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1343U -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1343U
CN214181343U CN202021976071.2U CN202021976071U CN214181343U CN 214181343 U CN214181343 U CN 214181343U CN 202021976071 U CN202021976071 U CN 202021976071U CN 214181343 U CN214181343 U CN 214181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conveying pipe
needle
tube
punctur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60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兵
吴智明
叶正宇
余越盛
邵南
訾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filed Critical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9760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1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1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1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多介质注射装置包括内针管,所述内针管包括内外嵌套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管处在内侧,所述第二输送管处于外侧且远端较所述第一输送管长,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远端侧设有远端密封件,所述远端密封件和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侧形成缓冲区;所述内针管还包括密封贯穿所述远端密封件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部中空且一端连通于所述缓冲区,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作为第一注射通道,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径向间隙作为第二注射通道,所述第一注射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射通道通过所述缓冲区连通。省去了更换穿刺针的繁琐步骤。

Description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背景技术
注射装置,通常作为脏器穿刺、药物或生物材料注射和体液抽吸的常用器械。尤其是对分布有大量毛细血管的脏器(例如心脏等)进行药物或生物材料注射时,首先要对穿刺点注射造影剂来观察穿刺点是否正确,再对该穿刺点注射药物或生物材料,起到先定位,后注射的作用。
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其伸入脏器内一个通道,将不同功能的穿刺针按顺序轮流伸入通道内,完成定位、麻醉及注射药物的目的。
手术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切换治疗位置,切换时可注射造影剂确认就位效果,而后再切换注射药物,若每次都更换针管或配置多条管路则操作繁琐、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介质注射装置,无需更换穿刺针即可完成注射切换。
本申请公开了多介质注射装置,包括内针管,所述内针管包括内外嵌套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管处在内侧,所述第二输送管处于外侧且远端较所述第一输送管长,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远端侧设有远端密封件,所述远端密封件和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侧形成缓冲区;
所述内针管还包括密封贯穿所述远端密封件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部中空且一端连通于所述缓冲区,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作为第一注射通道,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径向间隙作为第二注射通道,所述第一注射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射通道通过所述缓冲区连通。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
可选的,所述远端密封件为环形且内外侧缘分别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侧壁和所述穿刺针的外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侧与所述远端密封件齐平或相较于所述远端密封件向近端延伸。
可选的,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对正;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之间留有流体间隙,所述第二注射通道经由所述流体间隙与所述穿刺针内部连通。
可选的,所述远端密封件的远端侧相较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远端侧突出并朝向远端方向延伸的同时朝向所述穿刺针的外周面收敛。
可选的,所述内针管的近端对接有三通,所述三通包括相互连通的三个接头,分别为:
第一接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经由所述第一接头延伸至三通内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近端端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延伸出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近端并进入所述第二接头,且所述第二接头仅与所述第一注射通道连通;
第三接头,仅与所述第二注射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的开口部位密封插接有转接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密封对接至所述转接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的内腔在开口部位以扩径的方式形成胶槽,所述转接管的一端插入并胶粘固定在所述胶槽内。
可选的,所述转接管的外周带有环形台阶,所述第二接头的开口端面与所述环形台阶相抵以封闭所述胶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头以及所述第三接头直接或间接的带有用于连接外部管路的适配结构。
可选的,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内针管由手柄远端穿入手柄内且从手柄近端穿出,所述手柄上安装有与所述内针管相连、带动所述内针管运动的驱动件。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远端固定连接有鞘管,所述鞘管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外针管,所述内针管滑动穿设在所述外针管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注射系统,包括:
上述任意一种多介质注射装置;
与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一注射通道相连通的水凝胶输送装置;
与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二注射通道相连通的造影剂输送装置。
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在内针管中设置有两条内外嵌套的输送管,省去了更换穿刺针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内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内针管和三通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内针管、三通和转换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转换管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三通和转换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三通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三通和转换管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中内针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多介质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00、内针管;310、第一输送管;311、第一输送通道;315、灌注口;320、第二输送管;321、第二输送通道;322、远端密封件;323、缓冲区;324、流体间隙;330、穿刺针;340、针口;
400、外针管;
500、转换管;510、凸台;511、通孔;512、环形台阶;
600、三通;610、第一接头;620、第二接头;621、开口部位;622、开口端面;630、第三接头;690、适配结构;
800、鞘管;
900、手柄;910、驱动件;911、第一操作部;912、延伸部;913、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次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多介质注射装置,通常作为脏器穿刺、药物或生物材料注射和体液抽吸的常用器械。尤其是对分布有大量毛细血管的脏器(例如心脏等)进行药物或生物材料注射时。依靠内针管300(穿刺针)刺入组织器官,并注射入造影剂来增强显示穿刺点附近的血管分布,确认穿刺点后,更换注射药物或生物材料(水凝胶等),对穿刺点进行注射治疗。
发明人发现穿刺操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穿刺针或需要配置并行的多条管路,不便操作以及装配加工。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注射装置,包括内针管300,内针管300包括内外嵌套的第一输送管310和第二输送管320,其中:
第一输送管310处在内侧,第二输送管320处于外侧且远端较第一输送管310长,第二输送管320的远端侧设有远端密封件322,远端密封件322和第一输送管310的远端侧形成缓冲区323;
内针管300还包括密封贯穿远端密封件322的穿刺针330,穿刺针330内部中空且一端连通于缓冲区323,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输送管320的外侧;第一输送管310的内部作为第一注射通道,第二输送管320与第一输送管310的径向间隙作为第二注射通道,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通过缓冲区323连通。
穿刺针330作为实际穿刺部件,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需要能够实现对于不同输送管内部结构的连通,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流道。本实施例通过远端密封件322的设置在实现了流道的基本隔离的前提下保证了穿刺针330的安装强度,从而保证了使用手感。
在密封的实现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远端密封件322为环形且内外侧缘分别于第二输送管320的内侧壁和穿刺针330的外侧壁密封配合;穿刺针330的近端侧与远端密封件322齐平或相较于远端密封件322向近端延伸。
远端密封件322实际上封闭了第二输送管320,保证第一输送管310和第二输送管320内的输送的介质进入缓冲区323后进入穿刺针330内,穿刺针330能够将输送介质稳定的输送到预定位置。穿刺针330的近端侧的固定方式能够提高自身的定位效果。
在远端密封件322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远端密封件322的远端侧相较于第二输送管320的远端侧突出并朝向远端方向延伸的同时朝向穿刺针330的外周面收敛。
收敛的远端密封件322能够在增加和穿刺针330的作用面积的同时避免和周边部件的干涉。
不同流道实际上表现为不同的注射通道,参考一实施例中,第一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第二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在不同注射通道进行作业时,需要对不使用的注射通道进行封闭,封闭可以通过在注射通道的内装填例如生理盐水或者惰性气体等中性介质,也可以通过注射通道的近端侧密封保压来实现。流量等效面积值得是该通道在运输介质的流向上的通量面积。不同的流量等效面积能够根据运输的不同流体理化特性来调整。例如当第一注射通道内输送的是流动性较差的介质时,可以相应的增大第一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反之亦然。同时,流量等效面积的调整还能实现输送介质的输送压力、输送流量以及不同参数之间的联动调整。
在缓冲区323的具体配合细节上,参考一实施例中,穿刺针330的近端与第一输送管310的远端对正;穿刺针330的近端与第一输送管310的远端之间留有流体间隙324,第二注射通道经由流体间隙324与穿刺针330内部连通。
穿刺针330在设置上与第一输送管310对正,从而降低了不同输送通道之间的输送介质的相互影响。在两者的管径关系上,可以参考附图中,第一输送管310的管径略大于穿刺针330的管径,也可以采用相等或小于的设置。具体可以根据输送的介质的理化特性来调整。
第一输送管310为中空的管件,内壁形成第一注射通道,用于输入第一流体。第一输送管310的远端为单边V型或双边V型的尖刺结构,方便刺入组织器官。第二输送管320的远端连接固定于第一输送管310的外壁形成周向密封的连接点。连接点为环形且处于尖端结构与灌注口之间,使得第二输送通道321在远端的唯一出口为灌注口,在第二输送通道321输入的第二流体只能够通过灌注口流入第一注射通道。
本实施例中通过内外嵌套的方式将第一输送管310和第二输送管320进行整合,避免多条管路的并行设置,同一穿刺动作即可实现不同的注射目的,在此基础上,灌注口的设置方式以及具体位置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可以减少前次操作残留。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管320的远端与第一输送管310的衔接部位具有光滑的外周,且避免与周边结构的刮擦,提高操作顺滑性。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内针管300的近端对接有三通600,三通600包括相互连通的三个接头,分别为第一接头610、第二接头620和仅与第二注射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头630。第一输送管310和第二输送管320经由第一接头610延伸至三通600内部,第二输送管320的近端端头与第一接头610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输送管310延伸出第二输送管320的近端并进入第二接头620,且第二接头620仅与第一注射通道连通。
三通600提供输送的通道和管路固定的空间,第一接头610的开口朝向近端,第二接头620和第三接头630的开口朝向远端,近端通过螺纹或管路连接于多介质注射装置,反向的远端方便连接管路,避免干涉到近端的多介质注射装置。第二接头620与第三接头630内的通道分别流经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第一接头610与第三接头630同轴,有助于第二流体的输送,第二接头620与第三接头630成一夹角设置,该夹角为锐角,减小第一输送管310的弯曲,有助于第一流体的输送。第二输送管320仅伸入第一接头610内,并通过胶粘密封固定于第一接头610的内壁,封闭内针管300与第一接头610的间隙,避免从第一接头610处渗出。
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在延伸出手柄近端后要实施分路,接入各自的辅助设备,三通结构可预先成型因而便于组装,通过这种方式也相对简化了管路对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620的开口部位621密封插接有转接管,第一输送管310密封对接至转接管。
第一输送管310的直径较小,若依靠第二接头620的内壁与之相配合,且由于两者位置相互固定,将造成第二接头620和第一输送管310之间的间隙难以填满胶水,导致密封性不够。第二接头620还需通过螺纹等其他形式连接辅助设备(例如药物输送设备),由于整体尺寸较小,难以加工。因此通过转接头来实现第二接头620和辅助设备的过渡连接。
转接管设置有与开口部位621相配合的凸台510,以及与第一输送管310相适应的通孔511,凸台510与开口部位621的配合使得转接管与第二接头620相互滑动,安装时,在通孔511内壁和第一输送管310外壁涂胶,第一输送管310穿设过通孔511后,待胶水固化,两者相互固定,胶水有效填满第一输送管310和通孔511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流体渗出。转接管的远端还设置有与辅助设备连接的螺纹。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620的内腔在开口部位621以扩径的方式形成胶槽,转接管的一端插入并胶粘固定在胶槽内。
第二接头620与转接管可以依靠胶粘的固定方式,以扩径的方式形成胶槽可保证足够的径向间隙,即可容纳足够的胶水量,避免间隙过小布胶不均的问题。
如图5~图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转接管的外周带有环形台阶512,第二接头620的开口端面622与环形台阶512相抵以封闭胶槽。
环形台阶512与开口端面622之间可以为硬密封,当然也可以通过O型圈来密封,避免胶槽存在少涂或漏涂导致第二流体从第二接头620渗出。
设置环形台阶512不仅可以增加密封接触面积,加强胶粘密封效果,还可以使得转接管和第二接头620两者外径的适应性。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620以及第三接头630直接或间接的带有用于连接外部管路的适配结构690。
接头与外部管路可以通过螺纹或相互适配的插头、插座结构实现连接。例如,第三接头630的内部未密封固定管路,可直接加工有外螺纹,以及带密封刻线的密封面。第二接头620粘接固定转换管500,转换管500加工有外螺纹以及带密封刻线的密封面。相应的,外部管路加工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带密封刻线的密封面,完成接头和外部管路的连接,有效阻挡渗漏。
如图9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310的远端对接有金属材质的管状穿刺针330,管状穿刺针330提供尖刺结构,灌注口315开设在所述管状穿刺针330的侧壁。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多介质注射装置还包括手柄900,内针管300由手柄900的远端穿入手柄900内且从手柄900近端穿出,手柄900上安装有与内针管300相连、带动内针管300运动的驱动件910。
手柄900外型为方便握持的具有一轴向的筒状,且内部中空,为内针管300提供安装的空间。驱动件910包括部分裸露在手柄900外部的第一操作部911,以及伸入手柄900内部的延伸部912。延伸部912沿手柄900的轴向滑动,延伸部912开设有与内针管300相固定的避让孔913,内针管300与避让孔913胶粘固定。操作人员沿轴向拨动第一操作部911,依靠延伸部912牵拉内针管300运动进行穿刺和退针。将内针管300的滑动通过驱动件910转换为方便操作人员推拉的动作,并且带有方便握持的手柄900,提升操作便利性。
如图10和11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手柄900的远端固定连接有鞘管800,鞘管800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外针管400,内针管300滑动穿设在外针管400中。
鞘管800近端与手柄900胶粘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保护内部穿设的外针管400,使得内针管300可延长至较远端进行穿刺。外针管400固定在手柄900和鞘管800的内部形成一供内针管300滑动的通道,起到对内针管300的滑动导向作用,使得内针管300的穿刺深度趋近于驱动件910的滑动距离,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其中一实施例中公开了应用上文中多介质注射装置的一种注射系统,包括与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一注射通道相连通的水凝胶输送装置,以及与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二注射通道相连通的造影剂输送装置。
造影剂输送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第三接头630,水凝胶输送装置连接第二接头620。当多介质注射装置穿刺入目标靶点后,开启造影剂输送装置,造影剂通过第二输送管320流经灌注口进入第一输送管310,并从针口340输出造影剂,增强显示血管分布及血液流动情况,待目标靶点合适后,打开水凝胶输送装置,水凝胶通过第一输送管310输出至目标靶点内,完成注射。实现了不更换穿刺针便可完成定位和注射操作。
本申请的多介质注射装置,设置有并行的第一输送管310和第二输送管320,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管310壁上的灌注口来完成不同药物或生物材料对同一穿刺点的注射。省去了更换穿刺针的繁琐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多介质注射装置,包括内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管包括内外嵌套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管处在内侧,所述第二输送管处于外侧且远端较所述第一输送管长,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远端侧设有远端密封件,所述远端密封件和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侧形成缓冲区;
所述内针管还包括密封贯穿所述远端密封件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部中空且一端连通于所述缓冲区,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作为第一注射通道,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径向间隙作为第二注射通道,所述第一注射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射通道通过所述缓冲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注射通道的流量等效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密封件为环形且内外侧缘分别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侧壁和所述穿刺针的外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侧与所述远端密封件齐平或相较于所述远端密封件向近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对正;所述穿刺针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远端之间留有流体间隙,所述第二注射通道经由所述流体间隙与所述穿刺针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密封件的远端侧相较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远端侧突出并朝向远端方向延伸的同时朝向所述穿刺针的外周面收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管的近端对接有三通,所述三通包括相互连通的三个接头,分别为:
第一接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经由所述第一接头延伸至三通内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近端端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延伸出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近端并进入所述第二接头,且所述第二接头仅与所述第一注射通道连通;
第三接头,仅与所述第二注射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的开口部位密封插接有转接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密封对接至所述转接管;所述第二接头的内腔在开口部位以扩径的方式形成胶槽,所述转接管的一端插入并胶粘固定在所述胶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的外周带有环形台阶,所述第二接头的开口端面与所述环形台阶相抵以封闭所述胶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内针管由手柄远端穿入手柄内且从手柄近端穿出,所述手柄上安装有与所述内针管相连、带动所述内针管运动的驱动件;
所述手柄的远端固定连接有鞘管,所述鞘管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外针管,所述内针管滑动穿设在所述外针管中。
10.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介质注射装置;
与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一注射通道相连通的水凝胶输送装置;
与所述多介质注射装置中的第二注射通道相连通的造影剂输送装置。
CN202021976071.2U 2020-09-10 2020-09-10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Active CN214181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6071.2U CN214181343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6071.2U CN214181343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1343U true CN214181343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8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6071.2U Active CN214181343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1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7604B (zh) 带阀连接器
JP5278427B2 (ja) 脈管内へのカテーテルガイドワイヤーの導入装置
EP3603733B1 (en) Needleless access connectors and valve elements therefor
CN106345038B (zh) 具有鸭嘴式阀的静脉内导管
CA25004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hemostasis promoting material to a blood vessel puncture site by fluid pressure
WO2004032995A3 (en) Method of delivering local anesthesia
US7470249B2 (en) Aspiration and flushing needle
WO2005051464A1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用注射針
US8801669B2 (en) System for access into bodily cavity
CN214181353U (zh) 注射装置以及注射系统
KR102404878B1 (ko) 조직의 점막하 층 안으로 유체 주입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석션을 갖는 내시경 도구
CN214181343U (zh) 多介质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US20040059301A1 (en) Valve disc and comibination filling device using the valve disc, and tube, pipe jointing device, connection port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pipe jointing system
CN214181354U (zh) 多腔道注射装置及其注射系统
CN203598333U (zh) 一种标测鞘管
WO2011111652A1 (ja) 骨セメント注入用穿刺針
CN217338694U (zh) 输送装置及医疗器械系统
CN214018913U (zh) 一种医用三通管
CN112351805B (zh) 带通气套环的肠内注射器
KR20200106267A (ko) 약물 주입용 안전 캡
JP4847252B2 (ja) ルアーコネクター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雄側コネクター
CN201006083Y (zh) 单轨式微导管腔内注射装置
US20220355073A1 (en) Medical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CN215084220U (zh) L型连接管
JP4343730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