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8054U - 医用磨钻 - Google Patents

医用磨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8054U
CN216908054U CN202120363501.1U CN202120363501U CN216908054U CN 216908054 U CN216908054 U CN 216908054U CN 202120363501 U CN202120363501 U CN 202120363501U CN 216908054 U CN216908054 U CN 216908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rill
pipe
pie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35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n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35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8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8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8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具、连接件、手持件和冲洗系统,所述钻具包括外管、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可旋转的钻杆、与所述钻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刀头和钻柄,所述钻柄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手持件内部的通道中,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外管和所述手持件,所述冲洗系统包括手持件的注水管、注水口、连接件的进水口、冲水通道一、外管的冲水通道二和通道出口;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医用磨钻的整体尺寸尽可能缩小,并在保证不增加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同时搭载冲洗系统,一方面增强了医用磨钻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更小尺寸的医用磨钻将提升手术部位的视野范围,并减小误操作和误伤正常组织的危险性。

Description

医用磨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带冲洗功能的医用磨钻。
背景技术
医用磨钻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尤其在传统的耳内镜、侧颅底、鼻颅底手术中,由于病灶位置具有腔室多而小、手术部位结构复杂等特点,更需要用到医用磨钻来进行切除病灶组织等作业。通常,在此类手术时需要配合多种器械同时操作,例如内窥镜提供视野、医用磨钻切割组织、吸引管吸引手术时产生的冲洗流体及血液等,而人体的自然腔道或微创手术所建立的人工创口很小,同时在手术部位采用上述多种医疗器械,一方面不利于医生操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容易误伤手术部位的正常人体组织,产生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尺寸更细小的、同时带冲洗功能的医用磨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尺寸小、操作便利、更安全的医用磨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具、连接件、手持件和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包括外管、设于所述外管内部可旋转的钻杆、与所述钻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刀头和钻柄,所述外管、连接件和手持件均为中空管道结构,所述钻柄设于所述连接件内部的通道二和所述手持件内部的通道三中;所述连接件分为外管连接部和手持件连接部,所述外管连接部与所述外管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手持件连接部和所述手持件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中部的管壁上并与所述通道二相连通;所述手持件的远端端部设有腔室一,所述腔室一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内径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外径相紧密配合,所述手持件包括注水管和注水口,所述注水管的近端端面设有注水管入口,其远端端部设于所述手持件的远端部并与设于所述腔室一中部管壁上的注水口相连通,所述注水口连通所述腔室一且与所述进水口对准并连通;所述冲洗系统包括所述注水管、所述注水口、所述进水口、冲水通道一、冲水通道二和通道出口,所述冲水通道一为所述通道二的内壁与位于其中的部分所述钻柄的表面之间的缝隙,所述冲水通道二设于所述外管的管壁内,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的远端端面或远端端部的管壁上。
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医用磨钻的整体尺寸尽可能缩小,并在保证不增加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同时搭载冲洗系统,一方面增强了医用磨钻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更小尺寸的医用磨钻将提升手术部位的视野范围,并减小误操作和误伤正常组织的危险性。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所述手持件连接部近端的管壁外周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手持件的腔室一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为密封环及与之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二,所述环形凹槽二环绕设置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远端的管壁外表面,所述密封环布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二内并与所述腔室一的内壁紧密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腔室一的近端底部、紧靠所述手持件连接部的近端端面,并紧密套接于所述钻柄上。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加强医用磨钻内部冲水通道的密封性,提升冲洗系统的效率,并防止因漏水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优选地,所述钻杆以焊接方式与所述钻柄相连接,所述钻柄的远端端部设有腔道和焊接孔,所述腔道的内径和深度与插入其中的所述钻杆的近端相适配,所述焊接孔为所述钻柄表面与所述腔道贯通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钻柄还包括挡环和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凹槽一,所述环形凹槽一环绕设置于所述钻柄远端的外表面,所述挡环布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一内,所述挡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和所述外管的近端端面的管壁内径,但小于其所处的部分所述通道二的内径。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将钻柄的活动范围限定在通道二和通道三中,防止其滑脱或意外拔出。
优选地,所述外管连接部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邻接处的管壁外表面沿其轴向设有一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手持件远端端面的管壁内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冲水通道一内的部分所述通道二的内径增大,或者位于所述冲水通道一内的部分所述钻柄的外径变小。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增大冲水通道一的水流流量,提高冲洗效率。
优选地,所述冲水通道二为沿所述外管的内壁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外管内部的通道一相通,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的远端端面。
优选地,所述冲水通道二为沿所述外管的管壁内部纵向延伸的通道四,所述通道四在所述外管的近端端面设有通道入口,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远端端部的管壁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连接件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5是手持件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外管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其中,
100 钻具
101 外管
101a 凹槽
101b 通道四
101c 通道四入口
101d 通道四出口
101e 腔室二
102 钻杆
103 刀头
104 钻柄
104a 腔道
104b 焊接孔
104c 挡环
104d 环形凹槽一
104e 圆台结构
105 通道一
106 摩擦环
200 连接件
201 外管连接部
202 手持件连接部
203 进水口
204 通道二
205 冲水通道一
206a 密封环
206b 环形凹槽二
207 密封圈
208 外螺纹
209 环形凸台
300 手持件
301 外壳
302 腔室一
303 通道三
304 螺纹结构
305 注水管
305a 注水管入口
306 注水口
307 内螺纹
308 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外管”、“连接件”、“手持件”等表述并非限制其定义,而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相同但采用不同的技术术语表述,并不能表示该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有实质性区别。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钻具100、连接件200、手持件300和冲洗系统。为便于解释,所有附图的左侧定义为近端、右侧为远端,该定义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各组件与操作者握持医用磨钻的手部的距离远近为参考。如图所示,钻具100包括外管101、钻杆102、刀头103和钻柄104,外管101的管壁外径由近至远递减,其远端端部即远端顶部呈锥形,采用该设计是为了不阻挡操作者的视线,改善手术部位的视野情况。外管101为中空管道结构,内部设有通道一105,钻杆102设于通道一105中,且钻杆102的外径与通道一105的内径紧密配合。外管101可以为直管或者弯管,相应地,钻杆102也可以为直杆或者弯杆,当钻杆102为弯曲设计时,钻杆102中段的外径变小,例如钻杆102整体外径为0.8mm,中段的外径为0.6mm,稍细的部分更便于折弯;钻杆102也可以采用可弯曲结构,例如钢丝或者金属软管等。
钻杆102的远端端部与外管101远端端部的管壁内壁之间设有摩擦环106,摩擦环106套接于钻杆102上,为筒状结构,与摩擦环106相对应的外管101的部分管壁内径增大,呈直角阶梯形,阶梯底部安置该摩擦环106,用以固定并限制其活动范围;摩擦环采用PEEK材质,其主要用于当钻杆102高速旋转时,可降低钻杆102和外管101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刀头103与钻杆102的远端端面固定连接,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等;刀头103伸出于外管101的远端端面,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各种类型刀头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钻柄104和钻杆102可采用一体化设计,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其他连接方式相连接。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如图所示,钻杆102的近端部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于钻柄104的远端端部,钻柄104的远端端部内部径向设有腔道104a,腔道104a开口于钻柄104的远端端面,腔道104a与钻柄104同轴,且其内径和深度与插入其中的部分钻杆102的外径和长度一致,钻柄104的远端端部表面设有与腔道104a贯通的通孔,即为焊接孔104b,钻杆105插入钻柄104的腔道104a后,通过焊接孔104b将两者焊接。
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也均为中空管道结构,连接件200内部设有通道二204,手持件300内部设有通道三303,钻柄104相继插入于通道二204和通道三303中,钻柄104穿过通道三303与医用磨钻的动力源相连接,并随之带动钻杆102在外管101的通道一105内高速旋转以实现切割或打磨等功能。由于医用磨钻的动力源系成熟的现有技术,且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需保护的技术内容,故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连接件200用于连接外管101和手持件300。连接件200包括外管连接部201和手持件连接部202,外管连接部201连接外管101,手持件连接部202连接手持件300。外管连接部201与手持件连接部202邻接处的管壁外表面沿其轴向设有一凸出于管壁的环形凸台209,该环形凸台209的外径大于手持件300远端端面的管壁内径,其作用是限位,用以确保连接件200与手持件300的紧密连接。外管101的近端端部插入于外管连接部201内部的通道二204内,该部分通道二204的管壁内径与外管101近端端部的管壁外径相匹配,外管连接部201远端端部的管壁外径逐步变小,呈圆台形结构,外管连接部201的远端端面与外管101的管壁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已公开的现有技术,只要能保证外管101与连接件200密封连接即可。手持件连接部202中部的管壁上设有进水口203,进水口203与通道二204连通。
如图5所示,手持件300设有外壳301,手持件300近端端部设有螺纹结构304,用于连接带动力源的操作手柄。手持件300内部的通道三303以其内部轴向设置的管壁为界分隔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端的腔室一302、中间管道部分即轴向设置的管壁所处的通道以及近端的较大空腔,中间管道部分的内径与钻柄104的外径相适配。腔室一302开口于手持件300的远端端面,其内部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内径与手持件连接部202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外径相紧密配合。手持件300还包括注水管305和注水口306,注水管305的近端露出于手持件300外部,远端端部连接于手持件300远端部的外壳301上,其近端端面设有注水管入口305a,远端端面穿过外壳301与注水口306相连接并连通,两者可采用焊接等已公开的技术相连接;注水口306设于腔室一302中部的管壁上,连通所述注水管305和腔室一302。
手持件连接部202和手持件300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图2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手持件连接部202近端的管壁外周表面设有外螺纹208,手持件300的腔室一302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内螺纹307。手持件连接部202可分为近端的外螺纹208和远端的圆管状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手持件300的腔室一302可分为近端的内螺纹307和远端的圆筒状结构,圆管状结构的外径与圆筒状结构的内径相适配。组装时,将连接件200插入手持件300的腔室一302内,旋紧螺纹结构,至环形凸台209卡在手持件300的远端端面,此时手持件连接部202完全位于腔室一302内部,连接件200与手持件300完成连接。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过压配合连接,手持件连接部202的近端端部管壁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条凸起的卡条,卡条采用偏硬的软体材质,例如硅胶或PVC等,相应地,腔室一302的近端内壁沿轴向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卡槽,卡槽同样采用偏硬的软体材质,组装时,将连接件200稍用力插入手持件300的腔室一302,卡条卡入卡槽,使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紧密连接,该种连接结构既具有固定连接的作用,又能增强密封性。
连接件200的进水口203设于外螺纹208和圆管状结构之间的管壁上,手持件300的注水口306设于内螺纹307和圆筒状结构邻接处的管壁上,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组装完成的状态下,进水口203与注水口306对准,使得注水口306通过进水口203与通道二204相连通。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一个实施例,进水口203所处的管壁外径小于圆管状结构的管壁外径,使得进水口203和注水口306之间形成了一个储水腔308,储水腔308连通注水口306和进水口203,并通过进水口203与通道二204相连通。采用储水腔308可增大冲水的水流量,提升冲洗系统的工作效率。
冲洗系统包括注水管305、注水口306、进水口203、冲水通道一205、冲水通道二和通道出口。冲水通道一205为通道二204的内壁与位于其中的部分钻柄104的表面之间的缝隙,可以采用将位于冲水通道一205内的部分通道二204的内径增大,或者将位于冲水通道一205内的部分钻柄104的外径变小来实现。其中一个实施例为:通道二204的内径大小并非一致,与外螺纹208相对应的部分内径最小,容纳外管101近端端部的部分内径最大,中间段的内径大小则为两者之间。当钻柄104插入通道二204后,由于钻柄104的外径与通道二204中最小的那部分内径相适配,因此钻柄104的外表面与通道二204中间段的内壁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即为冲水通道一205,进水口203设于中间段的管壁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钻柄104的外径大小也并非一致,在钻柄104插入于通道二204的状态下,钻柄104以与进水口203相对应的部位为起点向远端方向延伸的部分外径小于钻柄104整体的外径,这部分外径变小的钻柄104表面与通道二204的内壁之间形成缝隙。图2和图3示出了更优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结合了以上两种实施例,即同时采用将位于冲水通道一205内的部分通道二204的内径增大和部分钻柄104的外径变小两种方案,使得钻柄104与通道二204内壁之间的缝隙变的更大,从而使流经冲水通道一205的水流量增大。以上所有实施例中,钻柄104与通道二204的近端部分需紧密配合,即钻柄104的外径与手持件连接部202近端端面的管壁内径相适配,使得钻柄104与通道二205相结合的起始部分保持密封状态,从而防止水流逆行而发生漏液。钻柄104的外径缩小的起始点也可以是与外螺纹208相对应的位置。
钻柄104的远端端部还设有限位结构,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限位结构为挡环104c和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凹槽一104d,环形凹槽一104d环绕设置于钻柄104远端的外表面,挡环104c布置于环形凹槽一104d内,挡环104c为不锈钢材质;限位结构所处的部分通道二204的内径增大,挡环104c的外径大于外管101的近端端面的管壁内径,同时也大于手持件连接部202近端端面的管壁内径,但是小于其所处的部分通道二204的内径。限位结构也可以直接在钻柄104的外周表面以焊接、粘接等方式设置一凸出于钻柄104表面的环形挡条,只要能将钻柄104的活动范围限制在通道二204和通道三303中,且不堵塞冲水通道一205即可。
冲水通道二设于外管101的管壁内,通道出口设于外管101的远端端面或远端端部的管壁上。图2和图6示出了实施例一,如图所示,冲水通道二为至少一条沿外管101的内壁纵向延伸的凹槽101a,凹槽101a为直接在外管101的内壁表面向内开凿而成,开口于通道一105内,与通道一105相通,凹槽101a的形状不限,可以是半圆形,U形槽等;当设置多条凹槽101a时,可沿外管101内壁按圆周方向等间距安置。凹槽101a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位于外管101近端端面的入口和位于外管101远端端面的出口。冲洗水流自注水管305进入,途经注水口306、进水口203、冲水通道一205,随后从外管101近端端面的入口流入凹槽101a,最终经由外管101远端端面的出口流出。
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冲水通道二为沿外管101的管壁内部纵向延伸的通道四101b,通道四101b内嵌于外管101的管壁壁厚内,通道四101b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等通道,采用圆形通道时,可将通道横截面的直径设为0.5mm。当设置多条通道四101b时,可沿外管101管壁按圆周方向等间距安置。通道四101b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位于外管101近端端面的入口和位于外管101远端端部管壁上的出口。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外管101的近端端部设有腔室二101e,腔室二101e呈漏斗形,开口于外管101的近端端面,漏斗底部与通道一105连通。如图8所示,腔室二101e延伸至漏斗底部的斜面处设有通道四入口101c,外管101靠近远端端部的管壁表面形成斜面开口,为通道四出口101d,水流由此处流出。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起到蓄水和缓冲水流的作用。与此相对应的,钻柄104的远端端面也可以设置为近端大远端小的圆台结构104e,如图3所示,圆台结构104e下底面的外径小于外管101的腔室二101e近端的内径,圆台结构104e上底面的外径小于腔室二101e漏斗状底部的内径,圆台结构104e伸入于腔室二101e内,但两者并不接触。
为增强冲洗系统的密封性,连接件200还包括密封组件。如图3所示,密封组件包括密封环206a和与之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二206b,环形凹槽二206b环绕设置于手持件连接部202远端的管壁外表面,即手持件连接部202的圆管状结构表面,密封环206a为硅橡胶材质,其外径稍大于圆管状结构的管壁外径,以便于将密封环206a布置于环形凹槽二206b内时,密封环206a与腔室一302的内壁紧密接触,以防止液体从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相连接处的细小缝隙内渗出。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圈207,密封圈207设于腔室一302近端的底部、紧靠连接件200的近端端面处,并紧密套接于钻柄104上,腔室一302近端底部的管壁即手持件300内部轴向设置的管壁、连接件200的近端端面和位于通道三303内的钻柄104表面之间形成了与密封圈207相适配的环状间隙;密封圈207为硅橡胶材质;当钻柄104插入通道三303、手持件连接部202插入于腔室一302时,密封圈207被紧密挤压入环状间隙内,从而防止液体自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的连接结构之间的细小缝隙渗出,同时防止液体自钻柄104与通道二204内壁之间的缝隙渗出。
与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必须设置相当于双层外管来实现冲水功能的结构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加设额外的管道,而是通过内部结构的改变、仅需单层外管即可实现冲水功能,从而可实现医用磨钻整体尺寸缩减至尽可能细小,以便适用于更小更复杂的手术创口,减少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医用磨钻,包括:钻具(100)、连接件(200)、手持件(300)和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具(100)包括外管(101)、设于所述外管(101)内部可旋转的钻杆(102)、与所述钻杆(102)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刀头(103)和钻柄(104),所述外管(101)、连接件(200)和手持件(300)均为中空管道结构,所述钻柄(104)设于所述连接件(200)内部的通道二(204)和所述手持件(300)内部的通道三(303)中;
所述连接件(200)分为外管连接部(201)和手持件连接部(202),所述外管连接部(201)与所述外管(10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和所述手持件(300)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200)包括进水口(203),所述进水口(203)设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中部的管壁上并与所述通道二(204)相连通;
所述手持件(300)的远端端部设有腔室一(302),所述腔室一(302)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内径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的整体形状和管壁外径相紧密配合,所述手持件(300)包括注水管(305)和注水口(306),所述注水管(305)的近端端面设有注水管入口(305a),其远端端部设于所述手持件(300)的远端部并与设于所述腔室一(302)中部管壁上的注水口(306)相连通,所述注水口(306)连通所述腔室一(302)且与所述进水口(203)对准并连通;
所述冲洗系统包括所述注水管(305)、所述注水口(306)、所述进水口(203)、冲水通道一(205)、冲水通道二和通道出口,所述冲水通道一(205)为所述通道二(204)的内壁与位于其中的部分所述钻柄(104)的表面之间的缝隙,所述冲水通道二设于所述外管(101)的管壁内,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101)的远端端面或远端端部的管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近端的管壁外周表面设有外螺纹(208),所述手持件(300)的腔室一(302)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内螺纹(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0)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为密封环(206a)及与之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凹槽二(206b),所述环形凹槽二(206b)环绕设置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远端的管壁外表面,所述密封环(206a)布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二(206b)内并与所述腔室一(302)的内壁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圈(207),所述密封圈(207)设于所述腔室一(302)的近端底部、紧靠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的近端端面,并紧密套接于所述钻柄(10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02)以焊接方式与所述钻柄(104)相连接,所述钻柄(104)的远端端部设有腔道(104a)和焊接孔(104b),所述腔道(104a)的内径和深度与插入其中的所述钻杆(102)的近端相适配,所述焊接孔(104b)为所述钻柄(104)表面与所述腔道(104a)贯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柄(104)还包括挡环(104c)和与之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凹槽一(104d),所述环形凹槽一(104d)环绕设置于所述钻柄(104)远端的外表面,所述挡环(104c)布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一(104d)内,所述挡环(104c)的外径大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和所述外管(101)的近端端面的管壁内径,但小于其所处的部分所述通道二(204)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任一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连接部(201)与所述手持件连接部(202)邻接处的管壁外表面沿其轴向设有一环形凸台(209),该环形凸台(209)的外径大于所述手持件(300)远端端面的管壁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冲水通道一(205)内的部分所述通道二(204)的内径增大,或者位于所述冲水通道一(205)内的部分所述钻柄(104)的外径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8任一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通道二为沿所述外管(101)的内壁纵向延伸的凹槽(101a),所述凹槽(101a)与所述外管(101)内部的通道一(105)相通,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101)的远端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8任一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通道二为沿所述外管(101)的管壁内部纵向延伸的通道四(101b),所述通道四(101b)在所述外管(101)的近端端面设有通道入口,所述通道出口设于所述外管(101)远端端部的管壁上。
CN202120363501.1U 2021-02-08 2021-02-08 医用磨钻 Active CN216908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3501.1U CN216908054U (zh) 2021-02-08 2021-02-08 医用磨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3501.1U CN216908054U (zh) 2021-02-08 2021-02-08 医用磨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8054U true CN21690805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3501.1U Active CN216908054U (zh) 2021-02-08 2021-02-08 医用磨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8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20286A1 (zh) * 2023-07-26 2025-01-30 邦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度管状耳科磨钻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20286A1 (zh) * 2023-07-26 2025-01-30 邦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度管状耳科磨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97483C (en) Powered surgical tissue cutting instrument having an irrigation system
US4652255A (en) Irrigating and aspirating handpiece for use in ophthalmic surgery
US4973247A (en) Dental handpiece assembly
US4816017A (en) Ultrasonic decoupling sleeve
JP4922690B2 (ja) 内視鏡用流体供給装置及び内視鏡
WO1993014708A1 (en) Laparoscopic surg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energy
JP3583131B2 (ja) 特に口腔外科用の外科器具
CN107596539A (zh) 一种扩张球囊导管
CA2808327A1 (en) Ultrasonic tip for dental device
US20040193017A1 (en) Endoscopic fluid supply conduit system
US20050240218A1 (en) Instrument with seal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advancing fluid therethrough
CN216908054U (zh) 医用磨钻
WO2010070387A1 (en) Surgical device for washing wounds and surgical sites
CN118266841B (zh) 一种器械通道连接阀和内窥镜
WO2014049783A1 (ja) 医療器具、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
CN112704547B (zh) 一种医用刨刀
CN112603547A (zh) 手术器械、从操作设备及手术机器人
CN214181354U (zh) 多腔道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US20220211405A1 (en) Declogging Method and System
JP3135288U (ja) 使い捨て鞘体を有する内視鏡システム
CN218391167U (zh) 一种新型流体辅助微创手术可视装置
CN219185225U (zh) 一种腹腔镜冲洗装置
CN217745352U (zh) 一种介入手术用止漏连接组件
CN214181343U (zh)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CN218651743U (zh) 一种防反流消化道内镜手柄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