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1580U -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1580U
CN216911580U CN202220656333.XU CN202220656333U CN216911580U CN 216911580 U CN216911580 U CN 216911580U CN 202220656333 U CN202220656333 U CN 202220656333U CN 216911580 U CN216911580 U CN 216911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s
inclined surface
blade
discard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63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宝华
李天原
周晶哲
何翰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li Aomei High Tech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OMEI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OMEI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OMEI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63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1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1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1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挤压压余剪刀,涉及铝合金挤压设备技术领域。该挤压压余剪刀主要包括刀刃、刀身、以及刀身上的压余槽,刀刃正面和背面均有两个倾斜面,正面刀刃的两个倾斜面角度分别为50°±2°、80°±2°,背面(靠近模具的一面)两个角度分别为3°~4°、80°±2°;刀身整体宽度26~41mm,刀身中间为压余槽,刀身设计有4个固定剪刀的螺孔及2个定位销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小压余剪切时的摩擦力,减轻剪刀剪切造成的“缺口”,改善剪切形貌,减少挤压型材的气泡报废,从而提高生产成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挤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背景技术
在挤压生产线上,当结束一次挤压后,需要利用压余剪将挤压制品与压余分离,从而去除杂质,提高挤压型材的表面质量。现有的压余剪刀刃倾斜角度大、剪切摩擦力大,压余剪切后经常出现缺口,甚至直接撕裂压余,形成不平整的撕裂口,不能快速有效的切断压余,并且,在余料的压力下,使模具与铸材之间存在间隙,连续生产时会有空气进入铸材内部,产生气泡或气泡破裂在铸材表面出现起皮现象,从而影响铸材的质量。
一篇公开号为CN20184117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压余剪的刀片,包括刀身、刀身下端的刃口、以及刀身上的剪切导引面,所述刃口是由第一倾斜段、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三部分组成的V字形刃口,第一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均为150~170度,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长度均为水平段长度的4~10倍。该实用新型虽然可以改善剪切时模具入口边沿处铝撕裂的现象,从而减少剪切面下部出现“空缺”的情况。但是需要加工V字形刃口及相应的引导面,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加工刀刃不太方便,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能有效减少剪切“缺口”的挤压压余剪刀。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压压余剪,包括:刀刃和刀身,在所述刀刃的正面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朝远离模具的一侧倾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刃的背面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和所述第四倾斜面均朝远离模具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构成刀尖部,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2°,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所述第三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4°,所述第四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斜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刀尖部的厚度在1.5-3mm之间、宽度在26~41mm之间。
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刀身上设有压余槽,所述压余槽位于所述刀身的中部、并贯穿所述刀身的正面和背面。
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刀身上设有固定压余剪的固定孔和定位销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刀身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定位销孔设置在所述刀身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孔垂直设置。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孔为螺孔,所述定位销孔为盲孔。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定位销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销孔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刀身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压余剪切过程中,刀刃的正面与压余残料可提前分离,减少摩擦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应力,防止切口出现撕裂;且刀刃的背面和铸棒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有效减少粘铝、改善剪切面的平整度,减轻压余剪剪切造成的“缺口”,改善剪切形貌,减少挤压型材的气泡报废,从而提高生产成品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刀刃加工制造方便,应用成本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压余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所述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压余剪的应用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刀刃,2:刀身,3:压余槽,4:模具,5:压余残料。
1-1:第一斜面,1-2:第二斜面,1-3:第三斜面,1-4:第四斜面。
2-1:固定孔,2-2:定位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挤压压余剪,包括:刀刃1和刀身2,其中,在所述刀刃1的正面设有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在所述刀刃1的背面设有第三斜面1-3和第四斜面1-4,所述第一倾斜面1-1、所述第二倾斜面1-2、所述第三倾斜面1-3和所述第四倾斜面1-4均朝远离模具4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斜面1-1和所述第三斜面1-3构成刀尖部,所述第一斜面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2°,所述第二斜面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所述第三斜面1-3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4°,所述第四斜面1-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压余剪切过程中,刀刃1的正面与压余残料5可提前分离,减少摩擦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应力,防止切口出现撕裂;且刀刃1的背面和铸棒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有效减少粘铝、改善剪切面的平整度,减轻压余剪剪切造成的“缺口”,改善剪切形貌,减少挤压型材的气泡报废,从而提高生产成品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刀刃加工制造方便,应用成本低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三斜面1-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1-1的高度,这样压余剪切时的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刀身2上设有压余槽3,所述压余槽3位于所述刀身2的中部、并贯穿所述刀身2的正面和背面。压余槽3的设计,使得压余剪切时减少刀刃1正面和压余残料的接触,同时防止刀刃正面粘铝,改善剪切效果。
再结合图1所示,在所述刀身2上设有固定压余剪的固定孔2-1和定位销孔2-2。所述固定孔2-1贯穿所述刀身2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固定孔2-1优选为螺孔。所述定位销孔2-2设置在所述刀身2的两侧,均为盲孔。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固定孔2-1的数量为四个,优选所述定位销孔2-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刀身2的两侧;这样,既能起到最佳的固定、定位效果,避免压余剪的移位、晃动,又能做得孔洞结构的最精简设计。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刀尖部的厚度为2mm,宽度为30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所述刀尖部的厚度在1.5-3mm之间任意选择,宽度在26~41mm之间任意选择,均能取得较佳的压余剪切效果。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项及其等同物限定之。具体实施方式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Claims (7)

1.一种挤压压余剪,包括:刀刃和刀身,在所述刀刃的正面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朝远离模具的一侧倾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刃的背面设有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和所述第四倾斜面均朝远离模具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构成刀尖部,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2°,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所述第三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4°,所述第四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尖部的厚度在1.5-3mm之间、宽度在26~41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身上设有压余槽,所述压余槽位于所述刀身的中部、并贯穿所述刀身的正面和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身上设有固定压余剪的固定孔和定位销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刀身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定位销孔设置在所述刀身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孔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螺孔,所述定位销孔为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挤压压余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定位销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销孔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刀身的两侧。
CN202220656333.X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Active CN216911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6333.XU CN216911580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6333.XU CN216911580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1580U true CN216911580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6333.XU Active CN216911580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1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11580U (zh) 一种挤压压余剪刀
CN114340857B (zh) 剃须刀头
CN101670634A (zh) 塑料板材边料剪切装置
CN201841175U (zh) 一种压余剪的刀片
CN201783709U (zh) 加工装配后铝青铜衬套孔用组合铰刀
CN219324819U (zh) 挤压机压余剪刀及挤压机压余剪切机构
CN214323603U (zh) 一种可调式激光刀模
CN204602985U (zh) 用于板材的冲切模具
CN212191061U (zh) 搓丝模具
CN114789292A (zh) 一种电极帽修磨整形刀具
CN115990688A (zh) 挤压机压余剪刀及挤压机压余剪切机构
CN206689526U (zh) 一种双弧剪切刀结构
CN112792861A (zh) 平切裁剪组件
CN220614296U (zh) 一种高强度异形pc扩散板的模切刀模
CN215241365U (zh) 一种冲头结构
CN214348652U (zh) 一种卡断剪剪刃固定结构
CN211438328U (zh) 一种防止喂料台对铝带下表面划伤的结构
CN110369602B (zh) 一种具有虚切功能的纵切刀
CN214349311U (zh) 一种键盘平衡杆加工用线材剪切机构
CN210189247U (zh) 铝压铸件多级切割刀具
CN211360122U (zh) 一种渐收缩成型内腔的型材成型模具
CN215038104U (zh) 一种锅柄胶套的切料机
CN209822568U (zh) 用于继电器的接极子以及相应的冲压模具
CN218052729U (zh) 一种具有双刀片组的刀头结构及手动剃须刀
CN213984155U (zh) 一种切割式切冰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137 one of 21 Qili Avenue South, Leping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Qili Aomei High-tech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137 one of 21 Qili Avenue South, Leping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AOMEI ALUMINUM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