有门封24,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出风口,所述的两器盒出风口通过进风风道511连通所述的门封24。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所述外筒2的外筒周壁上与所述两器盒相对的位置具有用于避让所述两器盒安装的的外筒避让区域231。具体地,所述的外筒避让区域231是由外筒2的外周壁上与所述两器盒相对的位置处的加强筋高度降低,或者去除加强筋形成,从而降低了两器盒的安装高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针对实施例一中的两器盒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用于实现两器组件的安装,烘干气流的流通优化等。
参见图1-图3、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
外筒2;
壳体1,所述外筒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
及热泵模块,包括两器盒和设置在两器盒447内由冷凝器442和蒸发器441集成一体构成的两器模块445,所述的两器盒447具有两器盒进风口4431,所述的两器盒进风口443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进风口4431与水平方向成锐角;两器盒进风口4431优选的为具有上下两个长边和左右两个短边的近似矩形形状。
所述两器盒进风口4431的倾斜方向为朝着靠近所述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方向倾斜,或者所述两器盒进风口443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的上对角线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方向相一致。
本实施例的两器盒进风口4431的倾斜方向为朝着靠近所述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方向倾斜,或者所述两器盒进风口443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的上对角线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方向相一致,这样,保证湿热的烘干气流朝向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流动方向的一致性,避免由两器盒进风口4431朝向两器模块445的迎风换热面流动的烘干气流窜流,提升烘干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器盒447包括盒周侧壁和盒底壁,所述的盒周侧壁和盒底壁围成用于容置两器模块的敞口容纳空间,所述的盒底壁与所述外筒2相对且具有间隔设置,所述的两器盒进风口4431设置在迎着烘干气流的盒周侧壁上,且靠近所述盒底壁。本实施例运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两器盒进风口4431设置在两器盒底部使湿热的烘干气流上升与两器模块445更加充分的接触,提高烘干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器盒包括迎着烘干气流的第一盒侧壁和与第一盒侧壁相对的第二盒侧壁,所述的盒底壁为朝向两器盒内部容纳空间内凹的内凹圆弧面;所述的两器盒进风口4431开设在第一盒侧壁上且靠近所述盒底壁,所述的两器盒还具有开设在第二盒侧壁上的两器盒出风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两器模块445具有沿竖直方向靠近壳体侧的第一换热部4451和靠近外筒侧的第二换热部4452,所述的第一换热部4451由第一长度的第一换热管4453穿插在第一翅片中形成,所述的第二换热部4452由第二长度的第二换热管4455穿插在第二翅片中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管4453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管4455的长度;所述两器盒进风口4431沿外筒2的中心轴线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斜跨所述两器模块445的对角线沿外筒2的中心轴线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两器盒进风口4431正对所述两器模块445的蒸发器换热面,且所述两器盒进风口4431与所述蒸发器换热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的范围为20mm~80mm。两器模块445与两器盒进风口4431相距一定距离范围设置,可以降低风阻,保证烘干气流的顺畅流动,同时降低风机组件负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换热部4451和第二换热部4452均具有换热主体和位于换热主体一端的换热管接头,所述两器盒内位于两器盒进风口4431一侧设置用于引导烘干风流通至所述换热面主体上的导风板4433。当采用避让设计时,两器也要随之做避让结构,两器两侧有管路,因此L形为最佳方案,既避开了两器盒又为冷凝管提供了空间,但L形两器模块存在缺口,这要通过两器盒做挡风板来保证风能完全通过两器,本实施例的导风板4433呈与L形两器模块相同的L型板,可以更好的将两器盒进风口4431进入的烘干气流引流至两器模块的迎风换热面上,阻挡烘干气流至换热管接头,烘干气流在换热接头处的风阻较小,换热效果较差。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模块包括设置在外筒后方壳体上的压缩机,所述的压缩机通过热泵介质管路与所述两器模块445连接,所述的导风板4433与所述两器盒体443之间形成管路通道,所述的热泵介质管路穿过所述管路通道与所述换热管接头连接。本实施例的导风板4433还用于构造管路通道用于压缩机与两器模块之间的热泵介质管路的布置及连通。
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两器盒盒体443为了实现两器模块445的安装,具体的结构为:所述盒底壁的内壁面上设置用于支撑蒸发器441的第一换热部4451的第一支撑板4434和蒸发器441的第二换热部4452的第二支撑板4437,用于支撑冷凝器442的第一换热部4451的第三支撑板44314和冷凝器442的第二换热部4452的第四支撑板44310,以及用于分隔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的分隔卡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4434、第二支撑板4437同位于所述分隔卡板的一侧,所述的第三支撑板44314、第四支撑板44310同位于所述分隔卡板的另一侧。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板4434、第二支撑板4437实现了蒸发器441的支撑安装,第三支撑板44314、第四支撑板44310实现了冷凝器442的支撑安装,分隔卡板则通过卡接的方式插入蒸发器441与冷凝器442之间的同时将集成一体的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分隔开。
可选地,所述盒底壁的内壁面上还设置阶梯支撑台4436,所述的分隔卡板包括设置在阶梯支撑台4436上的第一分隔卡板4435和第二分隔卡板4439,所述蒸发器441和冷凝器442相互靠近一端的第一换热部4451、第二换热部4452分别抵接在所述阶梯支撑台4436上,所述的第一分隔卡板4435插入卡接在蒸发器441的第一换热部与冷凝器442的第一换热部之间,所述的第二分隔卡接板4439插入卡接在蒸发器441的第二换热部与冷凝器442的第二换热部之间。
另外,本实施例的两器盒体443的内侧周壁上设置用于周向限位两器模块安装的两器角部限位块44311,两器角部限位块44311与两器模块的角部相抵接进行周向限位,防止周向晃动。
本实施例的两器盒体443上还设置两器盒螺柱44312,用于实现与两器盒盖444之间的固定连接装配。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两器盒447的底壁设置用于排出冷凝水的冷凝水排水接头44313,所述冷凝水排水接头44313的出水方向与烘干风在两器盒447内的流通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借助烘干风力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积存,导致烘干效率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两器盒447的底部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两器模块445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冷凝水排水接头44313的一端具有朝向冷凝水排水接头弯曲的冷凝水导流弧面4438,这样可将两器模块445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水排水接头44313。
本实施例的两器盒447的结构设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运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两器盒进风口设置在两器盒体底部使湿热的烘干气流上升与两器模块更加充分的接触,提高烘干效率。
2.在整机正面的投影方向上,倾斜设置的进风口斜跨两器模块对角方向,保证湿热的烘干气流流动方向的一致性,避免窜流。
3.两器模块与两器进风口相距一定距离范围设置,可以降低风阻,保证烘干气流的顺畅流动,同时降低风机负载。
4.冷凝水排水接头出水方向与烘干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可以借助风力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积存,导致烘干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针对热泵模块的风机组件进的装配及结构改进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更好的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行装配,提升壳体内空间利用率,确保烘干效率,同时简化安装工序,具体方案如下:
参见图1-图3、图14-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
外筒2,顶部具有外筒出风口22;
壳体1,所述外筒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
及热泵模块,包括设置在外筒2上方与壳体1之间空间内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及风机组件43,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43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外筒2上的外筒出风口22连通,所述风机组件43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直接固定连接,构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出风口连通外筒2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热泵模块,由两器组件、换热风道、风机组件和导风组件组成;其中两器组件包含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用来产生热量和吸收热量,均通过铜管穿插翅片所得;且两器组件通过铜管连接到压缩机,使形成完整的两器流路。
换热风道组件内部设置有可放置两器组件的支撑筋条,且两器组件完全放置在换热风道组件内,同时确保不影响通风面积,并通过周围筋条、海绵条限制两器组件的运动,使两器组件的自由度完全被限制;同时换热风道组件连接导风组件446、风机组件43,并通过连通外筒,进而形成完整的热泵烘干循环风路;同时该换热风道作为风路循环的通道。
两器组件位于外筒与壳体之间的位置,且外筒为圆筒状结构,壳体为平面结构,两器组件放置的空间结构为弧面与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在确保整机高度的前提下,以该空间为依据,最大化的设置两器组件,以提升热泵烘干效果。
同时换热风道组件留出与外筒之间的安全间隙,在外筒与壳体之间的有效空间内,最大化的设置两器组件,以便于增大翅片换热面积,提升烘干效率。
相应的,两器组件中蒸发器位于风机组件之后的位置,风机组件可使外筒内湿热的空气吹入蒸发器和冷凝器,并在通过蒸发器后将空气中的水冷凝下来,并受重力的作用沿着翅片流到换热风道底部,并通过换热风道底部设置的筋条将冷凝水排出;并且在经过冷凝器时,通过冷凝器产生热,使流经冷凝器的冷干空气转化为热干的空气,并经由第一连接件重新进入外筒内;
所述热泵模块依附于壳体,将热泵模块固定于壳体上,使其不受外筒的振动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风机组件43与内部设置有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风道固定连接为一体化结构,再将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组件装配成的一体化模块整体安装在壳体1内时,避免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以及风机组件43各自分别单独安装在壳体内造成的装配繁琐,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而且,通过一体化的模块安装可以减少所需壳体1的内部安装空间,提高壳体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洗衣机的整机高度。
参见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风机出口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431和第一装配孔432,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外周设置有第二卡槽结构44315和第二装配孔44316,通过第一卡扣结构431与第二卡槽结构44315卡接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预固定,再通过连接件贯穿第一装配孔432并紧固在第二装配孔44316上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和风机组件装配成一体化模块。
本实施例通过卡扣和螺钉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卡扣结构便于装配上的预固定,再通过螺钉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漏风,本实施例所述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密封圈46,所述风机出风口和/或风道进风口内设置用于装配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了解决风机组件43在壳体内的固定安装,参见图15、16及18所示,所述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风机叶轮4310及风机电机438,所述的风机叶轮4310设置在蜗壳内,所述的风机电机438设置在蜗壳上,风机电机4310的电机轴伸入蜗壳内连接所述风机叶轮4310,所述的风机进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叶轮共中心轴线,所述的风机出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风机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的蜗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所述蜗壳上风机进风口的中心轴线风机组件相对于外筒上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呈偏心设置,偏心设置是为了使风机组件43在壳体1内安装位置后挪,给两器盒的设置留下更大的安装空间,节省整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由于壳体内外筒2的左上方设置有洗涤剂投放盒,因此本实施例利用了壳体内外筒2右上方的已有空间实现了风机组件43的安装,使得在不增加洗衣机壳体高度的基础上实现了风机组件43的安装,提升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将风机组件43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由于风机组件与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装配为一体化模块,因此,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也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1包括框架组件11,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后框架板111和固定在后框架板111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左框架板113和右框架板112,所述的蜗壳至少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框架板111和右框架板上112,本实施例通过后框架板111和右框架板上112实现对风机组件43在至少两个方向上的固定安装,确保其装配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的蜗壳包括上蜗壳434和下蜗壳4311,所述的上蜗壳434与下蜗壳4311固定连接围合出设置所述风机叶轮4310的蜗壳腔室,所述的上蜗壳434上设置搭台,所述的下蜗壳4311上设置内部具有螺纹孔的固定柱435,所述搭台和固定柱435沿蜗壳的周向布置;所述搭台固定搭接在右框架板112/后框架板111上,所述固定柱435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框架板111/右框架板112上。
本实施例所述上蜗壳434上设置第一搭台433和第二搭台434,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跨接右框架板112和后框架板111的角框架板114,所述的第一搭台433固定搭接在右框架板112上,所述的第二搭台434固定搭接在角框架板114上,所述的固定柱435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框架板111上。本实施例的角框架板114不仅实现了风机组件43的固定安装,使风机组件43的安装更加稳定,而且增加了框架组件的整体强度,确保洗衣机整机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在风机组件的结构上设计搭台、固定柱等多方向的固定结构,通过对固定稳定性及受力角度分析,需将搭台、固定柱等多方向的固定结构布置在不小于风机组件直径三分之一的位置范围内;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整机箱体上。在外筒洗涤或脱水而引起整机箱体震动时,多方向的固定结构有效保证风机组件的稳定性。
在烘干过程中,风机电机4310以一定速度带动风机叶轮4310旋转,高速运转下的风机叶轮4310带动了烘干气流的内循环运动,使气流从外筒2内被吸入风机组件43中,再以一定速度向换热模块流动,形成烘干风道内的气流流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烘干过程是指,在进行烘干时,风机组件43将通过风机电机4310高速运转,回路内的气流在外筒2内经过外筒出风口被吸入风机组件43中,再经过风机组件43高转速的风机电机4310带动下,以一定速度做离心运动进入换热风道。而后再次进入外筒2中,继续再被风机组件43吸入烘干回路中,不断循环。
参见图1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风机进风口通过柔性转接件41与所述外筒2的外筒筒体23上的外筒出风口22连通。由于风机组件43是固定在框架组件11上,外筒筒体23在洗衣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因此,通过柔性转接件41实现外筒筒体23与风机组件43的连通,避免外筒筒体23振动与风机组件43产生相互作用力而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将所述的出风口22中心设置在外筒筒体23顶部中轴面上靠后筒部位置,所述柔性转接件41具有与所述外筒出风口22连接的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风机进风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间距,主要是为了适配于位于外筒右上方的风机组件43与位于外筒筒体23顶部的中心位置的外筒出风口2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口与外筒出风口通过第一紧固卡箍437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风机进风口通过第二紧固卡箍436进行紧固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的柔性转接件41使用橡胶转接件连接烘干风道和外筒,利用了橡胶转接件的拉伸性和延展性,在外筒进行洗涤、脱水等程序运行而产生振动或多方向受力拉扯时,保证烘干风道不受振动影响,并保持完整封闭的循环风路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橡胶转接件,装置于外筒顶部,用来连接风机组件和外筒;在外筒顶部连接的位置称为外筒出风口,其中,风机组件放置方式为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90°以内);所述第一连接件511,装置于外筒前方位置,用来连接导风组件446和外筒;在该装配中,橡胶转接件、第一连接件均为柔性的可产生运动行程的结构与材料。
相对应的,所述外筒出风口设置在外筒顶部,以便减少风路循环路径长度,进而减少烘干循环风路的阻力,提升烘干效率,同时还起到循环风路的作用。
所述的外筒出风口,需要在该外筒出风口处设置第一过滤网411,用来过滤烘干过程所产生的毛屑。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针对热泵模块的压缩机组件进的装配及结构改进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更好的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行装配,提升壳体内空间利用率,确保烘干效率,同时简化安装工序,具体方案如下:
参见图1-图3、图19-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包括:
外筒2;
框架组件11,所述外筒2设置在框架组件11内部空间;
及热泵模块,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451,所述的冷凝器和蒸发器集成一体构成两器模块44,所述的两器模块44设置在外筒2上方,所述的压缩机451设置在框架组件11上,所述的压缩机451通过热泵介质管路与两器模块44连接。
本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将两器模块44设置在外筒2上方,压缩机451设置在框架组件11上且位于外筒2的后方,各模块间合理的位置布局,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洗衣机内部空间,降低了整机高度。
参见图2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框架组件11包括后框架板111和固定在后框架板111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左框架板113和右框架板112,所述左框架板113的底部具有左底板118,右框架板112的底部具有右底板117;所述的压缩机451固定安装在固定底板116上,所述固定底板1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底板118上靠近后框架板111的一端和右底板117上靠近后框架板111的一端。
本实施例通过固定底板116将压缩机451固定在框架组件11上,降低压缩机451运行时因振动产生的压缩机移位,降低压缩机451工况共振,使整机运行平稳。
参见图2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451通过装配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116上;所述的装配组件包括装配螺栓4511及紧固螺母458,所述固定底板116上设置装配通孔,所述压缩机451的机壳上设置固定脚459,所述的装配螺栓4511由下至上依次穿过装配通孔及固定脚459,所述的紧固螺母458紧固在装配螺栓4511伸出固定脚459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配组件还包括预紧弹性垫圈4510,所述的预紧弹性垫圈4510套设在所述装配螺栓4511上,且位于所述固定脚459与所述固定底板116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底板116上设置装配压型1161,所述装配压型1161与所述压缩机451的机壳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压缩机451固定安装在固定底板116后,所述压缩机451的机壳端部抵接在装配压型1161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配通孔包括多个,沿所述装配压型1161的外周均匀分布,所述的固定脚459包括多个,沿压缩机451的机壳外周均匀分布,与所述装配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安装时,所述装配通孔与所述固定脚459一一对应装配,装配螺栓4511从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底板116上的装配通孔、预紧弹性垫圈4510、固定脚459,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脚459上方的紧固螺母458进行锁紧,当装配到位时,所述压缩机451底部与所述装配压型1161抵接,所述预紧弹性垫圈4510提供螺栓锁紧的预紧力,且能吸收一定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因所述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使所述螺栓锁紧失效的风险,所述装配压型给所述压缩机的锁紧提供锁紧反馈,且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定的结构限位,提高了所述压缩机锁紧强度。
参见图2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左框架板和/或右框架板上设置散热风机453,所述散热风机453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压缩机451,用于压缩机的散热。参见图24所示,后框架板111上设置用于散热风机453吹出的散热风流通出壳体1内部的散热孔119。
本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模块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两器模块的两器盒,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出风口,所述的两器盒出风口通过进风风道511连通外筒2的内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模块包括风机组件43,所述外筒2上开设外筒出风口22,所述风机组件43通过出风风道41连通外筒出风口22,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进风口,所述的两器盒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
本实施例的滚筒洗衣机中所述的两器模块、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周壁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所述的两器模块设置在近外筒的筒口一端,所述的风机组件设置在近外筒的筒底一端。
本实施例的压缩机与蒸发器、冷凝器之间的管路连接方式如下:
参见图22-2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451连接有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和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所述的蒸发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可拆卸连接的第三热泵介质管路456,所述的冷凝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可拆卸连接的第四热泵介质管路457。
本实施例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分别连接热泵介质管路,在进行单独部件装配在壳体内时,彼此部件之间不会干涉,更易于装配,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分别装配完成后,再将对应的热泵介质管路连接上即可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热泵介质管路连通。因此,本实施例的热泵管路的分开连接方式,简化零部件间的装配顺序,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框架组件11包括后框架板和固定在后框架板111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左框架板113和右框架板112;所述的后框架板111上开设安装通孔115,所述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与第三热泵介质管路456的连接位置、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与第四热泵介质管路457的连接位置均对应所述安装通孔115。这样,利用框架组件11上的安装通孔115用于管路连接和拆卸检修,简化装配,降低生产及售后维修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均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框架组件11上,且位于外筒2的上方;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与第三热泵介质管路456、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与第四热泵介质管路457之间均为相对固定连接。由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均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框架组件11上,压缩机也相对固定安装在框架组件11上,所以蒸发器、冷凝器及压缩机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热泵介质管路之间可以采用相对固定的硬连接方式。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第三热泵介质管路456均为硬质管,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第三热泵介质管456通过第一硬质管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第四热泵介质管路457均为硬质管,所述的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第四热泵介质管457通过第二硬质管接头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第三热泵介质管456、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第四热泵介质管457均采用铜制或者铝制金属管,第一硬质管接头、第二硬质管接头则采用铜制或者铝制管接头。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模块包括风机组件43和出风风道41,所述的风机组件43通过出风风道41与外筒2内部连通,用于驱动烘干风在外筒2与蒸发器、冷凝器间流通;所述的风机组件43安装在所述的框架组件11上,所述的出风风道41为柔性形变风道。由于风机组件43固定安装在框架组件11上,外筒在洗衣机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因此需要通过柔性形变风道进行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均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2的筒周壁顶部,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455与第三热泵介质管路456、第二热泵介质管路454与第四热泵介质管路457之间均通过柔性形变管连接。由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安装在外筒上,压缩机相对固定安装在框架组件11上,外筒在洗衣机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所以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间会发生相对位移,热泵介质管路之间采用相对运动的软连接方式。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第三热泵介质管路均为硬质管,所述柔性形变管包括第一软接橡胶管,所述的第一热泵介质管路、第三热泵介质管通过第一软接橡胶管可相对运动连接;
所述的第二热泵介质管路、第四热泵介质管路均为硬质管,所述柔性形变管包括第二软接橡胶管,所述的第二热泵介质管路、第四热泵介质管路通过第二软接橡胶管可相对运动连接。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模块包括风机组件43,所述风机组件43相对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2的筒周壁顶部,所述外筒2的顶部开设外筒出风口22;所述风机组件43的进风口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筒出风口22上,或者所述风机组件43的进风口通过出风风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筒出风口22上,用于驱动烘干风在外筒与蒸发器、冷凝器间流通。风机组件43固定在外筒上与外筒同步运动,两者相对静止,因此风机组件43与外筒2之间的风路连接方式可以是硬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和蒸发器集成一体构成两器模块,所述的热泵模块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两器模块的两器盒,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进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两器盒进风口。
本实施例所述外筒的筒口安装有门封,所述的两器盒具有两器盒出风口,所述的两器盒出风口通过进风风道连通所述的门封。
本实施例中热泵模块的两器部件与压缩机部件在整机位置中分开放置,整机装配时,两个部件之间的热泵介质管路分别焊接,待两个部件分别装配到位后再通过中间管路A连接。
通过该实用新型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两器及压机的分开放置,降低了整机高度,实现热泵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2)压缩机放置在筒后及固定在底板上,合理的整机内部空间利用;
(3)热泵管路的分开焊接方式,简化零部件间的装配顺序,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框架上的安装通孔用于管路连接,简化装配,降低生产及售后维修成本。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顶部具有出风口;
壳体,所述外筒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
热泵模块,包括设置在外筒上方与壳体之间空间内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风道及风机组件,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直接固定连接构成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出风口连通外筒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出口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一装配孔,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进风口外周设置有第二卡槽结构和第二装配孔,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槽结构卡接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预固定,再通过连接件贯穿第一装配孔并紧固在第二装配孔上将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出风口和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风机出风口和/或风道进风口内设置用于装配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风机叶轮及风机电机,所述的风机叶轮设置在蜗壳内,所述的风机电机设置在蜗壳上,风机电机的电机轴伸入蜗壳内连接所述风机叶轮,所述的风机进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叶轮共中心轴线,所述的风机出风口设置在蜗壳上,风机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风机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的蜗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蜗壳上风机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外筒上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呈偏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框架组件,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后框架板和固定在后框架板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左框架板和右框架板,所述的蜗壳至少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框架板和右框架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的上蜗壳与下蜗壳固定连接围合出设置所述风机叶轮的蜗壳腔室,所述的上蜗壳上设置搭台,所述的下蜗壳上设置内部具有螺纹孔的固定柱,所述搭台和固定柱沿蜗壳的周向布置;
所述搭台固定搭接在所述右框架板/后框架板上,所述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后框架板/右框架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上设置第一搭台和第二搭台,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跨接右框架板和后框架板的角框架板,所述的第一搭台固定搭接在右框架板上,所述的第二搭台固定搭接在角框架板上,所述的固定柱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后框架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风口通过柔性转接件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中心设置在外筒筒体23顶部中轴面上靠后筒部位置,所述柔性转接件具有与所述外筒上的出风口连接的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风机进风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连接口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出风口通过第一紧固卡箍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风机进风口通过第二紧固卡箍进行紧固连接。
CN202122983933.5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Active CN216919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933.5U CN21691974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933.5U CN21691974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9742U true CN216919742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0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3933.5U Active CN21691974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9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9263A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RU271040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дежды, содержащее модуль теплового насоса
US11807981B2 (en) Clothing treatment device
CN218492016U (zh) 循环模组、烘干装置和洗烘一体机
CN114059264A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US20170342641A1 (en) Heat Pump Mounting Box And Heat Pump Drier Or Heat Pump Washer-Drier
CN114753087A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6919742U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CN216585706U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CN216919744U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6585703U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6585704U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CN114059262A (zh) 一种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KR20140100227A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4045629B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EP3252217B1 (en) Heat pump mounting box for heat pump drier or heat pump washer-drier machine
WO2024065935A1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11230169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230162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WO2024065936A1 (zh) 衣物护理设备
WO2024065930A1 (zh) 衣物护理设备的箱体组件以及衣物护理设备
WO2020249073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20486088U (zh) 一种箱体结构及洗衣机
WO2024065934A1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112080894B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