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8267U -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8267U
CN216918267U CN202123446882.9U CN202123446882U CN216918267U CN 216918267 U CN216918267 U CN 216918267U CN 202123446882 U CN202123446882 U CN 202123446882U CN 216918267 U CN216918267 U CN 216918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member
steel structural
hoisting
steel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68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洪涛
钱焕
雷胜利
秦平
刘传印
李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68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8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8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8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包括本体、吊装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吊装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顶部,所述吊装结构适用于吊装设备连接;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圆弧支撑面,所述圆弧支撑面沿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的边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当吊装设备连接吊装结构时,支撑结构的圆弧支撑面与地面时刻接触,减少一部分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翻身,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钢结构件翻身操作的危险性。

Description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钢结构件吊装进行翻身时,尤其是大型的钢结构件,常常通过起重机把钢结构件吊悬空,然后进行翻身,如此操作较为困难,吊装重量大,且需要大型起重机配合,对设备要求高,操作过程中,钢结构件悬空需要人工操作,危险性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能够在翻身中时刻与地面接触,降低吊装重量,同时因为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翻身,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钢结构件翻身操作的危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吊装结构,所述吊装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顶部,所述吊装结构适用于吊装设备连接;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圆弧支撑面,所述圆弧支撑面沿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钢结构件本体的第一端连接吊装结构,吊装结构能够与吊装设备连接,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圆弧支撑面,圆弧支撑面沿着第二端的一侧边缘延伸到另一侧边侧,吊装设备连接吊装结构时,支撑结构的圆弧支撑面与地面时刻接触,减少一部分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翻身,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钢结构件翻身操作的危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吊耳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吊装结构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吊耳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吊装结构还包括销轴,所述吊耳具有连接孔,所述销轴穿设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吊装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吊装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本体为叠层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所述叠层梁长为30000mm至50000mm,宽为6000mm至8000mm,高为2000mm至2500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连接有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体100、第一端110、第二端120、吊装结构200、支撑结构300、吊耳400、连接孔410、销轴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相关技术中,大型构件是指跨度较大的网架或者梁,例如跨度大于20米的网架或者大于40米的梁,这类结构因其结构较长较宽,重量通常比较大。其中,在建筑工程中,大型构件翻身是施工过程中最困难的过程,也是最不安全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者通过绳索牵引吊装中的大型构件进行翻身,如此野蛮操作,对操作者人身威胁较大,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翻身效率不高,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提出如下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包括本体100、吊装结构200和支撑结构300,本体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吊装结构200连接于第一端110的顶部,吊装结构200能够与吊装设备连接,比如塔吊和起重机,或者起吊机器,当然吊装设备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有其他很多设备,只要能够起到与吊装结构200连接,并且能够吊装即可,支撑结构300连接于第二端120的底部,支撑结构300具有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圆弧支撑面,圆弧支撑面沿第二端120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的边缘。如此,对钢结构件翻身时,通过吊装设备连接吊装结构200,支撑结构300与地面接触,并且圆弧支撑面能够时刻和地面保持接触,起吊过程中,由于钢结构件一部分通过支撑结构300与地面接触,不需要把整个钢结构件吊悬空,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因此降低,由此,对吊装设备的吊装要求降低,不需要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易于翻身钢结构件,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0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400,例如,当支撑结构300为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400时,吊耳400可拆卸连接钢结构件,半圆形的吊耳400具有圆弧面,圆弧面与地面接触,钢结构件翻身时,半圆形的吊耳400作为支撑结构300,由于吊耳400支撑钢结构件不必让钢结构件吊悬空,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虽然以上以吊耳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具有圆弧面的钢件等。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吊耳400的直径等于第二端120的端面的长度,如此,增加了吊耳400的支撑强度,同时钢结构件翻身时,吊耳400时刻与地面接触,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因此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结构200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400,例如,吊耳400可拆卸连接在钢结构件,当吊装结构200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400时,吊装结构200可以作为支撑结构300,如此对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的操作者能够灵活选择支撑结构300和吊装结构200,吊装设备连接吊装结构200的一对半圆形吊耳400,未和吊装设备连接的一对半圆形吊耳400作为支撑结构300,具体地,操作者灵活的选择支撑结构300和吊装结构200,能够根据实际的场地和人工情况,选择吊装结构200以此对钢结构件起吊。如此,吊耳400作为支撑结构300时刻与地面接触,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参照图1,吊耳400的直径等于第一端110的端面的长度。如此,吊耳400的强度加强,操作者在选择本体100第一端110或者第二端120的吊耳400作为支撑结构300时,可以更加灵活,并且直径等于第一端110的端面的长度的吊耳400能够时刻与地面接触,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并且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吊装结构200和支撑结构300的结构设置为一样,均为半圆形的吊耳400,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制造的便利性。吊耳400可以利用钢板加工,这些材料在施工现场易于获取,并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等手段连接到本体100上,十分方便。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结构200还包括销轴500,吊耳400具有连接孔410,销轴500穿设连接于连接孔410。例如,销轴500穿设于连接孔410,吊装设备能够与销轴500连接,由此操作者选择吊装设备可以更加灵活,选择范围更多,销轴500与吊装设备连接稳定性更好,同时方便操作者对销轴500进行操作,虽然以上以销轴为例做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销轴500也可以替换为螺栓等其他事宜的构造。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结构200具有多个,多个吊装部间隔设置于第一端110的顶部。例如,吊装结构200可以有两个、三个等,多个吊装结构200间隔设置于第一端110的顶部,间隔设置可以对称设置,多个吊装结构200与吊装设备连接,能够增加吊装翻身时的稳定性,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同时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参照图2,支撑结构300具有多个,多个支撑部间隔设置于第二端120的底部。例如,支撑结构300可以有两个、三个等,多个支撑结构300间隔设置于第二端120的底部,间隔设置可以对称设置,多个支撑结构300与地面接触,能够增加吊装翻身时的稳定性,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本体100为层叠梁。例如,参照图1,层叠梁能够与吊装结构200和支撑结构300可拆卸连接,吊装结构200和支撑结构300为吊耳400时,吊耳400焊接在层叠梁上,由此,吊装过程中减少吊装设备对钢结构件的吊装重量,同时因为圆弧支撑面时刻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对钢结构件的重心转移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钢结构件进行翻身,省略了操作者用绳索牵引钢结构件的步骤,减少了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叠层梁长为30000mm至50000mm,宽为6000mm至8000mm,高为2000mm至2500mm。例如,层叠梁长为40000mm,也可以为35000mm、38000mm等,宽为8000mm,也可以为6500mm、7000mm、7500mm等,高为2500mm,也可以为2200mm、2400mm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尺寸范围的钢结构体,也即大型构件,重量较大,操作者对其翻身过程中危险性较大,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极为重要,如此,需要多个吊装结构200和多个支撑结构300连接于层叠梁,以此保证翻身过程中大型构件较为稳定,减少人工对其牵引操作,由此降低安全风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吊装结构,所述吊装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顶部,所述吊装结构适用于吊装设备连接;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圆弧支撑面,所述圆弧支撑面沿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另一侧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结构包括一对呈半圆形的吊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结构还包括销轴,所述吊耳具有连接孔,所述销轴穿设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吊装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叠层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梁长为30000mm至50000mm,宽为6000mm至8000mm,高为2000mm至2500mm。
CN202123446882.9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Active CN216918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6882.9U CN21691826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6882.9U CN21691826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8267U true CN216918267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6882.9U Active CN21691826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8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129C (zh) 一种吊机起升装置
CN216918267U (zh) 一种易于翻身的钢结构件
KR20080096143A (ko) 타워크레인용 지브
CN113200442A (zh) 一种用于单钩起吊四点吊载海上升压站组合吊具
CN211619742U (zh) 一种单点管式溜尾吊耳
CN201678360U (zh) 一种设备吊装用吊具
CN102219148A (zh) 一种设备吊装用吊具
CN204917646U (zh) 吊装平衡梁
CN213059837U (zh) 一种海上超长超重钢管桩翻身系统
CN210658056U (zh) 一种桥梁钢立柱吊装转体装置
US9463961B2 (en) Compensa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construction form tables
CN114261880A (zh) 一种用于fsru船再气化模块整体吊装的吊具
CN217148251U (zh) 一种用于单钩起吊四点吊载海上升压站组合吊具
JP6984395B2 (ja) クレーン及びクレーン組み立て方法
CN207920108U (zh) 一种屋面彩钢板吊装用的吊具结构
CN218346884U (zh) 隔墙板施工辅助装置
CN101590983B (zh) 曲梁门式桅杆滑移法
CN217972216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吊装装置及管道吊装系统
CN220684424U (zh) 一种大型卷筒便携式翻身吊装工装
CN210313118U (zh) 一种吊笼
CN214935260U (zh) 一种吊具
CN216471715U (zh) 一种150ton多用途吊杠
CN216471743U (zh) 一种主机台车装配平衡吊挂装置
CN217676298U (zh) 一种环冷机设备用薄板起吊专用装置
CN210103279U (zh) 一种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